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麦克阿瑟传
1667000000035

第35章 掌柜先生(2)

陆军中也不乏认同海军观点的军官。约翰逊·哈古德少将对于菲律宾是相当熟悉的,他曾于20年代担任菲律宾师师长。1930年他直言不讳地告诉胡佛总统,菲律宾根本无力抵御日本的进攻。科雷吉多尔岛战备最为充分,也储备了大量食物,应该可以撑得了半年以上,但是美军在菲律宾的其他军事基地都将在战争一开始就被端掉。

推动菲律宾独立的立法或多或少可以说是将菲律宾作为美国的一个堡垒从计划中撤掉了。国会敦促总统,“尽早与外国政府谈判,以期能够达成使菲律宾群岛永久中立的协议。”但是罗斯福对这个建议视而不见。在主导日本的军部看来,什么中立,什么不可以进攻,中立就是不友好,就是没有防御能力,是唾手可得的战利品,有什么理由不要呢。

麦克阿瑟将海军的观点斥为投降主义。正如他的导师伦纳德·伍德一样,他依然将菲律宾视为“我的第二祖国”,依然坚守着菲律宾防务的责任。正如他对军事顾问办公室和奎松办公室的联络官伯纳·菲勒斯所讲的那样,“我在任总参谋部部长的时候就对橙色作战计划极度失望,但是我知道要想说服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无异于对牛弹琴,因此,我绕过他们私下里找到总统告诉他如果在我的任期内不得不调动军队的话,我会将大西洋沿岸的两个师调到菲律宾增援那里……我决意守护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要取得防卫的胜利。但是这就是实情,橙色作战计划是一份毫无用处的垃圾文件……那个当初的决策者决定了这份计划的主要内容。如果他是个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他就不会对忠诚而出色的军人置之不理,而去翻阅陆军部满是灰尘的邮箱里那些陈词滥调的什么狗屁计划。”

但是这样的牢骚简直是蛋疼。在麦克阿瑟担任总参谋部部长时,陆军在大西洋海岸根本就没有两个能够作战的师来调运到菲律宾。当时美国陆军总共只有3个师,还不满编,其各团分散在全美各地。国民警卫师就更不用提了。如果“当初的决策者”指的是总参谋部部长,那不是扯淡么。最终的决策者自然就是总统,也只有总统才有权决定是否要为菲律宾的防务出钱出力。

然而,麦克阿瑟还是一心想在菲律宾建设一支能在菲律宾独立后为其提供防务保障的菲律宾军队。他认为自己是在履行一项神圣的使命。正是他的父亲开始武装菲律宾人来保卫自己的国家。对他来说,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

但是,要做这件事情,却是在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帮助的基础上开始的。陆军在菲律宾的派出机构是菲律宾军区司令部,负责管理群岛上所有的美军部队。陆军几乎所有的地面部队都在20年代编入了菲律宾师。菲律宾师还整编了几乎所有的菲律宾童子军——入伍在编的菲律宾人,童子军都归美国军官领导。

麦克阿瑟并不对菲律宾军区司令部负责。他只对奎松和美国陆军部负责。正在组建的菲律宾陆军也将不受菲律宾军区司令部的领导,而只归共同体政府领导。但是在战时,它必须接受美国联邦政府的领导,事实上作为菲律宾师的后备力量,成为了一支地方预备役武装。

麦克阿瑟无权干涉菲律宾军区司令部和菲律宾师的事务。他也不是菲律宾陆军的司令。菲律宾陆军司令由一名菲律宾将军担任。麦克阿瑟所能做的就是将自己认为对群岛防御的想法汇报给奎松。

支撑他努力工作的是他相信菲律宾人能够成为一流的军人。很多在菲律宾童子军工作的美国军官对此抱有和他一致的信念。成为童子军一员是一份荣耀,人们加入童子军的意愿十分强烈。马歇尔的一个门生,30年代中期在菲律宾服务并在20年后成为陆军总参谋长的J·劳顿·科林斯曾这样评价道,“毫无疑问,菲律宾童子军都是非常出色的军人。”威廉·M·霍格,一名未来的4星上将彼时也在菲律宾服务,他也抱有同样的看法,“这是些很好的人,那些童子军。都是杰出的一等一的人。”

拥有如此优越的人力资源,麦克阿瑟从不怀疑能够建立一支在保家卫国战争中会立下不朽功勋的菲律宾陆军。他,艾森豪威尔,T·J·戴维斯和吉米·奥德花了半年的时间制定了一份极其详尽的,在共同体政府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建立一支这样的军队的计划。按照该计划,正规军的军官数为920人,士兵10,000人——兵力不足一个整编师。这样一支规模较小的军队将每年为年龄在18到21岁之间的40,000年轻人提供军事训练。与此同时在碧瑶建立菲律宾军事学院,这个学院将在菲律宾独立时为正规军持续提供经过严格培训的职业军官。每年陆军都将为第一预备役军团组建一支预备役师,到菲律宾独立时共将为群岛提供10个预备役师,预备役师的功能和美国国民警卫师相近。菲律宾陆军的10个师“必将具备机动化能力以及火炮。”麦克阿瑟的计划总投入为160百万菲律宾比索,合80百万美元。

