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16700100000037

第37章 发育评定(3)

4.社会能力(和人相处的能力)包括和他人在交往中的行为(主动交往、相处融洽、交换玩具)、助人、社会成熟性(安全知识的掌握)、了解别人(知道亲人和所熟悉的人的基本情况)。对于超过5岁的儿童还要加上时空定向(外出、时间概念)和劳动技能、个人取向(注意力、持久性、始动性、主动发起游戏、劳动、经常询问有什么事可做、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等。因此评估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能力发展状况,是了解儿童社会化能力的重要内容。

婴儿一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原量表来自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三水安正监修、日本心理适应能力研究所编制的“S一M”社会生活能力检查表,由北京医科大学左启华教授主持进行了修订和标准化。适用于6个月—14岁儿童。全量表共132项,按七个起始年龄编排为七个部分,每个年龄阶段的项目包含了儿童六个领域的行为条目,即:独立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参加集体活动、自我管理。结果判定:为定性指标。评定者间信度0.98,以教师评价结果为效标,评定结果符合率达95%。

(2)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由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教授等编制,于1994年完成全国常模。适用于3—12岁儿童。内容分为8个分量表,分别为:感觉运动、生活自理、语言发育、个人取向、社会责任、劳动技能、经济活动和时需定向。进一步归类,分为3个因子,即: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一自制因子。测验结果表示:

(1)分量表百分位适应能力商(ADQ)。评定者间信度>0.93,重测信度0.98,克隆巴2系数0.8以上。有较好的校标效度。该量表的特点是:项目按分量表排列,可对适应行为的各个方面作出评价。结果以适应能力商数表示,该商数的分级与智商一致,便于比较。

三、家庭环境的调查

家庭环境及父母的养育方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等关系密切。家庭环境因素在儿童的后天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评定家庭环境的是Caldwell编制的HOME量表,量表分为0—3岁和3—6岁两套,通过询问与观察了解家庭中与儿童精神健康有关的物质条件和观察母子的相互关系,因为观察时间较长,不利于普遍实施。Coons等将HOME量表的询问条目改成两个问卷(家庭筛查问卷,HSQ):0—3岁有30个条目;3—6岁有34个条目。

对父母养育方式的评定是家庭环境因素调查中另一重要内容。1980年瑞典Umea大学C.Perris等共同编制了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的有力而客观的工具,通过评定,让家长意识到哪些教育方式是不当的,从而改善、调整并最终放弃不当的教养方式,让儿童在良好的教养环境中成长并形成健全的人格。EMBU原量表有81个项目,涉及父母15种教养行为。1993年由岳冬梅等修订中文版,共61个条目。父亲的养育方式包括6个因子:温暧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分保护;母亲的养育方式有6个因子:情感温暧,理解,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EMBU是通过被试的回忆来评价父母的教养方式。

(第三节)学龄儿童的发育评定

一、学龄儿童的认知、情绪、社会能力的发展

(一)学龄儿童的运动能力

学龄儿童大运动、细运动及口腔运动继续发育,动作越来越自动化,能进行平衡操、缝纫、书画、说唱等活动。7岁前常有的连带动作及多余动作明显减少,此种抑制功能继续发育到青春期。

(二)与学习直接有关的能力

1.语言约6岁开始认识拼音字母,能联系字的形、声、义。随着年龄增长,能从前缀及偏旁识别单字的类属。与人对话时能在听完一句话前推断其全部大意,此种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懂得一些比喻如“热得要命”中“要命”的意思。到10岁左右能理解隐喻的句意,如“某某是只纸老虎”表达能力加强,能叙述较长的故事和写较长的作文。

2.注意力与记忆力学龄儿童把注意集中在有意义的信息上的能力逐渐提高。6—9岁儿童能全面系统地注视两张画的细节,从而辨识其异同,而学龄前儿童则不能做到。到12岁,附带学习(如注意戏剧中与剧情无关的演员服饰及戏台旁边的东西)的倾向逐渐减少。

学龄儿童能采用较多方法帮助记忆。除默念外9岁时能利用意象记忆一系列相关的成对物品,利用分类法和已掌握的愈来愈多的概念帮助记忆。

3.高层次的认知能力

分类能力4岁儿童仅按物体外部特征分类,且常出现前后标准不一致;学龄儿童则始终用一致的标准分类,进而能按纲目或品种分类。

模拟推理能力学龄儿童能够回答诸如“喝茶一杯、吃饭一碗”的测验题。

规则意识学龄儿童能理解并利用规则。规则或法则与数理一外语的学习有关。

二、学龄儿童的发育评定

(一)神经发育检查

Levine主张学龄儿童神经发育检查应包括神经功能成熟度、大运动、细运动、视觉空间定向、时间序第组织、语言、记忆力和行为作风观察等八个方面。这些检查比学前发育筛查全面,但不如标准化心理测验细致。

