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有理想,春暖花开
1665300000016

第16章 精神旗帜,明媚飘扬(13)

十六、建议必读:由吕薇的回帖想到的

因为工作太忙,经常出差,没有更多的时间跟兄弟姐妹们在一起(我让何梦杰老师尽量跟大家在一起,尽管他也非常忙)。所以,我每天都登录论坛,从中观察商学院的风气,了解同学们的性格特点、观点认识、才华情怀。我已经看到了同学们中确实卧虎藏龙、人才济济、天使群舞。最近阅读每一位同志的有关回帖,吕薇对《如何锻造杰出的企业领袖和商界干才》的回帖是这样的,请先读一下,之后我再来说我的问题。

吕薇回帖:自己什么都不是,自己什么都能是!

读完这两个报刊上的文章,想起我在美国商学院的经历,觉得很有共鸣。我大三的时候在美国Ohio(俄亥俄州)的Miami University(迈阿密大学)交换了半年,对美国商学院的学习方式和学生状况有了一些认识。这个学校虽然是公立学校,但是收费比私立的学校还要高,所以学生生源都是家境殷实的。但是这个学校,学生一开始进来,就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什么都不是!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轮流打扫全宿舍楼的卫生,特别是打扫卫生间、处理大量的生活垃圾;学习上每个学期每门课几乎都有4次以上的考试,计分异常地严格,经常有人不及格;打工的时候几乎不允许因为临时有事而请假,家境再优越,也一样要被主管使唤洗盘子、擦地板、倒垃圾,而且每份工作一干就是半年。虽然没有军训,但是每个学生每天都几乎处于一种积极战斗的状态,很少有懈怠的时候。在让每个学生遭受重重打击之后,学校又致力于培养一种意识:我自己什么都能是!商学院成立一个基金会,学生通过竞赛和竞选的方式成为这个基金会的管理者,然后自行决定应该怎么使用这个基金会里的资金进行股票、债券、衍生品投资等等,培养他们的商业触觉;学校的所有超市、小银行等都是学生进行一线的管理工作,如果连续两年表现优秀的话还能成为这个超市或者银行的小股东,享受分红;那些对NGO和慈善感兴趣的同学,学校有很多资源可以让他们自行筹款,进行资源调配;每次课堂讨论都能循循善诱,鼓励创见的发表;学校鼓励创业,有专门的创业基金。相比之下,中国商学院的学生大一的时候忙着争GPA、找实习、做社团,对心智的磨炼和商业的触觉太少太少了。

所以,我认为和君在教学安排和作风锻炼中必须让我们意识到:自己什么都不是!但是自己什么都能是!磨砺心智方面可以在丛林穿越求生训练以及素质拓展训练中加强,对商业触觉的方面,我认为确实可以成立一个基金进行一定的投资实战训练;对我们个人的定位和目标的设定可以采取让每个人用一年的时间,每季度写一次对自己的评价和关于自己人生理想和阶段性目标的文章,然后自行比较自己的理想是不是经得起推敲,自己是不是在努力朝着那个方向走。

作为和君三届的一名学员,我认为应该给自己如下的训练:

(1)每天做一件实事,每个月做一件有用的事,每年做一件大事,一辈子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2)坚持每天看书、看新闻。

(3)坚持每周两次以上的瑜伽锻炼。

(4)坚持每年自助旅游一个地方,我已经坚持了快10年了。

(5)坚持周末练习书法、写作等等。

很显然,吕薇的回帖很有质量、很有品位。她给自己列出的五项训练内容也很有意义,让我很喜欢。这些在此不表。

在此我想跟全体三届兄弟姐妹们说的是,大家来议议:下面的想法可行不可行,谁有兴趣来牵头干?

第一,成立一个三届基金,然后由三届全员竞选出基金经理(一个小组),开始进入金融市场进行投资的实战操作。基金的盈亏分配,尽量按一个正规私募基金的国际惯例来进行:如果亏损,大家负担;如果基金收益,20%作为基金经理的业绩报酬,80%归属所有基金受益人。基金规模大小无所谓,三届同志自愿出资,如果平均每人出资100元,三届基金的起点规模应该在3万元以上。我也参与认购三届基金份额,而且一定将是认购三届基金份额最多的那个出资人。如果是投资股票,我还可以亲自指点,倾囊相授本人十几年的股市征战见识与经验(如果是投资黄金、商品、外汇,我则一窍不通)。在看大家的分班意向选择中,我注意到,三届不少同志都选择了投资投行方向。我估计,三届学员中不乏出色的基金经理。如果我们三届真是幸运碰上了投资高手(目前当然是苗子、是潜在的),这个基金规模就顺理成章地会从3万元起步,然后就30万、300万、3000万、3个亿、30个亿。当然这是梦想、是画饼、是愿景。但有一点是确切的:只要谁能管得好3万元,和君很快就能找来30万元给你管;你只要能管得好30万元,和君很快就能找来3000万元给你管;如此类推……这套演进逻辑,直到你管到30亿元规模之前,都起作用。你管到30亿元规模之后,和君是否还能扮演这样一种角色,就不好说。至少,目前的和君还没有这个能量。目前的和君,只能支撑你管到30亿元之前的规模。

