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1800000123

第123章 悼室人十首(其一)

江淹

【原文】佳人永暮矣,隐忧遂历兹。宝烛夜无华,金镜昼恒微。桐叶生绿水,雾天流碧滋。蕙弱芳未空,兰深鸟思时。湘醺徒有酌,意塞不能持。

【鉴赏】

江淹的《悼室人十首》是为悼念亡妻而作的。江淹妻子于何时去世已难以确知,因而这组诗的写作年代也无法断定。江淹集子中有一首《伤内弟刘常侍》诗,可知其夫人姓刘。从这组诗来看,江淹对妻子的感情是很深的,妻子的去世使他十分伤心。十首诗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悲痛和伤感。此是其中的第一首。

“佳人永暮矣,隐忧遂历兹”,佳人即指去世的妻子,“暮”本指黄昏,此处形容生命的终结。一想到人死无法复活,从此永远分离不得再见,诗人不由得充满了悲伤。一个“矣”字,饱含了无限的辛酸与伤感,给人一种无可奈何、喟然长叹的感觉。诗人因妻子的去世而充满隐忧,这种感情经久不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显深沉。

“宝烛夜无华,金镜昼恒微”,夜晚,烛光仿佛失却了往日的光华,白天,铜镜似乎也终日暗淡无光。蜡烛、铜镜是无生命、无情感的日常生活用品,然而此刻它们似乎也寄托了诗人的哀思。妻子在世时,朝夕相处,相亲相爱。夜晚的烛光,曾是他们感情的见证;而引镜共照,在镜中相视而笑,也曾是闺房中的一大乐事。如今,每当夜幕降临、烛光摇曳时,诗人独坐灯下,不由得黯然神伤。白天,诗人不敢照见自己的茕茕孤形,只有让金镜蒙尘了。人去物在,睹物思人,诗人怎能不伤心落泪!这两句诗,情融于物,物中有情。

“桐叶生绿水,雾天流碧滋”,碧绿的桐叶,碧绿的水,薄雾弥漫,仿佛空中的水气也是绿色的。诗人的哀伤之情也正如这弥漫漂浮的雾气一样久久萦绕在心头。景色凄迷阴郁,正映现出心情的凄凉哀苦,客观景物染上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色彩,这是江淹写景抒情时常用的方法。

“蕙弱芳未空,兰深鸟思时”,“蕙”是香草,这里用来比喻妻子的美好,“弱”是丧失的意思,用蕙草的衰败来比喻妻子的去世。香草虽然凋零了,但芳香之气仍在,妻子虽然故去,但她的音容笑貌却依然触处可忆。兰草深处,鸟也仿佛在悲鸣,诗人心中悲戚,却写鸟在悲,这是以鸟拟人,将内心的悲情移至外物上,显得意蕴生动丰富。从“宝烛夜无华”起六句诗,或写日常用品,或写庭院景物,没有直接写情,但在这些景与物上无不鲜明地染上了作者的情感色彩,这样的抒情表现,更显深挚真切,曲折有致。

“湘醺徒有酌,意塞不能持”,湘是湘东的名酒,酒能使人暂时忘却心中的烦恼与忧愁,然而也可能愁上加愁。诗人酌酒欲饮,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何况失去爱妻的悲痛,又岂是美酒所能消除得了的!诗人因哀伤而欲饮酒排遣,最后却因心胸闷塞,竟端不起杯来了。诗歌在抑郁哀伤的气氛中结束,而诗人悲伤之情的哀婉低沉,却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