1.软神经征软神经征多项出现比单独一项更有临床意义。虽然软神经征只是提示神经功能成熟的延迟,但不可认定随年龄的增长其功能一定成熟起来,从而采取无所谓态度。另一方面,有明显发育功能障碍的儿童也可不表现出软神经征。

2.大运动如掷球、接球、平衡动作等。

3.细运动如姆指、食指快速互击,姆指与其他各指轮番相触等。

4.视觉空间定向临摹几何图,匹配比较几何图形。

5.时间序第组织复读数字,按吩咐顺序做几件事。

6.记忆力复读句子、按吩咐顺序做事、看图后随即凭记忆复绘。

7.语言测试语言理解能力。例如用图片词汇测验可了解对词汇的理解;叫被试者说出物品名称或图画内容以了解其语言表达能力。

8.行为作风观察小儿在检查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冲动性行为,各种测试前后结果是逐渐进步还是逐渐退步,合作程度如何,对成功或失败的情绪反应,应付挫折的方式。

(二)注意力评定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大及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注意的水平也相应发展,学前儿童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到学龄儿童有意注意逐渐发展起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逐渐延长。因此,幼儿园的教师和儿童家长对于学前儿童学习时间的安排,应按儿童发育规律进行调试。

目前国内可供使用的注意力测验很少。如数字划销是群估注意力的传统方法。它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但无法对注意力缺损的程度与类别加以精确定位。

(三)学科成就评定

1.学科成就评定的目的在学龄阶段,学习成为儿童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内容,为了达到以下目的,需采用学科成就测验:

(1)对正常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进行评价。

(2)确定特殊教育的对象每个学龄儿童在他的学习经历中,有可能在某一阶段或某一个环节发生学习困难。应用学科成就测验,确定儿童是否存在学习能力障碍,其严重程度如何,是否需要特殊教育。

学习困难(LD)儿童的定性诊断采用综合学科成就测验,如果被试者在口语表达、听力理解、写作表达、基本阅读技能、阅读理解、数学计数和数学推理等七个方面,有一项较智力期望值严重落后,或学绩指数低于两个年级以上即可诊断为学习困难。

学科成就测验的内容既代表了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又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想的学科成就测验应该既能鉴定儿童是否属于特殊教育的对象,又能诊断学习特点与学习需要,为进一步的教育治疗提供数据。

2.综合成就测验测验内容包括多种学科,是对学生某一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成效的测量。一般的综合成就测验包括三部分:阅读、书写、计算。

阅读部分(1)词的辨别:高频率使用的词或字的辨认;字母(拼音)的辨认;词或字的分析应用(词意)。

(2)词或字的分析:语音学和形态学知识(音节和平仄、偏旁和部首);结构相似的字或字母在书写上的混淆(b和d,P和q,m和w,u和n,甲和由等)。(3)朗读:速度;表达的准确性和错误形式(如遗漏、替代)对错误的辨认。(4)默读:速度;准确性;理解力;主题思想的领会;细节的回忆;推理。(5)听写:对不同长度的词或句子的保存及回忆能力;对语言的接受能力和传递速率。

书写部分(1)拼写:词的正确拼写。(2)抄写:与记忆力减退有关的视觉一运动整合能力;抄写的速度、准确性(遗漏、添加)。(3)阅读校正:拼写错误的修改;词的正确使用;句子结构。

计算部分(1)基本概念:运算符号的辨认、对位;计量单位的符号辨认;计时单位、钱币的辨认。(2)计算依据:机械记忆和回忆的准确性;具体计算策略的应用。(3)基本计算:四则运算的步骤;计算策略和计算的准确性;对于运算符号的注意;竖式的排列;字迹的清楚整齐。(4)应用题的阅读理解。

3.单科成就测验测验内容包括了某一学科的各种基本技能,是对被试者单科学习成效的测量。常用的有算术学科测验,如美国的算术关键诊断测验;语文学科测验,如上海艾伟主编的小学默读诊断测验。

算术学科测验内容包括口算;带有整数、小数、分数等的四则运算;几何;应用题;运算符号和计量单位的辨认;十时、计价的应用等。

语文学科测验内容包括阅读(朗读、默读);司汇;词句;语法;作文;书法;语顺(即语句组织能力)等。

4.质量量表按照事先拟定的一个记分标准或评判量表作为判断依据,对学生作品的优劣程度进行评价。根据测验内容分为:作文量表、书法量表、图画量表等。

5.常用的学科成就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