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1800000060

第60章 重赠卢谌

刘琨

【原文】握中有悬璧,[1]本自荆山璆。[2]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3]?谁云圣达节,[4]知命故不忧[5]?宣尼悲获麟,[6]西狩涕孔丘[7]。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8]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9]!

【鉴赏】

卢谌早年与刘琨志趣相投,中年和刘琨一样投身卫国,后兵败投身到刘琨,刘琨委以重任。刘琨败后,卢谌随刘琨一起投奔幽州刺史段匹殚。后刘琨因其子得罪段匹殚,被段氏囚禁。刘琨在狱中自知必死,于是写《答卢谌一首》,以示激励其“竭心公朝”,但卢谌和诗未涉国事,刘琨就又写一首诗赠卢谌,以便让他更了解自己对他的期望,该诗即《重赠卢谌》。

[1]悬璧:用悬黎制作的璧。悬黎,一种美玉。[2]荆山: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楚国卞和曾在这里得到璞玉,被称为“和氏璧”。璆:美玉。[3]这两句是用《论语》中典故。《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壮年常梦见周公,欲行周公之道,现在已好久不再梦见周公,可知是衰老甚矣。这里是自喻年老力衰,不能建立功业。[4]圣达节:用《左传》成公十五年中的成语。节:分。达节:犹知分。[5]知命:用《周易·系辞传上》的成语:“乐天知命,故不忧。”这两句是说谁说孔子知分知命,没有忧愁呢?[6]宣尼:即孔子。汉平帝追湓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获麟:获得麒麟。

[7]狩:冬猎。西狩:在鲁国西面狩猎。涕孔丘:指孔子悲泣。《公羊传》记载:鲁哀公十四年在鲁国西面狩猎,获得麒麟,孔子听到这件事便“反袂拭面,涕泣沾袍”,悲伤麒麟出现的不是时候,并且感叹说:“吾道穷矣!”这两句是说孔子听到获麒而悲,得知西狩而泣,是具体写孔子的忧愁,借以抒发对自己遭遇的感慨。[8]夕阳西流:比喻自己年岁已老。[9]这两句是说没有想到经过千锤百炼的钢,如今却变成能绕在手指上那样柔软。比喻自己经历破败之后,从坚钢变成柔弱。

该诗,诗人连用典故激励卢谌竭诚为国早立功业,又回顾了自己半生坎坷的杀敌报国战斗生活,流露出英雄末路的感慨。

诗的首句赞美卢谌有美玉一样的优美品质和才干,是国家栋梁,其实隐含着刘琨对他的深深期望。“惟彼”以下八句,全用典故,历数各代名臣含辛茹苦辅佐国君兴亡图霸的史实:姜太公虽然年逾八十,垂钓渭滨,但他还是用自己残年余力,辅佐周文王建立了历八百年之久的周朝;东汉邓禹,不远千里的投奔刘秀,终于兴复了汉室;汉高祖刘邦被项羽和匈奴困于鸿门和白登,幸亏张良和陈平为他出谋划策,才化险为夷;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任用赵衰等五位贤人,终于艰难回到晋国,建立了威震四海的霸业;齐桓公小白入主齐国后,不计较管仲以钩相射的私仇,任他为相,终使齐国称霸诸侯。诗人借典述怀,表达了他的报国壮志。

“苟能隆二伯”以下四句,表明如果能建功立业像晋文、齐桓一样,也不用去计较过去是亲善的还是敌对的。劝勉卢谌和自己都应仿效前人,建功立业之意较为明显,但也隐晦、曲折流露出自己的不平之意。自己才智和前人不相上下,却不能像他们那样建功立业,却被囚禁于室,实在可叹可悲。“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两句,既表明与卢谌意欲仿效前人的志愿,也有委托卢谌救助自己出困之意。

“吾衰也久矣”以下十六句,抒发自己的悲哀,诗人先用孔子的典故,渲染起浓郁的悲剧气氛,接着连用几个比喻:夕阳、浮云比时光流逝,用朱实、繁英、华盖等比喻才华和抱负,用劲风、素秋、狭路、骇驷比喻危险的时势和处境,抒发自己功业未建而年华已逝的悲哀。特别是诗的最后两句,将诗人的悲愤推向了高潮。“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经过百炼,坚钢之物柔可绕指,悲凉沉重地表现英雄末路的愤慨。

该诗最明显的特点是巧妙用典。既表达了自己的报国之志,又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求助之意。其次,多用比喻,诗人在后半部分几乎句句用比,词词相比,比喻手法灵活而贴切。最后,情感真挚,沉郁顿挫,有极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