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挫折磨炼智慧(上)
16667700000023

第23章 不懈追求:用锲而不舍的精神战胜挫折(2)

从此之后,在那坎坎坷坷、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潺潺流淌的小溪旁,无论是上学、打柴、挖野菜,姐弟俩都是相依为伴、相依为命。

1956年,小英奇已经15岁了,长得虎虎生气。

姐姐已经到了该出嫁的年龄。于是,常见村子里的老奶奶大婶子小嫂子来找姐姐,说要给她找个婆家,可是姐姐总是怜爱地看着尚未长大成人的弟弟说:

“再等等吧,等弟弟再大些吧!”

懂事的小英奇眼睛湿了。

为了不再耽误姐姐,一个冬天的夜晚,他默默告别了姐姐,下决心自己去闯世界。

姐姐卖了家里的一部分口粮,给弟弟做盘缠。

苏英奇先到了抚顺,然后又去了遥远的大兴安岭,想方设法,终于在伊春市翠峦林业局当上了临时工。

从苦难中长大的孩子,老实、顽强、勤劳。别人三天干完的活儿,他一天就干完。有时累得连走路的劲都没了,他也要超额去完成任务。他为人宽厚、乐于助人,他用真挚的情感与拼命的劳动,赢得了命运的机遇。

1957年,他被破格录用为正式工人。

1961年,北安武警部队招收战士,他被带兵的军官一眼选中,这不仅是因为他魁梧英俊,更重要的是他在林场的良好声誉和众口称赞的为人。走入部队这个大熔炉,炼出的是好钢。在林场干得好,在部队里,苏英奇也是战术训练的尖子。

1962年,他被部队选送到中央政法干校深造。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黑河边防站,在复杂而艰难的边防工作中他屡次立功。

1977年,调到沈阳市于洪区公安分局刑警队后,他又是位出色的刑侦警察,曾三次受到嘉奖,多次被通报表扬。他在沈阳市警察擒拿技巧训练班学习时,是名列前茅的优秀学员。从他这时的学习成绩单上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他的性格、他的决心、他的毅力、他的智慧。徒手防卫术100分,散手100分,拳击100分,警棍术95分,押解100分,搜身95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79年2月,因苏英奇所在沈阳市于洪区公安分局刑警队的1000元公款被作为年终福利挪用,他被作为替罪羊投进监狱。

当时,在复杂的权力和人际关系大网下面,苏英奇是无法招架的。他能够表现的只能是蒙冤受屈的痛苦。他用擒拿罪犯的有力的大手撼动着冰冷刺骨的钢铁寒窗发泄着心中的悲愤,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苏英奇蒙此奇耻大辱,看着站在铁栏外的妻子儿女,难过的泪水还是不由自主地滚落出来……

苏英奇和妻子陈静虽然被冰冷的铁栏隔开,但两颗心是紧紧连结在一起的。尽管苏英奇的心如刀搅般痛苦,但他仍强忍悲痛,从铁栅栏中伸出一双大手搂住两个稚嫩可爱的孩子说:“好孩子,你们都是懂事的好孩子,跟妈妈回去吧!听妈妈的话……”

三年光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对于失去自由的人来说是十分漫长的。日复一日的单调、枯燥确实是难熬的。但是来自妻子的爱。却经常滋润着他的心。陈静用自己血汗换来的36元工资养育着两个幼小的孩子,她迈着艰难的脚步,跑大老远的路给时时刻刻挂念着的丈夫送去一包糖,几个鸡蛋,几瓶罐头……

苏英奇内心非常欣慰,一个男人一辈子能有这么个能够同甘共苦、共患难的妻子就足够了!

虽然现在身陷囹圄,但很快就会恢复自由的,苏英奇渴望着未来的生活,那是人生的再一次选择,为了一贫如洗的家庭和忍辱负重的妻子,他决心奋斗,干出个样子来,我苏英奇也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苏英奇说:“男人,不该是弱者。”

他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一个人清白无辜,却要蒙受耻辱,这是对生命和精神最残酷的伤害,但我不抱怨,不叫屈,是非曲直,历史会有评说……我现在想的最多的是,从监狱出来之后,我还能做什么?不过,我觉得社会上只要有我一个空间,再难的处境,凭着坚韧的精神和人格的力量,都会开拓出一条道路。我从小就养成了全力以赴地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习惯,今后也许不会做得太差,不,不会是差,只能是成功!陈静,你说对吗?”

