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血与火的战争——军事天地
16611200000008

第8章 传奇英豪篇(7)

英军撤到托卜鲁克后,丘吉尔与参谋长委员会密商时,指出:“放弃托卜鲁克要塞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于是,向此地派了大量的增援部队,以加强防守,双方形成了拉锯战。1942年6月,德军才攻克托卜鲁克要塞。希特勒为了奖赏隆美尔这一次胜利,把他提升为元帅。当时的隆美尔只有51岁。

不久,德军在非洲战场遭到失败,1943年3月,隆美尔被调回大本营。他曾对他的儿子曼弗雷德说,他已经失宠了,并认为在目前不能再希望得到任何重要位置。于是,他开始写回忆录。7月,他被任命为驻北意大利“B”集团军群司令,12月,担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驻丹麦军事监察员。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任驻法国“B”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7月20日,反对希特勒的集团暴露后,希特勒逮捕了一些军官。在被逮捕的军官中,有隆美尔的老战友和下级,隆美尔曾经亲自向希特勒要人。因此,他也成了希特勒的暗杀对象。1944年10月14日,这个为法西斯德国到处侵略的隆美尔,终于被希特勒派人威逼而服毒自杀。

没有审判的死刑

埃尔温·隆美尔生前已经是传奇人物,有关他的书籍比任何一位德国国防军将军都多,德国非洲军团的士兵把他们的首长称作“沙漠之狐”。他的座右铭是“隆美尔不论到哪儿都要走在最前面”。希特勒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把他塑成“人民元帅”;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十分崇敬地评价隆美尔说:

“你是个冷静狡猾的敌人,一位伟大的将军。”

隆美尔在历史上的形象一直熠熠发光。第三帝国初期,他还充满激情地赞扬希特勒的“旷世奇功”,然而从1943年起,他就成了德国国防军中敢于就不断恶化的形势向元首直言的少数高级军官之一。1944年6月6日,盟军攻入法国后,隆美尔成了希特勒最危险的反对者。

1944年9月末,希特勒最信任的心腹马丁·鲍曼在从元首大本营发出的一份印有“帝国秘密事务”字样的呈文中报告,隆美尔曾说“暗杀成功后他将领导新政府”。这份文件意味着对希特勒最喜欢的隆美尔将军做了死刑判决。因为鲍曼诬陷了隆美尔,那些试图在1944年7月20日用炸弹炸死那位独裁者的人和隆美尔一点关系也没有,而几年前,隆美尔对鲍曼的羞辱使他记恨在心。

在鲍曼的报告发出几天后,两位将军来到隆美尔在黑尔林根的住所,并强迫这位被英国军机炸成重伤的元帅吞服了毒药丸。

连希特勒也不敢像对待“7·20密谋者”那样,到人民法院控告、绞死这位最高勇敢荣誉勋章的获得者。

考虑到他的妻子露西和时年16岁的儿子曼弗雷德,隆美尔服从了——这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服从。

希特勒虚伪地向隆美尔的遗孀表示哀悼,并为隆美尔安排了国葬。陆军元帅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在悼词中高度评价道:“他的心属于元首。”

一生都在矛盾中纠缠

在这位元帅悲惨地死去大约半个世纪后,慕尼黑著名的纪录片制片人莫里斯·菲利普·雷米在为其著作《隆美尔的神话》查找档案时,发现了长期保存在民主德国档案馆中的材料。这些材料证明,当时隆美尔确实很接近反抗,比现在众所周知的还要接近。盟军在1944年6月6日攻入法国后,隆美尔决定开放西线并想违背希特勒的意愿结束战争。

雷米说:“说出‘我要开放西线爷这样的话,需要很大的勇气。可能只有隆美尔才有这样的威望。如果他成功的话,盟军将在3~5天内占领鲁尔区,战争很可能在1944年8月底结束。

