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脉注射液
处方组成:红参、麦冬、北五味子。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复脉固脱。主治气阴两亏、脉虚欲脱的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汗出,脉欲绝;有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用于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心血管疾病。
用法用量:静脉推注,每次10—20m1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缓推5min以上。静脉滴注,40—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每天1—2次。本品也可用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配用。
使用注意:
(1)偶有患者用药后有潮热感,可以耐受,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2)本品大剂量高浓度对心脏表现出先抑制后兴奋的作用,故用药宜慢,并适量稀释。
(3)本品含有皂甙及挥发油,最好不要同其他药混合使用。
(4)静脉推注时,剂量过大、速度过快,有一定降压作用。
2.参麦注射液
处方组成:红参、麦冬。
功能主治: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心脏衰弱引起的低血压,改善微循环;能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与化疗药物合用时,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并能减少化疗药物引起的毒剂反应。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1次2一4ml,1天1次。静脉滴注,1次5一20ml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
使用注意:
(1)实热证者避免应用。
(2)本品是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影响质量,所以使用前最好对光检查,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漏气等现象时不能使用。
3.参附注射液
处方组成:红参、附片。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治阳气暴脱的厥脱证(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及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痛,泄泻,痹症等。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1次2—4ml,1天1—2次。静脉滴注,1次10—20ml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一500ml稀释后使用。静脉推注,1次5—20ml加入5%成1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
使用注意:本品是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影响质量,所以使用前最好对光检查,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漏气等现象时不能使用。
4.黄芪注射液
处方组成:黄芪(每1ml相当于黄芪2s)。
功能主治:补益脾肺,益气升阳。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病毒性肝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及肾衰竭,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1次2—4ml,1天1—2次。静脉滴注,1次10一20ml,1天1次。或遵医嘱。
使用注意:静脉滴注不宜过快。
5.补心气口服液
处方组成:黄芪等。
功能主治:补益心气,理气止痛。用于气短,心悸,乏力,头晕等心气虚损型胸痹心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支(10ml),1天3次。
使用注意:开封即服。
6.滋心阴口服液
处方组成:麦冬等。
功能主治:滋养心阴,活血止痛。用于心悸、失眠、五心烦热、少苔质红、脉细数等心阴不足型胸痹心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支(10ml),1天3次。
使用注意:开封即服。
7.心通口服液
处方组成:黄芪、麦冬、丹参、葛根、海藻等。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软坚化痰。用于气阴两虚,痰瘀交阻型胸痹。症见心痛,心悸,胸闷气短,心烦乏力,脉沉细、弦滑、结代,及冠心病心绞痛见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10—20ml,1天2—3次。
使用注意:如服用后有泛酸者,可于饭后服用。孕妇禁用。
8.刺五加注射液
处方组成:刺五加。
功能主治:具有活血通络,补肝肾,壮筋益骨之功效。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增加脑细胞的氧饱和度,增加冠状动脉血液量,减少心肌耗氧量。用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短性脑缺血发作。亦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重度神经衰弱和更年期综合征。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1次40—80ml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1天1次,2周1个疗程。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9.清开灵注射液
处方组成: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栀子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亦可用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乙型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热以及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1天2—4ml。重症患者静脉滴注,1日20—40ml。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
使用注意:
(1)有表证恶寒发热者慎用。
(2)本品如产生沉淀或浑浊时不得使用。
10.醒脑静注射液
处方组成: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