成立三届基金的动议,可行不可行,我不知道,所以请大家议议。这个动议被我“点”出来,当然是受到了吕薇的启发。此外,背后也还有两点背景:一是我认识很多股市好汉,没有太多的理论知识,但长期的实战让他们练就了一种敏锐的直觉、手起刀落的行事风格和过人的心理素质,就凭借这些个人素质,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二是明茨伯格等学者强烈主张推翻哈佛式的MBA教育模式,力主“干中学”是造就企业领袖和商界将才的最佳路径。

总之,怎样才能锻造出真正杰出的企业领袖、商场战将、投资高手?这是和君商学院的核心命题,或者说是全球顶级商学机构共同的核心命题。我们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明确的认识,和君商学院只能是且行且悟、上下求索,坚定地走在寻觅芳踪的路上。和君公司和各位老师,只能是在此过程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引颈盼望和君学子如登山者般早日成功登顶。

第二,和君商学院没有宿舍楼的卫生要打扫、没有大量的生活垃圾要处理、没有餐馆的盘子要洗、没有校办商店要经营、没有NGO基金要筹款、没有必要一年搞四次严格考试、没有打算去搞拉练或拓展训练,但累计300多位学员共同组成的三届集体,确实有很多公共事务要有人去做。根据往届的经验,这些公共事务的工作量非常大,如果仅仅压在班委会成员的身上,确实负担太重。吕薇描述的美国Miami University(迈阿密大学)的状况,让我灵机一动,觉得从三届开始,我们是否也可以尝试全员分担院务和班务的公共服务方式呢?把三届的全部公共任务无遗漏地识别出来,分门别类,明确要求,然后交由全体学员认领自己的公共任务。这样做,意义当然不止于分流了院方、老师和班委会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参与的每一个人,造就了一种真正令人起敬的作风和集体。此时,我又想起《三度修炼》里的一段描述。

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之间,每年三千多学生中,因违反校规校纪被校方开除的有二三百人。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7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暑假作业,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这就是台湾享誉30年,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在台湾各大报纸招聘广告上,经常出现“只招忠信毕业生”字样。忠信学生,好样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创造出了伟大的奇迹!你我他,只要态度都到位,只要人人都秉持“学校兴亡,我的责任”,这种真正让人肃然起敬的人间奇迹就一定能成!

哈哈,一下子话说多了。最后归结一下:

第一,三届基金成立,可行不可行?

第二,谁来把三届的公共任务识别出来,分门别类,明确要求?

第三,你作为三届中的一员,想为集体做点什么,分担点什么公共工作?

第四,谁来牵头做这些事情?

十七、话说建班风、树班魂:我心目中的匪三班

文 / 王明夫

魏涛、黄飞达等匪三班的同志发起三班精神和班风的讨论,我昨天信手跟了个帖子如下:“今天一想,何止是三班需要这样的讨论,入学伊始,人际生疏的所有班,都需要这样的一轮讨论。校风建设,事关全校师生的学习、成长、名誉;班风建设,事关一个班级全体同学的学习、成长与名誉。《士兵突击》里的钢七连和《亮剑》里的独立团的那种作风,让人肃然起敬、心驰神往;和君商学院‘视为天使、尊为栋梁,天使翩翩群舞、雄狮威风凛凛’的风气也让人肃然起敬、心驰神往。在这种大风气下,各班如何通过班风建设来促进人才成长的集群效应,如何通过班风建设来促进同学之间‘情义无价、足慰平生’的精诚团结,请各班视若‘班魂’来重视。”

我昨天对黄飞达的跟帖如是:“在我的印象中,前面两届的匪三班是这样的:管劲儿、能承重、够意思、可指望;班内同学之间不较劲、不嫉妒、不相轻,兄弟姐妹们关系特铁,而且特亲,相互之间隔一段时间没见就会想念,见了实际上也还在想念之中;豪爽,热力四射,在任何场合,只要匪三班的人出场,总是能把气氛调动起来;无论你是老师还是学生,无论是哪个班的,你只要遭遇过匪三班,你就会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你总是被他们感染着、调动着,不由得自问:我啥时候也能像火一样点燃和照亮一下其他生命呢?干吗我总是貌似理性和冷静,实际上却始终都处在被动地被别人点燃,被别人照亮的地位呀?一届匪首郭凯,被150称为‘郭老大’,至今,而且肯定是永远。在二届的毕业谈话中,我对每一位同志都会问一个问题:在和君商学院,你最欣赏谁?女匪首禹璐是最受231喜欢和佩服的Top2 之一。换句话说,前面两届的匪首,虽然偏安三班一隅,却居然拥有了全院范围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三届的匪三班才刚刚开始,我现在跟大家还不熟悉,我真的很期待你们继续以前的班风。我真的很害怕以前的班风不知道从哪天起就在你们这一届无声无息地流失了。应该不会吧?应该不会的!

