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知识小百科
16607400000009

第9章 地理风貌(1)

亚洲地理

亚洲概述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亚洲的大陆海岸线绵长而曲折,海岸线长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一洲。海岸类型复杂。多半岛和岛屿,是半岛面积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岛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加里曼丹岛为世界第三大岛。亚洲地形总的特点是地表起伏很大,崇山峻岭汇集中部,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洲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地势最高的一洲。全洲大致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方伸出一系列高大的山脉,最高大的是喜马拉雅山脉。

在各高大山脉之间有许多面积广大的高原和盆地。在山地、高原的外侧还分布着广阔的平原。亚洲有许多著名的高峰,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地带,其中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亚洲有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和湖泊一死海(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还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亚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东部边缘海外围的岛群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区。东部沿海岛屿、中亚和西亚北部地震频繁。亚洲的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山地,分别注人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内流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和西部。亚洲最长的河流是长江,长6397千米;其次是黄河,长5464千米;湄公河长4500千米。最长的内流河是锡尔河(2991千米),其次是阿姆河和塔里木河(2179千米)。贝加尔湖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最深的湖泊。

地理区域及特点

亚洲在地理区域上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东亚指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地势西高东低,分四个阶梯。东南亚指亚洲东南部地区。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緬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地理上包括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两大部分。南亚指亚洲南部地区,包括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本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山地区,南部印度半岛为德干高原,北部山地与德干高原之间为印度河一恒河平原。西亚也叫西南亚,指亚洲西部,包括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巴林。高原广布,北部多山脉。北部山地高原与南部阿拉伯半岛之间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所冲积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亚指中亚细亚地区。

狭义讲只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的全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本区东南部为山地,地震频繁,属山地气候;其余地区为平原和丘陵,沙漠广布,气候干旱。北亚指俄罗斯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西部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部为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山地,东部为远东山地。

自然气候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其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复杂。北部沿海地区属寒带苔原气候。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东部靠太平洋的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向南过渡到亚热带森林气候。东南亚和南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赤道附近多属热带雨林气候。中亚和西亚大部分地区属沙漠和草原气候。西亚地中海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西伯利亚东部的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达—71益,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

自然资源

亚洲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富集区多。主要矿藏有煤、铁、石油、锡、钨、锑、铜、铅、锌、锰、菱镁矿、金、石墨、铬等。石油、锡、菱镁矿、铁等的储量均居各洲首位,锡矿储量约占世界锡矿总储量60%以上。亚洲的森林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3%。可利用的水力资源也极丰富。亚洲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著名的渔场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沿海,有中国的舟山群岛、台湾岛和西沙群岛渔场,以及鄂霍次克海、北海道、九州等渔场。

欧洲地理

欧洲概述

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欧罗巴”一词据说最初来自腓尼基语的“伊利布”一词,意思是“日落的地方”或“西方的土地”。整个欧洲地势的平均高度为340米,地形以平原为主,南部耸立着一系列山脉,总称阿尔卑斯山系,其中勃朗峰海拔4807米,勃朗峰属法国境内,成为西欧第一高峰。欧洲的河网稠密,水量丰沛。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长3690千米;第二大河是多瑙河,全长2850千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欧洲是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一洲,同时寒带气候所占的面积也不大,所以气候温和,降水分布较均。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也有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气候。西欧地势较为平坦,为平原;中欧有阿尔卑斯山,气温较低;欧洲有四大半岛(伊比利亚、亚平宁、巴尔干、斯堪的那维亚),三大平原(东欧、波德、西欧),气温与同纬度相比更暖和,这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地理区域

欧洲有45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南欧指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和附近岛屿,包括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和安道尔。西欧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大西洋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中欧指波罗的海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中部地区,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北欧指欧洲北部的日德兰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带,包括冰岛、法罗群岛(丹)、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东欧指欧洲东部地区,在地理上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和俄罗斯西部。

地理特点

水平轮廓破碎是欧洲自然地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属于半岛和岛屿,其中半岛面积又占全洲面积的27%,这在世界各大洲中是罕见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最大的半岛,次大的半岛有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科拉半岛、日德兰半岛、克里木半岛和布列塔尼半岛等。

