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和儿童的健康和营养状况是密切相连的。改进婴幼儿喂养从确保妇女本身在生命各个阶段的健康和营养状况开始,并随着妇女作为其子女营养的提供者而继续。因为母体由于妊娠期和生产期已消耗了大量储存的营养素,如乳母膳食不能及时补充这些营养素,则势必要更多动用母体中的储备以维持乳汁营养成分的恒定;如母体长期营养不足,则本身的营养素可能耗尽,乳汁的分泌将保质而不保量,从而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所以,无论是从妇女保健的角度还是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说,哺乳期母体的营养是至关重要的。
1.热能
哺乳期母体分泌乳汁需要消耗热能。此期间母体的基础代谢要比平时升高20%,相当于每日增加1047—1250kJ(250一300kcal)热量。按平时每日泌乳850ml计算(每日即需消耗3349kJ(800kcal)热量。一般在分泌乳汁第7个月时达高峰,9个月后逐渐下降。故在授乳的第39个月乳母膳食中应增加热能供应4187kJ(1000kcal)。在3个月前每天增加2093kJ(500kcal)即可满足需要。
2.蛋白质
乳母的蛋白质营养状况对乳汁分泌能力影响较大。食物中蛋白质的质和量都不足时,乳汁蛋白组成变化不大,但分泌量大大减少,同时还动用母体组织蛋白来维持乳汁中的成分恒定。故为促进乳汁分泌,乳母膳食中要比平时多增加25g的蛋白质。
3.脂肪
必需脂肪酸有增加乳汁分泌的作用。当乳母膳食每日供给的脂肪量少于每千克体重1g时,不仅泌乳量下降,而且乳中脂肪量也下降。乳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所需的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都需要脂类,所以乳母的膳食中必须要有适量的脂类。
4.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1)钙:乳汁中钙的含量总是较为稳定的。不管母体膳食中钙量充足与否都是如此。正常乳汁中含钙约为34mg/100ml,故经乳汁分泌的钙每天达300mg。如果乳母膳食中供钙不足,势必动用母体中的钙以维持乳汁中的含量稳定,乳母常因缺钙而患骨质软化症。在乳汁分泌高峰时,母体钙代谢每日皆为负衡。所以每天必须供给乳母2g以上的钙和充足的维生素D才能维持乳母体内钙的平衡。
(2)铁:一般乳汁中铁的含量是较低的,但乳汁中铁的含量仍高于乳母血清铁的水平。所以为不造成乳母贫血应多摄人铁。
(3)锌和碘:在开始哺乳的3个月内,如乳母营养不好就会影响乳汁中锌的含量。乳母摄人碘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乳中含碘量的水平。所以,乳母的膳食中亦必须有含碘的食物。
(4)维生素:哺乳期乳母的膳食中各种维生素都必须相应增加。以维生素.为例,如乳母膳食中维生素.的含量丰富,乳汁中也能含有足够量的维生素,但乳汁中含量增长有一定限度。乳汁中水溶液性维生素含量可迅速随乳母膳食中该维生素含量的高低而变化。
(5)水分:乳母乳汁分泌量与其摄人量密切相关。水分不足时直接影响泌乳量。乳母每天除饮水外,还应多吃流质食物,既补充水分,又补充其他营养素。
二、哺乳期用药对新生儿的影响
母乳喂养的优越性是众所周知的,但由于相当多的药物可通过乳腺随乳汁进人乳儿体内,对乳儿产生危害,有些药物还可影响乳汁的分泌和排泄,因此哺乳期合理用药日益受到重视。一般来说,乳母用药后,乳汁中药物浓度不太高,对乳儿的影响并不重要,但也有某些药物在乳汁中浓度相当高,甚至可引起乳儿发生毒性反应。而且,药物进人新生儿体内,因其血浆蛋白含量少,与药物结合能力又差,致使具有药理活性的游离型药物增多,约为成年人的12倍,加之新生儿肝功能尚不健全,葡萄糖醛酸转换酶活力不足,影响新生儿对多种药物的代谢,肾滤过能力也差,清除药物代谢的能力低下,容易引起药物在新生儿体内蓄积中毒。因此应注意哺乳期合理用药。
(一)哺乳期用药对新生儿影响的决定因素
哺乳期用药对新生儿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质和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受以下因素影响。
1.药物的分子量
分子量>200的物质难以穿透细胞膜,如肝素、胰岛素等高分子化合物难以向乳汁转运;而分子量<200的药物,如酒精、吗啡、四环素等通过单纯扩散即可从血浆向乳汁转运。
