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城里,还是住郊区?这一直都是朱明月心里的一道坎。
这就好比枪战影片里,常常看到一伙劫匪闯进一家金店或银行,拿着上了膛的手枪,指着其中一个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倒霉蛋,口气温和地问道:“你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生还是要死?”
朱明月觉得现在的自己活脱脱就是那个倒霉蛋。
这是选择题吗?
死题。
无解!
虽然市里空气质量差,居住环境拥挤又脏乱,但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人愿意居住在市区?说到底就是因为方便和省事,这是花钱也买不来的先天优势。市里有非常成熟的生活圈,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超市,有畅通无比的地铁和公交,有设施齐全、医术高明的三甲医院,更有师资力量雄厚、声名显赫的学校。
郊区有什么呢?
通州的房子确实够大,对于三口之家那是绰绰有余,最主要的是空气质量非常好。可惜离城里实在不方便,房子在东边,公司在北边。朱明月曾经开车做过测试,从京通快速到四惠桥,然后绕四环直接到北边。从地图上看只有短短的26公里,正常开车也就半小时,路途并不远,对于北京这个巨无霸的城市来讲,甚至可以说很近。可是北京别名叫什么?首堵!全世界排名第一的堵城!在别的城市只需半小时的路程,换到这座城市就完全不一样了。上下班的高峰期,每条道路都会变成停车场,然后让你以蜗牛的速度爬行,这半小时常常就变成了一个半小时。想想每天路上来回需要花费3小时,朱明月心里就涌出一种莫名的悲哀,这简直就是对生命的摧残,一种慢性自杀。
最最重要的还是儿子,再过一年七七就要上小学了,郊区的各种配套设施仍不完善,特别是教育资源,没有什么可供选择的好学校。人们都说,知识改变命运。现实生活中这句话已经转变为“考试改变命运”。孩子无论在学校里学了什么、学了多少,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会考试。因此,找到一家能教会孩子考试、考到高分的学校就变得弥足珍贵了。不能让自己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有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命运。 对于朱明月的观点,张小七不以为然。
内心深处,张小七更愿意住通州的大房子。
女人都喜欢住大房子,宽敞、亮堂,南北通透,环境又好,晚上睡觉都香。再加上小区的人性化设计,比如人车分流、闹静分离、免费的健身器材、大型的儿童游乐场所,这些都是大房子的加分项。最主要的是儿子还能在优美的小区里随意玩闹,不受拘束。不像市里出个门就是马路,车多人多,特别不放心。
至于丈夫提到的郊区教育资源不好的问题,张小七更是持否定态度。
这不是一个教育资源的小问题,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大问题。
这么多年来,张小七一直认为中国把考试作为唯一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误国误民,弊端显而易见。
想想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一个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知识充满渴望,对生活充满遐想,可是自从他们一脚踏入学校,就被套入了固定的模子,像在流水线上似的,遭到一遍又一遍的洗脑和灌输。这些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系统里,所有天才般的创意都会被扼杀,所有美好的愿望都会被蔑视,寒窗苦读十几年,最后所有的人都被训练成同一种类型——考试机器。
张小七只要一想到这儿,就觉得不寒而栗,这是一件多么可悲又可怕的事情!
儿子朱七七今年只有五岁,还在读幼儿园,正处在天真烂漫、到处玩耍的童年时代。没上幼儿园之前,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问问题。
妈妈,为什么我一哭就会流眼泪?
妈妈,为什么你是我妈妈,他是我爸爸,我是你们的儿子?
妈妈,为什么天是蓝的,云是白的,花是红的,树是绿的?
妈妈,为什么人会生病,会出血,会疼痛,会变老,会死亡?
……
为了能够解答儿子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张小七买了好多版本的科普书籍,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小百科丛书》《儿童好奇心大全》,等等。
可是自从上了幼儿园,小家伙一天比一天沉默,玩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白天课堂上学语文、英语、数学;放学后得窝在家里写作业;周末得参加钢琴、画画、围棋等各种兴趣班。为什么要学这么多?不是夫妻俩要望子成龙,更不是虚荣心作祟,而是因为每个孩子在幼升小的时候,都得面临人生中的第一场大考。
而西方国家的小朋友们在幼儿园又学了什么?
