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十万个为什么——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囧问题
16608600000022

第22章 你所不知道的人类窘问题(2)

他的声音何等清晰!罗兹忙拉上窗帘,跑到自己床上,用毛毯把头蒙起来……次日早晨,罗兹虽然明白自己昨夜的“所见所闻”其实不过是一个梦,但仍感心有余悸,匆匆告别再三挽留她的朋友,离开这个房间走了。

罗兹到了芝加哥,去一家大商场买东西。来到商场最顶层的罗兹,正赶上向下层去的电梯要开,她很想坐电梯下去。由于电梯挤满了人,所以她有些犹豫,电梯服务员看出她的心意,就对她说:“还能坐一位呀!”

“啊?”这与昨夜那位男人的话怎么一模一样?罗兹犹疑起来了,“算啦,我走下去吧。”这样说着,她向楼梯的台阶口走去。这时,忽然听到一声巨响,电梯在人们的悲惨叫声中像流星陨落一样,坠到底层的地面上。电梯坠毁,乘客全部遇难。

而罗兹则由于昨夜中那奇怪的预兆,幸免于难了。

梅娜有了关于男友的预感后,千辛万苦让预感变为了现实,相爱的人终于能团聚。罗兹小姐不忽视自己的预感,最后幸免于难。这就是被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的预感能力,梅娜和罗兹就属于具有预感能力的人。其实,正如荣格所说,预感能力是一种天生或自发的能力,几乎每一个人身上都具备。

人类自身,特别是大脑的奥秘如同宇宙一般深邃,我们相信经过不断地探索,我们一定能发现越来越多奥秘,挖掘激发出更多的潜能。

为什么科学也无法解释

她预言总统被刺,预测他人生死祸福,超级的洞察,暗含许多未解之谜。

珍妮·狄克逊是美国首都华盛顿一位不动产代理人的妻子。她自9岁开始,即被视为具有超长洞察力的人,而屡屡被请教。

一天,她和朋友们共进午餐。蓦地,她打断了朋友们的谈话,说:“他将要被枪杀!”当被问及她谈及谁的时候,她回答道:“哎,当然,那是总统呗!”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狄克逊太太企图再次给肯尼迪提出警告,说他处于危险当中,可是并没有成功。

1963年11月22日星期五的早上,她说:“事情在今天发生了!”那天下午,肯尼迪总统在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被枪杀了。

珍妮·狄克逊对其他的政治家和著名人物也曾做过死亡或成功的预言。

喜剧演员卜哈有一次曾测验过她的能力。他问她,在那天较早时的一场高尔夫球赛里,他自己打了多少球?他并没有提及他在那场比赛里的对手是谁,因为这是一个要保守的高度秘密。

珍妮·狄克逊毫不犹豫地说:“你打了92球,而艾森豪威尔总统打了96球。”

一位名叫卡洛尔·伦巴德的女演员曾说,她要在三天之内乘飞机前往一个地方,结果得到警告,但她不愿意改变计划。

在狄克逊太太的坚持下,那位电影明星终于同意以掷硬币来决定。

“如果是人头,我会取消这次飞行;要是背面,我便前去。”她说。

结果,掷出来的是背面。

三天之后,卡洛尔·伦巴德在撞机事件中丧生。

记忆也可以移植吗

传统心理学将人们在过去生活中不断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在大脑中的反映称为记忆。另一种关于记忆的说法是来自认识心理学,其观点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就是记忆。一个正常成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重约1400克。大脑最重要的部分是大脑皮层,它厚1.3~4.5毫米,若是将它全部展开,面积可达7200平方厘米,它是重要的心理活动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相当复杂。那么,是大脑的哪个部位将输入的记忆信息储存起来了呢?记忆可以移植吗?

在科幻电影中有移植记忆的情节,将一个人的记忆通过某种仪器移植入另一个人的人脑当中,植入者不但拥有了前者的全部记忆,而且也可以将许多知识、技能同时植入其脑中。那么,这种出现在电影中的神奇景象是否也会出现在我们的现实当中呢?

