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X线片表现不明显,仅有轻度骨质疏松及骨小梁模糊。随着病变发展,股骨头出现局限性密度增高,关节囊因积液而肿胀,关节间隙轻度增宽等。发病2-3周后,股骨头密度浓淡交替,伴有模糊和带状硬化边缘。有时可见软骨下骨板骨折,即新月征。进而股骨头受压变扁,出现明显死骨,其密度增高并碎裂,还可出现数量不等的新骨。后期股骨头密度接近均匀一致,畸形明显,呈蘑菇状,股骨颈短而粗;髋臼为适应股骨头而逐渐变大,关节边缘密度增高,伴骨赘形成等继发退行性改变。形成髋内翻,颈干角变小。
2.计算机体层摄影CT表现与平片类似,包括骨密度增加、硬化、囊变及塌陷等。另外,CT可以观察到坏死股骨头内的微骨折和早期塌陷。在I期、期的股骨头坏死中,于股骨头的中央可见点状或短线状的致密增生及裂隙增大,有时可见此类增生从中央延伸到周边部分。在m期、w期、v期的股骨头坏死中,可见股骨头碎裂变形,于碎骨片之间可见骨质吸收区。整个股骨头复杂的骨小梁结构中可见片状修复过程,此所谓“星芒征”(asteriskS1gn),代表较早但缺乏特异性的骨坏死图形。
3.骨闪烁显像可使用旋转摄像机和多角度视野影像重建单光子发射断层(singlephotonemissiontomography,SPECT,简称ECT)。ECT在早期发现骨坏死是高度敏感的,但仍缺乏特异性。ECT适应于疑有多灶骨坏死而未能做MRI的患者,或多部位持续疼痛的骨坏死高危患者但MRI未见异常者。
4.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MRI)的特征性表现:在:加权图像上,MRI缺血性坏死的典型表现为在股骨头正常的高脂肪信号中有区域性分布的骨髓减低信号区,这种异常的信号减低区周围常常有低信号带围绕,代表骨缺血。在:加权图像上,显示在上述信号之内还有一层高信号带,其现象已被命名为“双线”征。此征基本上具有对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意义。坏死骨的中央区,在病变过程的不同阶段显示不同的信号,取决于缺血、脂肪水肿或纤维化的程度。缺血性坏死的晚期病例可见股骨头变扁、软骨缺失以及积液。
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正常人股骨上端的动脉主要有:①股骨颈动脉环(旋股内、外侧动脉)。②股骨颈动脉环的颈升支。③圆韧带动脉。正常选择旋股内动脉造影可见上支持带动脉进入股骨头呈弧行走向至股骨头中心。
6.关节镜检查关节镜可以直接观察关节内的变化,可以看清直径1cm的关节软骨面缺损及早期软骨裂隙,这些缺损和裂隙MRI是看不出来的。用关节镜探头还可以发现因软骨下骨折所致的软骨下陷及回弹现象。此外,一些股骨头坏死病例可因同时存在的关节游离体及盂唇撕裂而出现疼痛,关节镜可以给予适当处理,这对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虽然MRI对股骨头坏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但部分病例有时需做关节镜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理变化。
(七)非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主要是避免负重,包括卧床休息、扶双拐下地、戴坐骨支架、用助行器行走,以减轻作用于髋关节的应力,使坏死股骨头在塌陷前获得理想修复。
2.药物治疗采用降低髓内压的药物、血管活性药物、降脂药物等以改善股骨头血供,也有用左旋多巴、生长激素及增强纤溶药物等以促进骨吸收和新骨形成。甲磺酸二氢麦角碱(hydergine)能对毛细血管前动脉起作用,减少骨髓压力,对产生骨危象疼痛有明显作用。甲磺酸酚妥拉明能扩张血管,使血流量增加,对缺血的改善作用较强。
3.推拿、针灸、电刺激等康复治疗Royk等将带有电磁场装置放在大转子处,每天8h,共2-18个月,证明电磁场在2-3年内能减轻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症状,改善X线表现,其治疗效果优于髓芯减压。
(八)手术治疗
1.髓芯减压髓芯减压,对早期X线片阴性及晚期股骨头已塌陷的病例均有效。研究认为本手术的并发症较低,疗效与病期有关,更与病变范围大小有关。并发症是围术期骨折。塌陷后期病例情况则不如截骨术好。方法如下,髓芯减压加植骨术:患者置于带有影像增强机的牵引床上,通过一小切口暴露大转子下股骨干外侧,将一引导针经股骨大转子隆起平面稍下方钻至股骨头病损中心,用锥形扩孔钻打开骨皮质,通过引导针置入8mmMichele环钻,通常钻孔至距离关节面5mm以内,注意不要穿破关节面。由于骨质常填塞环钻孔道,需多次清除核心,并保留从转子区取下的孔道内骨质作骨移植用。经同一骨皮质孔用6mmMichele环钻向病损区另钻2个孔道。将松质骨用咬骨钳咬碎,疏松地植入病损区,开放2个小减压道,另外取松质骨置股骨干皮质边缘以促进手术缺损处的愈合。术后允许患者在扶拐下部分负重3个月,然后在髋关节避免过度负重情况下行走1年。
