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血与火的战争——军事天地
16611200000012

第12章 古代战争篇(4)

难道在距今五千多年前,地球上就爆发过核大战吗?根据人类现有的史料表明,公元前3000年前,人类还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怎么可能拥有核武器、发动核战争呢?所以,历史学者一致认为这部古印度史诗不过是带有诗意的夸张罢了,认为五千年前发生核大战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也有许多人提出质疑。他们指出《摩诃波罗多》对这次战争描述得绘声绘色,犹如身临其境,如果不是确有其事的话,单凭想象是绝对不会有如此细致的描述的。

与此同时,一些考古学家的发现也开始倾向于证实核战争确曾爆发过。

1922年,一个关于古代城市的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诞生了,这就是印度信德地区的“马享佐·达摩”。

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发源地。从19世纪开始,人们在印度河畔的旁遮普郡一带,发现了一个东西长1600千米、南北长1400千米属同一文明的大量遗址,其涵盖范围之广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印度文明”。其中最著名的是两座古城遗址,即哈拉巴和马亨佐·达摩(印度语为死亡之谷)。据最保守的估计,它们距今最少有五千多年,但在印度的早期神话中没有这两座古城的记载,所以更多的人认为,它们的历史也许比猜想的要久远得多。在城市建筑的挖掘中,考古学家根本找不到神殿和宫殿,这与世界上目前所探掘的古城遗迹都不相同,似乎这些城市根本没有统治者。

马享佐·达摩城的居民住宅建筑更证实了这一点,所有住房都是由砖木建成,从格局、规模来看基本差不多,好像贫富分化没有出现在这里,更没有发现任何一件艺术品。是原来就没有,还是被岁月销毁了?在这里出土了大量遗骨,有的在街道上,更多的是在居室里。在一个比较大的废墟里发现了成排倒地死去的人,有些用双手盖住脸,好像在保护自己,又好像看见了什么害怕的事情。

可以肯定,所有人都是在突然状态下死去的。这座古城当时一定发生了件很巨大的异常事变,是什么呢?火山爆发?可在这一带几千千米范围内人们并没有发现遗留的火山口;是突然爆发的流行病、瘟疫?可医学证明瘟疫和各种流行病不可能突然毁灭一座城池。印度的考古学家卡哈对出土的人骨进行了详细的化学分析后说:“我在9具白骨中,发现均有高温加热的痕迹。”这说明马亨佐·达摩的毁灭和人民死亡与突然出现的高温有关。马亨佐·达摩和《圣经》

里索多姆的毁灭有极相似之处,都是突然被与高温有关的东西摧毁的。人们在马亨佐·达摩还发现在许多坍塌的建筑物上有某种高温的痕迹,人们甚至发现一些“玻璃建筑”——托立提尼物质。这种物质的形成是由于瞬间高温熔化了物体表面然后又迅速冷却造成的。至今人们只在热核武器爆炸现场发现过这些人为的物质。一切证据都在说明,这里曾发生过核爆炸。

无独有偶,在离耶路撒冷不远的土耳其格亨里默谷地,我们惊奇地发现这里的地表和月球表面极其相似。同样,在蒙古的戈壁和撒哈拉沙漠都发现了类似的废墟。另外,考古学家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发现了修建在地下的城市。这些地下城市在设计上极为科学,有通气口、排列整齐的地道,整个城市的用途似乎是要为人们提供避难所。那么人们是要躲避什么呢?是什么东西让人们非要躲在地下不可呢?

一切的疑问都似乎在暗示史前曾发生过核大战。如果数学对于时间有某种说明,不知落在广岛的原子弹能否“后来居上”?尽管不少的文献和考古发掘为此提供了线索,然而,五千年前的人类是否具备掌握核武器的技术,当时的文明社会是否发生过核战争以及核战争是否毁灭这些文明,仍是一个千古不解之谜。

“卡叠什大战”——缔结和约

公元前14世纪至13世纪,以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为舞台,当时近东的两个强大国家埃及和赫梯进行了多次激烈的争夺,发生了多次战争。这场战争中的关键性战役——卡叠什大战是西方文明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会战,战后缔结的和约则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国际军事条约文书。

古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谷地,其疆域向东扩展到西亚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带。当时埃及从古王国时代起就发动过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侵略战争,从那里掠夺了许多人口充当他们的奴隶。进入新王国时期,埃及的对外扩张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赫梯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小亚细亚出现的印欧语系民族,大体来自黑海以北地区。这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古代民族,他们最早发明了铁制武器,常常攻掠周边国家和民族。公元前16世纪,赫梯人打垮了强大的古巴比伦帝国,攻陷了其首都巴比伦;公元前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的赫梯帝国又占领了腓尼基,入侵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为了建立在西亚的霸权,赫梯人步步紧逼驻扎于西亚的埃及军队。