如果隆美尔的重伤没有妨碍他结束西线战事的话,可能还会有数百万人在战争结束后幸存下来。到德国国防军1945年5月8日投降为止战争的最后10个月里,有270万德国士兵阵亡,这相当于从1939年战争开始到1944年夏天的这段时间里牺牲的德国士兵的总和。

在私人生活和职业生涯方面,隆美尔一生充满了矛盾,内心了充满了彷徨。

埃尔温·隆美尔本想成为一名工程师,但是当教师的父亲却让他去参军。

他服从了。“本来我父亲是个幻想者,是个软弱的人,只有在军队里他才被锻炼得坚强了。”隆美尔的儿子说。隆美尔爱上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露西,但有材料证明他还和另外一个女人生有一女,名叫格特鲁德。虽然隆美尔照顾她,却没有公开关系。他独生子曼弗雷德也是在战争结束、隆美尔死去好几个月后才得知他的表姐原来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姐姐。传记作家雷米说,隆美尔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上总是以“你的叔叔埃尔温”落款。

隆美尔在其军官生涯里也表现出这种矛盾性: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个年轻的上尉就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但是他也通过违反命令和不遵守纪律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德国军队曾以“蓝色马克斯”勋章嘉奖占领阿尔卑斯山脉中马塔尤尔山峰的功臣,但攻克这座山峰的隆美尔却一无所得,于是他便抱怨这个勋章的公正性。传记作家雷米说:“埃尔温·隆美尔可能是唯一向这一勋章提出异议的军官。他一生都不能忍受这种委屈。但这也解释了他为什么那么渴望得到承认。”

1933年当帝国总理的希特勒觉察到隆美尔喜欢追求声望和荣誉后,便利用了他的这种心理。1934年,希特勒和隆美尔在戈斯拉尔第一次会面,一部彩色电影显示了希特勒是如何检阅一支仪仗队的。在希特勒身后是一位戴着钢盔的矮小、瘦弱的军官(隆美尔),他把希特勒衬托得特别高大。1939年,在德国国防军袭击波兰前不久,隆美尔被提拔为元首大本营的指挥官,并且没有经过总参谋部的培训就被晋升为少将。“隆美尔从一开始就做了让希特勒喜欢他的一切”,雷米评价道。

隆美尔在法国战场指挥的第七装甲师被对方士兵称为“幽灵师团”,因为它能出现在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隆美尔因此获得了骑士勋章。

直到1941年在北非战场上隆美尔才成为传奇人物。当时与德国结盟的意大利人在北非同英军的作战中大败,希特勒命令组建非洲军团,帮助意大利人摆脱困境。到了北非战场后,隆美尔命令组建伪装甲部队,以迷惑敌方的侦察。

当真正的德国装甲部队投入战场时,他又命令战车必须绕居民区行驶,好让敌人摸不到自己的实力。

隆美尔虽然尊敬元首,但他还是拒绝执行希特勒下达的处决令。许多从德国逃出来的政治犯到法国的外国军团中作战,希特勒曾命令隆美尔将非洲军团俘获的这些人就地枪决。但是隆美尔却对这道命令置之不理。

尽管隆美尔并不服服帖帖,但希特勒还是在1942年9月将“沙漠之狐”提升为元帅。隆美尔终于去了他一直想去的地方——最高决策层。宣传部长戈培尔称赞他是“一个传说里的形象”。后来成为德国国防部总监的于尔里克·德迈齐埃批评道:“毫无疑问,隆美尔是被希特勒利用了,但是他也乐于被希特勒利用。”

反抗希特勒

早在北非战场上,隆美尔就预料到德国将会输掉这场战争。地中海上的补给线已不再起作用,因为盟军破译了德国密码并将德国军舰一艘艘地击沉。这时从柏林发来一道命令,让他们坚持下去。隆美尔没有听从,他骂希特勒:“简直是疯了!”隆美尔又冒了一次险。他把非洲军团从几千千米以外撤回,这成了战争史上闪光的一页。

