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血与火的战争——军事天地
16611200000020

第20章 现代战争篇(2)

“G”集团军群下编17个师,驻防法国南部和西南部海岸;“B”集团军群共辖38个师,驻防法国北部、比利时和荷兰海岸,由隆美尔元帅指挥。兵力部署说明,德军的防御重点,显然选在法国北部。法国北部加来地区,距英国海岸最近,只有20海里,而诺曼底地区,距离却有64郾8海里。德军统帅部判断,美英等同盟国如欲在西欧登陆,很可能选在加来地区。于是,德军统帅部决定,把“B”集团军群的主要兵力,配置在加来地区及其南北约900千米的海岸线上,并纠集一支由50万劳工组成的劳动大军,在沿岸海水底下和海滩上筑起大量混凝土障碍物,密布地雷;而在海岸上,则构筑许多隐蔽很深的炮台、反坦克陷阱、厚壁碉堡和掩体等,号称为“大西洋铁壁”。

由于把防御重点摆在加来地区及其南北一线,德军统帅部对诺曼底、科唐坦半岛和布列塔尼半岛的沿海防线,都只配置有限兵力。在诺曼底驻防的只有6个师,其中还包括3个海防师在内。当时,德军在欧洲西线已丧失了海空优势。海军能用于抗登陆作战的兵力,仅有中、小水面舰艇500余艘,以及驻泊在比斯开湾的49艘潜艇;空军能用的作战飞机,实际只剩下160架。

随着预定登陆日期的抵近,同盟国方面加快完成各项准备。到5月底,盟军在不列颠岛集结的兵力已达288万人,作战飞机1郾3万余架,各型舰艇9000余艘。所有地面部队,混合编成为4个集团军。针对德军的布防情况,盟军总部早已作出决定,避实击虚,选择诺曼底作为登陆地域。为了便于作战,从科唐坦半岛南端起至奥思河河口止,区分成5个登陆地段:美军2个,代号为“犹他”和“奥马哈”;英军(含其他英联邦国军)3个,代号为“哥尔德。”

“朱诺”和“斯沃德”

登陆的战役准备非常充分。登陆前几个月,盟军一直对诺曼底地区进行空中和海上侦察,查明了德军的海岸防御配系、预备队集结地域和纵深内的交通枢纽、弹药库、军需库、军工生产基地的位置等。登陆前3周内,盟军进而对诺曼底及其周边的德军机场和当地桥梁实施连续不断的狂轰滥炸,使其中85%的机场遭到破坏,塞纳河上3/4的桥梁被炸毁。登陆前1周,空军袭击了德军远程雷达站,使其大部分受到损坏。这样,盟军在登陆时,基本上没有遇到德国空军的有力抵抗。

6月1日,盟军登陆部队开始在英国南部15个港口上船,各路舰船预定在怀特岛东南海域会合。登陆时间,即人们不断猜测的“D日”,原定于6月5日,但因天气恶劣,盟军总部将其推迟了一天。各登陆编队会合后,以扫雷舰艇开辟航路,在火力支援舰和空军掩护下,沿5条航线向5个登陆地段开进。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所描述的5日夜间的壮观情景。各登陆编队通过英吉利海峡中心线后,其航道均由1条变成2条:1条供快速舰艇使用,1条供慢速船只使用。

6月6日凌晨,在诺曼底沿海和上空,奇迹般地出现了短暂的好天气。

乌云已散,天空晴朗,海风虽强,已不呼啸。1时左右,几处巡逻的德军士兵都发现,高空突然出现了无数个白点,正在大风中迅速飘落,于是迅即赶往降落地点,但却上了大当,原来只是一些假人从天而降。沮丧的德军士兵哭笑不得,懒洋洋地返回军营。而在他们重圆美梦之时,又一批白色伞篷冉冉飘落,其数量迅速增多,很快便布满了夜空。