2.植骨术方法较多,可直接暴露股骨颈和股骨头,在彻底搔刮清除死骨的基础上,采用松质骨、松质骨加皮质骨、带肌蒂或带血管蒂植骨等方法填补缺损。还有配合应用电刺激、加用骨生长因子等方法,以促进新骨形成。有报道应用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freevacularizedfibulargraft)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其中病变范围小的疗效更好;即使病变较重的病例,此法还有可能减轻症状,延迟采用全髋置换术的时间。
3.股骨上端截骨术手术目的是将股骨头坏死部分自髋臼的主要负重区移去,由健康骨支持的软骨面来承担负重。
(1)转子间内收或外展截骨术。本手术简单、安全。术前摄患髋正侧位X线片,确定坏死区范围和部位。经髋关节后外侧适当长度切口,暴露转子间区,进行楔形截骨。如坏死区在股骨头后上方且偏外时,可做外展过伸截骨;如坏死区在股骨头前上方,且外侧尚有20°以上关节软骨未损时,则做内收屈曲截骨。截骨端内固定坚强时,术后可不必外固定。其主要缺点是当术后病变继续恶化而需做全髓置换术时,术中需去除内固定,还可因股骨髓腔变形使扩腔发生困难。
(2)经转子间旋转截骨术。Sugioka经转子间旋转截骨术:经改良Oiliei-髋关节外侧进路,暴露髋关节囊。做大转子截骨,连同附着于其上的臀中肌、臀小肌及梨状肌肌腱一并向近侧翻转。切断附着于转子间窝的短外旋肌肌止点,充分暴露关节囊前方及后方,小心保护位于股方肌下缘的旋股内动脉的后支。沿髋臼缘环行切开关节囊。自外向内在大转子上置2枚垂直于股骨颈的钢针,用电锯在此两针间做一截骨。截骨线应位于转子间下方10mm,且与股骨颈纵轴相垂直。然后在小转子上缘与上述截骨线相垂直做第二道截骨,保留小转子与远侧骨段的连接。此时,股骨头、颈与远侧骨段已完全分离。用固定于大转子的近侧钢针将股骨头向前旋转45°-90°,尽可能使坏死区脱离负重部位。用粗螺钉确实固定转子间截骨处,再将截下的大转子与近侧及远侧骨段重新连接。由于近侧骨块旋转后的转子间隔将影响大转子骨块的紧密复位,必要时可予修整。用螺钉或粗钢丝固定大转子。摄X线片以证实股骨头坏死区已移出负重区。术后用2kg皮肤牵引固定患肢,为时1周。然后继续晚间牵引2周。应尽早行股四头肌锻炼,术后10-14d开始行髋关节主动活动练习。8周时可部分负重,术后6个月可扶拐下地。如坏死区较广泛,负重时间应推迟至术后1年。
4.表面置换关节成形术本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作为塌陷后早期病例可供选择的一种治疗方法,尤其对年轻患者是一种满意的过渡性疗法,为他们在全髋置换术前赢得时间。但Singuier(2001)特别强调表面置换术对病变范围广的病例效果并不理想。
手术方法:患者侧卧位,患肢向上,采用改良的Hardinge入路,自臀中肌前1/3处向深部分离。显露并纵行切开前方关节囊,在关节囊髋臼缘内外侧加做横行切口,操作过程中应保护来自股骨颈后上方支持带血管的主要股骨头血供。内收外旋位脱出股骨头。用亚甲蓝彩笔标记股骨头关节软骨缘。用卡尺记录股骨头前后径和内外径。用骨刀去除关节软骨,显露并刮除退变及缺血性骨组织。用股骨头球形挫磨挫股骨头至适当大小,待股骨头表面已经定型,即可安装金属帽试件,以确定合适的安装部位和规格。利用股骨颈中心定位器选定股骨颈中心,用4.5mm斯氏针通过股骨颈中心线钻孔,深5-6cm。然后改用2.8mm钻头在股骨头表面均匀分布地钻8-10孔,通过残留的硬化骨,深入无血供的骨组织3mm,以清除残留的坏死骨。将选定的假体试装在股骨头上,注意不要使假体处于内翻前倾位,假体安装后的高度不应超过原有股骨头的高度。彻底冲洗股骨头,清除骨碎屑及凝血块。拭干股骨头表面,将调制好的骨水泥预涂股骨头表面,剩余的骨水泥置于假体内面,将假体的短柄对准股骨颈中心线上的骨孔插入,持续加压直至骨水泥干固为止。将髋关节复位,置引流管,缝合伤口。术后1周后下床扶双拐足尖着地行走。半个月后弃拐。
5.全髋关节置换术当股骨头坏死的病变达到无法逆转阶段,也就是股骨头已经发生塌陷且已发生继发性骨关节炎时,为了止痛及改善关节功能,全髋置换术是晚期股骨头坏死唯一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但它又是全髋置换术各病种中疗效最差的一种。其原因可能与年龄轻、激素性与酒精性病例全身情况差有关。对肾移植及红斑狼疮患者,手术结果与一般无异。2001年,Caldei-对股骨头坏死病例取股骨上端骨组织做病理检查发现,大、小转子及小转子以下4cm处骨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坏死变化,对假体固定不利。至于对假体固定方法的选择与其他疾病是相同的。
6.其他近年来还有一些报道采用骨水泥或羟磷灰石骨水泥填塞法治疗Fi-catB期及早0期的方法,如Hemigou(1999)报道用于61例股骨头坏死已有塌陷但尚未出现骨关节炎患者,平均年龄35岁(27-55岁),经Smith-Petersen入路,暴露股骨头前上方,直接将骨水泥注入软骨下及坏死骨下方。塌陷的股骨头当即复原。术后5d即可扶拐下地。对Ficat早m期具有明显死骨或有局限性囊腔者更为适用。
