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1800000075

第75章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原文】人生归有道[1],衣食固其端[2]。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3],岁功聊可观[4]。晨出肆微勤[5],日人负耒还[6]。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7],斗酒散襟颜[8]。遥遥沮溺心[9],千载乃相关[10]。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鉴赏】

陶渊明

该诗写在西田喜获早稻一事,引起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总结和思考。

[1]有道:有常理。固:[2]本、原。端:始、首。[3]常业:日常事务,这里指农耕。[4]岁功:一年的收成。聊:勉强。聊可观:勉强可观。[5]肆:操作。肆微勤:微施勤劳。[6]耒:耒耜,即农具。[7]盥:洗手。濯:洗。[8]襟颜:胸襟和面颜。[9]沮溺:长沮、桀溺,孔子遇到的“耦而耕”的隐者(见《论语·微子》)。[10]乃相关:乃相符合。这两句是说千年以前的隐者长沮、桀溺的心思,竟能和自己的怀抱相投合。

该诗开篇就直接展开议论,明确表现自己的观点:人生就应该把谋求衣食放在根本上,要想求得自身的安定,首先就要参加劳动,惨淡经营,才得以生存。这几句诗,语言简练平易,道理平凡而朴素。超越“获稻”的具体事情,而直写由此引发的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与总结。

“开春理常业”以下十句,是诗人对一年来从春种到秋收情况的概述。诗人勤于耕作,早出晚归,虽然四体疲劳,饱尝耕作的艰辛,但毕竟有所收获,高兴异常。充分体现了诗人。以苦为乐的达观人生态度。

“盥濯息檐下”几句,写诗人劳动归来,在屋檐下洗手濯足,斟酒自酌,散心解乏。并与遭受异患之灾,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世俗之人相比,自然得出愿长居于此,逍遥快活的结论。

该诗笔法灵活,语意婉转,文势波澜起伏,语言浅易哲理深刻。既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知足之乐,又流露出诗人对****的社会现实忧虑和不安,丰富了诗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