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雨
16659400000004

第4章 人生听雨(3)

也许是造物者的格外偏爱赋予了黄山云雾变幻多桀、来去无定的灵性,更增加了黄山的神秘、梦幻的色彩。云雾起时,三步之外不见阶梯。行于雾中,耳畔只闻人语步音,回首不见游人相随,发浸露水,眉挂霜凝。偶尔有一声山雀鸣叫,空谷还响,绵延不绝。忽而一阵山风拂面,却又满目清晰起来,但闻鸟鸣喧幽谷,又见纱雾挂繁枝。而在不经意之时,又有诸多奇峰怪石耸立眼前,其中尤属莲花峰最为观止。那莲花险峰由云雾烘托而出,山壁挺拔峻峭,赭石嶙峋,错落有致,其状如金莲绽放,又似芙蓉出水,大有一番“石作莲花云作池”的神韵。就在我欲摄下这莲峰胜景之时,却于转瞬间,云起雾罩,那莲花峰好似在躲迷藏一般,早已不知去向,眼前只留下一片茫茫雾海。

游至“一线天”处,之间两壁高擎分峙,隙间窄处只容一人侧身而行。千层磴道如一线天梯自霄汉垂挂,若断若续,深不见底。然徐步而下,双目不敢顾盼,唯恐失足坠落。待下得云梯至平坦处,落实脚跟,方觉热汗涔涔、针芒刺背。定睛回望,那云梯早已被云层拦腰折断,直愣愣地耸立空中,已欲倾倒。想那山上游客若观此景,定是不敢举足贸然下山的。

时至日昃,天空却渐渐放晴、愈加清朗透明起来。流云弥漫,浓雾渐稀,山形卓现。退散的云雾,飘飘忽氤氲缭绕;悠悠然香烟环升。云雾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镀金般的辉煌灿烂、绚丽多彩。极目远眺,云雾簇拥下得北海诸峰呈千峰竞列之势。沉浮不定,冉冉上升。云蒸霞蔚中,那红赭色的丹霞峰犹如一柄刚刚炼制出炉的利剑直刺云端;色着青黛的笔架山旁,一支乌笔描绘丹青;而远处山巅上的十八罗汉正穿白云破迷雾,携手赴南海;还有那青青的紫云峰、碧绿的翠微峰……远山近邻,各着其色,争奇斗艳。真可谓:上色多为云雾染,远近高低各相异。难怪先人一叹:千峰划然开,紫翠呈万状了。

黄山的云雾,就好似一首流动着的诗,不断的演绎出一幅幅动人的黄山画卷。

——原载于《惠安文化》

崂山游

到青岛怎可不游崂山?于是我们青岛之行的最后一个景点便是这被称为“神仙洞窟宅”的崂山。驱车穿过幽雅静谧的青岛市区,我们便钻入浓荫覆盖的郊外。山路随着地势起蜿蜒向前,谈笑间我们便已来到了崂山脚下。

眼前这崂山东临崂湾,南濒黄海,雄峙海边。山海相连,挺拔奇伟,秀丽壮观,真乃消夏旅游的好地方。我们一行人沿山路缓步前行,因头顶骄阳,走不多远,大家己是汗湿衣衫,气喘腿软了。崂山旧名劳山,因山势险峻,游人攀登常感劳累而得名,如今想来确有道理。好在山上修有索道,可乘车上山,省却游人不少脚力。

乘缆车上山,虽然轻松,却也着实让人心惊。一把双人木椅吊在缆绳上,于山风中摇摆着前进,脚下或是陡崖峭壁,或是无底深谷,山上怪石嶙峋,峰奇峻峭,态美姿幽;山中竹树繁茂,浓荫蔽日。更有些古色古香的建筑隐约在山石树木之中,与崂山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显得格外秀丽多姿。坐在缆车上放眼远眺,无限风光,尽收眼底。远处群峰起伏,青苍不断,海波山色交相辉映,变幻无穷。使人觉得崂山不仅雄壮,而且秀丽;不仅刚实,而且柔和……忽然一阵清凉的山风吹过,真是惬意,适才登上的疲惫早已随风而逝。不禁想起苏轼登崂山留下的名句:“快意雄风海上来。”