(第五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研究进展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cularofthefemorafheadmecrosis,ANFH)是临床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居各类骨坏死之首,近年来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因发病隐匿,病因不清,机理不明,发病率、致残率高而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科2003年1月-2011年5月期间采用介入治疗、股骨头髓芯减压,口服去瘀定痛胶囊三联同步一体整合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观察随访,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一、治疗方法
(一)三联同步整合疗法之一:通血运,改善微循环
靶位定向疗法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在一定范围把药物进入靶器官的人工生物通道,使药物粒子沿生物通道进入病变的股骨头,最终在骨组织内形成药物高浓度浸润区,发挥药物作用。
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平卧位,在C臂机监测下,以Seldinger穿刺技术,经对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常规消毒,经股动脉穿刺,将5FCora导管选择性依次插入旋骨内动脉、旋骨外动脉、闭孔动脉造影,观察患侧股骨头供血情况。根据造影结果,将导管插入靶血管处,分别达到患侧旋股内外侧动脉,依次经导管推注654-210mg,缓慢注入尿激酶30万单位,罂粟碱30mg,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术后股动脉穿刺治疗侧腹股沟区加压24小时。双侧者7天后再同样治疗。
(二)三联同步整合疗法之二:减内压,祛淤阻
在C臂机监测下,于大粗隆外侧入路,斯氏针在C臂机引导下定位达股骨头坏死区,距股骨头软骨下5mm,行股骨头髓芯减压。
(三)三联同步整合疗法之三:三补双活疗法
配合中医辨证理论,通过“补气、补血、补肾、活血化淤、活络通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肿胀等症状,修复股骨头软骨,激活骨细胞,促进骨小梁再生。口服用我院自制制剂去瘀定痛胶囊,每次3粒,2次/d,早晨空腹,晚饭后1小时各1次,温水吞服,适当加大饮水量,以利于人体新陈代谢,连续8个月以上活血化淤治疗。
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完全不负重3个月,扶拐部分负重3个月。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来院常规行双侧髋关节X线片、CT及关节功能检查。
二、疗效评价
所观察的一组2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同时行双侧或单侧介入治疗、股骨头髓芯减压、口服去瘀定痛胶囊三联疗法,术后随访,21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76分升至术后93.4分。22例患者38髋X线片及CT显示术后3-6个月股骨头减压区植骨充填良好,无明显骨吸收,1年后减压区植骨与周围骨组织结合明显,新月征消失或部分消失,骨质内硬化和囊变区缩小,髋关节保持基本生理形态,无明显坏死进展。3例4髋(均为Ficat0期髋)症状加重,2年后其中2例3髋因股骨头出现明显塌陷,行人工全髋置换手术。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方法很多,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常见于青壮年,晚期致残,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防止股骨头塌陷有重要意义。如:单纯股骨头髓芯减压及植骨术、粗隆间旋转截骨术及带血管蒂骨块植骨术等。Aluisio等和Ciomboi-等利用股骨外侧髓芯减压骨道植骨,虽早期疗效满意,但长期随访显示成功率低。后二种方法创伤大,影响关节功能,甚至影响残存股骨头血供可能,这些方法缺点较多。传统方法都没有从根本病因方面进行治疗,所以疗效一般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