另外,究竟移植记忆有哪些现实意义呢?假如可以移植记忆,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一定会成为第一批试验者之一;假如可以移植记忆,我希望烦恼永远离我而去,让快乐始终充满我的脑海。如果记忆真的可以成功移植,这项技术将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的生活也将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荷兰化学家戴维德曾尝试在老鼠身上进行移植记忆的实验。他将从某只老鼠的大脑中分离出的一些记忆物质,移入另外一只老鼠的大脑中,实验结果表明,接受移植的老鼠的记忆状况和感受能力都有所改变。整个欧洲因为此项实验的成功而轰动,实验得出的结果也令科学家们激动万分。

早在1978年,原联邦德国生物学家马田就开始尝试给蜜蜂进行换脑实验。

他首先选择培训对象,让两只健康的蜜蜂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从蜂房飞出,然后让它们飞到另一个蜂房,在那儿放置了一碗蜜糖让其寻找。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这两只蜜蜂便形成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都要飞出去一次的习惯。之后,马田将它们脑神经中的一点物质取出,并将这些物质分别注入两只未经过任何训练的蜜蜂的神经组织中,结果奇迹出现了:这两只小家伙每天也在相同的时间飞到另一个蜂房中寻找蜜糖,如同前两只经过培训的蜜蜂一样。由此可以证明,前两只蜜蜂的记忆被移植到了后者的脑中,移植记忆的实验成功了。

在对动物进行的脑移植试验过程中,科学家们受到启发:记忆的传递完全可以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并能够实现在不同大脑之间的相互交换。

从以上两例实验的成功中能够推断,人的记忆从理论上也可同动物的记忆一样进行移植。当然,科学家们若想从一个人的脑中取出一些记忆物质植入到另一个人的脑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采取其他的一些模式,如把一个人大脑中储存的知识完全复制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中。科学家能够把一个人的大脑活动情况通过某种仪器记录下来,然后如同给电池充电一般,再通过另一种仪器将这些信息输入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中去,使此人也获得该信息。这种模式被科学家们称为“充电”模式。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模式也被科学家所采用。

科学家的目的是希望找出一种获取知识的突破式新方法,让我们从书本知识共享的时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脑资源共享的时代。其实,移植记忆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我们会加深对大脑这一神秘的意识载体的了解,使人类向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更深层次迈进。

灵魂也有重量吗

美国的麦克唐盖尔博士做了一项特殊的实验:把一名即将咽气的肺病患者移放到一架很大但非常灵敏的光束天平上,大约过了3小时40分,患者的面部表情骤然消失,一刹那间,光束发生了偏移,有21.26克的重量失去了。这一发现令他兴奋不已,在以后的两年半里,他又对5名临危患者进行了验证,这些患者在死去的一瞬间,失去10.6~42.5克的重量。这似乎说明,除了灵魂离开了人身之外,没有其他的解释。为证实这点,麦克唐盖尔对15只狗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狗在死时却没有失去任何重量,因为狗没有人一样的思想。

灵魂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非物质的,如果麦克唐盖尔称出的的确是灵魂的重量,人们就不禁要问:灵魂既然是物质的,它又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的呢?难道物质除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以外还有第四种存在形式?

没有“脑子”的人是怎么回事儿

英国一位大学生几乎没有脑子,智力却异常。

原来这名学生患了脑积水。脑里的水其实是脑脊髓液,由脑室分泌储藏。

在正常情况下,脑脊髓液循环于脑和脊髓内,最后进入血液。假如循环受阻,或脑脊髓液过多,液体就会积在脑腔内,形成脑积水。

这种病通常会导致两个大脑半球畸形,头颅肿大。患脑积水的婴儿,如果出生几个月后仍能活下来,也会极其迟钝。这名学生头盖骨下的脑组织只有几分之一寸厚,比常人薄了一寸多,却一直生活得十分正常,而且才智过人。

