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你不知晓的濒危动植物
16609400000003

第3章 濒危植物篇(2)

连香树星散分布于皖、浙、赣、鄂、川、陕、甘、豫及晋东南地区,数量不多。不耐阴,喜湿,多生于海拔400~2700米的向阳山谷、沟旁低湿地或杂木林中。中性、酸性土壤中都能生长。分布区气候冬寒夏凉,多数地区雨水较多,湿度大。年平均气温10~20益,年降水量50~20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0%。冬芽3月初萌动,10月中旬后叶开始变色,11月中旬落叶。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崖柏

我国特有的“国宝”植物崖柏已被宣布消失了100多年,崖柏生长于700~2100米的山上,是世界“活化石”物种之一,生长速度极慢,一年才长0.01毫米,是稀有植物。1892年法国传教士在重庆市首次采集到崖柏标本。此后100多年,尽管人们多次找寻,不仅没发现活的植株,就连标本和文字也再没有新的纪录。1998年,作为中国特有植物之一,崖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受威胁植物纪录,被宣告灭绝。1999年,崖柏在中国又被零星发现。崖柏属于柏科,崖柏属,原产北美和东亚,可供观赏及生产用材和树脂。与罗汉柏近缘。崖柏为乔木或灌木,常成金字塔状,具薄的鳞片状外树皮和纤维状内树皮,水平或上升分枝,形成特有的扁平、浪花状小枝系,每小枝有4行细小的鳞片状叶。幼叶较长呈针状,在某些种可与成熟叶并存。雌雄同株异枝,球花生于枝端,雄球花圆形,淡红或淡黄色;雌球花很小,绿色或带紫色。成熟球果单生,卵形或长圆形,长8~16厘米,有4~6对(或3对,多至10对)薄而易弯的鳞片,顶端成厚脊或突起。崖柏属于阳性树,稍耐阴,耐瘠薄干燥土壤,忌积水,喜空气湿润和钙质土壤,不耐酸性土和盐土;要求气温适中,超过32益生长停滞,在-10益低温下持续10天即受冻害。

蒜头果

蒜头果属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可达40厘米;树皮浅黄色或灰褐色,稍纵裂,小枝棕褐色至暗褐色,有不明显纵纹,具长圆形或圆形皮孔;芽裸露,初时有灰棕色绒毛,后渐脱落。叶互生,薄革质或厚纸质,长椭圆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急尖、短渐尖至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有时两侧稍不对称,边缘略背卷,叶两面初时有微柔毛,后脱落;中脉在上面凹下,背面突起,侧脉每边3~5条,在上面稍明显,背面明显,网脉不明显;叶柄半圆筒形,长1~2厘米,基部具关节。花10~15朵,排成伞形花序状、复伞形花序状或短总状花序状的蝎尾状聚伞花序,花序长2~3厘米,花梗细,长0.5~0.7厘米,总花梗长1~2.5厘米;花萼筒小,上端具4~5裂齿,裂齿三角状卵形,长约1毫米;花瓣4~5枚,宽卵形,长约3毫米,外面有微毛,内面下部有棉毛,先端尖,内曲;雄蕊2轮,8~10枚,其中4枚与花瓣对生,另4枚与花瓣互生;子房上位,长圆锥形,长约1毫米,初时有微柔毛,花柱单一,顶端微二裂。核果扁球形或近梨形,直径3~4.5厘米;种子1枚,球形或扁球形,直径约1.8厘米。花期4~9月,果期5~10月。

蒜头果一般生长在石灰岩石山或土山。分布区地跨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在低平地带冬暖夏热,年平均气温20.9~22.1益,1月平均气温12~14益,7月平均气温27.2~28.1益,极端最低气温-1~-3益;在山原上(如云南广南)年平均温16.4益,1月平均气温8.3益,每年都出现零下低温,极值低达-5.2益,年降水量840~1686毫米,干湿季交替鲜明。为中性、浅根性树种,幼树期喜阴,随着树龄增大而逐渐喜光。多生于石灰岩石山的下坡,喜肥沃较湿润的中性至微碱性石灰岩土。主要伴生树种,在北部有黄连木、青冈;在南部有蚬木、岩樟等。