一千多个难熬的日夜终于被甩在了身后,蒙冤受屈的苏英奇终于跨出了监狱的大门。虽然他时刻感受到身边冷漠的眼光,但他并不介意。

当他走进属于自己的那个温暖但一度变得凄凉的小屋时,他对带着喜悦带着眼泪的妻子说:“从今天开始,我们这个家不会再有眼泪,不会再有痛苦,因为我回来啦,我们一家人团圆啦!”

相依为命的姐姐东挪西借,凑下了350元钱,她把钱塞给苏英奇说:“你15岁那年,自己出去闯了一条路,今天,你再去闯一条路。姐姐知道,你会闯得更好。”

姐弟俩相视良久,泪水汩汩,亲情尽在不言中。

这时正是1982年的初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商品经济已经使市场日渐繁荣起来。

通过走街串巷,调查市场需求,综合分析信息表明,沈阳市副食品市场上豆腐供应不足,市场潜力很大,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市场的补缺,苏英奇步入了经商的行列,他在铁西区艳粉街开了第一家私人豆腐厂。他以厚道的人缘和物美价廉的产品,在短短的90天中,就赢利2500元。刚开张时,豆腐店每天只做几板豆腐,半年之后,生意越做越红火。每天要做上百板豆腐,但产品仍是供不应求。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经营,他已有得心应手的感觉了。他想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他把利润大部分用来扩大再生产,买了汽车、电磨,开始了机械化生产,效率提高很快,远远地超过了手工作坊,很快就成了名闻遐迩的豆腐大王。

但他还是在不断扩展自己的事业。

1984年,他购买了8辆汽车,搞起了运输业。

1985年,他在自己的家乡开元县庆云堡投下巨资250万元,建立了一座立体的现代化种畜场。

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大量的资金投入带来产值的翻番,资金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产生了循环增值的效应。

1988年,苏英奇的固定资产已突破了1000万元。但他并没有小富即安,止步不前,又购进20辆汽车,在华兴汽车货运队的基础上又办起了私营的出租轿车公司,之后,又陆续办起了进口轿车修理厂、饭庄、商场、服装厂等等企业,形成了庞大的产业。

1991年春天,在大陆与台湾海峡两岸走出封闭与隔绝,炎黄子孙重新相聚,台湾同胞重归故里的热潮中,原台北市市长,现任台湾《大陆商报》社长、海峡两岸商务协调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刘兴武先生从北京慕名而来到沈阳,与华兴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英奇进行商务洽谈。经过几次的细致考察和深入的交谈,刘兴武先生十分感慨地说:“大陆上不缺乏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家,但缺乏的是实业家,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实业家的出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苏先生胆识过人,经商有道,未来鹏程无可限量。”

刘先生签约,向华兴公司投入一大笔资金,苏英奇进口了37部高级轿车。

是的,苏英奇的眼光越来越开阔了,他已把市场从国内开拓到了国外。

1992年,他在珠海特区和深圳特区建立了办事处,与上海一家投资开发公司联合,向深圳投入一笔巨额资金,建立一个工业区,两家的投资达一个亿。

1992年,他与台商合资建一座生产山楂罐头的企业,产品全部销往国际市场。

现在,苏英奇在他人生的第二个旅程上又创下了一片辉煌,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仅从1990年到1991年10月份,他在国家没有投资的情况下,向国家上缴税金400多万元,安置了700多人就业。

从这些扎扎实实的事业和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有卓越经营智慧的企业家,是国家不可多得的贤良之才。

苏英奇拿出1000元和一件价值500元的大衣,放在小伙子手上,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结婚礼物,你的婚礼由我来操办。”

受到苏老板资助的人,已经无法说清有多少人,他是一位心地十分善良的人,不能看着别人的眼泪和困难不闻不问,他总是尽可能地帮助人渡过难关。

1991年冬天,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坐在马路边上失声痛哭,其状真叫人伤心,苏英奇走过去问老太太:“您老怎么啦?”老太太一边抹眼泪,一边诉说她的不幸遭遇,她那一点孝心也没有的儿子虐待她,不让她吃饱饭,常把她给饿得老眼昏花。苏英奇摇摇头,叹了口气,掏出300元放在老人手里说:“这点钱,您老拿着吧,吃不饱的时候,就自己到商店买点吃的东西。”

老太太今天碰上了大好人,手里捧着钱,要给苏英奇跪下。苏英奇扶着老太太说:“您老别这样,这样我心里不好受,如果我母亲还活着,年龄和您差不多……”

