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血液净化护理学
16700800000004

第4章 概论(4)

2)K+: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K+是由于Na+的主动重吸收造成管腔内负电位使带正电荷的K+顺电位差分泌入管腔的一种被动过程。K+一Na+交换与H+一Na+交换存在竞争,酸中毒时小管细胞内碳酸酐酶活性增强,H+生成增多,H+一Na+交换加强,K+一Na+交换减弱使血K+增高。相反血K+增高可造成H+一Na+交换减弱,使H+在体内蓄积产生酸中毒。

3)NH3:是小管上皮细胞中谷氨酰胺、氨基酸在谷氨酰胺酶和转氨酶的作用下脱氨而产生的脂溶性NH;通过单纯扩散自由跨细胞膜向pH低的方向移动。小管液中H+浓度高偏酸,因此易于NH;扩散到管内。在管内NH;与H+结合形成NH4+再与Cf结合形成胺盐随尿排出。N与H+的相互作用,促进了Na+与HCOf的重吸收,起到排酸保碱的作用。

4)肌酐、对氨基马尿酸:被肾小球滤过后由肾小管排泄。

3.体液对泌尿功能的调节肾泌尿功能的调节是指对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排泄过程的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改变肾血流量调节肾小球滤过率;体液调节是改变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和排泄。

(1)抗利尿激素(ADH)。下丘脑的视上核及室旁核神经元合成和分泌ADH。作用是增加远曲小管、集合管的上皮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分的重吸收,并减少肾髓质血流量,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血浆晶体渗透压及循环血量的改变均影响ADH释放。

循环血量一谷量感受器刺激T一迷走神经冲动(一下丘脑抑制一,ADH合成i一尿量(!维持正常血容量。

(2)醛固酮(aldoterone)。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醛固酮,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集合管的管腔膜对Na+通透性的增强,促进钠泵的活动。通过H+一Na+交换及K+一Na+交换,起到保钠、保水、排钾作用。

醛固酮的分泌受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及血钾、钠浓度的调节。血容量降低可刺激肾素分泌,肾素可水解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后者使血管收缩。在血管紧张素逐步降解的过程中,血管紧张素n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分泌醛固酮;并且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对血钾升高和血钠降低刺激均为敏感,当血钾浓度升高0.5一1.0mmol/L时就能刺激合成分泌醛固酮排钾保钠,使血中钾钠浓度维持正常。

(3)甲状旁腺激素(PTH)。由甲状旁腺产生的PTH,对肾的作用有抑制近曲小管对磷酸盐、钠、钾、碳酸根、氨基酸的重吸收;促进远曲小管、集合管对钙的重吸收,主要是排磷保钙;还有对骨释放钙和间接促进肠道对钙的主动吸收等作用。PTH的合成与分泌受血钙、血磷浓度及活性维生素D等因素的调节,并受降钙素(calcitionin,CT)、血镁浓度及雌激素、多巴胺等因素的影响。

(4)心房钠尿肽(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ANP亦称心钠素,是心房特化肌细胞产生并释放的肽类激素。对肾的作用有抑制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远曲小管、集合管管腔膜上皮细胞钠通道关闭,抑制对钠、水的重吸收,并抑制近曲小管对磷酸盐重吸收和使入球小动脉舒张,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具有排钠排水作用;有抑制近球细胞分泌肾素和抵抗血管紧张素的收缩血管作用,使血压降低。当血容量过多心房壁受牵拉时,可刺激心房肌细胞释放ANP。

(三)肾内分泌功能

肾能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中有1,25一2羟胆骨化醇、肾素、前列腺素和红细胞生成素。它们对骨质代谢、血压维持及造血功能发挥调节作用。

1.1,25二羟胆骨化醇,1,25一(OH)2D3]是维生素D3经过肝和肾的代谢而形成的一种调节Ca2+代谢的激素类物质。

肝细胞的线粒体内含有25一羟化酶,可使维生素D在25位上的H+羟化,生成25一羟胆骨化醇(M一OHD3)与血中的a2一球蛋白结合储存于血液中,是中间代谢产物,活力不强,具有促进肠钙吸收及骨钙动员的作用。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内存在1一羟化酶,能使25一OHD3在1位上的H+羟化从而生成1,25一(OH)2D3。1,25一(OH)2D3主要作用是具有显著的调节钙、磷代谢的活性,在维持血的钙、磷平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促进小肠黏膜细胞对钙、磷的吸收和转运;同时也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使血钙、血磷增加;在骨骼中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盐的沉着有助于新骨钙化,同时使骨钙从骨髓中游离出来促使骨质新陈代谢。由于1,25一(OH)2D3在肾合成后被分泌入血液循环,作用于骨骼、小肠、肾小管等靶器官,是刺激小肠吸收钙和骨钙动员的最强最迅速的类固醇物质,因此有学者将1,25一(OH)2D3归入激素类物质。在人体中,肾是形成1,25一(OH)2D3的唯一器官。

1,25一(OH)2D3的生成受血清钙、磷浓度,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索的调节,因此,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肾生成1,25一(OH)2D3减少,可造成机体缺钙及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骨的营养不良。

2.肾素肾素是由肾皮质中肾小球旁器颗粒细胞合成、储存和分泌的水解蛋白酶,能够水解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球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被释放后局部进入入球小动脉的血管壁内促进血管收缩。

肾素分泌的调节因素是血容量,血容量减少对入球小动脉的牵张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使肾小球旁器分泌肾素增加。肾素主要作用是催化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为血管生物活性物质,对肾主要作用于出球小动脉使其收缩,使肾血浆流量(RPF)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血管紧张素I(ANG):血中浓度高,活性低,刺激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对血管作用弱;血管紧张素n:生物活性高,为最有效加压物质(以相同克分子量计算其加压效果是去甲肾上腺素的40倍)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醛固酮;血管紧张素:生物活性高,收缩血管作用是血管紧张素n的1/5,并刺激肾上腺分泌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构成了血压和体液调节的生理系统,进行全身性的调节血压和局部性调节肾血流量。其调节过程:血容量.肾入球小动脉区刺激.颗粒细胞分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小动脉收缩!醛固酮分泌!水钠潴留!血容量(血压(。

3.前列腺素(PGs)由肾髓质乳头部的间质细胞、集合管细胞等生成,释放后进入肾皮质和体循环。

前列腺素对肾的主要作用为舒血管作用和利尿作用。对体循环通过舒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动脉血压降低。利尿作用是通过改变肾血流动力学,抑制近端小管对水和钠的重吸收,促进排钠排水,减少循环血量。此外PGs能增加血管通透性,有趋化作用,为致热原中介物质。

4.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酸性糖蛋白激素,相对分子质量为32000一42000。80%一90%产生于肾的近曲小管及间质细胞,10%一20%来自于肝、脾。

EPO主要作用是刺激红细胞成熟,并调节红细胞的大小数量。实验证明,红细胞生成的晚期前体比早期前体对EPO更为敏感,EPO可刺激红细胞发育各阶段的祖细胞增加DNA合成,加速红细胞成熟并进入血液,同时促进红细胞对铁的吸收和利用。

刺激骨髓促进红细胞发育及血红蛋白合成,释放成熟红细胞入血,增加血中红细胞数量,提高血液运氧能力。

EPO的调节因素是血氧饱和度,组织缺氧刺激氧感受器,经信息反馈使肾产生和分泌EPO增多,并释放入血作用于骨髓发挥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