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骨科临床诊治与护理实践
16611900000020

第20章 骨与关节感染性疾病(2)

(二)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有低热、乏力、消痩等全身症状。多为单发性,早期症状为疼痛,初起时疼痛不剧烈,休息后会好转。在小儿则表现为夜啼,常诉膝部疼痛。随着疼痛的加剧,出现跛行。至后期,会在腹股沟内侧与臀部出现寒性脓肿,破溃后成为慢性窦道。股骨头破坏明显时会形成病理性脱位,通常为后脱位。愈合后会遗留各种畸形,以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畸形、髋关节强直与下肢不等长最为常见。

下列各种检查试验有助于诊断:

(1)“4”字试验。髋关节结核者本试验应为阳性。

(2)髋关节过伸试验。可用来检查儿童早期髋关节有无屈曲畸形。

(3)托马斯(Thomas)征阳性。用来检查髋关节有无屈曲畸形。

(三)影像学检查

早期X线征象为局限性骨质疏松,关节囊肿胀,进行性关节间隙变窄与边缘性骨破坏病灶。随着破坏的加剧,出现空洞和死骨,严重者股骨头部几乎消失。后期有病理性后脱位。经治疗后骨轮廓边缘转为清晰时提示病变趋于静止。CT与MRI检查可获得早期诊断。

(四)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症状与影像学表现,诊断不难。

(五)治疗要点

抗结核药物治疗一般维持2年。有屈曲畸形者应做皮肤牵引,畸形矫正后上髋“人”形石膏3个月。单纯滑膜结核可以关节腔内注射抗结核药物,有寒性脓肿形成时宜做彻底的病灶清除术,术后髋“人”形石膏固定3周。有慢性窦道形成者亦需手术,有混合感染者一般主张同时做髋关节融合手术。部分病变已静止,髋关节出现纤维性强直,但微小活动便会诱发疼痛,对该类病例适宜做髋关节融合术。该类病例在抗结核药物控制下,也可做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有明显屈曲、内收或外展畸形者,可做转子下矫形截骨术。

(第二节)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并非单纯骨髓炎症,系骨、骨膜和骨髓整个骨组织炎症。好发于儿童,长管状骨,尤其是胫骨与股骨。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5以上),其次为乙型链球菌。

2.发病机制

(1)血源性为最常见,由疖肿、皮肤伤口、咽峡炎、中耳炎引起。

(2)细菌由伤口直接侵入骨骼,常见于开放性骨折或医源性者。后者见于骨科手术感染、骨髓穿刺不慎引起。

(3)软组织炎症直接蔓延到骨骼,如脓性指头炎、褥疮、附近骨骼骨髓炎引起。

(二)诊断

(1)发病前有皮肤伤口、疖、咽峡炎、开放性骨折或骨科手术史。

(2)发病急,可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甚至谵妄、抽搐。

(3)患肢剧痛,不敢活动。多在患部(长骨干骺端处)有深压痛。

(4)数日后,当脓肿穿破骨膜时剧痛减轻,伴局部肿胀、红热、凹陷水肿和波动感,最后溃破,溢出黄色稠脓。

(5)白细胞总数达15x104-30x109/L(1.5万-3.0万/mm3),血培养常阳性。

(6)肢体压痛处做分层穿刺有脓液抽出。

(7)X线表现。发病2周内,X线检查常无发现,但阴性不能排除此病。发病7-14d后X线片上可见骨虫蚀样破坏及骨膜反应。如结合体征,于干骺端处,在第4-7d已可见轻微改变。

(三)治疗

1.抗生素早期应用开始应用二联至三联广谱抗生素,再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规范用药。

