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1800000070

第70章 移居二首(其一)

【原文】昔欲居南村[1],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2],乐与数晨夕[3]。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4],抗言谈在昔[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鉴赏】

陶渊明

义熙四年戊申(408),陶渊明在上京隐居的住所失火,宅物焚烧殆净。以后经历一年多的困苦生活,于义熙六年(410)移居浔阳(今江西九江)的南村,这次迁居给诗人带来极大快乐,诗人喜不自禁写下了两首《移居》诗。

[1]南村:又名南里,在浔阳负郭。[2]素心:心地朴素。[3]数晨夕:屡共朝夕。[4]邻曲:邻居。[5]在昔:古时。

这首五言诗,抒发了自己迁居南村,喜得良友得以谈经论文的欢快之情。

该诗分三部分。前四句为第一层,交代移居南村的原因。“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两句交代,多年以来就想移居南村,但不是为了风水吉利,为将来求得荣华富贵。而是听说那住着许多超脱世外、内心纯洁的隐居之人。愿意和这些人朝夕相处,日月往来。这几句用一否定和一肯定明确表现出诗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

“怀此颇有年”以下四句为第二层,交代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怀此颇有年”与前文第一句相呼应,点出心愿由来已久。“今日”句道出心愿得尝的喜悦。“弊庐”等两句写出诗人的要求并不过高,以充分突出移居的目的是为“素心人”,从而再扣主题。

“邻曲”以下四句,是第三层,写与“素心人”的融洽生活。与邻人来往,彼此无拘无束,不拘礼节,彼此谈古论今,直言不讳,好的文章共同欣赏,疑问互相探讨。把诗人和友人那种和睦融洽的关系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

这首语言朴素,情感真挚,结构严密,层次清楚地把诗人坦荡的胸怀、高洁的志趣充分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