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1800000014

第14章 秋风辞

刘彻

【原文】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况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榷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鉴赏】

元鼎4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驾临河东。该诗是刘彻与众位大臣泛舟汾河,饮宴中流时发出感慨而作。其描写了壮阔的景象,盛大的排场以及宴饮的场面,抒发出他对人生易老的感慨,这中间交织着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意蕴。

诗歌的第一句“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首先点明了作者写诗的时间和季节,说明是一个天高气爽、白云冉冉的暮秋之日。诗歌起始句意境雄浑阔大,这样的意境与雄才大略的作者十分和谐。然后就是对草木肃杀的萧瑟景象的描写,从而使情调急转直下,倍增凄清的感觉。同时加上北雁南归,更引得众人恋乡之情动,思归之心切了。即便是有如刘彻这位君临天下的人物也难免会触景生情。

第二句“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是以兰、菊比佳人,而这里所谓的“佳人”又绝非一般的美人,而是指群臣。他与群臣泛舟欢宴的同时思念治世的文臣以及戍边的武将,当然是理所应当的事了。

第三句“泛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是写事手法描写舟中所见之景。楼船就是大船。“济汾河”意为渡过汾河。“素波”就是白色的波浪。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们泛舟在汾河之上,船头激起白色的浪花,船行极速,烟波浩渺,气象万千。

第四句“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先写听到的,再写心中想到的。一边是助兴的箫鼓和鸣,另一边则是船上的划船棹歌,入耳一片喧哗热闹的声音。但是想到欢乐到极点自然就会转向悲哀,想自己已经人到中年,如此的宴赏优游还能维持多久,自然就会哀伤不已。

最后一句“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就是接上句顺流而下,点明哀情甚多的原因。自己已经人到中年,步入迟暮。自己虽然贵为帝王,却不能永远享受这荣华富贵,难免多生哀情。

该诗一共有九句,每句都以“兮”字联结,句法整齐,意思明白流畅,韵律和谐,琅琅上口。前面八句写的是壮阔的景象、帝王的排场以及宴饮的场面,已经将感秋伤怀表达的淋漓尽致,慨叹人易老的复杂感情。然而后一句就直接揭示了作者慨叹自己老之将至,死期将临,不能永远享受人间帝王的奢华生活的矛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