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十万个为什么——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囧问题
16608600000019

第19章 你所不知道的文明窘问题(12)

这个大圆圈是由一些直立的石板围成的,直径大约30米,圆圈内是一块平地。

这一发现让谢里曼激动不已,他相信这个大圆圈很值得研究。接着,他们又在圆圈的空地里挖出了几块直立的石板,石板上雕刻着驾驶战车的勇士画像。然后,他们发现了一座石制圆形祭台,祭台四周有“井”字形的通道。谢里曼断定,“井”字形通道是为了在祭祀时使血流到地下,以供死者享用,那么这块地的下面就一定会有坟墓存在!

这一发现使谢里曼信心倍增,于是他加快了挖掘进程。没过多久,一条开凿的通道露出了一点边缘部分,证实坟墓的确是存在的。几个星期之后,谢里曼和他的挖掘队伍共挖出了五座坟墓,和波桑尼阿斯的描述相吻合,这让谢里曼高兴无比!

考古学上把这些长方形的坑墓称为“竖井墓”。这些“竖井墓”的大小及深度都不相同,有的1~5米深,有的则是3~6米。另外,由于坑墓建在荒坡的斜面上,所以坑墓的两端存在着高低差别。在这些坑墓里,一共有17具遗骨,包括12个男人、3个女人和2个小孩。所有的遗骨都有黄金装饰。有些男人的尸体上带有黄金做的胸甲和面罩,女人们的尸体上有许多蜜蜂、螺旋和章鱼形状的金片,孩子们则被镶满金箔片的裹尸布包裹着。死者的身边放着各种金杯、刀剑和其他金制饰物,另外还有一些用别的贵重材料制作的器物,这些器物看上去制作工艺精湛,设计构思巧妙,而且种类繁多,数量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谢里曼在第五号墓穴里终于找到了他盼望已久的东西。这里有一具君主的遗体,这位君主留着上髭和连鬓胡须,戴着黄金制成的面具。谢里曼确信这位君主就是阿伽门农,欣喜若狂的他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希腊国王。在给希腊国王的电报中,谢里曼写道:“我凝视着阿伽门农的脸,许久许久!”消息一经传出立即震惊了全世界,许多学者对此仍半信半疑,谢里曼却完全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但是,谢里曼错了。根据陶器的风格及其他一些线索判断,这些竖井墓出现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而阿伽门农是生活在约公元前1250年的特洛伊战争年代,远远落后于这个时间。尽管如此,谢里曼的成就仍然不可否认。迈锡尼的发现,第一次证明了在古希腊文明兴起之前,人类已经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文化鼎盛时代,那是在更久之前出现的辉煌文明。后来,学者们用传说中阿伽门农都城的名字将这个新的文明命名为“迈锡尼文明”。

遗迹中的文明烙印

迈锡尼王室陵墓的发现使希腊远古历史有了新的阐释。但这还只是一连串令人振奋的发现的开端。

谢里曼生性浪漫,也很执著。在发掘出所谓的“阿伽门农之墓”后,他又立刻投入到了寻找阿伽门农王宫的考古活动中。谢里曼发现,迈锡尼卫城是依山而建的,据此他认为王宫很可能建在山冈的最高处。

结果证明谢里曼的判断是正确的,迈锡尼王宫就在这个高高的山冈上。有两条通道可以到达王宫里面:一条通道在城堡西北方向,穿过狮子门,沿着一条石路通向上面;另一条从城堡的南面顺着一个大阶梯向上。现在,这个宽阔的大阶梯还残留有22级阶梯,从中可以依稀看出它当时的样子。顺着这道阶梯可以到达王宫的前院,有一座大门将前院和王宫的主要院落隔开了。

王宫庭院的墙壁上和地板上都画有彩色图案,但是这些壁画和画有图案的地板都被损坏了,不过仍能分辨出红色、黄色以及蓝色的线条。这个富丽堂皇的庭院是整个王宫的中心,包括宝殿、大厅、仓库、手工艺品制作场所和王室成员的住所等。

“中央大厅”是王宫中最重要的建筑,是国王和大臣们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大厅占地面积达15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不过,今天人们只能看到一座石头平台和支撑屋顶的四根柱基了。荷马史诗记载,这些柱基之间还建有一些可以在冬天生火取暖的炉床,而国王的宝座正对着这些炉床。可以想象,当年的国王们就是在这些炉火的映照下,舒服地坐在自己的宝座上,享受着王宫内的暖意。

大厅内的墙壁上都画着色彩鲜艳的壁画,壁画反映的都是王宫里的日常生活。考古学家们在大厅遗址发现了许多残缺的小块壁画。他们将这些小块壁画组合在一起,得到了一幅壁画的复原图。这幅复原的壁画描绘的是一个戴着头盔、穿着护膝的战士,气宇轩昂地站在一匹马的旁边。

