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和君的课,却不是在商学院的课堂上。在递交了申请之后不久,2007年年底的时候,我应邀听了先生的一堂讲座《市值时代的产业整合》。具体讲的内容我已经有些模糊,但是听完之后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在那个初冬的寒夜,我的心里却蓦然升腾起一团火焰,仿佛黑暗中的旅人突然找到了一点方向。
2.纲举目张
之后,还算顺利,在经历多轮考验之后,顺利地入学。在这期间,个人觉得有一个环节至关重要。这就是在3月份召开的招生报告会。这个会,虽然表面上不是和君商学院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当时参会的人很多最终也没有能够进入和君商学院,但是,回过头去看,这个会实际上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除了入学申请相关的事务,在当时的报告会上,先生讲了几个重要的问题,个人理解,这些都是和君商学院的基本的立院精神。当今天再回顾的时候,我发现这些基本精神对我影响其实是最深的。
第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谈了理想与立志。对于当时的我,这是触动最大的。一句“士何事?尚志!”对于当时正处于犹豫、彷徨和迷惘之中的我不亚于醍醐灌顶。自小到大,我不是一个缺乏理想的人,但是,我的理想始终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回头看去,这种状态其实很危险。因为在学生阶段,有很多的外在的目标可以作为替代物,例如分数、排名、高考、毕业论文等等,但是,一旦进入工作之后,尤其是去了一个相对安逸的工作单位之后,这个模糊的理想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灰飞烟灭,消失殆尽,如同温水中的那只青蛙一样。幸而,我的理想之火在商学院的呐喊之下,又重新燃烧起来了。
但是,真正要把这个理想树立起来,并且贯彻实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通过内心不停的挣扎拷问和外界环境的刺激催化,然后在实践中曲折前进。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就经历了这样一个复杂而痛苦的过程。具体过程不再赘述,但是结果是,现在的我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回答。
第二个重要的方面谈了一个人在发展过程需要具备的三点态度:底蕴与知识、实践与实战、习惯与常态。这三点是支撑理想的基石,没有这三方面的修炼,理想终将是空中楼阁。
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合理的知识结构支撑职业高手。但是这些底蕴和知识结构从哪里来呢?以我的经验,除了从书本中学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实践出真知。从中国商业的原生态中才能提炼出真正适用于中国商场的“真经”。我在工作中接触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较多,对于这点有些体会。现实中的企业,与科班教材中的描述,有较大的差距,有的甚至是南辕北辙。但是,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满足于批判这些科班理论,而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审视理论和现实的差距。当理论和现实矛盾时,我们需要理论适应现实——修改或者提出新的。这就是我理解的实践出真知。
习惯与常态讲的是一种方法论。激情只能点燃梦想,习惯才能成就理想。在这点上,从先生、商学院老师、同学们身上学到的很多良好习惯使我受益匪浅。例如,先生常说的朝花夕拾、不可一日不读书,还有受论坛上同学发帖中提到的时间管理的方法启发而总结形成的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等等。这一年跌跌撞撞,坚持到现在,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些方法的巨大力量!
第三个重要的方面讲了商学院对所有学员的态度:尊重与期待,也即先生常说的“视为天使,尊为栋梁”。从现在回头看,这点不仅是学院的态度,也应该是我们对自己终生的期许。正是在这样的鼓励和期许下,我们成长。同时,这也是我们应该时时提醒自己的,无论是在得意时还是失意时。
其实,个人觉得,一个真正有悟性又有毅力的人,只要听了这个招生报告会,也就足够了。我是一个悟性不够,毅力还差的人。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商学院抱有极大的忍耐和期许之心,给我们准备了一年的商学训练,以备定期提点我们。准备了志同道合的同志,以备时时启发我们。回头看去,对此等苦心,除了感激,我别无他话。
3.持续学习
