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16700100000016

第16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5)

以上反映了弗洛伊德学说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心理发展是有阶段的;第二,心理的发展是有其生理基础的,性欲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第三,儿童早期的性经验与家长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法对儿童心理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揭示,人们经常误解为他只关心心理性欲和性行为,而看不出它的深层次含义。事实上,弗洛伊德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在孩子气与成熟、本能欲望与社会规范、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中,寻求一种平衡。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儿童的性格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协调至关重要。儿童心理性欲的发展阶段反映了在常态情况下,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趋势。但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心理性欲的发展偏离常态,于是出现了里必多的非常态发展形态:停滞和退化。

(三)停滞和退化

在里必多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心理机能由于在某一阶段得到过度满足或过度失望而停留在原先的阶段,不再继续发展到下一个阶段,称为停滞(或称为固结、执着)。

发展到下一阶段的里必多又倒流回到先前停顿的地方,称为退化。弗洛伊德假设,停滞和退化是互为因果的,“在发展的路上执着(停滞)之点越多,则其机能也越容易为外界的障碍所征服而退到那些执着点上;换句话说,越是新近发展的机能,将越不能抵御发展路上的外部的困难。譬如一个迁移的民族,若大多数人停滞在中途,则前进最远的那些人,假使路遇劲敌或竟为敌所败,也必易于退回。而且,他们前进时停在中途的人数越多,也越有战败的危险。”弗洛伊德认为,了解停滞和退化的关系,对于正确认识神经症病因有重要意义。

在心理性欲的发展过程中,停滞和退化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中,其结果是导致人格发展受到影响。

口唇期的儿童如果受到过度看护或曾经历极大打击和曾被剥夺权利,会产生口唇期停滞,表现为极度追求口唇的愉快,如大口吞食、吸吮手指头、咬铅笔之类的东西,或嗜烟嗜酒等。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体验到打击后,会表现出口唇期的部分特征,后来就倒退到口唇固定点,如一个男孩在自己的妹妹出生后感到自己失去了父母的爱而一度吸吮手指头,一个女孩因失去一个异性的朋友而以吃东西来寻求慰藉。

肛门期儿童的停滞则表现为由于家长对儿童提出过高过严的排便训练,结果儿童反而以凌乱和涂抹来反抗,或出现强迫性洁癖;也可能变得特别的节俭和吝啬。当一个人处于紧张状态时,会反复检查门关好了没有,反复校对稿子上有没有错别字等,则是一种肛门期退化行为的表现。

(四)儿童的焦虑

任何人都曾经体验过焦虑的情绪。弗洛伊德认为,“焦虑这个问题是各种最重要的问题的中心,我们若猜破了这个哑谜,便可明了我们的整个心理生活。”我们在以上分析自我的时候,曾经说过自我能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的因素,预见活动的结果,作出有力的决策。自我的决策是由焦虑情绪相辅佐的,焦虑情绪总是标明某些活动具有危险性,这种对危险的“准备”,使知觉变得更敏捷,肌肉也比较紧张,有利于对付可能突发而至的危险或及时地逃避危险。处于焦虑状态的人有时会产生恐怖的情绪,但两者是不同的。焦虑是就情境而言的,不涉及到具体对象,而恐惧则集中注意于对象。

1.焦虑的分类焦虑有不同的分类。弗洛伊德提到了三种焦虑:真实性焦虑、神经病焦虑和道德的焦虑。

(1)真实性焦虑它是对于外界危险或意料中伤害的知觉的反应,它与逃避反射相结合,可被看作自我本能用以保存自我的一种表现。至于引起焦虑的对象和情境,则大部分随着一个人对于外界的知识和能力的感觉而异。可见,焦虑与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有密切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焦虑的作用不仅仅是准备逃避危险,而是当危险迫近时先要用冷静的头脑估量自己可支配的力量,以和面前的危险相比较,然后再决定最有希望的办法是否为逃避、防御还是进攻。