1943年3月初,隆美尔不得不离开非洲。希特勒授予他骑士勋章,但是“沙漠之狐”自己清楚:“我已经失宠了。”

1943年12月,隆美尔出任驻法国西线陆军“B”集团军司令并负责加强“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据说他还组织人员加强法国沿海的防务以阻止盟军登陆。隆美尔已看出“败局已定”,尽管如此,他还是以饱满的精力和热情去执行新的任务。雷米确信:“对现实形势的估计和对希特勒的忠诚,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折磨着隆美尔,使他内心饱受煎熬。”

直到最后隆美尔还希望说服希特勒改变策略。这位元帅一直把一份列举了元首错误决定的备忘录带在身边,想说服希特勒停止错误的军事行动,直至他被迫服毒自杀的那天。

末路英雄之死

“沙漠之狐”是纳粹分子还是抵抗运动的斗士?传记作家雷米说:“埃尔温·隆美尔两者兼具。”但这样说并不准确,因为他至死忠于第三帝国,他被人诬陷了。

1944年10月14日12点,盖世太保的刽子手把隆美尔在黑尔林根的住所包围起来。一辆大卡车挡在路口。为了防止隆美尔外逃,慕尼黑和斯图加特之间的公路也被封锁了。

53岁的“沙漠之狐”隆美尔还有他生命的最后15分钟。

布格多夫将军和梅塞尔将军把黑色奔驰车开到门前。隆美尔穿上皮大衣,拿起他的元帅权杖,戴上帽子,并习惯性地拿起了房门的备用钥匙。他犹豫了。然后他把钥匙放在儿子曼弗雷德的手里:“也许今天晚上我就死了,这一劫在所难逃……”

隆美尔坐在车后座的右边,车门被关上,奔驰车开动了。驶出500米后,他们停在一个有砾石坑的小树林里。布格多夫将军要求梅塞尔将军和司机多泽离开,5分钟再回来。

后来司机回忆说:“我看到隆美尔坐在汽车后座上,显然生命垂危。他毫无知觉地瘫倒,抽噎着……他嘴里还残留着氰化钾。”

传奇人物隆美尔就这么死了。为什么?因为隆美尔拒绝执行希特勒的命令!

他希望和平!但是他也说:“我爱元首……”

在希特勒和隆美尔之间存在着一种“磁性”——元首和他的英雄,独裁者和他的元帅。

非洲丢失了。隆美尔从非洲回来之后,希特勒交给他两把元帅权杖。希特勒私下向隆美尔描述过一种新的“神奇武器”,它能把一个成年人从3千米之外的马上震下来!(希特勒还在梦想着计划中的原子弹)1943年3月,隆美尔对希特勒说:“这场战争我们打不赢!”希特勒生气地回答:“有我在,任何人也休想媾和!”

他没有直接参与7月20日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他觉得“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更有危险”。刺杀希特勒的前3天,隆美尔还乘坐敞篷车视察诺曼底前线。两架英国喷火式战斗机对他发动突袭。隆美尔跳起来,紧紧抓住了挡风玻璃——就像在非洲一样。炸弹炸坏了隆美尔的汽车,他从车上滚下来,鲜血直流。副官把这个失去知觉的人拖到担架上。他头颅破裂,面颊骨粉碎,据说他的左眼永远不能再睁开。

7月21日,他在病床上得知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元首还活着。听到这个消息后他面如土色。

隆美尔的传记作家雷米对《图书报》说:“他一生的悲剧是当英军袭击阿莱曼时,他不在非洲;当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他在家庆祝妻子的生日;当7月20日刺杀希特勒时,他躺在战地医院里。”

纳粹恶棍希特勒在格拉夫·施陶芬贝格7月20日的炸弹行刺中劫后余生。

约德尔将军曾经说过:“隆美尔元帅的叛变对元首的打击很深。但是他不想在德国人民面前把一个曾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隆美尔推向法庭。”

1944年10月14日12点,隆美尔被迫服下了氰化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