他们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识别生活中的危机,如何报警;
他们参观消防局,学习简单的灭火知识,以及如何躲避火灾;
他们参观市政府,看市长和政府官员如何为市民服务,从小培养服务意识;
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坐公交车或地铁,记住回家的路线,在突发情况下,能自己回到家;
他们还要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选购商品,使用金钱,以及付款和算账……
不难想象,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之下,两个如白纸一般的小朋友,经过三年的熏陶,当他们从幼儿园走出来之后,差异会在哪里。
接受素质教育的小朋友,当他们从幼儿园出来时,基本具备了初级的生存能力。
接受应试教育的朱七七,当他从幼儿园出来时,只具备一种能力:参加小学的入学考试。
这个结果,让张小七对中国的教育体系失望透顶。正因为这样,为了弥补儿子在素质教育方面的缺失,这两年,她想了很多方法,做了很多努力……
关于住市里还是住郊区的问题,夫妻俩曾经很认真地探讨过一回,可惜没有结果。朱明月除了交通成本的考虑之外,也不认可妻子提出的有关教育方面的问题,这跟夫妻两人学生时代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张小七从小到大都属于中等生,考试成绩一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属于老师不表扬、家长不指望的那种最普通的学生;而朱明月恰恰相反,全班的尖子生,重点培养对象,一直都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天之骄子,甚至他这么多年的自信都来源于学生时代的优异学习成绩。
所以,对于张小七的切肤之痛,朱明月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对于应试教育的缺点,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甚至妻子的强烈反应也被他理解为是出于她童年时代的一种心理阴影,因此并没放在心上。
常言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理,现代家庭的话语权,已经跟男女性别关系不大,往往是经济起决定性作用。在这个家,小事通常是张小七说了算,大事仍然是朱明月说了算。因此,这场大讨论当中,他们家最终仍然选择住在市里六十来平方米又旧又老的小房子里,而把郊区那套漂亮又宽敞的大房子租给了别人,一个月3500元,而这套房子每月银行按揭的费用是4500元,一来一去,自己还亏了1000元。
张小七每每想到这些,心里就堵得慌,总让她想起网上留传的一则笑话:
“有一对夫妻,奋斗多年,终于用半生的积蓄买了一套海景别墅。为了余下的按揭和更美好的未来,他们俩仍然没日没夜地工作、工作、工作……只留下他们的保姆,每日抱着他们的小狗坐在阳台上,看着远处浩瀚的大海,休闲度日……”
张小七一看今天自己提议去郊区住,丈夫就黑着脸不吭声,知道触动他的痛处,也不敢再多说,赶紧叫儿子起床。
确实,朱明月心里堵得慌。
觉没睡好,儿子又哭又闹,老婆还老提这没用的话。
随着朱七七的长大,朱明月也在考虑一个问题,儿子不可能总跟父母睡在一张床上,这不仅影响夫妻生活,更影响孩子的成长,他需要独立的空间。有时候他也想过其他的解决方法,比如把家里的两套房都卖了,然后添点钱,在市里再买一套三居室的房。可是一看存款单上的数字,再想想自己的工作、儿子上学的费用、父母将来的医疗养老费用,就不敢动这心思了。
突然觉得烦躁,朱明月起身下床,孩子也不想哄,穿上衣服准备洗漱。
“爸爸,我要爸爸赔礼道歉!”儿子朝着他大叫。
朱明月没理他,从桌子上拿起手机径直去了洗手间,早晚看微博的时事新闻已逐渐变成了他的一个习惯,电视机越来越如明日黄花,早已淡出了他的视线……
儿子朱七七简直就是朱明月和张小七的翻版,集合了父母大部分的优秀基因。大眼睛高鼻梁像爸爸、清秀脸庞肤色白皙像妈妈,去哪儿都被人称为小帅哥,现在附近一家私立幼儿园上大班。小家伙出生在中国的情人节七月初七那天晚上,护士把他抱过去过秤时忍不住乐了,朝着疼得脸色发白的张小七说道:“你儿子太有意思了,跟七结缘啊。七月初七,七斤七两。我工作这么多年,头一回碰到!”
