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3个月龄的婴儿,主要添加含维生素类食品。喂鲜桔、橙等水果汁和莱汁。开始每天添加鱼肝油(尤其北方冬季出生的孩子)。人工喂养的婴儿最好满月后即开始补充鱼肝油、维生素C等。4—6个月,应及时添加蛋黄,以补充铁质。先将1/4煮熟的蛋黄压碎,混在米汤或牛奶中哺喂,以后再增加到半个至整个蛋黄。56个月后,每天可喂稀粥、米糊、营养米粉、面片、豆腐、菜泥、水果泥等。7—8个月,可喂馒头片或饼干,促进牙的生长。)个月后,可喂肉末、肝泥、鱼肉,12次软稠的食品。10一12个月,每日可喂软饭、馒头、面条、面包及碎菜和碎肉等食品。
辅食的添加必须与婴儿的月龄相适应。过早添加不适合婴儿消化的辅食,会造成消化紊乱;添加过晚,会出现营养不佳。在添加辅食时,必须遵循由少量到多量、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的原则,一种食物接受后再添加另一种食物,并注意观察婴儿的大便,以了解食物的消化情况。
(二)婴儿的卫生及衣着
每天早晨,在哺喂之前先用温水给婴儿洗脸,而后用软毛巾擦干。不要涂化妆品。鼻腔、口腔一般不宜洗,耳朵防止灌水。大小便后要清洗大腿根部和臀部,最好每天洗澡,不要用肥皂,可用刺激性小的婴儿皂。婴儿住处要清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婴儿的衣服要用浅色的棉布、法兰绒、厚绒布来缝制,衣服接缝要平展,纽扣、系带尽量少用,便于穿脱。婴儿的鞋不要紧小,也不要太大。尿布要用浅色、易吸水的棉布或一次性的尿布。衣服和尿布要经常换洗,尤其要用专用盆洗涤,不残留洗涤液,日光下晒干。
(三)婴儿的睡眠
周岁以内的小儿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有利于婴儿大脑和身体的发育。月龄愈小,需要睡眠的时间也愈长。新生儿一昼夜要睡20小时。到2个月时,每天除饥饿、大小便后觉醒外,大部分时间也在睡觉。3—6个月时昼夜睡眠总量17小时。6—10个月时16小时。10个月后时15小时。因此,从2个月开始就要养成定时睡眠的良好习惯。
(四)体格锻炼
婴儿的体格锻炼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来进行,如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户外活动、接受一些不同温度的冷热刺激。锻炼要循序渐进,坚持经常,并同合理的生活制度、正确护理和教养相结合。这样不仅能使小儿身体健壮,减少疾病,而且能職炼意志。
1.婴儿体操
婴儿在出生2个月后就可开始做体操。婴儿体操共分16节,其中(节完全在成人的帮助下进行,称为被动操,适用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另外(节需成人稍加帮助,婴儿自己就能完成,叫做主动操,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婴儿。体操主要是促进基本动作的发展,增强骨骼、肌肉的发育,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同时,促进婴儿的语言、意志、情绪和注意力的发展。
被动体操主要做胸部、上肢、肘关节、肩关节、下肢、膝关节、髋关节和举腿运动;主动操主要做牵双臂坐起,牵单臂坐起、脊椎后屈及顿足运动。扶腰部站立,做跳跃运动。
做操的房间室温为18—20,空气要新鲜。高于20.可在户外进行。时间一般安排在喂奶前、后30分钟到1小时为宜,每天做12次。婴儿衣服要宽大、轻便。做操前应先和小儿说话,使之情绪愉快。做完后让小儿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
2.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可以让小儿更早地认识外界环境。接受阳光和空气的刺激,增强身体对环境的适应力和机体的新陈代谢,并可促进生长发育、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户外活动要根据小儿的月龄、身体健康状况及当地气候条件而定。一般每天2次,小于6个月的孩子每次1015分钟,逐渐增加到2小时;6个月以上可3小时。
3.开窗睡眠和户外睡眠
开窗睡眠可使孩子吸收新鲜的空气,皮肤和呼吸道受到凉气流的刺激,可以增强呼吸系统的抵抗力和新陈代谢。
开窗睡眠要从夏季开始,逐渐过渡到冬季(室温不低于15),常年坚持。但在寒冷的北方开窗换气要在孩子不在屋时进行;遇到孩子有病、大风和大雨时不要进行;如发现孩子发抖、口唇发青时要停止。
户外睡眠是在开窗睡眠基础上的进一步锻炼,一般在午睡时进行,但要避免阳光直射,仔细观察孩子的反应。另外,还可用冷水给小儿洗脸和洗手,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五)预防疾病和意外伤害、做好口腔保健
预防感染首先提倡母乳喂养,培养婴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并按计划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麻疹、乙型肝炎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必须积极预防影响婴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如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贫血、佝偻病等营养性疾病。
婴儿期常见的意外伤害有从床上跌落、吞进异物、婴儿窒息等。预防主要是加强家长的安全意识教育,减少婴儿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婴儿在长牙前就应进行口腔保健。餐后或吃甜点心后,给婴儿喝一些温开水;乳牙萌出后,每晚睡觉前要用柔软的婴儿用指套牙刷清理牙上的附着物。婴儿不要含乳头人睡,以免影响乳牙发育,避免婴儿不良吸吮习惯的形成。