提起这些事,苏英奇深有感触地说:“虽然我不信奉基督教,但我记得一个美国作家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们都是上帝的儿女,如果我们能够相识或者默默对视过,便是人生的缘分,只有珍惜这缘份的人,才是世界上称得伟大的人……我非常欣赏这段话,人生在世,仁爱之心是一个人最应该具备的品质。”

沈阳于洪区临近铁道地区有一段土路,雨季积水一片泥泞,车难行人更难过,群众要求修路的呼声很高,可政府就是拿不出钱来。苏英奇花了10万元将这段土路修成了平展展的柏油路;

南方许多省市遭了水灾,他为灾民捐款2万元,并且不记下自己的名字。

沈阳162中学教室取暖用煤因资金紧张迟迟不能保证供暖,师生们挨冷受冻,他送去几千元买煤。

残疾人协会需要钱,他又慷慨解囊。

虽然他拿出大笔钱财报效社会,但是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俭朴,真叫人难以置信,在饮食上从不奢侈,每顿饭总是一饭一菜,而且烟不抽,酒不沾,舞场也不进。不因有雄厚的家资而大肆挥霍,卷入高消费的狂潮。

他把一双儿女送入部队,培养他们紧张的意志和性格,不允许儿女有一丝的依赖和骄奢,锻炼他们个人奋斗的精神。他送给儿子一个精美的卡片,上面是狄更斯的一段话:“我的道路是自己闯出来的,我儿子的道路也要由他自己去闯。”

苏英奇是千万富翁,家大业大,风险也大,亲戚朋友,甚至外国友人,都劝他为防不测风云,到国外去定居经商。

他摇头,他有自己的主张。

他觉得国家的富民政策是不会变的,如果没有这些年的富民政策,他也不会创造出今天的巨额财富。他看准了,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作为一个企业家,是大有可为的,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辉煌的奇迹。

3.用毅力战胜失败

培养出恒心毅力的人似乎像保了险一样,无论他们再受挫多少回,仍将朝着阶梯的巅峰顶端迈进,直至抵达为止。

经得起考验的人会以其恒心耐力获酬至丰。不论他们所追求的是什么目的,都能如愿以偿,作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补偿。这还不是他们得到的所有一切。他们得到的是比物质弥补更重要的经验:“每一次失败都伴随着同等利益的成功种子。”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件事,如果一个人没有恒心毅力,在任何一个行业的成就都不会太突出。

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人从百老汇大排长龙寻寻觅觅的人群中脱颖而出,然后又风靡百老汇。但是风靡百老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拿下的。只有在一个人拒绝就此罢休“之后”,百老汇才会用金钱回报认同其天赋才华。

于是我们知道此人已发现征服百老汇的诀窍了。秘诀始终和“恒心毅力”脱不了关系。

芬妮·赫斯特的奋斗史里,就有这样一则故事。她1915年来到纽约,要化写作为财富。转化并没有在一夕之间来到,但终究是来临了。有四年之久,赫斯特小姐亲身踩遍纽约人行道的滋味。她夜以继日地工作并怀抱梦想。希望变黯淡的时候,她没有说:“好吧!百老汇,算你赢了!”她说的是:“很好,百老汇,你可能打倒不少人,不过,那可不是我!我会逼你放弃。”

在她能有一篇故事刊登在周六晚邮报之前,该报已退了她36次稿。一般作家和其他行为的人都一样,碰到第一次退稿,就会放弃了。她踩了四年的人行道,因为她决心要赢。

之后,回报来了。魔咒一下子解除了,无形的向导已考验过芬妮,芬妮也通过测试了。从此以后,出版商络绎不绝往来于她家大门。钞票来得飞快,她几乎来不及数。然后是拍电影的人发掘了她,之后钞票不是零零碎碎地来,而是有如洪水泛滥一样排山倒海而来。

你可以由此看出恒心毅力可以办到什么事。芬妮·赫斯特不是例外。任何人若累积了大笔财富,你都可以一口咬定此人必定坚忍不拔。百老汇可以给任何一位乞丐一杯咖啡和一块三明治,但百老汇要求那些想做大赢家的人必须坚忍不拔。

凯特·史密斯读到这一段会说:“阿门!”有好几年的时间,只要眼前有麦克风,她就不计代价地唱歌。百老汇对她说:“来,只要你拿得起,就拿去。”她真的拿起了麦克风,一直唱到有一天快乐的日子来临,百老汇累了,跟她说:“哇,那又有什么用?你不知道失败为何物?所以,就开个价钱,使劲去唱吧!”史密斯小姐开了价,而且价码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