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16693400000018

第18章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以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后口鼻青紫为典型的临床表现。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情志刺激及劳累而诱发。

(3)两肺可闻及干湿罗音。

(4)胸部X线检查、血常规、心电图有助于诊断。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

(6)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体征。

2.西医诊断:201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修订版》进行诊断。

任何患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多痰的患者,并且有暴露于危险因素的病史,在临床上需要考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表1)作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之后FEV1/FVC<0.70表明存在气流受限,即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年龄在40岁以上人群,如存在以下情况应考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进一步进行肺功能检查。以下线索并不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必须的,但如果符合越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可能性越大。确诊则需有肺功能检查结果。

(二)症候诊断

1.实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1)风寒壅肺证

主证:咳喘气逆,呼吸急促,胸部张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粘。

兼证:头痛、鼻塞、无汗、恶寒、发热。

舌像:舌苔薄白而滑。

脉象:脉浮紧。

(2)表寒肺热证

主证:喘逆上气,息促、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稠粘。

兼证:胸胀或痛,形寒,身痛,无汗。

舌像:苔薄白。

脉象:脉浮数或浮滑。

(3)痰热郁肺证

主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稠粘色黄,或有血痰。

兼证: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喜冷饮,咽干,面红,尿赤便秘。

舌像:苔薄黄、黄腻。

脉象:滑数。

(4)痰浊阻肺证

主证: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

兼证:呕恶纳呆,口粘不渴。

舌像:苔白厚腻。

脉象:滑、濡。

(5)肺气郁闭证

主证:每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

兼证:精神抑郁,失眠心悸。

舌像:苔薄。

脉象:脉弦。

2.虚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1)肺气虚耗证

主证: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白。

兼证:自汗畏风,咳呛,痰少质粘,烦热口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

舌像:舌质淡红。

脉象:脉软弱。

(2)肾虚不纳证

主证:喘促日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甚。

兼证: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或尿后余沥;形瘦神疲,汗出肢冷,面唇青紫,或有跗肿。

舌像:舌淡苔薄。

脉象:沉弱。

(3)正虚喘脱证

主证:咳逆甚剧,张口抬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动则喘剧欲绝;心慌动悸,烦躁不安。

兼证:面唇青紫,汗出如珠。

舌像:舌绛红无苔。

脉象: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实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1)风寒壅肺证

治法:宣肺散寒。

推荐方药:麻黄汤合华盖散。主要成分:麻黄、紫苏、半夏、橘红、杏仁、苏子、紫菀、白前。

加减:表证重者,加桂枝、白芷、细辛;寒痰阻肺、痰白清稀量多泡沫,加细辛、生姜、白芥子、陈皮;咳喘重、胸满气逆,加射干、前胡、厚朴、紫菀。

(2)表寒肺热证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推荐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主要成分:麻黄、黄芩、桑白皮、石膏、苏子、杏仁、冬花、半夏。

加减:表寒重,加桂枝;痰热重,加栝楼、贝母;痰鸣息涌,加葶苈子、射干。

(3)痰热郁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桑白皮汤。主要成分: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鱼腥草、公英、双花、连翘、杏仁、贝母、半夏、苏子、知母、射干、栝楼皮、地龙。

加减:痰多粘稠,加栝楼、海蛤粉;喘不得卧、痰涌便秘,加大黄、葶苈子;痰黄有腥味,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蒲公英、冬瓜子;身热甚,加石膏、知母、金银花。

(4)痰浊阻肺证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推荐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主要成分:陈皮、半夏、茯苓、生姜、甘草、乌梅、苏子、莱菔子、白芥子。

(5)肺气郁闭证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推荐方药:五磨饮子。主要成分:槟榔、沉香、木香、枳实、乌药、苏子、金沸草、代赭石、杏仁。

加减:肝气郁滞重,加柴胡、郁金、青皮等以增强疏肝理气之功;气滞腹胀、便秘,加大黄以降气通腑(六磨汤);心悸失眠、加百合、酸枣仁、合欢花(皮)、远志;精神恍惚、悲伤欲哭,合甘麦大枣汤以宁心缓急。

2.虚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1)肺气虚耗证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主要成分: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桑白皮、紫苑、干姜、半夏、陈皮、厚朴。

加减:气阴两虚、咳呛痰少质粘、烦热口干、面色潮红、舌红苔剥、脉细数,加用沙参、玉竹、百合、诃子;咳逆、咯痰清稀,加紫菀、冬花、苏子、钟乳石;痰粘难出,加贝母、栝蒌、桔梗、百部、桑白皮。

(2)肾虚不纳证

治法:补肾纳气。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主要成分: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五味子、肉桂、人参、蛤蚧1对、制附子。

加减: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加减(滋阴纳气);兼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川芎、水蛭、僵蚕。

(3)正虚喘脱证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推荐方药:参附汤送服黑锡丹。主要成分:人参、黄芪、炙甘草、山萸肉、五味子、蛤蚧1对、龙骨、牡蛎。

加减:呼吸微弱、间断难续、或叹气样呼吸、汗出如洗、烦躁内热、口干颧红、舌红无苔、或光绛而紫赤、脉细微而数,加生地、山萸肉、西洋参;汗多,加煅龙牡;阴竭、阳脱,加附子、肉桂。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

1.椒目“劫喘”

《丹溪心法》、《丹溪手镜》、《脉因证治》在哮喘门均提及“诸喘不止”,用椒目以劫喘,“劫”者,“强取”之义。

用法:将椒目研粉,每次服3克,每日3次,吞服或装胶囊,也可柞油制成胶丸,每丸含200mg,日服3次,每次3—5丸。

2.敷贴疗法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共为末,加麝香,和匀,在夏季三伏、冬季三九中,分三次用姜汁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约1—2h去之,每10日敷1次。

3.膏方调养

组方:白芥子包、炙苏子包、炙麻黄、射干、鹿角片先煎、仙茅、菟丝子、莱菔子包、生赭石先煎、黑丑、沉香后入、细辛、干姜、槟榔、桂枝、炙半夏、仙灵脾、生熟地、蛤蚧1对、鹿角胶、木糖醇、黄酒1瓶。

熬成浓汤,低压制膏,每日10g口服,早晚各1次,45天为1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一)中医证候积分分级量化:

1.发热:0—3分(无发热—高热)

2.咳嗽:0—5分(不咳嗽—总是咳嗽)

3.咳痰(痰量及咳痰性质):0—4分(无咳痰—咳大量黄黏痰或咳有痰声,但痰粘无力咳出)

4.胸闷:0—5分(没有胸闷感觉—有很重的胸闷感觉)

5.喘息:0—5分(在爬坡或爬一层楼梯时,不感觉喘不过气来—当爬坡或爬一层楼梯时,感觉非常喘不过气来)

6.活动受限:0—5分(任何活动都不受影响—任何活动都受影响)

7.睡眠质量:0—3分(能安睡—夜间惊醒2次或以上)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积分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二)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整理: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