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1800000016

第16章 四愁诗

张衡

【原文】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1]艰,侧身东望涕沾翰[2]。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3],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汉阳[4],欲往从之陇阪[5]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檐榆[6],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鉴赏】

汉顺帝阳嘉年间,张衡出任河间相。当时国王刘政骄奢淫逸,不遵法度,又有许多豪门大户及凶奴出入其家,以刘政为靠山,横行不法。这时整个天下日益凋敝,帝王昏庸,宦官专权,政事日非一日,张衡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而明哲保身、郁郁不得志,因此写该诗以抒胸中忧郁。

[1]梁父:泰山下的小山名。[2]翰:衣襟。[3]逍遥:这里是徘徊之意。[4]汉阳:汉天水郡,东汉明帝时改名汉阳,在今甘肃省东部。[5]陇阪:地名,在汉阳郡。阪,山坡。[6]檐榆:短衣。

该诗共四章,每章七句。

一章,“我”所思慕者在东方泰山,想去聚首,却碍于“梁父”阻隔。“梁父”这样的小山就难以逾越了,更何况五岳之首的泰山呢?遥望东方不觉泪下沾襟。东方的美人赠“我”一把刀柄用黄金镀过的佩刀。“我”愿赠予她许多美玉,但路途遥远,无法送到,令人徘徊不安,怎能不令“我”忧烦懊恼。

二章,“我”所思念的美人在桂林。想去相会,但中间有深深的湘水阻隔,远望着南方,“我”泪湿衣衫,南方的美人赠“我”装饰琅开美玉的宝琴,“我”愿还赠她一双美玉盘,可是路途太远了,叫人惆怅不已,心烦意乱。

三章写我思念的美人在汉阳郡,“我”想赶去相见,却苦于漫长的大坡——陇阪,面对西方,热泪沾湿衣裳。西方美人赠“我”用貂皮做的直襟衣衫,“我”想回赠她一颗夜明珠,可是路途太遥远了,叫人踌躇不前,怎能不意乱心烦。

四章写“我”思念的美人在雁门,见面非常困难。那里大雪纷飞,侧转身遥望着北方,泪湿帕巾,北方美人赠“我”成匹的锦绣,我也想回赠她一只青玉雕的碗,可是路太远了,叫人枉然叹息,怎不使“我”万分惋惜。

该诗继承了楚辞的比兴手法,承袭了屈原以香草美人喻明君、贤人的作法,以珠宝喻仁义,以山高路重喻小人,塑造了一个独处中流,殷殷回顾苦苦追求自己的所爱这一卓然形象,宛然又如一个屈原。全诗反复咏叹,明确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人同流,不与黑暗为伍,傲立于世,独求高尚道德情操的态度,也表达了寻觅明君贤人之难,深切反映了内心的苦痛。该诗源于屈赋,而内容和形式又有作者自己和汉代特有的古拙深厚,所以被历代文人传诵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