就因为护士一句无心的话,闹得这个家庭好长一段时间鸡犬不宁。
孩子的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多年,朱家在当地是大姓,祖上也出过一些有名的人物。如果一定要追溯历史的话,或许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能沾上一点关系。因此老两口在孙子出生时,特意从老家赶到京城,就是为了取名的事。儿子朱明月的名字就是按族谱取的,属“明”字辈。在他们眼里,正是因为这个名字取得好,儿子才能在北京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老两口在乡亲父老及亲朋好友面前,也能长足脸面,备受尊重。
朱明月是个孝子,相比现在很多的啃老一族,他可以算得上好儿子的楷模。
朱明月当年之所以能成为村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是父母改变了他的命运。大学四年的学费,也耗尽了父母一生的心血。这些年他从来不敢忘本,大学一毕业拿到第一份工资,他就全部寄回了家,自己却躲在宿舍里啃了一个月的方便面。工作几年之后,他把所有的积蓄都寄了回去,帮助父母盖房子,让他们成为全村第一个住上三层小洋房的家庭。后来定居北京,他又把父母接到了自己身边,准备让他们安度晚年,享享儿孙福。可惜事与愿违,一则房子太小住不下,二则老人在北京语言不通无法交流,老两口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坚持回去了。虽然老人最终没能在北京定居,但朱明月这么多年做的一桩一件,早已奠定了他成为当地村庄人人称赞的大孝子。 这回父母巴巴地特意从老家赶到北京,可见对这个刚出生的孙子的重视丝毫不亚于他这个儿子。父母把族谱拿出来,指着“诗”字辈,对着夫妻俩说,已经在老家请了算命先生给孙子取了一个好名字,叫朱诗雨。按生辰八字算,孙子命里缺水,名字里有个雨,最好不过了。
张小七一听这名字,反应强烈,坚决不同意。
这完全是个女孩名,将来儿子长大了,一个大老爷们,叫个女里女气的名字,免不得受人嘲笑。如果说到命运,正如护士所言,儿子出生就跟七结缘,七月七日,七斤七两,也许几十年才出这么一个。她的名字有个七,如果儿子的名字也有七,也意味着生命延续的意思。
所以,儿子最适合的名字应该叫朱七七。
朱明月犯难了,老婆和父母的意见都对,出发点都很好,怎么办?
就因为这件小事,婆媳之间的关系从沸点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张小七在孩子的问题上态度坚决,始终不让步:名字不是小事,会伴随儿子一辈子。爷爷奶奶认为族谱是大事,名字好不好听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带来好运气,能否得到列祖列宗的保佑。
大家都说,世界上最难调节的关系就是婆媳关系。朱明月为了不火上浇油,只好采取明哲保身的做法。折腾了一个多月,最后还是老人让步,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北京回了老家,这个家才算真正消停。
朱七七在幼儿园被老师灌输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嘴里常常念叨《三字经》和《弟子规》,尤其对“做错事要道歉”这个道理有一种惊人的悟性和执着。但他总记得别人做错事要道歉,从来记不住自己。
“乖,赶紧起床!”
“不起床。爸爸做错事了就得赔礼道歉,老师说的。爸爸得道歉!”
“迟到了老师会不高兴的,到时就得不到植物大战僵尸卡片了。”
儿子特别怕老师,一听这个,还真不敢闹了,穿好衣服就去上厕所。到了洗手间,见门关着,又想起刚才的事。
“爸爸,我要尿尿!你出来!我要尿尿!”
“等一下。”朱明月在厕所里面闷声说道。
“不行,不行!现在就出来!”
“你烦不烦啊?”
“爸爸,你赖皮,做错事了没有给我赔礼道歉。”
朱明月没心情搭理他。
“我给你两个选择,要不你出来,要不你给我赔礼道歉。”
七七又扯着嗓门喊道。
朱明月一听“选择”两个字,好不容易憋住的火噌的一下冒了上来,拉开厕所门,瞪着双眼,朝儿子大吼一声:“你皮痒啊,欠揍是不是?”
儿子愣了,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随即哇哇大哭。
张小七正在布置碗筷,听到声音赶紧过来,一手搂着儿子低声哄着,回头白了一眼丈夫:“你大清早吃火药了?看谁都不顺眼。”
“对,对,爸爸就是火药桶,凶我。”
七七边抽噎边不服气地说道。
张小七怕父子俩再吵起来,赶紧带儿子离开,侍候小家伙上厕所,刷牙洗脸,吃完早饭。这个时候,朱明月也穿戴好,站在门口等着。朱七七站住不动,又一次撇着嘴不甘心地说道:“爸爸,你要给我赔礼道歉!”
张小七紧张地看了一眼朱明月,朝他使眼色。
“好吧,爸爸说抱歉,儿子,对不起!”
朱七七高兴坏了。小家伙使劲忍住笑容,故作严肃的样子拍了拍爸爸的胸口:“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下次可要注意啊!”
张小七看着丈夫石化了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