蒜头果为单种属植物,形态解剖特征既有原始性状,又有较进化特征,对于研究铁青树科的分类系统有一定意义。种仁油脂可作为合成麝香酮(mus鄄cone)的理想原料。为桂西和滇东南石山绿化树种。

目前,龙州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加强保护,其他产区也应保护母树,严禁乱砍滥伐。有些林场,宜将蒜头果列为造林树种,积极采种育苗,推广种植。

冷杉

冷杉是松科的一属,常绿乔木,树干端直,枝条轮生;小枝对生,基部有宿存的芽鳞,叶脱落后枝上留有近圆形的叶痕;冬芽常具树脂,枝顶芽三个排成一平面。叶、芽鳞、雄蕊、苞鳞、珠鳞和种鳞均螺旋状排列。叶辐射伸展或基部扭转排成彼此重叠的两列,或小枝下面的叶成两列,上面的叶斜展,直伸或向后反曲,叶线形,扁平,先端尖、钝、凹缺或二裂,叶柄极短,柄端微膨大呈吸盘状;叶内具2个(稀4~12个)树脂道,位于维管束鞘两侧(中生),或靠近下面两端的皮下层细胞(边生)。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去年生枝的叶腋,雄球花穗状圆柱形,雄蕊多数,花药2枚,药室横裂,花粉有气囊;雌球花直立,短圆柱形,苞鳞大于珠鳞,珠鳞的腹面基部有2枚倒生胚珠。球果当年成熟,直立,椭圆状圆柱形或短圆柱形,生于高海拔处的常呈黑色、紫黑色或蓝黑色,生于海拔较低和低纬度地区的初为绿色,成熟后变为黄褐色、褐色或红褐色;种鳞木质,排列紧密,常为扇状四边形或肾形;苞鳞较种鳞短,或长于种鳞而明显外露;种子具宽大的膜质种翅,种皮有树脂囊,种翅稍短于种鳞,下端边缘包卷种子。球果成熟干燥后,种鳞与种子一同从宿存的中轴上脱落。

在遂川县靠近湘赣边界的戴家埔乡南面一片海拔1850米的山区次原始森林中,发现了非常珍稀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冷杉”群落。资源冷杉因在广西资源县发现而得名,在全国的分布区域很小,是一种稀有的植物。

此次在一块面积约为15亩的森林里,一共发现了12株资源冷杉,有3株的胸径超过了30厘米,其中最大的1株胸径达48厘米,高约10米,树冠幅直径达8米。该物种对植物的演变以及古地理、古生态和第四纪冰川气候的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百山祖冷杉

百山祖冷杉属常绿乔木,具平展、轮生的枝条,高17米,胸径达80厘米;树皮灰黄色,不规则块状开裂;小枝对生,1年生枝淡黄色或灰黄色,无毛或凹槽中有疏毛;冬芽卵圆形,有树脂,芽鳞淡黄褐色,宿存。叶螺旋状排列,在小枝上面辐射伸展或不规则两列,中央的叶较短,小枝下面的叶梳状,线形,长1~4.2厘米,宽2.5~3.5毫米,先端有凹下,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树脂道2条,边生或近边生。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去年生枝叶腋;雄球花下垂;雌球花直立,有多数螺旋状排列的球鳞与苞鳞,苞鳞大,每一珠鳞的腹面基部有2枚胚珠。球果直立,圆柱形,有短梗,长7~12厘米,直径3.5~4厘米,成熟时淡褐色或淡褐黄色;种鳞扇状四边形,长1.8~2.5厘米,宽2.5~3厘米;苞鳞窄,长1.6~2.3厘米,中部收缩,上部圆,宽7~8毫米,先端露出,反曲,具突起的短刺状;成熟后种鳞、苞鳞从宿存的中轴上脱落;种子倒三角形,长约1厘米,具宽阔的膜质种翅,种翅倒三角形,长1.6~2.2厘米,宽9~12毫米。