从2008年4月至今,对我而言,这一年是一个持续的学习成长过程。在商学院所有课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先生主讲的第一堂课——战略管理。四五个小时下来,听得如痴如醉。这一堂课,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听者自然是各取所需。在当时,我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因此,对于人生道路选择上的感受更深刻一些。
在那天晚上回家的出租车上,我一直在想我的人生的战略选择问题。当时的我,虽然已经初步决定跳槽进入PE行业,但是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其实并没有太清晰的认识和规划。跳槽的动机更多的是对现状的不满,去向的选择则主要是机会主义导向。这堂课,如同及时雨,促使我进一步思考。之后,经过长时间反思,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个人的职业生涯一定要服从自己的理想,并回归到最初的梦想上。
这点听上去很轻而易举,不过我们要面对现实这个敌人。现实总会让人变得麻木和迟钝。人一旦麻木和迟钝,理想就会被尘封到心灵的最深处。剥开现实的尘封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且,尘封太久,人也许都忘记了最初的梦想是什么了。我的反思,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往往是进两步退一步。同时,阅历的有限也制约了思维的开阔性。不过,幸而不久后,另一堂很重要的课来临了。这就是先生和俞敏洪老师主讲的“如何成为出色企业家”。
对于这堂课我有两个方面的收获:第一,重新唤醒了我心中的企业家梦想;第二,让我明白了企业家的成功路径。这堂课后对自己的理想进行了重新思考和定义,再与现实对PE行业的选择的结合,猛然发现,虽然是误打误撞,但是理想和现实竟然奇妙地融合到了一起,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突然清晰了起来。(具体论述请参见第四部分)
这一点明确之后,一下子有了纲举目张的感觉。以后商学院的课程宛若量身定做,每听一堂课都感觉如沐春风。过去的科班知识在商学院体系中重新被激活,再与现实工作中的实践结合,在中国商业的原生态中进一步验证这些理论,并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经验进一步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看法。
每一门课,内容精彩,思想深邃,在知识体系上是重构,在精神境界上是洗礼。不光是商学院的必修课程,还包括每一次与同志们的交流、在论坛上的发帖读帖、课外的沙龙讲座等等。一年下来,在很多方面都有提高,甚至是飞跃。当然,商学院二届课程的结束,并不代表着个人学习的结束,相反,它的精神和理念已经深植于心,并将指导今后人生中持续的学习。
4.一同前行
和君有一句名言,与你同行的人和你要去的地方同样重要。我深以为然。在这里,除了上述的思想上和知识上的成长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这一帮同行的兄弟姐妹。
每一个兄弟姐妹,有幸结识,都是缘分。但是,由于工作等原因,在这一年中,有的兄弟姐妹已经很熟很熟,但是有的还是有点陌生,不过,正如学习是要持续终生的一样,我们的前行也是终生相伴的。山高水长,同行不弃,我们终将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兄弟姐妹!
三、我的收获
在商学院学习这一年,收获非常多。一方面是以先生为代表的商学院老师的系统传授,另一方面则是从与同学、老师和和君员工的交往之中,在点滴之间所获得的启发和收获。总结一下,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思想上,通过一年在商学院的学习,我理清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首先,正如我在“我的现状”和“我的成长”两部分中提到的那样。我刚进入商学院的时候,实际上正处于一个迷惘和彷徨的阶段。正是商学院坚定而明确地高举理想主义的大旗,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商学院的这种旗帜鲜明,让我获得了坚持的理想的力量。
其次,明确了要有理想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到底要树立一个什么样的个人理想的问题。这其实是更为关键的一步,这更直接决定了这个理想是否能够持久,是否能够坚持。在这点上,商学院对我的帮助更大。“人生只为一件大事而来”,真正的大理想,是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襟气象和浩然之气。商学院的每一堂课,对我而言都是一次理想主义的洗礼。在谆谆教诲和潜移默化之中,我发现我的价值观被改变了,被升华了。时至今日,我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和职业发展,已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下定决心,坚决地按照自己的理想走下去,就算是最终一事无成,但尽吾志而无悔!