2.患肢制动可用皮肤牵引或石膏托以减轻疼痛、避免炎症扩散和预防病理骨折。控制2-3个月,无病理骨折时除去外固定。

3.切开引流并行骨开窗术这是最主要的措施。

4.一般支持疗法输血、输液、补充维生素及加强营养。高热时降温。

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多由急性骨髓炎处理不及时或治疗不当迁延。

(一)诊断

(1)有初发急性骨髓炎病史。起病急,有高热及患肢疼痛,不久破溃或切开流黄色稠脓。或有开放性骨折史及骨骼手术感染史。

(2)有时愈合或出现窦道,或从窦道溢出小死骨病史。

(3)病程长者,肢体可变粗、增长、短缩,或因病理骨折后成角愈合所致畸形。

(4)病变如临近关节,可有关节挛缩及活动受限。

(5)病程长达1-2年以上者,在创面边缘、窦道口或瘢痕可癌变,肉芽高出皮面,分泌物增多,恶臭。

(6)X线表现。X线片既有骨破坏,又有新生骨。前者可表现为空洞。有条状死骨或整个骨干坏死;后者为骨质硬化、骨髓腔消失,形成包壳、骨干变粗。

(二)治疗

彻底摘除死骨、消灭无效腔、切除硬化的窦道为原则。在死骨分界清楚,有足够坚强新生骨时方可手术。

1.病灶清除术切除窦道、摘除死骨,刮除肉芽,伤口内留置凡士林纱布,隔日换药1次直至伤口愈合。

2.肌瓣填塞法空洞内放置抗生素。于摘除死骨后,腔洞内置以有血运的肌瓣及抗生素后缝合伤口。较常用于股骨及肱骨。

3.骨部分切除术在累及某些不影响功能的骨骼时,可切除病灶骨骼。适用于肋骨、腓骨及髂骨翼等。

4.截肢(指、趾)术在有癌变时应做截肢(指、趾)术。对不重要的趾或指,为挽救其他指、趾功能,可做截指(趾)术。

三、硬化性骨髓炎

(一)病因

为毒力较低致病菌侵入所致骨感染。外伤常为局部发病诱因。

(二)诊断

(1)好发于胫骨、股骨。

(2)患处周期性发作性疼痛,可几年发作一次。

(3)发作时有跛行及压痛。在胫骨因部位浅表可出现红肿及凹陷水肿,但不形成脓肿。

(4)X线表现骨骼硬化,增粗,硬化范围与正常骨界线不清,一般不形成死骨。

(三)治疗

(1)休息、制动,敏感抗生素足量、适时应用。

(2)长期不愈者,可于病骨处做多个钻孔或手术切除部分硬化骨,使髓腔开放,改善血运,伤口一期缝合。

四、局限性骨脓肿

(一)病因

系低毒性致病菌化脓性感染所致,又称Brodie骨脓肿。

(二)诊断

(1)多发生于胫腓骨下端,股骨下端及肱骨上端干骺区。

(2)症状轻微,有阵发性疼痛,夜间加重。

(3)局部可有红、肿、压痛。

(4)X线表现:①干骺部可见局限性骨髓腔破坏,中心骨质破坏呈透光区,直径1-2cm,四周有一硬化环,腔洞内偶尔可有小死骨。②破坏区如靠近骨皮质,则可见骨皮质增厚。

(三)治疗

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手术切除骨脓肿,放置抗生素后一期缝合伤口。

五、髂骨骨髓炎

(一)病因和分类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类。

(二)诊断

1.分类

(1)急性髂骨骨髓炎。易被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掩盖,不能及时获得明确诊断。

1)高热、寒战甚至谵妄,有多发性化脓灶等败血症、脓毒血症表现。

2)髋、臀部疼痛、肿胀及压痛。髂骨明显压痛。有时髂窝可扪及包块,穿刺有脓液。

3)髋关节活动受限。

(2)慢性髂骨骨髓炎。

1)有髂骨急性炎症病史。

2)髋、臀部有慢性窦道长期流脓,时愈时犯。窦道口污浊。

2.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线表现:急性期X线表现多无明显改变,偶可有骨小梁不清晰或骨质疏松;慢性期则多呈髂骨空洞,四周明显硬化,有时见死骨。

(三)治疗

(1)应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

(2)切开引流。适用于急性骨髓炎并脓肿时。

(3)病灶清除术。适于慢性骨髓炎迁延不愈者。亦有主张在急性髂骨骨髓炎时,经12-24h抗生素滴注准备后行病灶清除术,将髂骨冀切除直到骨髓内无脓点处,再用盐水冲洗,置入青霉素、链霉素后缝合伤口。或留置引流条,将伤口大部缝合。

六、化脓性脊柱炎

(一)病因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血源感染为主。原发灶可为泌尿生殖系感染、疖肿等,少数患者可由椎间盘造影或椎间盘突出症等手术感染引起。

(二)诊断

1.诊断依据

(1)根据发病病程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及潜伏型。

(2)急性、亚急性型可有发热、谵妄等全身中毒症状。而潜伏型者不发热,亦少全身症状。

(3)腰椎发病最多,故表现为剧烈腰痛及持续腰肌痉挛。发生在颈、胸椎者,则引起颈痛、背痛和颈项强直。

(4)刺激神经根,可出现相应节段根性神经痛。如上、下肢放射痛,肋间神经痛。亦可压迫脊髓而引起截瘫。

(5)病椎有明显棘突叩击痛。腰椎患病时,在髂窝有时可扪及脓肿。

(6)血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比例增高,血沉快、C反应蛋白含量增高。若白细胞在正常范围,血沉、C反应蛋白指标改变更有参考意义。