(六)婴儿期的早期教育
婴儿的早期教育以感知觉和动作训练为主,及早进行语言训练,并通过生活环节提高认知能力、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及与小朋友之间的关系。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养成良好习惯
可根据小儿自身的特点,通过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睡眠、吃饭、定时大小便,以及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小儿独立能力、控制情绪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发展,是婴儿期最早和最重要的教育内容。
2.视听能力训练
(1)出生至3个月。最初的3个月中,主要是通过看和听从外界向大脑输人信号,发展婴儿心理。此期可以在儿童床上方悬挂颜色鲜艳的物品或能发声的鲜艳玩具,训练小儿两眼视物的习惯,并刺激脑部功能;父母要经常面对面地与小儿亲切交谈、唱歌或念儿歌,每天定时放悦耳的音乐等。
(2)4一6个月。玩具宜挂低些,使婴儿伸手就能碰到,开始可能是偶然碰一下,以后就会有意识地去玩。还可选择体积稍大、色泽鲜艳、不同形状(如各种动物)、带声响的吹塑玩具和可以摇响的玩具,逗引小儿看、摸和倾听,继续训练视听觉能力。也可以选择手摇铃或能捏响的小玩具,放在婴儿能拿到的地方,以训练手的抓握能力。
(3)7一12个月。小儿仍为无意注意,要引导他们观察周围事物,培养注意力,并逐渐认识周围的事物。随着听觉及运动能力加强,开始学爬行,此时可选择塑料、绒毛、皮球及能敲打的玩具。1012个月时婴儿手的动作逐渐加强,并开始学走路,可选择小推车、滚动玩具及手拉玩具等,以训练小儿行走及手的活动能力。12个月后,要注意培养小儿爱护玩具和爱好整洁的习惯。
3.促进婴儿的动作发育
动作的发育与神经系统日臻成熟有着密切关系,它可促进小儿心理发展和体格发育,也可培养小儿观察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活泼、勇敢,坚毅等优良品质。婴儿期是动作发育的重要阶段,重点发展粗大动作和手及手指的精细动作。
(1)粗大动作。小儿满月后开始训练抬头,可在喂奶前让他俯卧,此时小儿会主动抬头;2个月开始训练翻身,可用一个鲜艳、带响的玩具,从小儿的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帮助小儿由仰卧转为侧卧再到俯卧,完成翻身动作;4个月开始训练拉坐,每次时间不要太长;5个月开始训练爬,可用玩具在前方吸引他向前爬,但要注意安全;8个月开始训练扶站;10个月开始练习牵走,并逐步过渡到独立行走。
(2)精细动作。3个月时,用颜色鲜艳、有响声、带柄的玩具吸引小儿伸手,或放在孩子的手里,训练用手抓物;610个月可训练用手指捏取小的物体,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
4.促进婴儿的语言发育
小儿的语言能力是其智力水平的主要标志。促进小儿语言发育最简便方法是成人多与小儿说话、唱歌、讲故事,对婴儿自发的“baba”“mama”之类语言,应及时给予应答或微笑;在日常生活中把语言与人物、事物、动作等联系起来,为语言发展打好基础。
5.交往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未来与他人进行交往的基础。家长应通过生活上细心的照顾、亲切的语言交流、愉快的共同玩耍和游戏与小儿建立良好的依恋感情,帮助他们逐渐认识周围世界。
(七)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计划免疫程序要求在1岁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疫苗、麻修疫苗、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家长要按时带孩子到所属机构进行预防免疫接种。
(八)生长监测和定期体检
定期对婴儿身高、体重等指标进行生长监测,通过评价发育曲线的走势,早期发现生长发育缓慢现象,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证小儿健康的生长。每3个月对儿童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包括:问诊、体格测量、全身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检查小儿体格心理发育和神经精神发育状况,了解在护理、喂养、教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治疗和指导。
此外,大多数的婴儿是散居在家,不仅人数众多、居住分散,而且家长的文化水平和家庭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儿童保健工作者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为了使小儿从初生到7周岁都能得到连续的、系统的保健服务,在城市应完善地段儿童保健医师负责制,在农村建立完善的乡村妇幼医师负责制度;认真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加强对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对高危儿进行智力监测;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常见病和传染病,及时为适龄婴儿进行各种疫(菌)苗的预防接种;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第四节)幼儿期特点与保健