然而,仅仅一年后,麦克阿瑟的参谋们就不得不对这一数字再度审视。他们重新计算的防务费用为2.10亿比索,合1.05亿美元。在这个基础上,麦克阿瑟的奖金按照每100美元取得46每份的报酬来计算,共同体要支付给他的奖金总额将高达500,000美元。这个话题在未来会再起风云,因为它将成为麦克阿瑟军旅生涯最富争议性的一件事情之一。

菲律宾政府基本上拟照了麦克阿瑟给出的方案制定了国家防务法案,在一些方面甚至是完全照搬或变通了麦克阿瑟的计划。奎松本来预期将有80,000菲律宾人参将军事培训,但令他吃惊,更令他高兴是有超过150,000的人前来报名。在他看来,爱国主义情绪激荡在整个菲律宾群岛,菲律宾独立的希望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在给一个老朋友,报业巨头罗伊·霍华德的信中奎松这样赞叹菲律宾人“兵力充沛……意志坚定……果敢。”

当许多美国人,包括许多陆军海军的军官将菲律宾充其量视为美国安全的边缘地带,甚至是美国的主要负担时,麦克阿瑟一如既往地坚信亚洲已经在准备撼动世界并将在未来几个世纪中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当然,不只他一个人这么认为。19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一本书就是查尔斯·霍尔的《国家生活与人物》。书中的说法与麦克阿瑟的说法很相似。书中谈到,虽然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制定了防止现代科技外流及阻止向上述国家移民的政策并在实施中卓有成效,但是,他指出,到2000年,不是1900年,亚洲将拥有现代科技,充足的外国资本,以及大量的勤劳肯干的廉价劳动力,届时亚洲将压过西方,使西方相形见绌。霍尔的远见卓识给我们提出了警示,麦克阿瑟也是如此。麦克阿瑟所作的菲律宾防务报告的第一部分的标题即为“东亚经济的革新”,他满怀信心,声称此前在欧洲和美洲所发生的变化只不过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偶发事件”,世界历史真正的变革必将发生在亚洲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当亚洲在长时间的沉寂后凤凰涅槃,亚洲必将以富裕、强大的姿态再次登上一个新的历史舞台。

麦克阿瑟的错误在于他错估了菲律宾的地理位置,将其视为发展的中心位置。他声称菲律宾群岛,“在多方面值得尊重,最最尊重……在远东这块定义庞大而又模糊的土地上。”麦克阿瑟预见了国际航空旅行,但是竟认为几乎所有的穿越太平洋连贯东西两个世界的航线都必将经由吕宋岛。所有尚未进入航空旅行时代的人都持着这样一种错误观点,即两点之间直线最近,麦克阿瑟也不例外。但是,这个理论只在平面上才能成立。事实上,正如泛太平洋航空公司发现的那样,在球形物体上空,例如地球,最近的距离不是直线而是曲线。

当他在夸大菲律宾的重要性时——正如他所说的,“在16度维度上延伸”——他将任何可能的对菲律宾的入侵低估了。1936年8月,他对一群军官演说时指出,在他父亲那个年代,美国人要动用100,000名美军士兵,花费三年的时间来平定20,000反叛者;所以今天,如果不出动300,000人登陆就休想征服菲律宾群岛。而这样一支数目庞大的军队将需要动用150万吨排水的运输舰,这是任何依靠贸易立国的国家——主要影射日本——在不损及其经济的前提下无法做到的。

他还举了英国的例子来印证自己的观点:“是海洋,而不是海军保护了英国。英国皇家海军只是‘增强了’海洋这个大屏障的作业——这样的奇谈怪论如果传到英国皇家海军的耳朵里肯定会让他们大跌眼镜。”

此外,他更将战舰抨击得一钱不值。认为其作用不过是在远离国土之地开通了交流的航道。海岸防卫还是要依靠鱼雷艇并辅以空中支援。而这些言论基本上没有确凿的论证。没有哪个国家曾经这么干过,也没有哪个国家愿意这么干。

菲律宾的崎岖不平的地形多为崇山峻岭和茂密的丛林,这也将阻止可能的入侵,对菲律宾防务起到帮助作用。菲律宾人口稠密,很容易召集大量兵员投入防御。军事历史上最近一次成功阻击海陆两栖的共同进攻,即1916年的加利波利半岛战役的范例也增强了麦克阿瑟的信心。全部现代化武器武装的英军,法军,澳大利亚军队在此役中被装备落后的“欧洲的病夫”土耳其士兵打得一败涂地。

即使是海上封锁也不能让菲律宾人举手投降,因为菲律宾可以自给自足。至少麦克阿瑟是这样认为的。事实上当时的菲律宾人口已经位列世界15位,人口的增长已远远超过了食品的供给。