德军士兵们终于被警报惊醒了。他们跑出军营,莫名其妙地望着天空,有的还哇哩哇啦地说笑,不知敌人搞的什么名堂。然而,这次降落下来的,都是荷枪实弹、矫健敏捷的盟军空降兵和特种部队。德军士兵又一次上当了,许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便被抢先着陆的盟军伞兵用自动武器撂倒在地。

由于出敌意外,盟军这次登陆,初战颇为顺利。登陆前4~5小时,在空军密集突击的掩护下,美军空降第82师和第101师,以及英军第6师,分别在登陆地域的两翼实施空降,在距海岸10~15千米纵深内,占领了登陆地域近旁的交通枢纽和桥梁、渡口等要地。凌晨5时,盟军开始航空火力准备,对德军整个防御阵地,实行全面猛烈轰炸。5时30分,实施舰炮火力准备。

6时30分至7时45分,第一批登陆部队分别在5个登陆地段突击上陆。由于盟军掌握着制空权,德军抗登陆准备不足,盟军登陆部队在“犹他”“哥尔德”“朱诺”和“斯沃德”4个登陆地段,没有遭遇德军的有力反击,至9时,已基本突破德军的防御阵地,夺取并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立足点和滩头登陆场。

但是,在“奥马哈”地段的情况则不同。由于隆美尔在盟军登陆前曾下令加固该地段的防御工事,并调来第352师加强防守,登陆的美军在此遭到顽强抵抗,进展十分缓慢。那里曾激战一天,而且情况非常危急,拖延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关键时刻,指挥此段进攻的美军第1步兵师师长许布纳将军,作出了孤注一掷的决策。他冒着自己人有遭杀伤的危险,断然请求舰炮支援,向德军炮兵阵地和火力点进行抵近射击。停在海面的驱逐舰,立即发挥了巨大威力。在炮火猛轰之下,德军士兵被迫举起双手从工事中走了出来。到下午7时许,盟军终于建立了奥马哈滩头阵地,并随即向纵深发展进攻。

6月6日日落前,盟军共有13郾2万余人登陆,夺取了5个纵深为8~10千米的登陆场。但各登陆场彼此孤立,未能建立联系,只不过将德军的“大西洋铁壁”基本上予以分割打破。6月7日,盟军第21集团军群司令蒙哥马利上将,首先在滩头阵地开设了“前进司令部”;各登陆部队开始扩大并建立联成一体的登陆场。这一任务直到6月12日才最终完成。这个统一的登陆场,正面宽约80千米,纵深13~19千米,为尔后的不断扩展打好了基础。

德军为阻止盟军大批登陆和扩大登陆场,从6日开始紧急调来4个师的增援兵力,先后投入战斗。但这有限的兵力不能阻止盟军的登陆行动。盟军巩固和扩大登陆场的作战行动迅速发展,到6月17日,上陆人员已经达到19个师共50万人。18日,美军登陆部队最后切断了科唐坦半岛,于21日向瑟堡发起进攻,29日攻克该城。7月5日,盟军上陆部队达到100万人。

16日,英军突入冈城拔除了登陆场最坚硬的据点。18日,美军攻占了交通枢纽圣洛,从而分割了隆美尔所指挥的德军。到24日,盟军各部分别推进到卡昂、科蒙、圣洛、莱赛以南之线,形成一个正面150千米,纵深13~35千米的战略登陆场。至此,盟军完成了预定计划,诺曼底登陆作战宣告结束。诺曼底登陆作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大的登陆战役,盟军为此共伤亡12郾2万人,其中美军7郾3万人,英军和加拿大军4郾9万人;德军损失为11郾4万人。这次作战的有益经验,如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军事态势,明确制定联盟战略和实行联合作战,正确选择登陆方向和地段,周密进行战役准备,采取巧妙的伪装措施,掌握切实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实行陆海空军的密切协同,等等,对于研究现代战争,将具有长期的意义。

