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16693400000062

第62章 伤筋病(周围神经损伤)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制定。

(1)有外伤史;

(2)肢体经脉弛缓,软弱无为,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3)可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拘急痉挛;

(4)可结合西医相关疾病做相应理化检查,如肌电图、CT、磁共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周围神经损伤基础与临床》顾立强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

(1)有明确外伤史;

(2)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三方面的障碍;

(3)相应神经支配肢体出现特殊畸形;

(4)电生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很多周围神经损伤,不是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肩过度外展综合征,既有神经的过度牵拉,还有喙突和胸小肌的磨损和压迫;再如自行车运动员的腓总神经损伤,可因臀部坐骨神经受压迫,也可由于在骑车时膝踝关节长时间的用力屈伸动作,使腓总神经绕过腓骨头时被牵拉、压迫和磨损所致。因此,应当加以综合分析,不能片面地得出结论。

(二)证候诊断

周围神经损伤中医诊断为外伤性痿证,辨证分型分为虚实两证,即痹证型和痿躄型两大类。

1.痹证型:实证,因创伤使神经受到牵拉、挤压或血肿压迫而致损伤,证见急性起病,伤处红肿、疼痛剧烈,患肢痿软无力、麻木不仁。

2.痿躄型:虚证,因损伤日久,经脉痹阻不通,筋脉肌肉失养,肢体痿软无力,渐而伤及脾胃,气血日衰,故又将其分为气血两虚和脾肾两虚证两类。

(1)气血两虚证,损伤日久,痹阻不通,筋脉肌肉失养,肢体痿软无力,渐而伤及脾胃,气血日衰,证见气虚乏力,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舌质淡或有瘀斑。

(2)脾肾两虚证,因创伤及瘀血内停,久而致脾阳不振,累及于肾,脾肾两虚,证见腹胀便溏、腰膝酸软、患肢痿软无力、麻木不仁。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外伤性痿证痹证型

治法:活血逐瘀,通痹止痛。

推荐方药:身痛逐瘀汤或独活寄生汤。主要成分:秦艽、甘草、川芎、地龙、土元、蜈蚣、僵虫、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茯苓、肉桂心、防风、人参、当归、赤芍、干地黄、全虫、白花蛇等。

加减:气短心悸者,加生黄芪;疼痛剧烈者,加五灵脂,舌质绛,有瘀斑者,加用蒲公英、石见穿。

中成药:芪参还五胶囊(院内制剂)。

2.外伤性痿证痿躄型

(1)气血两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行气活络。

推荐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或补阳还五汤合八珍汤。主要成分: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熟地、全虫、蜈蚣、地龙、牛膝、青风藤、桑枝等,水煎服。

加减:面色苍白,神疲倦怠者加大黄芪及人参用量,同时加枳壳;大量失血者加用阿胶烊化。

中成药:芪参还五胶囊(院内制剂)。

(2)脾肾两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通经活络。

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右归丸。主要成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熟地、山药、山茱萸肉、枸杞、炙甘草、杜仲、肉桂、制附子,姜黄、蜈蚣、地龙、土元、五加皮、薏苡仁等,水煎服。

加减:脾虚便溏者,加用白扁豆,芡实,莲子肉;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者,加用肉苁蓉、巴戟天等。

中成药:芪参还五胶囊(院内制剂)。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

根据损伤神经表现症状、部位,辨别损伤经络,实行循经取穴,同时秉“脏腑经络相表里”治则,在脏腑俞穴施针调补脏腑之元气,以促经络之通畅。

针灸:针刺取穴:肩井、手五里、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阳池、间使、天府等,根据瘫痪症群,取相应穴位,每次循经取穴8—10个,选用1寸毫针,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h,每周5次,30次为1疗程。

(三)其他疗法

穴位注射:药物用神经生长因子4500单位,用注射用水稀释成2ml抽入2ml注射器内,取上述穴位中4个穴位注射药物,1次/天,6次/周,30次为1疗程。

抗菌药物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污染的程度、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等酌情使用。但要避免使用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抗生素,同时应注意对肝、肾功能的损害。

