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你不了解的太阳系之谜
16610100000010

第10章 金星篇(2)

由于金星同地球有相似的自然条件,大小、质量和密度都差不多,同时还有含水汽的大气。所以人们推测,金星上可能有大海,如果有大海的话,就可能有生物存在。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金星号”系列飞船在金星上着陆,从而推翻了金星上有大海的假说。

尽管如此,但人们并没有死心,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一问题又被提了出来。重新提出这一问题的是美国科学家波拉克·詹姆斯。他认为金星上确实存在过大海,不过后来又消失了。他还分析了大海消失的原因。

第一种可能是太阳光将金星上的水蒸气分解为氢和氧,氢气因重量轻而纷纷背叛了金星。

第二种可能是在金星的早期,它的内部曾散发像一氧化碳那样的还原气体,由于这些气体与水的相互作用,把水分消耗掉了。

第三种可能是由于金星上大量的火山爆发,大海被炽热的岩浆烤干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水源来自金星内部,后来又重新归还原处。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科学家多纳休等人在波拉克·詹姆斯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看法。他们认为,太阳的早年并不像现在这样亮和热,太阳每秒的辐射热量要比现在少30%,金星的气候也就不像现在这样热了。有了适宜的气候,大海也就应运而生,生物也就有可能在大海里繁衍生息。可后来,太阳异常地热了起来,加上金星一天等于地球117天的缓慢运转。经不起烈日的酷晒,金星上的大海就这样被烤干了。

后来,又有人对金星大海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美国衣阿华大学的科学家弗兰克认为,金星根本就不曾存在过大海,经金星探测器的探测表明,金星大气是由不断进入大气层的彗星核造成的。1986年空间飞船通对哈雷彗星的探测表明,彗星核的主要成分是冰水。

看来,金星大海问题又成了一个意见不统一的未解之谜。

金星卫星是如何消失的

金星有卫星吗?这是一个科学家们探索了许多年的谜题。

1672年,当时最优秀的天文学家之一——卡西尼观测到一个离金星十分近的天体。为了稳妥起见,卡西尼决定先不把他的发现公之于世。但14年后,在1686年,他再次观测到了这个天体,于是他把这一发现写入了自己的日记。据估计这个天体的直径约为金星直径的1/4,并且与金星有相同的相位。

后来,这个天体又被其他天文学家观察到:JamesShort在1740年,AndreasMayer在1759年,J.L.拉格朗日在1761年(拉格朗日宣布这颗卫星的运行轨道面与黄道面垂直)都分别看到了它。

在1761年的一年中,它被5位观察者总共观测到18次。在1761年6月6日,Scheuten的观察经历尤其有趣:他看到金星沿着自己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在一侧有一个较小的黑点跟着它一起运行。但在英国切尔西的SamuelDunn,这位同时看到这一景象的人却没有发现那个黑点。在1764年两个观察者一共8次观测到这个天体。其他的观察者却没有看到这颗卫星。

当时天文学界存在一个争论,在一些人报告看到这颗卫星的同时,却也有不少人花了很大工夫却仍没有发现它。1766年,维也纳天文台的负责人FatherHell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那些自称看到金星卫星的人所看到的不过是视觉幻觉而已——因为金星的光太强烈,从望远镜再到人眼中,就形成了一个较小的叠影。其他人却发表论文说人们所看到的卫星是真实存在的。

1777年,德国的J.H.Lambert在柏林公布了这颗卫星运行轨道的有关数据:

轨道半径为66.5个金星的半径长,运行周期为11天又3个小时,与黄道的倾斜角为64毅。他还预测可在1777年的7月1日当金星通过太阳时看到它。后来证明,在Lambert的计算中有错误:那颗卫星与金星之间的距离,相当于月球到地球的距离。而金星的质量只比地球小一点,其卫星的运行周期却只为月球绕地球周期的1/3多,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1768年,在哥本哈根的ChrisdanHorrebow也曾看到过这颗卫星。当时也有3个观测者,其中包括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一的威廉·赫歇耳,但3个人都没有发现这颗卫星。后来在1875年,德国的F.Schorr出版了一本有关这颗卫星事件的书。

1884年,英国皇家天文台的前负责人,M.Hozeau提出了另一种假设。在分析各项数据的基础上,他提出所谓的金星的卫星大约每隔2.96年出现在邻近金星的区域。他认为这并不是金星的卫星,而是一颗行星,每283天绕太阳运行一周,而与金星每1080天交会一次。Hozeau还把它命名为Neith,而它也从此不再具有神秘感了。

1887年,也就是在Hozeau解开“金星卫星”之谜3年之后,培根学院发表了一份报告,上面详细报道了每一次观察的调查报告及各种细节。一些观察看到的只是金星附近的恒星。特别是Roedkier的观测被证实是由于接连地把ChiOfionis,MTaufi,710rionis和NuGeminorum误认为是卫星而造成的。至于JamesShort是看到了一颗比8等星稍暗的恒星。由此,勒威耶和Montaigne的观测便可以解释了。Lambert的轨道相关数据的计算也可被推翻了,而1768年Horrebow的观测结果也可归于塞塔图书馆了。

在这篇调查报告出版后,只有一个新观测被公布。E.E.Barnard很早就开始观测,却从未看到过Neith。可在1892年的8月13日,他报告在金星附近发现一颗相当于7等星的天体。据他说,在这个方位,没有恒星,而且他的视力又是众所周知的好。

不过,我们仍无法知道他看到的到底是什么,是一颗还未标明的小行星,还是一颗短命的新星呢?一切都在未定之中!

戴面纱的星星——金星

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而在黄昏时分,西方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这两颗星其实是一颗,即金星。金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除太阳和月亮之外,金星是全天最亮的星,亮度最大时为4.4等,比着名的天狼星(除太阳外全天最亮的恒星)还要亮14倍。金星没有卫星,因此金星上的夜空没有“月亮”,最亮的“星星”是地球。由于离太阳比较近,所以在金星上看太阳,比地球上看到的大1.5倍。

有人称金星是地球的孪生姐妹,确实,从结构上看,金星和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金星的半径约为6073千米,只比地球半径小300千米,体积是地球的0.88,质量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于地球。但两者的环境却有天壤之别:金星的表面温度很高,不存在液态水,加上极高的大气压力和严重缺氧等残酷的自然条件,金星不可能有任何生命存在。因此,金星和地球只是一对“貌合神离”的姐妹。

金星大气中,二氧化碳最多,占97%以上。同时还有一层厚达20~30千米的由浓硫酸组成的浓云。金星表面温度高达465~485益,大气压约为地球的90倍。

金星的自转很特别,自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是自西向东。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它自转一周要243天,但金星上的一昼夜特别长,相当于地球上的117天,这就是说金星上的“一年”只有“两天”,一年中只能看到两次“日出”。金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很接近正圆的椭圆形,其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5千米,公转周期约为224.7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