公元前1298年,埃及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再也无法容忍赫梯人的挑衅了,决心与赫梯人决一雌雄。经过五年的精心准备,拉美西斯二世积蓄了丰厚的财力物力,组建了4个军团,均以神命名,即阿蒙、拉、普塔赫、塞特,每个军团约5000人,其核心是战车手、弓箭手和投枪手,目标直接对着赫梯人。

几乎与拉美西斯二世同时,赫梯王穆瓦塔里也在紧锣密鼓地实施进攻埃及的计划。赫梯王穆瓦塔里派出了探子到处打听埃及的进军情况,并且派遣了奸细给埃及人提供假情报。这天,穆瓦塔里正与臣下商议进攻方案的时候,接到边境守军的报告。埃及法老拉美西斯率领10万大军向赫梯发动了进攻。

拉美西斯的兵马有10万之众,而穆瓦塔里手中只有4万精兵,以4万人的力量抵挡10万人的进攻,赫梯王的心里也难免少了点儿底气。

穆瓦塔里冷静下来,大声问道:“谁有退敌妙计!”他焦急地看着下边的大臣们,一个叫纳丁的将军站起来说道:“臣倒有一计。”接着,他就在国王的耳边详细地说了自己的计划,穆瓦塔里听了频频点头,当即同意了纳丁的作战方案。依据纳丁的作战方案,赫梯王率领部队火速赶往赫梯帝国的南部要塞卡叠什城。卡叠什城建在半山腰,山脚左边是一条通向大海的大道,右边则是深不可测的茫茫山谷。穆瓦塔里很快制订了以卡叠什为中心的扼守要点,以逸待劳,诱敌深入,粉碎埃军北进企图的作战计划。为此,赫梯集结了包括2500~3500辆双马战车在内的2万余人的兵力,隐蔽配置于卡叠什城堡内外,拟诱敌进入伏击圈后,将其一举歼灭。

埃及的阿蒙神军团、拉神军团、普塔赫神军团、塞特神军团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率领下一路势如破竹,未遇到赫梯军的任何抵抗,并浩浩荡荡直奔卡叠什而来。拉美西斯二世乘坐一辆十分华丽的战车,四周镶嵌着黄金和宝石,在晨曦中光彩夺目。

这时一个卫兵报告抓到了两个间谍。这是两个赫梯骑兵,奉命借机被俘,向埃及人提供假情报。他们说,赫梯王为了避免冲突,已经命令军队退出卡叠什城了。当时毫无战争经验的拉美西斯二世闻之大喜,立即下令全军加速向卡叠什进发。途中,他嫌部队行进太慢,便抛开大队,带着身边的阿蒙神军团,向卡叠什冲去。这时拉神军团尚在前往卡叠什的途中,其他两个军团仍在萨不图纳以南按兵不动。

穆瓦塔里见埃及人已经上当,便命令2500辆战车迅速包抄到埃及军团后方,突击正在行进中的埃及拉神军团。拉神军团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快被赫梯人击溃,随后,赫梯战车调转车头,又抄了拉美西斯二世所带领的阿蒙神军团的后路。

拉美西斯二世正在和部下商议如何进攻卡叠什城,万没想到赫梯人居然会从自己的后方杀来,顿时乱了阵脚。赫梯人潮水般涌进了埃及军营。

拉美西斯二世一看不好,带着大臣们上马便逃。这时有一队赫梯的骑兵追了过来。拉美西斯大叫:“快把我的护狮放出来!”原来,拉美西斯二世养了一群护身的狮子,到了生死关头,他便把他救命的最后一招使了出来。果然,赫梯骑兵一见狮子冲了过来,回头便逃,拉美西斯二世总算为自己赢得了喘息的时间。

赫梯王下令发动新的进攻,他把剩下的战车和士兵全部投入了战斗。埃及人殊死抵抗,卡叠什城郊到处是双方士兵的尸体。埃及部队人数愈来愈少了,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赫梯军队眼看就要胜利了,突然,他们的后方出现了骚乱。原来,埃及的普塔赫军团、塞特军团赶来了。拉美西斯二世和埃及士兵见援军赶到,顿时勇气倍增,一阵前后夹击,终于杀出了重围。赫梯人因为兵力不济,也无力再战,只好收兵退入卡叠什城堡。

卡叠什大战中,胜利到底属于谁,说法不一。埃及的铭文说胜利属于拉美西斯二世,赫梯的铭文则说这场战役是埃及的巨大失败。也有人说这场战役的结局,并无一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尽管在埃及阿蒙神庙废墟的墙壁上,绘有拉美西斯二世巨大的胜利浮雕,但在赫梯人的编年史和楔形文字泥板中也记载着赫梯国王穆瓦塔里是最终的胜利者,并说因为卡叠什大战巩固了赫梯在叙利亚的统治地位。

在卡叠什大战后,埃及人与赫梯人之间的仇恨愈来愈深,双方展开了连绵不断的拉锯战,战争整整打了16年,双方都损失惨重、精疲力竭。

公元前1269年,老态龙钟的赫梯国王穆瓦塔里一病不起。一年后,他的弟弟、新任国王哈图西里斯派使者带着一块银板去了埃及。此时,满头白发的拉美西斯二世正欲向赫梯发动第28次进攻,卫兵向他报告赫梯人来了。当拉美西斯二世远远看见赫梯使者手中闪闪发光像磨盘一样的东西时,心里犯起了嘀咕:

“难道赫梯人又造出什么新的武器?”

