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1800000004

第4章 战城南

【原文】

汉乐府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鉴赏】

这是一首悼念阵亡将士,咒骂战争的民歌。这首民歌通过描写前方将士暴尸荒野,后方田园荒无人烟,谴责了带给人民深重灾难的连年战争。

可以将这首民歌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描写诗人在战场上所见到的景况。开头的三句,一上来就带着读者进入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城南城北都是烽火遍地,尸骨狼藉,成群的乌鸦,“呀呀”地叫着啄食着无人掩埋的战士尸体。如此的惨状,使人惊心动魄。诗人面对这种惨烈的场面,只能命令乌鸦为死者大声号哭一阵,如此的埋头争夺食物,难道还怕这些腐肉跑了不成。“水深激激,蒲苇冥冥”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用来进一步渲染战场上的悲惨气氛。“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写的是突然一声战马的哀鸣引起了诗人的注意,这匹战马身受重伤,但仍然徘徊在牺牲的勇士旁不肯离去。这一幕幕场景和一幅幅画面,让人触景生情,切齿痛恨战争的发动者和深深同情这些无辜的死难者。

第二部分从“梁筑室”到“愿为忠臣安可得”。写诗人所引发出的感慨。战场上何等惨烈,社会又是怎样?战争把无数士兵推向了死亡的深渊,破坏了整个社会的生产状况,让无数家庭面临重重灾难。面对这些,诗人不由得发出质问:在桥梁上筑起工事,南北两岸的人民如何往来?劳动生产将怎样进行?没有收成,君王你又吃什么?将士们饥饿疲劳,又怎么去打仗?诗人反对君王的暴力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一部分都是从君王自身的利益写开去,富有说服力。

余下的四句就是第三部分,表达了诗人对死难兵士的哀悼之情。善良的人啊,我是如此思念你们!早晨你们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去打仗,怎么到了晚上却还不见归来的背影呢?用“朝”、“暮”领句,主要写时间之短,并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加以渲染,渲染战争的残酷与人命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死者的深切同情,在客观上鞭挞了这场灾难的制造者。

该诗整体布局十分严谨,气势雄伟,文思广阔,善于裁剪,并且具有极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强大的艺术魅力,是汉乐府中的一篇传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