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1800000290

第290章 秋夜

萧纲

【原文】萤飞夜的的,虫思夕嘤嘤。轻露沾悬井,浮烟入绮寮。檐重月没早,树密风声饶。池莲翻罢叶,霜筿生寒条。端坐弥兹漏,离忧积此宵。

【鉴赏】

从政治和历史两大范畴中蜕变出的文学,在六朝勃兴。文人们着意于文学样式的形式美和意象美,追求政治、历史之外的意念,不仅对文学自身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自身的发展也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萧纲的《秋夜》,正是这个历史的银河系中一颗闪烁的小星星。

“萤飞夜的的,虫息夕嘤嘤。”秋节来临,萤飞有光,虫鸣有声。的的,是光明之状。嘤嘤,草虫鸣声。两句属对工整,但行文别致。夜的的,是因为萤火虫尾部发光,不说萤火夜的的,而说“萤飞夜的的”,着一“飞”字,其景象大体和“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弄”相似,使茫茫夜空,顿现一特殊境界:神秘、新奇、静谧……。宁静而神秘的秋夜,虫声嘤嘤,以响衬静。而嘤嘤不冠以“虫鸣”,却冠以“虫思”(思,情思之意),神韵顿来。盖“虫鸣”太俗,而“虫思”清雅。虫鸣有情,岂不令人神魂颠倒?

“轻露沾悬井,浮烟入绮寮”,将秋夜深入一层。如果说上两句从视觉和听觉入手,那么这两句则深入一层,从感觉来展开。秋夜天清气凉,轻露凝集于井边护栏之上,浮烟露气,侵入绣户绮房,室内室外,皆有清凉之感。如果说上两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强调秋夜的静谧,那么,这两句便是从感觉的角度来强化秋夜的静谧。同时,这两句在对偶时,作者注意词藻的选择,且不说“轻露”与“浮烟”、“悬井”与“绮寮”的精巧,即“沾”与“入”二字,一状露凝于外,一形烟侵于内,确令人叫绝。在字词上下功夫,是六朝文学的特点,也是萧纲的特点。

“檐重月没早,树密风声饶。”秋夜难眠,唯见月亮早落,唯听树间风声飒飒。这是两个因果关系的句子。因为重檐高屋,遮掩月光,故显得早落;因为树密,风吹枝颤,声响特著,所以才“风声饶”。这两句在构思上别具风采,上句“檐重月没早”,实中见虚;下句“树密风声饶”,虚中见实,引人入胜。

“池莲翻罢叶,霜筿生寒条”,以秋天特有景色往忧思过渡。翻,就是“落”。池莲落叶,不仅给人衰飒之感,而且给人更多的联想。筿,一种小竹。条,就是“枝”。

秋日霜筿生寒枝,不仅标志时间的转换,而且能激荡人的情绪,所以作者以“端坐弥兹漏,离忧积此宵”结束全诗。弥,是终了之意。漏,古代计时器,以铜器贮水,刻纹为度,滴漏以计时,此指一夜时光。平坐终夜,离忧百结,伤怀备至。以“离忧”总揽全诗意象,只是意象和意念之间关联得不太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