“奇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导火索

太阳从云层中露出脸来,太平洋波光粼粼,夏威夷群岛迎来了又一个怡人的早晨。

珍珠港内,7艘大型战列舰覆盖着天篷,并排停靠在瓦胡岛东侧,只有旗舰“宾夕法尼亚”号独个儿躺在船厂的干船坞里。在轻波荡漾的水面上,还泊有7艘巡洋舰、20艘驱逐舰和其他数十艘小型舰艇。美国太平洋舰队除了3艘航空母舰和少量巡洋舰、驱逐舰出海在外,全数在此。

这天是1941年12月7日,星期天,准备上岸度假的美国官兵大多数正在用早餐,还有一些军舰上的水兵正在举行升旗仪式,收音机里播放着檀香山电台的音乐节目。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巨大的灾难正在迅速逼来。

此时,由183架日本飞机组成的庞大机群,向珍珠港疾飞而来。驾驶这些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水平轰炸机和制空战斗机的,都是日本一流的飞行员,他们在鹿尔岛海军基地进行了几个月的刻苦训练和模拟攻击,全是为了这次即将到来的偷袭。

指挥官渊田美津雄海军中佐是江田岛海军学校的高才生,他沉静果断,富有战斗经验和指挥才能。这会儿,他一边向机群下达修正定向仪罗盘的指令,一边悠闲自得地听着檀香山电台的爵士音乐。音乐节目结束后,一位悦耳的女中音缓慢地用英语播送着当天的天气预报:半晴,山上多云。云底高3500英尺。能见度良好。北风,风速每小时10节……渊田全神贯注地听着,脸上露出了微笑。

飞机下的云层突然薄了,透过云隙,由岸边浪花构成的白色长带跃入渊田的眼帘。“海岸线!”渊田兴奋地喊道。他睁大了眼睛,注意观察珍珠港上空,生怕漏掉一点黑影。可是,哪里都没有敌机的影子,连一点防备的迹象都看不到。随后,渊田转头观察上空,看到的全是日本飞机,没有发生空战,也没有发现高射炮开火。渊田长舒了一口气,命令:“用甲种电波向舰队发报,我已奇袭成功。”

奇袭成功的密码是“虎”字。于是,“虎、虎、虎”的电波穿透太平洋上空的云层,传到了250海里外的特遣舰队,传到了广岛湾的联合舰队司令部,传到了3千海里之外的东京大本营。太平洋战争的序幕由此正式拉开了——这天是1941年12月7日。

日本为什么要漂洋过海去长途奇袭珍珠港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本原指望很快结束侵华战争,从陆路长驱直入进攻东南亚。日本是个岛国,资源贫乏,要想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必须首先控制东南亚的石油和其他资源。可是由于中国军民的奋力抵抗,日本军队处处受阻,不得不改从海上进攻东南亚。而美国也早就对东南亚的资源垂涎三尺,看到日本的胃口越来越大,十分恼火,它要求日本立即从东南亚撤军。日本当然不干,并且和德国、意大利联盟,摆出了准备和美国对着干的架势。两国一边谈判,一边积极备战,战争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考虑到,如继续向东南亚增兵,美国决不会袖手旁观。与其在海上同美国遭遇,不如一下子敲掉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把整个太平洋控制在手中,这样就可以无所顾忌地进攻东南亚了。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紧张实施之中,精确的计算,针对性的演习在悄悄进行。

1941年11月26日,南云海军中将率领由6艘航空母舰为主的大型舰队驶离日本单冠湾,于12月7日凌晨停泊在距离珍珠港只有250海里的水域,“第一攻击波”的舰载机群腾空而起,这样就出现了刚才描述过的一幕。

东京时间12月7日3时10分,随着两发信号弹的升空,日本飞机开始了进攻。53架俯冲轰炸机分成两路,分别奔向希凯姆机场和惠列尔机场,去摧毁美国飞机。顿时,美军机场上升起了滚滚浓烟。