功能主治:苏醒,止痉。用于流行性脑炎,肝性脑病,神经系统引起昏迷抽筋及中毒性脑病等症。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每次4—20m1(小儿一般2—4m1),每天1一2次,或遵医嘱。
使用注意:本品为芳香性药物,开启后应立即使用,防止挥发。
11.安脑丸
处方组成:水牛角、人工牛黄、珍珠、黄连、黄芩、冰片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醒脑安神,豁痰开窍,镇惊息风。浩疗高热神昏。头痛眩晕,中风窍闭,抽搐痉厥,烦躁谵语,对于高血压及一切急性炎症伴有高热不退、神志昏迷者均有显效。
用法用量:口服,1—2丸,1天2次。或遵医嘱,小儿酌减。
使用注意:打开蜡丸吞服。
12.紫雪散
处方组成:石膏、丁香、牛黄、冰片、滑石、磁石、硝石、寒水石、玄参、升麻、木香、沉香、朱砂、麝香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痉开窍。用于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血,尿赤便秘等。
用法用量:散剂,成人每次1.5—3g,周岁小儿每次0.3g,每增1岁递增0.3g,1日2次。
使用注意:忌食辛辣油腻,孕妇忌服。
13.新雪丹
处方组成:石膏、牛黄、冰片、穿心莲、芒硝、寒水石、栀子、竹叶卷心等。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多种热性病(如肺炎,急性咽炎,上呼吸道炎,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感冒等引起的高热)以及温热病属气营两燔所致高热神昏,头痛,咽喉肿痛,咳嗽.烦躁不安等症的治疗。
用法用量:颗粒剂,口服成人1天2次,每次1瓶。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14.猴審散
处方组成:猴子枣、全蝎、猪牙皂、细辛、石菖蒲、牛黄、麝香、川贝母、珍珠等。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通关开窍,镇惊熄风。用于小儿惊风、痰热壅肺所致的发热,咳嗽,痰多,烦渴躁动甚或抽搐等症的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1岁以上1次0.36g,未满周岁0.13g,每天2—3次。
15.双黄连粉注射液
处方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宜透邪。用于风温邪在肺卫或风热闭肺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或不恶寒,咳嗽气促,咳瘀色黄,咽红肿痛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轻型肺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临用前,先以适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用生理盐水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每次60mg/kg,每天1次,或遵医嘱。
使用注意:严格观察本品溶解后有无细粒沉淀,井注意澄清度。
16.双黄连气雾剂
处方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等。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咽痛,咳嗽,病毒性肺炎,上下呼吸道感染等。
用法用量:振摇均匀后,口腔吸入。间隔半小时吸入1次。每次吸入10—15锨,儿童每次吸入5锨,1d,1—2支。或遵医嘱。
17.复方双花口服液
处方组成: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外感风热,毒热炽盛。见有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局部淋巴结肿痛,或见红丝。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20ml,每天4次。儿童3岁以下每次10ml。每天3次。3岁至7岁每次10ml,每天4次。7岁以上每次20ml,每天3次。疗程3天。
使用注意:
(1)忌食厚味、油腻。
(2)脾胃虚寒者慎用。
18.鱼腥草注射液
处方组成:鱼腥草(鲜)。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用于肺脓肿,痰热咳嗽,白带,尿路感染,痈疖。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1次2—4ml,1天4—6ml。静脉滴注,1次20—100ml,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
使用注意:本品是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影响质量,所以使用前最好对光检查,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漏气等现象时不能使用。
19.穿琥宁注射液
处方组成: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
功能主治:抗病毒,具有解热消炎作用。用于病毒性肺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1次40—80mg,1天3次。静脉滴注,1天400—640ms,1天2次(用相当5倍量的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或遵医嘱。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忌与酸性、碱性药物合用。
20.热可平注射液
处方组成:北柴胡、鹅不食草。
功能主治:解热。用于流感及其他病毒性疾患引起的高热及一般高热,亦可用于疟疾引起的发热。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次2—4ml,1天2次。或遵医嘱。
21.正柴胡饮冲剂
处方组成:柴胡、防风、赤芍、陈皮、甘草、生姜。
功能主治:表散风寒,解热止痛。主治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症,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等疾患。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次10g,1天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22.瓜霜退热灵
处方组成:羚羊角、麝香、冰片、西瓜霜、磁石、玄参、沉香、甘草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开窍镇静。用于热病高烧,惊厥抽搐,咽喉肿痛,舌疗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4次,成人每次4—6粒,周岁小儿每次1粒,5岁以内小儿每次2粒,或遵医嘱。
使用注意:一般疗程不少于3天,但不宜久服,孕妇禁服。
23.金莲花清热冲剂
处方组成:金莲花、大青叶、生石膏、知母、生地、玄参、苦杏仁(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