神经症焦虑神经症焦虑是对于表现冲动的欲望感受到可能被惩罚的担心,即对本我占优势的行为可能受到威胁而害怕。这种焦虑是一种病态,表现形式很多。第一种神经症焦虑有一种普遍的忧虑,它浮动在心理中,很容易附着在一个适当的思想上,影响人的判断力,引起期望心,专等着有自圆其说的机会。这种状态可称为期待的恐怖或焦虑性期望。患有这种焦虑的人常以种种可能的灾难为虑,将每一个偶然的或不定的事都解释为不祥之兆。有些人多愁善感或悲观失望,总是惧怕灾祸将至。第二种神经症焦虑经常附着于一定的对象或情境之上,表现为各种不同内容的特殊恐怖症的焦虑,如怕黑暗、怕天空、怕猫、怕血、怕广场、怕群众、怕独居、怕过桥、怕过马路、怕航海等。以上有一些因素对于正常人也是引起惧怕的原因,但神经症焦虑者表现得惧怕过分,有一些因素一般人并不害怕,但神经症焦虑者却表现为异乎寻常的恐惧。有一些因素在有人帮助的情况下可以变得不那么恐怖,如有朋友陪同过马路时,空间恐怖症病人的焦虑就会减轻。第三种神经症焦虑由于焦虑与危险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而成为不解之谜。这种状况经常发生于癔病之中,焦虑心态被身体的一种特别症候一如战栗、衰弱、心跳、呼吸困难等所代替。

弗洛伊德认为,产生神经症焦虑的原因是由于性的节制或节欲。当里必多既不能得到发泄,又不能升华时,就有发生神经症焦虑的可能。“里必多若受压抑,便转变而成焦虑,或以焦虑的方式而求得发泄。”

道德的焦虑这是由于对良心的畏惧而产生的焦虑,当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道德观念发生冲突时所体验到的羞耻和罪过。其焦虑水平决定于主体的道德观念的水平。

弗洛伊德认为,“忧虑在儿童心理学中是一种很普通的现象”,我们以为儿童有一种强烈的真实焦虑的倾向”

2.焦虑的防御机制当焦虑的强度不断增加,本能的冲动可能淹没自我的时候,防御机制便开始作用。防御机制是人在潜意识中自动进行克服焦虑,以保护自我的方法。

压抑压抑,正如前面介绍过,是将危险的思想或冲动赶出意识领域并将它们移置到潜意识中去的过程。当引起焦虑的思想不出现后,我们也就体验不到焦虑。但被压抑的思想或冲动并没有消失,它只是贮存在潜意识之中,形成一种“情结”

据弗洛伊德说,儿童一旦到了上学的年龄,就会大量地压抑童年期的记忆。通常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唤起这些记忆。

弗洛伊德关于压抑的思想来自他的临床观察。当病人在自由联想时,一些重要的回忆马上就出现。平时,它们可是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矿藏”啊如果一个人严重地依赖防御机制,就会产生压抑的人格,畏葸退缩,不可接近,犹豫不决,顽固不化。另外,这种人还会脱离现实,在记忆、言语、感知方面经常发生严重的错误,或者发生歇斯底里症,如歇斯底里的耳聋,使她听不到不想听的事,或歇斯底里的失明,看不见不想看的东西。

压抑,是儿童对付焦虑的主要机制,将不愉快的观念赶出意识之外,并阻止它回到意识中。这些受压抑的观念或冲动,很容易在儿童的梦中得到表现。

(2)反向作用反向作用是自我为控制或防御某些不被允许的冲动而做出的相反举动,并以夸张的方式强调对立面。反向作用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把不得体的冲动压抑下去;第二步,把与其相反的方面表露于意识水平。这两步都是在未意识到的情况下进行的,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对个体造成的焦虑和罪恶感。弗洛伊德认为,不论是正常人或神经症病人,都具有反向作用的防御机制。

投射当本能的冲动或欲望得不到满足或受到压抑时,自我就把这些冲动和欲望转移到其他人或周围的事物上。投射表明在这方面被压抑了,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把自己的欲望、态度转移到别人身上,也可以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他人。

退化当一个人面临的焦虑过多又无法控制时,心理水平就退回到早先发展的阶段,这时就不需要太多的控制了。退化的结果是成人表现出孩子气,如打架、恶作剧、大吃冰淇淋、足球比赛时大骂裁判、寻求拥抱、酩酊大醉。儿童则表现为吸吮手指头、尿床、撒娇等。

停滞(固结)固结是人格发展的某个因素突然停止在原有阶段上,一部分里必多滞留在某一点上,使儿童不能顺利地发展到下一阶段。过度的满足和过度的失望都会造成停滞。

本章前面曾提到过的升华、自居其实也属于防御机制。精神分析学派对防御机制的阐述一直在发展之中。

防御机制固然有对付高度焦虑、减少内心冲突的作用,但它也消耗了大量的心理能量。本来,这些能量是可以用来发展自我的,如形成创造性思维或解决问题的技能等。当过多的能量用于防御机制,人格就不可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因为过多的防御机制往往会歪曲事实,自欺欺人,使自我与现实之间的调节更为困难。