绝大多数美国飞机根本来不及起飞,就一架接一架地中弹起火,少数几名美国飞行员冒死驾机上天,勇敢地与日机在长空拼杀……几乎同时,日军40架鱼雷轰炸机扑向锚泊在港内的美军战列舰。由于港内水浅,这些飞机将高度一直俯降到距海面10米处才施放鱼雷,一道道水迹直奔那些可怜的庞然大物。停在最北面的“内华达”号首先中雷,它紧急驶离泊位,想夺路而逃。“西弗吉尼亚”号和“俄克拉荷马”号受到了集中攻击,前者中了6颗鱼雷,左舷被撕开一道长36郾6米、宽4郾6米的大口子,迅速翻倒,后者三处被鱼雷命中,半截船身沉在海里。

“加利福尼亚”号中了2颗鱼雷,舰体左倾,也在缓慢下沉。

海面上漂着一层30厘米厚的乌油,燃起了熊熊烈焰。

紧接着,渊田亲自率领49架水平轰炸机,冒着岸上和舰上猛烈的高射炮火,排成一字长蛇,鱼贯进入轰炸航向,高爆炸弹呼啸而下。“亚利桑那”号被穿甲弹穿透钢甲,引起弹药仓爆炸,舰首被炸裂,碎片一直飞到百米高空。

“田纳西”号和“马利兰”号也遭到了狂轰滥炸,伤痕累累。

轰炸结束后,渊田开始观察战场,只见到处浓烟滚滚,珍珠港成了一座烈火地狱。43架制空战斗机还在向地面和机场疯狂扫射,一些鱼雷轰炸机仍在寻找目标,连“犹他”号靶船都未能幸免,它连中6颗鱼雷,倾覆大海。

第一攻击波的攻击持续了1小时后开始返航,日本方面只损失了9架飞机。

这时,第二攻击波的171架飞机又飞抵珍珠港上空。这些飞机冒着越来越强的高射炮火,冲破硝烟,再度向地面和水上目标展开猛烈攻击。一队俯冲轰炸机发现了停在船坞中的“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这艘在第一次攻击中唯一幸免的旗舰终于未能逃脱,甲板上燃起了熊熊大火。

第二攻击波也大约持续了1小时。这次攻击进一步扩大了战果,但由于猛烈的高射炮火,损失了20架飞机。整个攻击结束后,渊田绕珍珠港飞了一周,拍下了许多照片。

在2个小时中,日本人完全统治着珍珠港的上空,354架飞机随心所欲轰炸扫射,击沉击伤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全部8艘战列舰,其中击沉5艘、重创3艘,击沉击伤其他舰船10余艘,击毁美机260余架,美军伤亡约4000人。而日本仅付出了29架飞机的代价。

“血洗冲锋队”——希特勒巩固实力

在希特勒纳粹党的历史上,冲锋队占有重要的一页,那么,希特勒为何要血洗冲锋队呢?

这要首先从冲锋队头子罗姆说起。

罗姆体格强壮,生性好斗,是一个老牌的纳粹党徒,早年纠集第一批纳粹党打手横行霸道。由于罗姆当时的合法身份是慕尼黑陆军第七军区参谋部上尉参谋,所以对希特勒及纳粹党在慕尼黑的活动提供了有效的保护,可以说,罗姆是纳粹党的有功之臣,是希特勒在纳粹早期的亲密朋友。1921年10月5日,希特勒正式把罗姆的这帮人马定名为冲锋队。

1930年底,纳粹的势力已急剧膨胀,希特勒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冲锋队,又把罗姆请了回来,让他担任冲锋队参谋长。1933年初,希特勒及纳粹党掌握了德国的大权,冲锋队开始更加残暴地扩展纳粹恐怖统治。可以说,冲锋队为希特勒及纳粹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1934年6月30日凌晨,曾为混世魔王希特勒上台执政立下汗马功劳的冲锋队在一串机关枪的猛烈扫射之后随即在“世间蒸发”。

那么,杀人魔王为何要对自己人下此毒手?对此研究者们进行了不少考证,大致归纳出以下一些原因。

其一,冲锋队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所以,无论用什么途径,冲锋队必然会从历史舞台上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