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十万个为什么——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囧问题
16608600000025

第25章 你所不知道的时空窘问题(3)

目前,科学家们对时空隧道提出了几种理论假说。一是时间停止说。认为时空隧道与地球不是一个时间体系,它的时光是相对静止的,因而无论失踪了多少年都如同一时一日。过去有“仙界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之说,这仙界可能就是另一个时空隧道。二是空间可逆说。即时空隧道中的时间是倒转的,失踪者进入这套时间体系里,有可能回到遥远的过去,然而当时空再次出现逆转时,又把失踪者带回失踪的那一刻,结果就出现了神秘的再现。三是空间关闭说。时空隧道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性世界,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对人类生活的物质世界既关闭又不绝对关闭。有时也偶尔开放一次,这一开放就造成了神秘失踪。

还有的科学家以广义相对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全息论观点为基础,提出一个地球黑洞理论模型,认为在北纬30毅~40毅之间,至少有3个黑洞波节点,均属强引力区,可吸收电波和光线,这些引力地区随地极的位置变动而变,飘忽不定,但始终不超出北纬30毅~40毅之间,而失踪事件恰恰大都发生在这个范围。

还有些科学家从高维空间来解释这一些现象。“维”这里表示方向。由一个方向确立的空间模式是一维空间,一维空间呈现直线性,只被长的一个方向确立。

由两个方向确立的空间模式是二维空间,二维空间呈面性,被长、宽两个方向确立。同理,三维空间呈体性,被长、宽、高三个方向确立。四维空间呈时空流动性,被长、宽、高和时间四个方向共同确立。

举个简单的例子:蚂蚁是典型的适应二维空间的生命形式。它们的认知能力只对前后(长)、左右(宽)所确立的面性空间有感应,不知有上下(高)。

尽管它们的身体具有一定的高度,那也只是对三维空间的横截面式的关联。蚂蚁上树也并不知有高,因为循着身体留下的气味而去,它们在树上只会感知到前后和左右。我们都做过这样的游戏:一群蚂蚁搬运一块食物向巢里爬去。我们用针把食物挑起,放在它们头上很近的地方,所有蚂蚁只会前后左右在一个面上寻找,决不会向上搜索。对于蚂蚁来说,眼前的食物突然消失实在是个谜。

当它们依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在被长、宽确立的面上遍寻不着时,这块食物对它们来说就是神秘失踪了,因为这块食物已由二维空间进入到三维空间里。只有我们把这块食物再放在它们能感知到的面上,蚂蚁才可能重新发现它。这对于蚂蚁来说,却又是神秘出现了。我们人类是生存在三维空间里的生命形式,我们的认知极限是空间只可能由长、宽、高确立,并占据一个时间点(现在)。

人类社会的万千事物都只能存在于长、宽、高确立的空间和与时间的接触点“现在”所构成的生存模式中。就是说在四维空间中,长、宽、高形成的体与时间的结合不是一点(现在),而是拉长的“现在”,就是我们在三维空间中所认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集合。就像生存于一维空间的草木不知有二维空间的蚂蚁,二维空间的蚂蚁不知有三维空间的人类一样,我们又怎么知道生存于四维空间的生命形式呢?

四维空间究竟在哪里?它们神秘莫测,我们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不会碰见。

也可能,它们就在我们身边伸手可及的地方。

多维空间到底是什么

种种神奇的失踪与再现,不由得使人们想起了古代一些神话传说。据《述异记》等书载,晋时有个叫王质的樵夫,上山砍柴,忽闻一阵异香飘过,甚觉奇怪,循风而寻,便见对山桃林,花红如染,而唯有一株硕果累累。王质正觉饥饿,遂摘下一颗吃了,便觉通身舒泰,精神陡增,此时又见数步之外,一巨石旁,有两位老者下棋。王质不觉凑近细看,一时兴起,不忍离去。十余着棋后,王质偶瞥桃树,却见花已凋零,落英缤纷,不觉诧异,正自凝思,又见红桃压枝。瞬间已花开无数,王质再无心观棋,便循旧路回到打柴处,发现斧柄与柴均已腐朽。回到家里,不识一人,一问方知已过百年,道出姓名。众人皆笑,说王质百余年前已葬身樵山。