(五)弗洛伊德的方法论

弗洛伊德创造了心理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他并没有直接研究儿童,但却建立了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他创立的精神分析法,首先是治疗的方法。他在为神经症病人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儿童时代一直跟随着我们,我们成人的人格是儿童时代的遗迹”,“我们只有了解了行为在某人早期生活中的发展历史,才能真正理解这种行为”因此,他的精神分析法又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弗洛伊德运用这个方法从成人那里探寻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信息。

这里介绍精神分析法的三个要点:自由联想、精神分析暗示(包括梦的分析)和移情。

1.自由联想法自由联想法要求病人用言语报告正在发生的一切思想。在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放松地躺在长沙发上,弗洛伊德坐在沙发头的一边,不让病人看到,引导着病人报告每一种想法,无论是多么琐碎的想法也都不要漏掉。这种轻松的状态,使病人的自我放松了对潜意识的控制,各种受压抑的想法便会出现。通常,这些受压抑的想法仍要乔装打扮一番,弗洛伊德则从这些想法中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寻找病人心理结构的组织。

弗洛伊德理论的中心概念来自于自由联想的过程。病人的思想常常会转向童年期的性经验。起初,弗洛伊德认为这些早期的性经验是真实的,后来他认为,儿童期的性经验实际上是性欲的幻想或歪曲的感知。性经验虽不真实,但丝毫也不能减弱它的重要性。我们早期的感知和记忆,不论真伪,都会影响我们人格的发展过程。此外,病人歪曲记忆的方式也为医疗提供了有关他们人格的线索。弗洛伊德对自由联想法充满信心,他认为,“任何凡人都藏不住心头的秘密,即使他紧闭双唇,他也会用手指交谈;他的每一个眼神都会泄露他心中的秘密。因此,洞察心灵深处的任务并不是不能完成的。”

2.精神分析暗示法精神分析暗示法是精神分析(心理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它的主要原理是将潜意识中的欲望加以暴露,然后使其消除,即在引起症候的矛盾中求其病源所在,通过精神分析的暗示,让病人自己努力,消灭内心的抗拒。弗洛伊德说:“克服抗力就是分析法的主要成就;病人必须有此本领,医生则用一种有教育意味的暗示,作为病人的帮助。所以我们可以说,精神分析疗法乃是一种再教育。”释梦,就是一种典型的精神分析暗示法。

3.移情在治疗过程中,病人会把自己对双亲的情感转移到治疗者身上,治疗者成了病人双亲的替身。这种情况,弗洛伊德称为外移情作用(简称移情)。移情作用在治疗的开始即发生于病人心中,成为一种暂时的动力。这种动力的结果,若引起病人的合作,则有利于治疗,但有时,病人可能由于感到治疗者不公正,或感到与双亲一样的冷淡、可恨,则产生对治疗者的反感。前者称为正移情,后者则为负移情。

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如后来常用的谈话法、临床法、个案法都是从弗洛伊德的研究中沿袭和引申出来的。

二、霍尼基本焦虑理论

霍尼(KarenHorney,1885—1952),美国新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她的理论,尤其是对内心冲突和防御机制的解释,不仅在医学临床实践上,而且在文学、文化、政治心理学、哲学、宗教、传记、性别等研究领域中都具有重大影响。

(―)童年经验的重要性

霍尼承认,“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确认早期经验的重要性是弗洛伊德众多的功绩之一。问题不在于早期经验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否有影响,而在于如何影响。霍尼认为,早期经验的影响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早期经验留下了可被直接追溯的痕迹。自发地喜欢一个人,或不喜欢一个人,可能与早期记忆中父亲、母亲、女佣、兄弟姐妹的类似品质有直接关系。例如一个教师受到校长的批评,可能会造成创伤性经验。因为这时校长代表了她父亲的形象。校长的批评意味着往昔父亲拒绝的重复,还可能激起因曾幻想得到父亲(奥狄帕司情结)而负的内疚感。早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经历与后期感到受虐待的倾向有某种直接联系。

第二种更为重要的方式是童年的整个经历带来了某种性格结构,或更确切地说,开始了它的发展。这种发展在不同人的身上有不同的停止时间。因此,事实上我们很难划分所谓早期与后期的反应的联系,更不能一一对应地去解释早期行为与后期行为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应从整个性格结构上来理解后期行为。因为性格结构不仅受早期行为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还受到以后各因素的重要影响。脱离这一点,理论假设就会变得不完全,而弗洛伊德的理论恰恰在这一点上暴露了其不完全的弱点。霍尼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仅仅给病人指出他当前的行为是早期某一行为的重构,并不能给病人带来中止某种冲动的效果。“重构激起的记忆使病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