崂山道士颇有名气。怀着一种新鲜的感觉,下了索道,我们寻山路径往明霞洞来。早见一白衣道人正襟危坐于门前,手中捧着本书看得入神。莫非这位道人在研读什么武功秘笈。大家买票入门,园内并不大,只有一道观而已。所谓的明霞洞也并不见奇。倒是倚着护栏远眺崂山诸峰,景色颇为壮观。护栏旁一石碑上书一“云霞仙境”四字,想来却也并不为过。园虽不大,却又一山泉,名曰:玉液泉。崂山矿泉水名闻天下,今登上至此,自然要喝个畅快。泉水甘美醇厚,清凉可口,沁人心脾,一杯下肚,从头至脚遍生凉意。却仍感意犹未尽,于是又买了一杯细细品味,真是回味无穷。出园门时,有好事者探知:门口道人所看之书乃金庸之《鹿鼎记》。原来如此,难怪他会如此专一。

崂山之美,不仅在山青,更在水秀。我们沿石级下山,来到龙潭瀑。龙潭瀑周围岩壁峭立,一条小河流到这里沿20多米高的绝壁倾泻而下。远望似银河倒泻,匹练悬空。其状如玉龙腾空飞舞,想必此瀑布就是由此而得名的。瀑布与石壁相接,喷珠飞雪,分数股注入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见底。游人至此,或下水嬉戏,或拍照留念,乐而忘返。时间有限,我们匆匆离别崂山,留下许多景点未游,心中多了几分牵挂。下次来青岛,定当再游崂山,尽享这无穷逸致。

——原载于《惠安文化》

中国园林建筑之美

体现中国人自然观的最好例证莫过于园林了。中国是诗的国度,又是画的国度,同时也是园林的国度,在园林中充荡着诗情画意。可以说中国的园林是有形的诗,立体的画。

中国建筑园林实质上是山水园林。山、水、石、水体、建筑、植物构成了其基本要素,它讲究的是“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结合,它追求的是一种“诗情画意”。中国园林空间景物之间讲究比例与尺度、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对位与呼应、统一与变化,形成了园林空间特有的韵律和节奏,而使得中国园林建筑最有丰富的美感。

“出水芙蓉”和“错采缕金”之美

园林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和其他艺术是相互渗透的,它不可避免地受着中国古代建筑美学思想的影响。

中国园林建筑追求自然山水之美,它的诗情画意无不反映出中国古代文人傲世、清高、脱俗的个性。梅、兰、菊、竹、小桥流水;红墙青瓦;剔透玩石无一不追求一种“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感。这种“出水芙蓉”较“错采缕金”之美是一中更高的美的境界。

在闽南一带,园林建筑大凡小巧雅致,色彩淡宜正是这种“出水芙蓉”之美的最好体现。

但是由于园主之间利用园林之豪华来相互夸耀,往往建筑相当华美,特别是皇室园林,雕廊画栋、奇山怪石,又体现了一种“错采缕金”之美。

飞动之美

“中国书法——线的艺术,它不是线条的整齐一律均衡对称之美,而是运动为多样流动的自然美。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是‘有意味的形成’,‘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之美’。书法艺术运用于园林建筑就是表现了一种‘飞动之美’。”

飞动之美表现了一种美感的民族性。反映了中国人民奋发向上勇猛的活力。中国园林建筑通过高低起伏的立体空间及立体交通,把建筑物联系起来欣赏。就整体建筑群来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伟,并通过门窗借景,各种观赏线将景物联系起来,体现了观赏的连结性,可以说这种“交错”与“连续”正体现了园林建筑的“流动之美”。就单体建筑而言,中国园林建筑给人以轻巧欲飞之感。它注重屋顶的曲线,飞檐向上微翘,也体现了一种“飞动之美”。那些古树虬枝、交错横斜不更是一种“飞动之美”吗!

朦胧美

“水中月”、“镜中花”比现实生活中的月和花更能引起人的美感。这是由于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造成的朦胧美感,从心理学角度讲,朦胧性是有艺术性的眼睛和耳朵不可缺少的特性,正是由于朦胧性才能使人发生更多的联想,享受更多的美感。

中国园林建筑善于造成这种朦胧美感。荷花池中鱼儿游戏,水榭倒影使人仿佛进入了龙宫仙境,园林中设明镜摄取园中佳景,人立其前如在画中游,红墙前植芭蕉、桂树,清风徐来,暗香流影,这是何种美的意境呀。

意境美

中国园林建筑讲究意境。它将自然美变为生活美的意境上升到艺术美的意境,因而使得中国园林建筑充满“诗情画意”。

中国园林建筑的意境体现了美的情感,美的抱负,美的品格,美的社会。小桥流水、竹篱茅舍、曲径通幽,创造了一种恬静的中国园林意境,再配套相应的廊、亭、堂、榭、阁等人工建筑,融合在园林的自然景色中,可展现出神采而富有魅力的园林意境。

总之,中国园林建筑是一种综合艺术,人们到具有艺术美的园林不仅是娱乐与休息,而且要体会中国园林建筑美的真谛,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