麦克阿瑟确信自己的防御方案将促使美国的军事安全得到改善。在给陆军部前任副部长弗莱德雷克·佩恩的信中他这样写道,“我现在所做的远不仅是完成对菲律宾群岛的保护,我是在填补我们在太平洋防御左线上的致命漏洞。我们从未试图在此建立海军基地,海军也从未在此集中过。现在,一切将发生改变……我们的太平洋防线将从阿拉斯加延伸到菲律宾。若这项任务完成,我们的防线——阿拉斯加,菲律宾防线——将确保我们在太平洋上所有的贸易通道的畅通,太平洋上所有的问题将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那条旧的防线,阿拉斯加-夏威夷-巴拿马防线是一条投降主义防线,在我看来有致命的缺陷……这条旧的防线将可能的战场全部集中到了我们自己的海岸;其次,舰队在那条防线根本没有机动余地……”在给邓恩的信中,他指出,菲律宾防务的强大“将把美国置于主导者的位置,任何军队的进犯都不得不暂告段落。”

1937年夏,在安葬了母亲并与简喜结连理之后,麦克阿瑟乘坐“柯律治号”重返菲律宾群岛。在船上,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被问及他是否认为世纪大战已经在迫近时,他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说,“我并不认同某些人的世界大战已经迫近的观点。各个国家对此准备得越充分,战争就越不会发生。”

但是,就在柯律治号正向马尼拉湾驶进时,日本军队对中国发动了进攻,其规模要远远大于此前的任何“冲突”。至10月,日军已经围困了南京,11月南京失陷。在南京,日本人上演了饱受战乱的20世纪里最骇人听闻的暴行,日本人屠杀南京市民超过100,000人(原书如此,译者注)。随着日军对中国东部的节节侵犯,远东局势也瞬间紧张起来。

菲律宾人也开始担心局势的发展。当时在菲日本人约有40,000人,岛上的日本人经济团体正筹钱资助日军在中国的侵略行径。日本人还积极武装自己并贿赂地方官员要他们不要介入。1937年10月,麦克阿瑟的参谋准备的一份备忘录里写到,相信菲律宾已经成为日本军事野心的一个目标。

当奎松于这年秋回到菲律宾时,麦克阿瑟不折不扣地警告奎松“危险正迅速增大,由于世界各国在防御方面的持续不重视,菲律宾群岛将很可能提前卷入战争……鉴于此,我认为应立即按照我的计划采购武器和军需装备,以备日后所需。”尽管麦克阿瑟所预见的不错,但是战争突然而至的想法却没能坚定奎松立即军购的决心。恰恰相反,他对麦克阿瑟的所作所为起了疑心。

奎松的整个政治生涯都建立在一个简单而明确的理念的之上:菲律宾必须脱离美国独立。当然,并非每次提出这个要求他都真是这样想的。有几次他在私下里承认,像美国共和党的一些政治人物一样他并不认为菲律宾已经可以独立门户。但是对于菲律宾人来说,他就是领导菲律宾走向独立的“独立先生”,没有人能在这个问题上击败他奎松。奎松喜欢宣称,“哪怕生不如死,我也愿死在菲律宾人自己的领导下;纵然似生活在天堂,生活在美国人主导的政府之下也绝非我愿。”

尽管发表过这样的言论,但许多与奎松相识的美国官员还是很喜欢他。高级专员弗朗西斯·B·塞耶曾这样描述奎松:“他令人印象深刻,对于那些他赢得人心的人来说,他具有一种语言无法描述的魔力,他冲动却机敏,有魄力,有雄心,远胜于他的对手。”然而事实上,奎松的生活方式却绝非清教徒塞耶所能认同的。他的生活就是围绕着夜总会,奢华的宴会,赌场在转,他还有大手大脚的习惯。他从烟花柳巷找来卖歌女,刚出道的演员,甚至对衣帽间的女服务生下手。这可苦了对他忠贞不二的妻子奥罗拉,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哪里,在做什么?美国国务院一份关于菲律宾的备忘录上面的记录更露骨,“奎松先生最大的兴趣就是扩张自己的权力和声望;他第二位关心的是支助自己的那些朋友在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前提下是否能迅速致富。”

他还极度虚荣。和很多皇家的画像一样,奎松的官方标准像是按照他对自己的想象进而拔高成成浪漫主义者的形象。乍看上去,这简直是虚构的形象,但是虚构意味着抹杀现实,他的画像还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画像上的他看起来只有45岁,其实作画时他已经60岁了。画像上的他懒洋洋地坐在椅子上,从画像上他的腿长来看,你会以为他有6英尺高,其实他只有5英尺5英寸。唯一确切的是他穿戴得确实像温萨公爵,拿烟的姿势像诺尔丁·科沃德。一副政治家闲庭信步的架势,其实就是个二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