百山祖冷杉为现状濒危物种。近年来百山祖冷杉系在我国东部及中亚热带首次发现的冷杉属植物。由于当地群众有烧垦的习惯,自然植被多被烧毁,分布范围狭窄。加上本种开花结实的周期长,天然更新能力弱。目前自然分布的仅存5株,其中1株衰弱,1株生长不良。

百山祖冷杉,属松科常绿乔木,濒危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种。

百山祖冷杉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植物,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唯一残存至今的冷杉属植物。1987年,国际物种生存保护委员会将百山祖冷杉公布为世界上最受严重威胁的12个濒危物种之一。

油柴

四合木(别名油柴、四翅),蒺藜科,落叶小灌木,是中国特有的孑遗单种属植物,草原化荒漠的群种之一,为强旱生植物。它是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残遗濒危珍稀植物,被誉为植物里的“活化石”和植物中的“大熊猫”。一般高30~50厘米,多分枝,叶子圆润、绿色欲滴,根节上生有白色的毛根,有光泽或柔毛,叶片毛茸茸、圆乎乎,像它这样“熊猫般可爱”的长相在荒原上可算得上是植物中的“美人”了。1~2年生枝灰黄色或黄褐色,密被白色丁字毛。偶数羽状复叶,在长枝上对生,在短枝上簇生;小叶2,无柄,着生在极短的叶轴上,肉质,倒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两面具毛,长3~8毫米,先端具突尖,基部楔形,全缘;托叶膜质。花两性,单生叶腋或1~2朵生于短枝上;萼片4枚,长圆形,长约3毫米,被丁字毛,宿存;花瓣4枚,白色或淡黄白色,倒卵形,长约4毫米,基部具爪;雄蕊8枚,2输排列,外轮4枚较短,内轮4枚较长,花丝基部有膜质附属物;具花盘;心皮4片,子房4深裂,被毛,花柱单一,丝状,着生于4深裂子房的基部。蒴果4深裂,每裂瓣微弯曲,长5~7毫米,宽2~3毫米,内具1粒种子,熟时黄色;种子无胚乳。

其分布范围非常狭窄,在世界范围内零星散见于俄罗斯、乌克兰部分地区,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内蒙古一级保护植物。它的分布区甚小,由中国内蒙古杭锦旗西部至乌海市黄河两岸到宁夏石嘴山一带,以及贺兰山北部低山。为该区特有种。

四合木为一种较低矮、强烈分枝的小灌木。木质坚硬而脆,生长21年的枝条其半径只有4.4毫米。因它很耐烧,群众称它为“油柴”。叶为肉质,丰富,同枝条一起构成较紧密的株丛。4月萌发,6月开花,7~8月结果,9月种子成熟,9月末果落,叶始变黄。四合木为一种强旱生植物,只生于草原化荒漠区。

从它的极狭小的分布区看,区内温度条件均高于其周围地区,分布区内逸10益活动积温均在3000益以上,接近于暖温型气候,而分布区周围则是中温气候。

说明四合木在其进化过程中,除适应了冬季的严寒外,又保留了它的古地中海南岸热带成分孑遗种的趋温特性。它常生长于多石和多碎石的漠钙土上,生境的土壤干燥、瘠薄,据一个土样分析,0~24厘米土层中有机质含量只有0.34%左右。四合木是中国阿拉善草原化荒漠植被的建群种之一,也作为优势种或伴生种出现。四合木的开花期为每年的5~6月,7~9月结出果实,从而实现种群的繁殖与更新。

胡桐

胡桐又称胡杨、异叶杨。杨柳科杨属中的一种。胡杨是第三纪残余的古老树种,在60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在古地中海沿岸地区陆续出现,成为山地河谷小叶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四纪早、中期,胡杨逐渐演变成荒漠河岸林最主要的树种。据统计,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目前世界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则在轮台县境内。

