书城励志扫除成长心理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16718900000024

第24章 想入非非并非坏事

许多人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当同学们还在教室谈论老师刚刚讲完的课时,你却在一旁想入非非:你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跨入了北京某名牌大学的门槛,然后邂逅了一位青春魅力的女生,你们漫步在花前月下……世界开始了第三次大战,你作为我国的秘密特工,前往大洋对面的交战国,爬上了700层高的摩天大楼,窃取了一份绝密文件,然后迎来的是满地的鲜花和不息的掌声……这种大白天的想入非非,其实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白日梦”,就是幻想。在许多人看来,白日梦可不是什么好现象,比如在课堂上的走神,生活中耽于幻想,不但荒废学业,又虚耗了时间。有的心理学家更把做白日梦视为不能适应现实生活的一种表现,因为幻想者借此逃避现实和责任,最后只能变得疏离社会,为生活所弃。然而现代心理学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的首要论据就是作家的创作实践。因为作家几乎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一次白日梦的历程。托尔斯泰曾说:“凭借内在的视觉来考察描绘对象,进行写作,这就是作家的法则。”在写作中,作家不仅“看”到而且也“听”到人物的语音、语调、语气甚至幻想世界中的各种音响。巴尔扎克就常与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也不止一次地说,只有当他深深陷入冥想之中,乐思才会不间断地从脑海中浮现。艺术家们往往主动追求绚丽的白日梦,因为这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却被我们大多数人随意地失落了。

另外,研究还表明白日梦有助于松弛神经,减轻心理压力,稳定情绪。现代心理调控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每天起床以后告诉自己:我能够成功。美国十项全能选手吉姆·索普在每次赛前总是闭目静坐,幻想自己取得了成功。他认为,通过幻想自己战胜对手,他总能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事实似乎也证实了这点,科学家认为反复地重复一件事的确能使幻想进入下意识系统,指导我们的行为向目标挺进。

幻想也是一种创造性想象,它所创造的形象,总是和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体现个人所向往和祈求的事物。幻想的特点是,它不与当前的创造活动直接联系,不是指向于当前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创造,而是指向未来活动。

当然,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过多的想入非非对生活、学习是有一定影响的,超过了一定的范围,不但不会激发你的灵感,培养不了创造力,反而损伤神经,降低智能。

这些关键就要看青少年自己的把握了,好好利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