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1800000293

第293章 登板桥咏洲中独鹤

萧纲

【原文】远雾旦氛氲,单飞才可分。孤惊宿屿浦,羁唳下江溃。意惑东西水,心迷四面云。谁知独辛苦,江上念离群。

【鉴赏】

板桥,地名,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此诗作于何年未详,但萧纲被侯景立为皇帝后。形同囚犯,必无可能到板桥一游,故此诗应是他为太子或更前时的作品。“远雾旦氛氲”,写出江南特色:水乡泽国,晨雾矇胧。氛氲,气盛之貌。由于江中的独鹤是在远处,又为大雾所笼罩,故它的“单飞”,只是勉强可以分辨出来的。“才可分”三字,强调了“远雾”的“氛氲”,体现了诗人观察的细致和状物的精工。

“孤惊宿屿浦,羁唳下江溃”,承上文“单飞”引伸展开。屿,水中小岛。浦,水边。江溃,江边高地。那孤独的白鹤,对自己一晚上宿在洲畔猛吃了一惊,它不由得惊叫起来——那是失群羁处的哀唳之声,它赶紧沿着江边飞去——去追逐昨夜的同伴去了。“宿屿浦”而“孤惊”,“下江溃”而“羁唳”,着意强调独鹤孤单惊恐的神态与伤感凄凉的鸣声,一方面固然是重视词藻的联缀,另一方面也是给咏物增添感情色彩,为下文“谁知独辛苦,江上念离群”作氛围上的铺垫。

“意惑东西水,心迷四面云”,这二句又紧承“下江溃”。句中的“意”与“心”,为互文见义。独鹤意欲寻觅同群,然而雾色正浓,它不觉迷惑起来-一这白茫茫的江水,该往东还是往西呢?这四周的云雾,又该朝哪一面去穿透呢?独鹤孤寂伤神,心志到了失去常态的地步。从构思的角度说,中间两联颇有特色:前两句将动态感情化,后两句将感情动态化,不仅结构摇曳多姿,而且在诗思上互相发挥,互相深化。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说,四句皆属对工整,其中后两句平仄相对,大体和五言律句相似,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从永明体向初唐五言律诗发展的轨迹,值得注意。

“谁知独辛苦,江上念离群”,以直言表示诗意,亦为全诗的收结语。这里使用“独辛苦”、“离群力”等字面,依然紧扣题目“咏独鹤”。鹤喜群飞,此鹤离群,故而“独辛苦”。此“独辛苦”又是中间两联的总结。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以“谁知”二字领起“独辛苦”与“离群”,其中显然带着萧纲的主观色彩,从字面上看,是对“独鹤”的同情,从更深的层次看,这中间或许还带着萧纲家族生活的阴影。梁武帝共有八子,八子中觊觎权力者大有人在,八子间不存戒心者亦罕见。兄弟虽多而时不免有“独”、“离群”之叹,这或许是萧纲内心隐衷的折光反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