在王宫的手工艺品制作工场里,工匠们制作出了珠宝、服装、香水、陶器和青铜武器等器物。而在王宫的城墙之外,卫城街道纵横交错,各种房舍林立其间。

迈锡尼卫城里有一座公元前1300年建造的“阿特柔斯宝库”。实际上这座“宝库”并不是用来存放珍宝的,只是一座圆顶的蜂窝形墓室,现在看上去仍然会给人一种壮观之感。

通过一条长达40米的石头长廊进入墓室,首先看到的是一扇由两块巨石板组成的门,其中一块石板长达9米。这道门通向一个奇特的石洞,这个石洞实际上也是一个圆顶的蜂窝形建筑。整座宝库没有用任何黏合材料来周定石块,这说明公元前16世纪的迈锡尼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建筑水平。

谢里曼在迈锡尼南部17千米以外的地方发现了泰利安城堡,荷马史诗中说这里是希腊英雄赫拉克利斯的诞生地。泰利安城堡的御敌措施做得很好,筑有厚达6.1米的墙壁,还有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是沿着两边石墙往上堆砌的,到顶端形成一种拱形接口。石块与石块之间的空隙是用小石块和泥巴来填充的,而不是用石灰来补接。

谢里曼在1884年又一次来到迈锡尼进行考察。这一次,他来到了《荷马史诗》中提到的“大城墙的梯林斯”城堡内,发现了一座残存的宫殿。这座宫殿的正厅、门廊、庭院甚至整个轮廓都与《荷马史诗》中描绘的奥德修斯王宫十分相像。

谢里曼的发现使人们对迈锡尼文明有了更深的了解。越来越多的迈锡尼遗址呈现在世人面前,为谢里曼之后的探索者提供了更为准确的研究方向。1886年到1902年间,希腊考古学会终于将迈锡尼遗址各种建筑物的基本情况都摸清了,如城墙、王宫、圆顶墓和防卫墙内的构造,等等。

1939年,有两支考古队伍同时开始发掘迈锡尼遗址,他们是由希腊考古学家帕巴德米特里领导的希腊考古学会和英国考古学家韦思带领的考古队。发掘工作一直持续了几十年,虽然断断续续,但是并不妨碍人们深入全面地了解迈锡尼文明。

考古学家们发现,迈锡尼国王陵墓有两种不同的样式。早期墓地出现于公元前17世纪,是一种构造简单的竖井形坟墓。这种坟墓在地下陷得很深,埋着好几代人以及他们的随葬品。墓室口被土埋住,室顶用石头盖成,其中有一块石板用来指示埋葬地点。到了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一种更加雄伟的圆顶墓从竖井墓脱胎而出。圆顶墓有着蜂巢一样的巨大墓顶,上面覆盖着泥土,建造工艺更加高超。这两种结构的坟墓都令盗墓者望而却步,所以今天我们才得以看到墓葬中那些完好无损的宝物。

这一时期整个希腊的考古活动真可谓是热火朝天。在雅典、底比斯、皮洛斯、格拉等地,人们发现了大量的迈锡尼遗址,证明这些地区都曾经是迈锡尼的文明中心。更令人惊奇的是,英国学者布勒根竟然挖掘出了传说中的“涅斯托耳王宫”!《荷马史诗》中的涅斯托耳就是皮洛斯国王,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英雄人物。但是,这个年代久远的涅斯托耳王宫究竟在什么地方,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

1939年,在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部美塞尼亚地区的阿诺安格里亚诺斯,布勒根发现了一座宫殿遗址。这座宫殿遗址和迈锡尼、梯林斯的王宫一样壮观。

目前,学者们一致认为这里就是涅斯托耳王宫的所在地。

布勒根在宫殿遗址内还发现了600多块“线性文字B”泥版,说明希腊半岛在迈锡尼时代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并且和克里特的克诺索斯使用的文字有相同之处。在迈锡尼、梯林斯和底比斯的宫殿里发现了一些用“线性文字B”书写的泥版,更说明古代希腊在整个迈锡尼时代使用的都是这种早期希腊语。但是,泥版只在宫殿中心及其附近地区出现,说明“线性文字B”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来记录政治活动的。

韦思教授在1952年的新发现,使人们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质疑。他在迈锡尼城堡外一个橄榄油商人的地下室里,发现了38块“线性文字B”泥版。泥版上的文字大概是一些账目和清单,其中的一块上面画着一幅素描,画中一位穿折叠裙的男子正在翘首远眺。韦思教授激动不已,他说:“我们已经找到了强有力的文字证据,证明除迈锡尼国王、官员、教士和税吏会使用文字以外,普通市民也都能阅读和书写。”

不断被发现的“线性文字B”,使得迈锡尼遗址的考古活动更富于传奇色彩。1952年,学者们终于破解了这种文字,又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了迈锡尼的奴隶制度和发达的社会经济。

破译文字,破译历史

“线性文字B”的破译,为人们解开了迈锡尼文明的诸多谜团,其重要性不亚于谢里曼挖掘迈锡尼遗址以及布勒根发现涅斯托耳宫殿。英国的天才学者凡特雷斯,作为一名业余古文字爱好者,一直在努力研究“线性文字B”。他和专门研究希腊语早期历史的古典学者查德威克一起,较完整地诠释了泥版和泥版所记录的迈锡尼社会生活状况。

但是,凡特雷斯和查德威克对泥版的解释有时是猜测性的,他们的诠释并不完全正确。其中一个原因是,泥版上有一些表意模糊的名词,让人无法理解其确切含义;另一个原因是,“线性文字B”在迈锡尼文化中有着特殊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