“说起匪三班,我就会情不自禁、絮絮叨叨地说个没完,反正就是那个感觉:喜欢!实际上只要逮着机会说其他班,我也一样,我喜欢和君商学院的所有班,它们各有风格,但在让我喜欢这一点上是清一色的。”

十八、谁来协助我修订和君商学院阅读指南

入学申请的时候,大家都看到了一份阅读书目单。这份书目单是我在2003年开办首届私塾时制定的,它指导了很多青年学子的学习与成长。6年多过去了,我的认识有了很多深化,阅读范围也有了新的拓宽,更好的书、更好的版本也推出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六七年来那么多和君学子带来了令人惊喜的新知、新见、新推荐。现决定修订一份全新的《和君商学院阅读指南》(含必读书目单、选读书目单、推荐阅读的书目单、推荐网站、报刊、影视剧、音乐、歌曲)。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请全体同学在此跟帖列明你推荐的书、网站、报刊、电影、电视剧、音乐、歌曲,不求多,但求好,确保所推荐者皆为精品。请各班班委会发动本班同志积极跟帖推荐。

(2)成立一个修订小组,请愿意参加该修订小组的同学在此跟帖报名。

(3)王明夫老师召集修订小组开会,商议此轮修订的原则、标准、要求和工作计划。

(4)修订小组的主要工作是:整理大家在此跟帖的推荐作品;整理大家在入学申请和笔试中推荐的作品;根据修订的原则和要求进行集成,最后出台全新的“阅读指南”。

此项工作利己利人利院,和君商学院的未来代代学子,我们希望借此引领代代和君学子打造深厚的知识底蕴和铸造强大的心灵!

此项工作看似简单,却极需要品位、见识和丰富心灵!

希望全体同学积极参与,踊跃贡献自己的品位、见识和丰富心灵。

十九、请君必读:收到两个小邮件,令我生出一堆大感慨

今天是星期一,我一上班,打开电脑,就读到两个和君往届学子的来信,现摘录信中的两段文字,请三届同志读一下。

其一,一位弟子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去了某著名大公司,在该公司的中央决策部门工作,工作岗位通常是让人艳羡的那种。该公司品牌为业界第一,A股市值规模一度相当于美国同业前三位公司市值的总和(可想而知它的产业地位),董事长名满天下,CEO为北大毕业,各种因素汇流在一起,这家公司成为了名校高材生趋之若鹜的职场圣地(他也就是这样去的)。为此,该公司吸引了N多又N多名校才子,知识分子成堆,企业文化完全精英化和白领化,到处充满着思想、观点和才华,以及由此引发的“知识分子”式微妙博弈和钩心斗角。

他今天来信的邮件题目叫“问候吾师”,我打开一看,原来不仅仅是问候,实质的信息是告诉我他经过思虑再三,还是决定本周辞职,然后自闯社会,转入一种野外生存的挑战和奋斗状态。他不是跟我商量或问询我的意见,而是知会我他的决定。因为与三届同志无涉,所以在此一切按下不表。但其中一段文字,倒是三届的同志值得一读。

我越来越看明白,一大批学历光鲜、聪明过人,甚至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大造化。昨天下午我公司搞活动——真人CS镭射激光战,我发现几乎所有的人大概分成两类:一类是指挥官,三三五五就战略战术辩论起来,没完没了,谁也说服不了谁;另一类就是平民百姓,散漫地来回踱步,无组织无纪律,很少有人能够拉几个人冲锋陷阵,与敌正面突击,于是狙击兵比冲锋队要多很多,大家都躲在后方或者障碍物后,消耗时间。知识分子与小资白领只有一步之遥,学历、知识和聪明如果被用来炫耀和玩弄人事,就成为包在小资外面的薄薄糖衣,一旦到了乱世,打起仗来或者面临生死抉择,知识分子的懦弱、多虑多疑往往让他们首先被淘汰掉。我正在争取褪去这么多年读书罩在身上的书生气和羸弱气质,脱胎换骨,浴火重生。

其二,另一位往届学子给我的邮件中,如下的一段文字,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可以说很沉重、很难过、很沮丧。我不知道这个邮件说的情况,有多少是符合三届真实状态的。无论如何,如果三届给外人或关心咱们的人以这种观感和印象的话,我也不知道该说些啥,只能是一声叹息:唉!

先生:很多人都在关注和君商学院的同学们,我最近听到一些评价。主要是说有部分学生把商学院不当回事、学习态度不端正、入学目的不纯洁(入学是为了证明自己),甚至把现在大学校园中世故、浅薄、游戏感情的不良风气带到和君商学院。我未能了解更多的情况,但如果这样的现象真的存在,我觉得这是不能接受的,要严正校风,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否则,所有关心、支持、践行和君精神的往届学子会伤心,他们所珍视的东西在被亵渎。回忆起和君所坚信的办校理念——崇高、团结和专业,视为天使、尊为栋梁,回忆起亲如兄弟姐妹般的真挚情感,回忆起那些质朴、无私甚至有点傻气的可爱面庞,吁请先生关注此问题,端正校纪,严饬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