珍贵的胡杨林

胡杨属杨柳科落叶乔木。高8~30米,树皮龟裂,嫩枝有毛。叶变异大,幼树或萌条上,窄长如柳叶,10~15厘米,多全缘;在老树枝上,呈广卵形、菱形或心形,长6~10厘米,叶缘有粗齿。4月开花,雄花序长1.5~2.5厘米,雄蕊23~27个;雌花序长3~5厘米,柱头6裂,紫红色;果穗长6~10厘米。

蒴果长椭圆形,长1.5厘米,2瓣裂,有短柄。胡杨耐旱,耐高温,也较耐寒;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由环境,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胡杨的根可以扎到地下10米深处吸收水分,其细胞还有特殊的功能,不受碱水的伤害。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它对于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调节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荒漠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天然屏障。胡杨对改造沙漠、防止风沙侵蚀以及改良小气候均有重要作用。被列为国家重点三级保护植物。

胡杨的药用价值

胡杨多生于水源附近和地下水位较高的荒漠。为西北河流两岸或靠近水源地的重要绿化造林树种。胡杨以树脂“胡桐泪”入药。在春天用刀将树皮割开,接取汁液,或在树皮裂开处,及树干基部土中,取其自然流出的树脂,此树脂有清热解毒、制酸止痛的功效。

古老的夏腊梅

夏腊梅,叶灌木,高1~3米;大枝二歧状,小枝对生,嫩枝黄绿色,2年生枝灰褐色;冬芽为叶柄基部所包被。叶对生,膜质,宽椭圆形或宽卵状椭圆形,长13~29厘米,宽8~16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近耳形,边缘具不整齐微锯齿或近全缘;叶柄长1.2~1.8厘米。花单生嫩枝顶端,直径4.5~7厘米,无香气;花被片螺旋状着生,2型,外轮花被片常为14枚,倒卵状短圆形或倒卵状匙形,长1.4~3.6厘米,宽1.2~2.6厘米,不等长,白色,边淡紫红色,内轮花被片9~12枚,椭圆形,长1.1~1.7厘米,宽0.9~1.3厘米,肉质,半透明,中部较厚,向内卷曲,上部淡黄色,下部带白色,腹面基部具淡紫红色细斑点;雄蕊18~19枚,花丝极短;心皮11~12枚,花柱丝状,子房生于凹陷的花托内。聚合果托钟形或近顶端微收缩,长3~4厘米,径1.5~3厘米;瘦果扁平或有棱,椭圆形,长1.2~1.5厘米,直径0.7厘米,褐色。

夏腊梅由中国郑万均和章绍尧两位先生于1964年命名并发表。它是古老的孑遗植物,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原产于浙江西北部昌化和天台等地,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溪谷和山坡林间。中国武汉、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均有引种栽培,生长良好。1978年以来引种到美国、荷兰、英国,已经正常开花结果。夏腊梅于20世纪60年代初被发现,分布区狭窄,仅见于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局部的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由于森林砍伐,生境渐趋恶化,面积日益缩小;虽然天然更新较易,但随时有被砍割当做薪柴的危险。因此必须加强保护,以免陷入濒危状态。

栓皮栎树

俗话说:“人怕打脸,树怕扒皮。”虽然在世界上不怕打脸的人不曾听说有过,但不怕扒皮的树倒确确实实存在。

树皮可是个大家族,有多少种树就有多少样的树皮。树皮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薄,有的厚,有红色,也有白色……真可谓形形色色,千奇百怪。树皮有长在树外面的那层表皮,有长在外表皮和木质中间的韧皮。外表皮像“忠诚的卫士”,终日顶风冒雨,遮挡烈日霜雪,护卫着树的全身,保证树体内韧皮部上下运输线的畅通无阻。如果树皮遭到破坏,就会使运输线受阻,造成根部得不到营养而“饿死”,树上的树叶得不到水分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慢慢枯萎。可见,“树怕扒皮”的说法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