等赫梯的使者恭敬地向拉美西斯二世呈上那闪闪发光的银板时,拉美西斯二世震惊了。这是赫梯人刻在银板上的战争和约。银板的开头刻有:“伟大而勇敢的赫梯人领袖哈图西里斯”“伟大而勇敢的埃及统治者拉美西斯”,下面则是和约的详文:“确立两国间的和平;互相信任,永不交战;一国若受到其他国家的欺凌,另一国应出兵支援。”条约还规定了任何一方都不许接纳对方的逃亡者,彼此保证互有引渡逃亡者的义务等条款。拉美西斯二世深受感动地接过了这块银制字板,表示接受赫梯人提出的和平条约。条约签订后,赫梯王还将长女嫁给了拉美西斯二世,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同盟关系。

那份刻在银板上的条约使埃及和赫梯两国之间的和平维持了好几百年,也为此后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战争找到了一种和平解决的形式,那就是缔结和约。

这使得人们免于遭受无休止的战争带来的更大的伤害和破坏,也能够更好地享受现代文明带给我们的丰厚成果。直到今天,仍然没变。

“温泉关战役”——防守经典战

波斯的劝降和希腊的团结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薛西斯登上王位。薛西斯为实现父亲的遗愿,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腊。为此,他精心准备了4年,动员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军力。在这个战役发生之前,波斯派遣了使者团进入希腊,劝说各个城邦放弃抵抗,臣服波斯帝国。波斯的使者代表甚至无耻地声称“我们只需要你们的水和土地(earthandwater)”。希腊城邦都没有屈服,雅典直接把波斯使者扔进了深坑,而斯巴达则把前来的使者扔进了一口大井,说井里有的是水和土,并且嘲讽地建议井底的波斯使者尝试自力更生,挖条通道解救自己。

此后,薛西斯再次派出外交使节说服其他希腊城邦,但是却不敢派人前往雅典和斯巴达。而希腊的城邦却在这两个最强大的城邦领导下团结起来,公元前481年所有的城邦在科林斯召开了联盟大会,组成了希腊城邦联盟(Confed鄄erateAllianceofGreekCity鄄states),使得在面对强敌之时可以统一分配各城邦军事力量,依照需要派遣到各个战略要点。希罗多德称这个暂时的军事同盟为“姿姿浊淄着”,意即“宣誓的希腊人”。雅典和斯巴达是这个联盟的领袖,但是所有军事行动必须由所有城邦商讨后决定。而历史上这个同盟的内部机制很少有记载,大约有70个城邦派出了代表参加了这个战时同盟。

波斯人的到来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全军齐集小亚细亚,分海、陆两路,向希腊进发。

波斯大军走到赫勒斯邦海峡(现在叫达达尼尔海峡),薛西斯下令架桥。大桥很快架设起来,是两座索桥,埃及人和腓尼基人各造一座。桥刚修好,忽然狂风大作,把桥吹断。薛西斯大为恼怒,不但杀掉了造桥的工匠,还命令把铁索扔进海里,说是要把大海锁住。还命人用鞭子痛击海水300下,惩戒大海阻止他前进的罪过。他的自命不凡和目空一切,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桥最后还是造好了。不过由索桥变成了浮桥。工匠们把360艘战船整齐排列,用粗大的绳索相连。船上用木板铺出两条路,一条走人,一条走骡马。浮桥的两边又装上栏杆,以免人马坠入海中。

这支波斯大军用了整整7天7夜才全部渡过海峡。有个亲眼看到了这一切的当地人,惊恐地说:“宙斯啊,为什么你变为一个波斯人的样子,并把名字改成薛西斯,率领着全人类来灭亡希腊呢?”

劝摇降渡过赫勒斯邦海峡后,波斯大军迅速席卷了北希腊,于当年七八月间来到了温泉关,关口极狭窄,仅能通过一辆战车,是从希腊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

波斯大军在温泉关不远的平原扎下大营以后,薛西斯首先展开了心理攻势。他派人捎信给希腊守军,说波斯兵多得数不清,光是射击的箭矢就能把太阳遮住。

勇敢的斯巴达人根本没有被吓着,他们嘲笑说:“那太好了,我们可以在阴凉里杀个痛快。”

过了两天,薛西斯又派人去打探希腊人的动静,回报说希腊人把武器堆在一边,有的梳头、有的做操,丝毫没有打仗的样子。薛西斯大为奇怪,问询知情者后方知,战前梳头是斯巴达人的习惯,意味着将要玩命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