2.药物的pH
母体血液pH为7.35一7.45,乳汁pH为6.35—7.30。实验证明,弱碱性药物,如红霉素、异烟肼等易于通过血浆乳汁屏障,用药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与血浆相同,甚至高于血浆。相反,弱酸性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等药物,不易通过屏障,则乳汁中药物浓度常低于血浆中浓度。
3.脂溶性程度
月W溶性强的药物为非离子型,易于透过富于脂质的细胞,溶于母乳的脂肪中;脂溶性低药物,即使是非离子型,也难以向乳汁中转运。
4.药物的离解度
离解度越低,乳汁中药物浓度就越低。
5.药物与母体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难以通过细胞膜;只有在母体血浆中处于游离状态的药物才能进人乳汁。例如,抗血凝的苄丙酮青豆素不可能在乳汁中出现。
6.母体因素
乳汁中富含脂肪成分,有利于脂溶性药物向乳汁转运。当母体肝肾功能不全,对药物解毒及排泄功能降低,药物可在血中蓄积,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在母血中浓度可因母体肝肾功能不全而显著增高,因此乳汁转运药物量也相对增多。
7.给药途径
不同的给药途径,母血中药物峰值出现时间大相径庭。例如,抗生素类药物,静脉给药后血中很快出现峰值,口服则因药而异,常需60120分钟后出现峰值,乳汁中峰值一般比血浆中晚出现30—120分钟。其峰值一般不超过血浆中药物峰值。乳汁中药物代谢的速度慢于血浆。
(二)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
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通过血浆乳汁屏障(由毛细血管、内皮一间质、基底膜、细胞膜、腺上皮细胞组成)转运到乳汁,但其中的含量很少超过母亲摄人量的1%—2%。不同的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差别较大。
(三)哺乳期用药原则
(1)熟悉药物的药理学特性,避免滥用药物;如确有医学指征,应尽量避免应用哺乳期禁用和(或)慎用药物,否则停止哺乳,以免危害婴儿。
(2)哺乳期应用对婴儿比较安全的药物时,一般不需要中断哺乳。可选择在哺乳后立即服药,尽可能延迟下一次哺乳时间,延长服药至哺乳的间隔时间,避开血药浓度的高峰期,以减轻乳汁中的药物浓度。
(3)注意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几乎能通过胎盘的药物均能通过乳腺进人乳汁,因此妊娠期不适宜用的药物,哺乳期及新生儿期也不宜应用。
三、哺乳期避孕
生育间隔短于2年对母子健康均不利。做好产后避孕方法的指导、选择及研究,对计划生育和家庭健康保健有重要意义。
1.母乳喂养避孕是一种主要的自然避孕法
有研究结果显示,产后不哺乳妇女一般在产后615周即行排卵,哺乳妇女平均产后33周月经复潮,36周恢复排卵。在产后6个月不完全哺乳的妇女排卵的危险率低于10,而完全哺乳的妇女排卵率降低至1.5。许多研究报告,哺乳闭经期间的妊娠率在10.以内。产后6个月内完全或几乎完全母乳喂养的妇女妊娠率<2%。
哺乳闭经避孕机制主要是吸吮乳头的刺激立即产生神经内分泌反射,引起释放泌乳素(PRL)和内啡肽,抑制排卵所需的激素,从而抑制了卵巢排卵或黄体功能,起到避孕作用。此外,吸吮还引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脉冲分泌方式改变,使GnRH分泌减少,也是卵巢功能受抑制的主要机制。吸吮刺激几分钟内即使PRL升高3050倍,吸吮停止则立即下降到间歇期水平。夜间哺乳的PRL水平比白天还要高出23倍。因此,每日坚持足够的哺乳频率和时间及夜间哺乳是维持高PRL哺乳闭经的必要条件。
然而,这种哺乳引起的高PRL水平,随着哺乳期的延长而下降。性腺轴对吸吮的敏感性也随时间的推移自发性下降,使哺乳闭经有一定排卵的危险性。有调查表明,首次月经恢复前已有33%排卵,但其中有41%的产妇有黄体缺陷,在平均哺乳40.3周的妇女中,仍继续哺乳者50%有排卵。除时间因素影响外,幼儿补充副食尤其是用橡胶奶头喂养,可降低母乳喂养时乳头刺激强度,从而降低避孕效果。因此,哺乳闭经不是一个很可靠的长期避孕方法,尤其对于产后月经恢复时间早的部分哺乳者和非哺乳者,产后早期应采用安全期避孕和工具避孕。
