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朝纷争之英雄辈出
16641400000016

第16章 兴赵之名将赵奢(1)

赵奢(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说马氏。汉族,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

据《战国策·赵策》载,他对赵胜说:“赵奢尝试抵罪居燕,燕以奢为上谷(燕郡,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辖今张家门以东,吕平以北)守,燕之通谷要塞,赵奢对这些很了解。”据此,他可能参与过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而在惠文王四年(前295年)“沙丘之乱”后,赵成、李兑专权,迫害武灵王近臣,正值燕昭王召贤,赵奢亡命入燕,得信任,被任命为郡守。赵惠文王十二年(前287年)李兑失势,受其迫害者陆续回国,赵奢可能此时才回到赵国。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说:“君把赵当成贵公子,今天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说:“可救不?”对说:“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说:“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说:“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说:“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今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军垒成,秦人听说这件事,熟悉甲的情况而来。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说:“内之。”许历说:“秦人不愿意赵师到此出来,他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一定会失败。”赵奢说:“请受令。”许历说:“请就鈇质之诛。”赵奢说:“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说:“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奢作为良将,有着高尚的品格。他不循私情,“受分之日,不问家事,”他的儿子赵括少学兵法,言兵事,聪明强识,自认为“天下莫能当”。但仅记书本,并无实践。赵奢以此“不谓善”,他忧虑地对妻子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这种认识和忧虑,只有摆脱了骨肉亲情的羁绊,置国家利益于首位的人,才能具备,而他的忧虑,在长平大败中得到应验。赵括纸上谈兵的失败已成后人殷鉴,其母之深明大义却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此位老夫人可能受赵奢熏陶启发,既明于执法,又深知国家利益至为重要。当赵王要任命赵括统领长平之兵时,她急忙上书阻止,明言“括不可使将”。然后说明赵括虚骄自大,颐指气使,贪于财利,谋置田产,是与赵奢“父子异心”的人。赵王不听,她当即要求:“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这一要求,并非仅为保身,而是再次说明赵括必败的严重性。就此可见,她不是古代那些只知关心丈夫、疼爱子女,柔情脉脉的贤妻良母,而是一位有胆有识、刚毅果断的爱国母亲,这种母亲形象,在中国妇女史上,是卓然生辉的,更受人们的尊敬。

提起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奢,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提起“纸上谈兵”的赵括,可谓妇孺皆知。其实,赵奢是赵括的父亲。赵奢虽然知名度不如儿子,但其谋略和成就却远在儿子之上。赵奢年轻时是一名税官。

有一次到平原君家去收租税,平原君的家人自恃平原君是赵武灵王的儿子,拒不缴税。赵奢依照当时的法律,斩杀了平原君府上九个管事的家人。

平原君听说后,勃然大怒,他觉得赵奢一个区区收税的小官吏,竟敢到相府来撒野,真是岂有此理,马上要去杀赵奢。

赵奢见了平原君,说了下面一番话:“您是赵国的贵公子,如今纵容家人不奉公守法,不守法则法律就会削弱,法律削弱国家就会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国就会来侵犯,诸侯国一旦侵犯赵国就会亡国,到时您怎么能够得到这样的富贵呢?以您之尊贵,带头奉公守法则全国上下公平合理,上下公平合理则国家强盛,国家强盛,赵国就会更加稳固,而您作为赵国的贵戚,难道会被天下人轻视吗?”

这番话站在平原君的立场上,分析了平原君是否依法纳税所导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娓娓道来,丝丝入扣,既高屋建瓴,又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凭着出色的思想政治工作,赵奢不仅收到了税,免除了杀身之祸,还给平原君留下了贤能的好印象。事后平原君将他推荐给赵王,赵王任命他管理全国的赋税,政绩卓着,百姓富裕,国库充实。赵奢担任赵国的田部吏时,负责征收农田租税。

可是,赵王的儿子平原君依仗自己的显赫地位,不肯向国家纳税。这件事在赵国反响很大,大家都想看赵奢的热闹。如果对付不了平原君,赵奢的税官也就当不下去了。

赵奢命人把平原君家的管事找来,管事根本看不起赵奢:“天下都是赵家的,平原君交不交税,你赵奢管得着吗?”

“不错,天下是赵家的,”赵奢的说话声音并不高,却很有力量,“可是,你知道交税的规定是谁制订的?”

“当然是赵王制订的。”管事轻蔑地说。

“那么,你知道不交租税有什么罪呢?”赵奢问道。

“不知道!”管事不耐烦起来,“快别罗唆了,我要走了。”

“抗拒国法,不交租税,该当何罪?”赵奢大声地问左右的幕僚。

“杀!”幕僚们齐声回答。

“你赵奢敢吗?”管事不以为然地说。

“我敢!”赵奢令刀斧手把管事推出去斩了。

接着,第二个管事又被叫到赵奢衙中,还是不肯交税,又被赵奢杀了。一连杀了平原君家9个管事。

消息传到平原君那里,平原君咬牙切齿大骂赵奢,一定要杀他以泄心头之恨。

赵奢知道平原君要杀自己,就自个儿走到平原君的府上,说:“我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维护赵国的利益,其中包括维护你平原君的前途。”

平原君说:“你一连杀了我9个管事,还是为了我好吗?”

赵奢解释说:“你在赵国是地位很高的公子,如果我纵容你家不按法交税,大家一定要争相仿效,赵王制订的国法就没有威严了,国库也就日益空虚。这样必然遭到其他国家的侵略,赵国轻则损兵割地,重则遭到覆灭。如果没有了赵国,怎么还会有你平原君的一切利益呢?相反,如果你能带头按国法交税,赵国上下都会令行禁止,国家就会强盛,赵国就会巩固。你平原君的势位富贵,就不会受到一丝一毫的损失。两者比较,到底怎样做对你有利呢?”平原君听到这里,完全理解了赵奢的忠心,立刻补交了税收,又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提拔赵奢担任管理国家赋税的官。在赵奢的努力下,国家仓库得到了充实,赵国的老百姓也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后来,赵奢又被提拔为将军。领兵打仗,屡立战功,与当时的名将廉颇齐名。

赵奢有丰富的军事思想。从阏与之战中“告之不被,示之不能”、“能为敌司命”、“反客为主”、“居高临下”等战略战术来看,他显然吸取了孙武、孙膑的军事思想。从他于赵惠文王三十年(公元前269),与田单论兵法来看他重视对战争形势和特点的研究,最后使田单折服地说:“单不至也。”说明他有较高的军事造诣。

赵奢,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国第一名将,赵国三大良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