再次,理想总归是在前方的,在空中的。为了不使理想成为空想,辉煌设计成为空中楼阁,商学院教会我,还需要脚踏实地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并为之“衣带渐宽终不悔”,持续而坚定地努力,实现突破。在商学院的引导和潜移默化下,在这与商学院学习同步的一年中,我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梳理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在这点上,我在“我的未来”部分有详细的阐述。
最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理想、目标、发展规划等总要落脚到具体的事情上。商学院在做事情的方法论上,对我也有很多很好的启示。在一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通过方法上的更新,提升了我做事情的效率。
第二,在知识体系上,通过一年在商学院的学习,对我原有的科班体系进行了革新,并帮助我建立了一个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商学体系。这点在前面“我的成长”部分已有阐述,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第三,在人脉网络上,通过一年在商学院的学习,我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商学院的同学中卧虎藏龙,老师们功底深厚,单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讲,能够结识这帮人,就会对今后的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将会有莫大的帮助。但是,商学院的人际关系,绝不是仅仅在功利上的。还是那句话,与你同行的人和要去的地方同样重要。他日遂了青云之志,却没有知己欣赏,岂不是人生的莫大悲哀?更何况,能够成大事者,总是很少数的。在很大概率不能成大事业的情况下,能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陪在身边,虽然辛苦,但可以无悔矣。
四、我的未来
坦率讲,当初毕业进入中粮的时候,我是怀着极其美好的憧憬的,但是在职业发展上却并没有考虑好。后来,决定辞职进入证券行业的时候,我有过职业发展的思考,但是只是大方向上的,从细节上看,当初的想法和现在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不过,在这样误打误撞进入证券行业后,加上在商学院一年的学习和思考,我突然发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或许就是我所想要的。
现在我的职业设想是:
第一步,从现在开始5年内,在直投,也就是Pre-IPO这个领域踏实地工作下去,利用现在工作的特点,积累三个方面的经验:第一,利用接触项目多的特点,研究和总结商业模式,寻找可能的商业机会;第二,通过在不同的企业中的调研和访谈,提升自身对企业管理的理解;第三,提升自己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解,提升自己从天使投资,到风投,到PE,到IPO,到二级市场重组并购的资本市场全链条的理解。
第二步,5年后,选定一个创业的方向,投身其中,开始创业。再花5~10年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做起来一个有特色的企业。这个企业,从诞生开始,就和资本市场紧密结合,扎根于中国的商业实际,放眼于世界舞台。如果能够成功,足矣。
第三步,如果一切顺利,在第一家企业成功之后,我将再次寻找合适的项目进行投资创业。通过这样亲身开创不同企业的体验,我希望能够开创一种新的投资模式,从而在投资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如果能够成功,幸矣。
由上可以看出,我的初级理想是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最终理想是成为一个杰出的投资家。所以,为了这个理想,我现在开始要进行的工作就是:第一,夯实基础,主要手段有项目历练、读书学习、研习讨论等,主要方向是经济、财务、法律、历史等。第二,加深对这个世界和人的理解。第三,识别机会。
五、我的建议
在临毕业之际,以我学习一年的体会和经验,我对商学院的发展有如下几条建议:
第一,坚持商学院品牌的高端性,尤其是在招生过程中。
第二,多组织跨班交流活动,增进同志之间的感情。
第三,及时组织补课学习,使缺课的同学能够及时跟上进度。
第四,毕业之后,亦可以组织持续性的学习,使学习精神贯穿一生。
【远渡重洋,心系和君】
与和君相识,不到一年,而其间真正亲身参加和君的活动,与和君的同志、老师交流,仅不到半年,然而这短短半年的课堂学习加半年的远程学习竟如此神奇,不似以往那些除了成绩早已难觅踪迹的学习经历,竟为自己的生命中注入了一种精神和气质,将自己带入了一段新的征途,开始了这段“和君人生”。
在这里,收获到的不仅仅是投行和咨询的系统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并实践了如何沉潜内修、去关注睡莲深藏在水面下的根和本,如何把激情点燃的梦想化为如同穿衣吃饭般自然的小习惯融入到平淡如水、真实长久的生活中。
在这里,重要的价值观得到了重塑和认可,不再害怕面对曾经的迷茫与困惑、悸动与挣扎,能够用一颗平静而有力量的内心,认真快乐地过着每一天。每每抬头,都可以望见不远处始终闪亮的灯塔;每每侧目,都可以看见身边同样奋斗并相互鼓励着的同志。
在这里,我们收获了享用终生的良方,从基本的商科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到生活习惯、待人接物再到价值观、文化修养、气度品格,从点到面、从具体到抽象、从基础到高深。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同伴的激发下,我们都在一点点的积累中无声地改变着。体味着自己的变化,我们欣喜、我们感激、我们珍惜。
我们知道,无论我们将从事何种职业、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君教我们所认准的这些人生基调不会改变。我们也知道无论我们今后身处何处,相距多么遥远,身上的和君印记和心中的和君情结都不会改变。想起和君的老师,会想起“人生在世,当有肩担”的责任与豪情;想起和君的兄弟姐妺,会想起“不抛弃,不放弃”的斗志与情义。
一、学习·成长
至今仍清晰地记着先生在国图音乐厅报告厅对于典型的“优秀”学生的点评:“只有一张漂亮的简历,而知识的学习多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真正的深度阅读和功底内修,直到毕业也还没有真正开始!”听罢,频频颔首,特别是对于正值毕业的自己别有一翻触动。也是那一刻,决定了无论如何也要加入和君,开始真正的功底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