2.哺乳期妇女可采用的避孕方法很多如使用避孕套、外用避孕药、放置宫内节育器等。其中,放置宫内节育器是较常用的方法,一般顺产后满3个月、剖宫产后满半年的哺乳期妇女,即可放置。这种避孕方法避孕效果好,放置一次可避孕数年,不影响性生活。当然它也有一些缺点,如必须由医师放置,可引起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过多、易导致炎症等。而且,放置后并非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因为大多数节育器有规定的使用年限,到时必须更换。有的节育器会移位,有的节育器会在不知不觉中脱落。不注意以上问题,都可能导致意外妊娠。另外,宫内节育器有可能使宫外孕发生机会增多。所以,用这种方法避孕的妇女必须定期检查,若出现不规则出血、白带增多、月经延迟、腹痛等时,应尽早求医。
四、加强乳房保健,提高母乳喂养质量女性哺乳期的乳房比较娇嫩,容易受到损伤和感染。同时担负着哺育婴儿的功能,需要大量分泌乳汁。必须做好乳房的护理工作,维护和增强乳腺的泌乳功能,使其保持最大分泌量。具体的保健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
1.产前乳房的护理
孕期由于激素作用,乳房渐渐增大,这时可用布类胸罩将乳房托起,但不要压住乳头,不要穿过紧的内衣,以免影响乳房的发育和产后哺乳。妊娠晚期每天两次进行乳房按摩,促进乳房的发育。按摩的方法是:孕妇取坐位,用双手手掌在乳房周围轻轻按摩1—3分钟,然后用五个手指轻轻抓揉乳房1020下。乳头平坦或凹陷者可每日两次进行伸展和牵拉练习(若有早产迹象,要暂时停止,直到妊娠8个月再开始)。伸展法:将两拇指放乳头根部向两侧伸展,上下左右转动,每次3—5分钟。牵拉法:用拇指和示指牵拉乳头,每次20—30下。怀孕6个月后每日用温水擦洗乳头一次,每次擦30一40下,擦洗时不要用力过猛。
2.产后乳房的护理
新生儿在出生后20—50分钟时正处于兴奋期,他们的吸吮反射最为强烈。抓住这一大好时机,让新生儿尽早地接触母亲,尽早地吸吮乳汁,给新生儿留下一个很强的记忆。在新生儿出生后的30分钟内,当脐带一断,擦干净婴儿身上的血迹后马上让新生儿裸体跃在母亲胸前(背部要覆盖干毛巾以防受寒),然后在助产士的帮助下让新生儿吸吮母亲的乳头,最好能持续30分钟以上。这样尽早地让新生儿吸吮了乳头,会使母亲体内产生更多的泌乳素和催产素,母亲的乳汁在新生儿出生后马上就开始分泌了(而没有经过早吸吮的母亲,在2天左右才开始泌乳)。此后母婴间持续频繁的接触,使这些反射不断强化,当母亲看到新生儿学会了吸吮,乳汁流人新生儿的口中,心中无比欢欣,对进行母乳喂养定会满怀信心。实行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新生儿睡在母亲身旁,当母亲看到她的新生儿各种可爱的表情,听到新生儿的哭声,便能促使喷乳反射的产生;新生儿由于经常看到母亲微笑的面容,闻到奶香的气息,听到熟悉的声音,得到深情的爱抚,不但能增进食欲,还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新生儿饿了随时哺乳,不要硬性规定哺乳时间。母亲感觉乳房胀满或新生儿睡眠时间超过了3小时,就要把新生儿叫醒予以喂奶。
3.哺乳时对乳房的护理
在哺乳前,产妇应先洗手,然后将乳头和乳晕清洗干净。如乳头污垢不易洗净者,不应强擦,以免擦破皮肤引起感染,应先用棉棒蘸水浸湿乳头,使污垢软化,用肥皂水热水清洗干净,再用软毛巾擦干后哺乳。每次哺乳,让婴儿先吸空一侧乳房,再吸另一侧。婴儿最先吸人的乳汁叫前乳,后吸人的乳汁叫后乳。前乳带蓝色,蛋白质、乳糖含量多,含水分也多,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另外给水喝。后乳色发白,脂肪含量高,能为婴儿提供能量。每次喂奶后应将乳汁排空,若有淤积应及时借助吸奶器或按摩排出乳汁,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4.乳头凹陷者乳房的护理
如有乳头凹陷者,应在乳房充盈之前,用手不断地将凹陷的乳头向外牵拉,如不易纠正,可用空的玻璃眼药瓶,细端套上橡皮盖,粗端倒扣在乳头上,用注射器头刺人橡皮盖,抽去瓶中的空气使之形成负压,使凹陷的乳头突出,几分钟后取下瓶子再用手不断牵拉已突出的乳头,使之不再回缩。必要时重复应用。
5.乳头皲裂的护理
乳头皲裂不仅使产妇哺乳时疼痛,并易发生乳腺炎,应注意保护和处理,可局部涂10%复方苯甲酸酊、乙煳酹油剂等,哺乳前将药物洗去。严重者应停止哺乳或通过玻璃乳头罩间接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