幼儿是指1一3岁的小儿,其体格生长速度较婴儿期缓慢,但语言和动作能力快速发展。由于活动范围扩大而没有安全感,其意外伤害开始多发;又由于接触感染的机会增多,必须注意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一、幼儿期的特点
1.身高和体重发育特点
生后第2年,身长约增10cm,体重增2—3kg,2岁后生长速度急剧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平均每年身长增加4—5cm,体重增加1.5—2kg。
2.牙的生长和视觉发育
周岁时,已有6—8个切牙,1.5岁已有12个牙,2岁时已有16个牙,2.5岁20个乳牙都出齐了。
由于婴幼儿时期的眼轴较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多表现为生理性的远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改善。67岁时多数小儿从远视逐渐发展为正视,少数仍可能为远视。也有小儿不注意用眼卫生,可能形成近视。
3.神经系统发育
幼儿期仍是脑发育的快速增长时期。23岁幼儿的脑重已增加到lOOOg左右,相当于成人脑重的2/3。2岁时,主要的运动神经已经髓鞘化,3岁时细胞分化基本完成。神经细胞突触数量增多,长度增加,向皮质各层深人。2岁前,神经纤维的延伸呈水平方向,2岁以后则有斜行和垂直纤维向皮质深人,3岁时已完成80%。此外,儿童认知能力和动作协调性不断增加,情绪反应愈来愈稳定等。
4.动作和语言发育
幼儿脑功能发育已较成熟,四肢活动更加灵活,能双脚交替上下楼梯、奔跑、双脚跳,能不扶东西迈过矮的障碍物。会用勺子吃饭,并做简单的游戏。3岁时,能独立玩耍,自己会洗脸,在大人帮助下脱穿简单的衣服等。但此时要注意小儿营养均衡、睡眠充足,既防止出现营养不良,也要预防单纯肥胖。同时,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23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快速期,从简单发声到会讲完整语句,语言能力得到迅速发展。1—5岁时,能听懂成人告诉他生活中的一些事情。2岁时能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年龄,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3岁时已能说出较长的句子,会唱歌、会跳舞。
5.感知觉和认知发育
幼儿期的感知觉和认知能力发育迅速,智力发展也很快,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1.5岁的幼儿能注视3m远的小玩具。23岁能分辨物体的大小、方向、距离和位置,能辨别各种物体的属性(如冷、热、硬等),能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识别几种基本颜色,分辨男女。
1岁左右的幼儿出现随意注意的萌芽,但不稳定易被分散或转移,对感兴趣的事情注意力能集中较长时间。1岁左右随意注意不超过15分钟,2—3岁能集中注意10—20分钟;幼儿期的记忆多为自然记忆,不持久,容易遗忘。1岁以内小儿只有再认而无再现,1岁再认潜伏期是几天,2岁可达几个星期,3岁可保持几个月。而2岁时再现潜伏期只有几天,3岁时可延至几个星期;1岁以后小儿才出现具有一定形象性思维活动,23岁时的思维具有直观性;12岁是仅有想象的萌芽,3岁后想象进一步发展,有意想象已初步形成,如喜欢做象征性游戏。
6.情绪和社会行为发育
幼儿期的情绪是一种原始的简单感情,如喜、怒、哀、乐、悲、恐、惊。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进一步分化,社会感情增多,得到表扬和称赞就高兴,受到责备就会伤心或愤怒。如12个月的婴儿已具备兴奋、愉快、苦恼、喜爱、得意、厌恶、愤怒等各种情绪体验,1岁半至2岁左右又分化为嫉妒和喜悦。3岁时儿童对物体、动物、黑暗等客观环境容易产生恐惧。在23岁时幼儿产生了自我意识,自主性逐渐增强。进人“第一反抗期”。
幼儿的游戏以平行性游戏为主要特征。幼儿游戏有5种主要形式:感觉性游戏、运动性游戏、模仿性游戏、受容性游戏和构建性游戏。他们喜欢触摸振动的物体;喜欢摇铃、丢球、推玩具车、滑滑梯、骑三轮车;玩过家家,扮演医师护士,模仿歌星唱歌的游戏;爱看电视和电影、听故事、看图画书,以及搭积木、堆沙、玩黏土、折纸等游戏。
二、幼儿期保健要点和保健措施
幼儿良好的发育是婴儿良好发育的继续,也为学龄前期儿童的良好发育奠定了基础。其保健内容与婴儿期大体相同。
(一)合理安排膳食
幼儿的膳食要注意合理营养、膳食平衡,提供足够的热量和各种必需营养素,以满足身体发育和活动增多的需要。
安排此期膳食的原则如下:膳食必须要保证足够的热能和营养素。一般认为,蛋白质供给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2%—15%,脂肪应占20%—30%,糖类应占50%—60%;食品要易消化、多样化、感官性状良好,以增进孩子食欲。1—2岁孩子采取三餐二点制,3岁以上应三餐一点制;严格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物中毒;经常更换食谱,定期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小儿营养水平。
此外,小儿不要摄人过多的食盐、脂肪等,也不宜多吃糖果、巧克力、糕点等零食。吃零食习惯是造成食欲不振的主要原因之一。偏食同样也会对小儿的营养和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口腔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