至今,英国神经学家洛伯教授已发现了几百个几乎没有大脑而智力甚高的人。据他说,有些“测不到有脑子”的人,智商竟高达120。

科学家们对这个现象大惑不解,因为发挥脑功能的主要是两个大脑半球。

他们猜想,脑积水患者的脑功能可能由脑内其他不太发达的部门接替了,或者正常的大脑只发挥全部脑功能的一小部门。不管怎么样,脑子很小的人,智力也很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至今拿不出任何解释。

人可以一生不用睡觉吗

19世纪末期,美国印第安纳州出了一位奇人。这个名叫琼斯的人多次刷新了自己长时间不睡觉的记录。他曾因90多天没有合眼而引起了医学界的注意。

而一年之后,他又把这个时间延长到130多天。再过了一年,琼斯宣称他再也不需要睡眠了。为了证实琼斯的话,许多人对他的行动进行了严密的监视。琼斯同往常一样吃东西、活动、工作,却丝毫没有疲劳的现象。他的长时间不眠千真万确,但医学家们却对此现象迷惑不解,找不出答案,这种长期不眠的现象并没有打乱琼斯的正常生活,他依然按照自己的爱好和习惯生活下去,只是他比常人多了1/3的时间。据琼斯自己称,他的长期不眠有可能是自己使用过多的烟草而造成的。

生于1880年的英国人伯纳特在生命的最初一段时间过着与常人无异的生活。他曾经有定期睡眠的习惯。可是这种习惯在1907年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那年他27岁。从此以后,伯纳特的大脑一直保持清醒状态。他每天需要躺在床上休息他的身体,使体力得到恢复,可他的大脑却精力充沛,时时保持警觉。

医生们对他的失眠束手无策。他们想尽了各种方法也没能使伯纳特重新获得睡眠的权利。安眠药、催眠术对他不起作用,反而使他感到头疼。在毫无睡眠的情况下,伯纳特奇迹般地健康生活了90年。在他80多岁高龄时,他还念念不忘睡眠的美好感觉。

出生于19世纪最后一年的摩纳,一出生便注定他将成为传奇性的人物。当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他那彻夜不眠的充沛精力便让大人们头痛不已。长大以后,摩纳深深地为自己不同寻常的特征感到痛苦,当夜深人静之时,摩纳感到无比的孤独。由于他不会写字,也不能阅读报刊书籍,在漫漫的长夜里,他只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熬过几个小时的无聊时光。摩纳从来不会觉得大脑疲劳,他总是拼命地工作,用来发泄失去睡眠权利的无奈之情。

摩纳一生之中曾多次求医,希望治好自己的“怪病”。他曾经在60多岁时,经过几天几夜的长途跋涉,到大城市寻医求药。在这几天里,他只作了一次短暂的休息,因为他的双脚走路太多有些疼痛。然而,不管是大城市中的名医,还是家乡的医生,都没有使摩纳从失眠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名医们给摩纳开出了一剂药方,里边包括强力镇静剂。摩纳服下之后,并没有如愿以偿地得到他生平第一次睡眠。心灰意冷的摩纳终于放弃了求医的念头,他不得不接受现实。

在他的余生里,他的身体可以得到休息,他的大脑仍然无法入睡。

与摩纳有相同命运的人是美国新泽西州的赫宾。赫宾在出世不久便失去了睡眠的能力。他白天辛勤地工作,做各种散工来维持生计,晚上则坐在椅子上阅读报刊书籍,借以打发夜晚时光。白天劳累一天之后,赫宾也会感到疲倦,但他休息的方式不是睡眠。他只要坐在椅子上放松身体,过一段时间后便能恢复体力。赫宾的屋子里只有供他休息的椅子而没有床。他从来不需要床铺。对他来说,床铺只是一件无用的摆设而已。从不睡眠的赫宾一直保持着健壮的身体。他活了一个世纪,享受了一个世纪的时间。与同岁的老人相比,他的生命历程比他们多了1/3。

科学家们至今没有弄清这些人不需要睡眠的原因。难道是他们的某些器官、组织或大脑构造异于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