同时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12、弥可保(甲基维生素B12)治疗。

(四)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痹症型可急症行神经探查松解术,痿躄型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或效果不理想者行神经探查修复或功能重建术。

2.术前中医参与手段

根据损伤神经表现症状、部位,辨别损伤经络,实行循经取穴,同时秉“脏腑经络相表里”治则,在脏腑俞穴施针调补脏腑之元气,以促经络之通畅。

穴位注射:药物用神经生长因子4500单位,用注射用水稀释成2ml抽入2ml注射器内,取上述穴位中4个穴位注射药物,1次/天,6次/周,30次为1疗程。

药物治疗:根据辨证应用中药汤剂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3.手术步骤

清洁包扎伤口,检查患肢的感觉、运动情况,已明确诊断,有的放矢的进行神经探查修复。术前禁食水。

手术治疗包括神经松解、缝合、转移移植及修复术。神经缝合术是治疗神经轴索中断、神经断裂的有效方法,但周围神经缺损,则由于直接缝合端的张力太大,易致手术失败,现采用断端延长或移植修复术。

4.术后中医参与手段

(1)痹症型:伤情初起,气血瘀滞证

病室温暖向阳,空气新鲜。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禁生冷、肥甘厚腻之品。

情志调护,关心病人,消除其恼虑、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

心情开朗乐观,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患肢置功能位,注意保暖,加强皮肤护理。

被动按摩患肢,防止肌肉萎缩。

(2)痿痹型:损伤日久,肝肾两虚,筋脉失荣证

病室内空气新鲜,温暖向阳。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禁肥厚、油腻、生冷食物,可选用猪肉、狗肉、诸畜肝肾,鳝鱼、贝类、蟹等以滋补肝肾。

情志调护:关心体贴病人,解除其紧张、恐惧、烦恼情绪,使其乐观、开朗,积极配合治疗。

患肢保暖,加强皮肤护理,术后应用矫形器者,注意保持正确位置,维持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功能位。

置患肢功能位,被动按摩患肢防止肌肉萎缩。

(3)其他治疗及功能锻炼

术后应用推拿或艾灸方法刺激穴位,进行局部肌肉按摩,减缓肌肉萎缩速度。

被动活动患肢关节,保持其被动活动度,为二期功能重建做准备。

5.并发症、不良反应及处理: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应支配区出现畸形及感觉、运动的丧失,神经修复后,感觉运动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运动不能恢复,这时需注意被动活动关节,保持关节活动度,为以后功能重建做准备。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症候评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自拟。

(1)治愈:损伤神经支配区感觉恢复S3—S4,肢体活动正常或接近正常,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2)好转:神经支配区肢体活动度轻度受限或感觉部分恢复,基本满足生活需要。

(3)未愈:神经支配区域无恢复,需要二期功能重建。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参照评价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分级:优:10—12分;良:7—9分,可:4—6分;差:3分以下。

6.手指总屈伸度(TAM)=总屈曲度(掌指+近指间+远指间)—总伸直受限度(掌指+近指间+远指间)

优=TAM200°—260°(相当于正常指的75%—100%);

良=TAM130°—200°(相当于正常指的50%—75%);

差=TAM100°—130°(相当于正常指的40%—50%);

劣=TAM<100°(相当于正常指的40%以下。

(二)评价方法

1.中医证候评价方法

一般根据损伤神经支配肢体关节活动度、肌肉恢复情况、感觉恢复情况、日常生活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方法

参照评价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1.上肢五大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1)腋神经修复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腋神经功能评分试用标准

(2)综合评价

分级:优:7—8分;良:5—6分;可:3—4分;差:2分以下。

2.肌皮神经修复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1)肌皮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2)综合评价

分级:优:7—8分;良:5—6分;可:3—4分;差:2分以下。

3.桡神经修复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1)桡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2)综合评价

分级:优:13—16分;良:9—12分;可:5—8分;差:4分以下。

4.正中神经修复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1)正中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2)综合评价

分级:优:13—16分;良:9—12分;可:5—8分;差:4分以下。

5.尺神经修复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1)尺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整理:赵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