(7)X线表现。①早期很难看出变化。发病数月后能看到骨骼有局限性疏松或破坏区。②椎间隙可略变窄。③有不同程度新生骨,有时可形成骨桥。

2.鉴别诊断

(1)脊柱结核见表6-1。

(2)本病因有腰痛、腹胀等症状,易被误诊为肾周围脓肿、阑尾炎或胃肠功能紊乱等。

(三)治疗

(1)卧床休息和支持疗法。

(2)抗生素治疗早期应用,两种抗生素联合静脉滴注,并要求足量及足够长时间。

(3)保守治疗无效及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时,应及早切开引流。

(第三节)化脓性关节炎

本病属中医关节流注和骨痈疽范畴,系关节内化脓性感染。临床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多于女。好发部位为膝、髋关节,其他关节亦有发病。

(一)诊断依据

1.初期起病急骤,恶寒发热,患关节疼痛、肿胀、灼热,功能受限。舌苔薄白,脉紧数。化验白细胞增高,关节穿刺为浆液性渗出液。

2.酿脓期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41°C,苔黄脉数。关节微痛,拒按、肿胀,皮肤潮红。患肢肌肉痉挛,关节呈屈曲位畸形,功能障碍。血象20x109/l,血沉快,关节穿刺呈混浊絮状液。

3.脓溃期全身中毒症状不减,局部红肿热痛更甚,关节刺为脓液,直到脓肿向外破溃,穿破皮肤形成窦道,见全身与局部症状方可缓解。但患者出现神疲乏力,气少懒言,面白无华,舌淡苔少,脉细数,一派虚弱体征。晚期关节可致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4.X线片早期关节间隙增宽、脱位、半脱位或骨骺滑脱,关节囊肿胀,骨密度减低;晚期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破坏。周围骨质增生硬化,关节边缘骨赘形成。最终关节间隙消失,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二)鉴别诊断

1.风湿性关节炎常为多关节发病,疼痛呈对称性、游走性,关节积液中无脓细胞和细菌,抗“0”为阳性。

2.类风湿性关节炎常为多关节对称性发病,无游走性。手足小关节常受累。关节肿胀但不红,晚期有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MRI可提供诊断依据。

3.关节结核起病缓慢,常有午后潮热,夜间盗汗,两颧潮红等结核特有体征,关节肿而无红,皮温可稍高。

4.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全身症状与局部症状均相似,主要区别是病灶位置,一个在干骺端、一个在关节。

(一)初期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防止关节功能障碍的关键。

1.内治疗法清热解毒,利湿化瘀。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2.外治疗法

(1)局部用药。托毒生肌散、玉露膏或金黄膏等敷于患处。

(2)关节穿刺。当关节腔积液明显时,即可行关节穿刺,抽吸出积液后注入冰黄液或抗生素,每日或隔日1次。

(3)关节制动。为减轻疼痛和关节畸形,可选用牵引,夹板或石膏托等固定。

(二)关节切开引流

1.内治疗法清热解毒,凉血利湿。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酌情配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2.外治疗法

(1)局部外用药。同初期。

(2)关节腔穿刺。抽净关节腔内絮状混浊积液,用生理盐水反复灌注冲洗,最后注入抗生素。

(3)患肢制动。同初期。

(三)溃脓期

1.内治疗法将溃未溃或初溃脓出不畅者,八珍汤或十全大补丸加减。

2.外治疗法促进病灶局限或早日破溃。

(1)切开排脓。及时切开排脓冲洗并放置引流条。

(2)患肢制动。估计愈后关节强直不可避免时,应将患肢固定于功能位。

以上3期的西医西药治疗原则同化脓性骨髓炎。

(四)恢复期

(1)全身症状好转,局部炎症消退后,应及时做关节功能锻炼,配合按摩、理疗等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CPM锻炼等。

(五)后遗症的治疗原则

(1)关节粘连功能受限者,可采用体育疗法或按摩。逐渐松解粘连。必要时可在麻醉下做手法松解术,术后坚持功能锻炼。

(2)关节强直。①强直在功能位,坚固不痛,对工作影响不大者,不必做特殊治疗。②强直在非功能位,坚固不痛,但对工作生活影响大者,应做截骨矫形术。③关节强直不坚固而有疼痛者,可做关节成形术或关节融合术。

(3)陈旧性病理脱位。①关节活动尚好,功能障碍不大,无明显疼痛者,可对症治疗,无须手术与复位。②严重脱位,功能障碍明显或有疼痛,须做手术复位并关节融合。

(4)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经恢复期的治疗无明显改善者,须做软组织松解术。以上所有手术必须在病变完全静止3-6个月,全身情况恢复后方可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