以时空黑洞理论看,此传说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王质可能误入了另一个时间体系,也就是传说中的“仙境”。在那里不饥饿、不衰老,那里的时间概念和世俗的时间概念截然不一样。无独有偶,东晋陶潜的《桃花源记》也记载了一个神秘的地方。有一渔人从桃花源进入一山洞,见秦时避乱者的后裔聚居其间,生活安适,出来以后,便再也找不到。这山洞也可能是一个新空间。从秦到晋五百多年,与世隔绝,渔人误入其内,出来后再也找不见,与多维时空飘忽不定,可遇而不可求的神秘性何等相似。传说中的神仙也是说来就来,说走瞬间就不见了,这实际上是“仙人”在众多的时空之间进行转换。

尽管古代的神话传说都赋予了一定的思想意义,但从纯科学的角度看,应该说有一定的事实基础,绝不是凭空捏造。在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的动画片、科幻片,有相当一部分都涉及多维时空的内容。这既是艺术探索,更是科学探索。多维时空的存在,已为科学界公认,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进一步揭开其中的奥秘。

时光真的会倒流吗

从实际上说,人类的智慧尚不足以阻挡时间的飞进;而从理论上来说,时光倒流,回到从前绝非不可能。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时间和空间可以在光速中发生变化。所以,假如一个物体以30万千米/秒的光速飞行时,空间可以缩短,时间可以变慢。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一位物理学家通过计算后称:人类从地球到达仙女座需要20万年,而在光速飞船上仅需20年。

那么,这种美妙的事情是否会真的发生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宇宙中存在比光速还要快的神秘质点。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当太空船经过重力场时,把重力场的拉力转换成推力,太空船在那段时间内,便可以以光速甚至超光速飞行。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专家们已经创立了“时空场共振理论”,这是以爱因斯坦和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的“统一场论”为基础建立的。其要旨是:借助电磁、重力、光速和时空共同演变的伸缩性,瞬间跨越恒星空间。到了那时,时光倒流将不再是个待解之谜。

美国物理学家福特和罗曼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没有严格排除快于光速的旅行或时光旅行。时光旅行须具备两大条件,即“虫孔”和“负面能源”。

宇宙间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虫孔”可以互通。“负面能源”可以抗拒地心引力,用来打开“虫孔”,稳定“时光隧道”。牛津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强森也相信有朝一日,人类将能够遨游宇宙,纵横古今。

塔弗兹大学的福特教授说,“回到过去”从逻辑上就有问题:电影里面,回到祖父母未曾谋面的时代,孙子“阻挠”他们见面,就不会有父母产生,当然孙子“主角”就更不可能诞生了。不过,“可能派”提出妙论说,来到“过去”的人无法像电影里那位孙子想阻挠或干预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时光旅客”只能观看,不能动手改变过去,这就没有逻辑问题了。

1994年初,一架意大利客机在非洲海岸上空飞行。突然,客机从控制室的雷达屏幕上消失了。正当地面上的机场工作人员焦急万分之际,客机又在原来的空域出现,雷达又追踪到了客机的讯号。

最后,这架客机安全降落在意大利境内的机场。然而,客机上的机组人员和315名乘客,并不知道他们曾经“失踪”过。

机长巴达里疑惑不解地说:“我们的班机由马尼拉起飞后,一直都很平稳,没有任何意外发生,但控制室竟说失去班机的踪影,实在有点不寻常。”

不过,事实却不容争辩:到达机场时,每个乘客的手表都慢了20分钟。无独有偶,据资料记载,1970年也发生过类似的奇闻。当时,一架727喷气客机在飞往美国迈阿密国际机场的旅途中,也无故“失踪”了10分钟。10分钟以后,客机也在原来的地方出现,接着,安全飞抵目的地。客机上的所有人也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最终使他们相信的理由也是因为所有的手表都慢了10分钟。对此现象,专家们认为唯一的解释是:在“失踪”的一刹那,时间“静止”不动了,或者说出现了时光倒流。

就在意大利客机空中历险的同一年,传媒又披露了发生在埃及的时光倒流4000年的奇迹新闻:一枚尚未发行的现代银币,被深藏在一座太阳神庙的地底下。

当时,一个由法国考古学家组成的考古工作队,来到尼罗河畔最早出现人类活动的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人们发现了一座太阳神庙,距今有4000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