众多的半岛和岛屿把欧洲大陆边缘的海洋分割成许多边缘海、内海和海湾。巴伦支海、挪威海、北海和比斯开湾是欧洲较大的边缘海,白海、波罗的海、地中海和黑海等则深人大陆内部,成为内海或陆间海。水平轮廓破碎,陆地与海犬牙交错,再加上欧洲的面积不大(1040万平方千米),这就使得全洲各地距海都不太远,东欧距海最远的地方也只有1600千米左右。这样,就更加深了海洋对大陆的影响,加深了欧洲气候的海洋性。

欧洲的地形也具有许多独特性。

首先,欧洲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一洲,平均高度只有340米。

高度在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总面积的60%,平原所占比重之大,在各大洲中首屈一指。欧洲的平原西起大西洋沿岸,东迄乌拉尔山麓,绵延数千公里,形成横贯欧洲的大平原。欧洲山地所占面积不大,高山更少,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仅占全洲总面积的2%。

第二,欧洲的地形,大体上可以波罗的海东岸至黑海西岸一线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平原占绝对优势,地形比较单一,西部则山地和平原互相交错,地形比较复杂。地形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基础有着密切联系。

第三,在第四纪冰期时,欧洲存在着两个大的冰川中心,一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大陆冰川中心,一为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地冰川中心,前者对欧洲的影响很大,由于它的作用,欧洲北半部遍布冰川地貌。

自然资源

欧洲的矿物资源以煤、石油、铁为主。煤主要分布在乌克兰的顿巴斯、波兰的西里西亚、德国的鲁尔和萨尔、法国的洛林和北部、英国的英格兰中部等地,这些地方均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石油主要分布在喀尔巴阡山脉山麓地区、北海及其沿岸地区。其他比较重要的还有天然气、钾盐、铜、铬、褐煤、铅、锌、汞和硫黄等。阿尔巴尼亚的天然沥青世界著名。欧洲的森林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9%(包括俄罗斯全部)。占世界总面积的23%。西部沿海为世界著名渔场,主要有挪威海、北海、巴伦支海、波罗的海、比斯开湾等渔场。

非洲地理

非洲概述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角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非洲的沙漠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1/3,为沙漠面积最大的洲。其中,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东部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当然,除了沙漠,非洲也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非洲沿海岛屿不多,大多面积很小,岛屿的面积只占全洲面积的2%。大陆北宽南窄,像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形,海岸平直,少海湾和半岛。全境为一高原型大陆,平均海拔750米。大致以刚果河(扎伊尔称扎伊尔河)河口至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边缘为界,东南半部多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称高非洲;西北半部大多在海拔500米以下,称低非洲。非洲较高大的山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带: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脉,东部有肯尼亚山和乞力马扎罗山,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脉。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5895米,为非洲最高峰。非洲东部的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南起希雷河口,北至西亚的死海北部,长约6400千米。裂谷中有不少狭长的湖泊,水深岸陡,埃塞俄比亚高原东侧的阿萨勒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3米,是非洲大陆的最低点,非洲的大河流受到地质构造和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水系较复杂,多急流、瀑布按长度依次为尼罗河(全长6671千米,世界最长河)、刚果河(扎伊尔称扎伊尔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乌班吉河、开赛河、奥兰治河等。湖泊多分布在东非大裂谷带。按面积大小依次为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乍得湖等。

地理区域及特点

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

北非:通常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其中埃及、苏丹和利比亚有时称为东北非。其余国家和地区称为西北非。西北部为阿特拉斯山地,东南部为苏丹草原的一部分,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有狭窄的平原,其余地区大多为撒哈拉沙漠。

东非:通常包括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塞舌尔。有时也把苏丹作为东非的一部分。北部是非洲屋脊一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是东非高原,印度洋沿岸有狭窄的平原,东非大裂谷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西部。

西非:包括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尼日利亚和加那利群岛。本区北部属撒哈拉沙漠,中部属苏丹草原,南部为上几内亚高原,沿海有狭窄的平原。

中非:通常包括乍得、中部属下几内亚高原。刚果盆地面积约337万平方千米,中心部分最低处海拔仅200米,四周的高原、山地一般高达海拔1000米以上。

自然气候

南非:通常包括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汪岛、圣赫勒拿岛和阿森松岛等。南非高原为本区地形的主体,高原中部地势低洼为卡拉哈迪盆地,四周隆起为高原和山地。

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全年高温地区的面积广大,有“热带大陆”之称。境内降水较少,仅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一带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的地区占全洲面积50%。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一带属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沿岸一带夏热干燥,冬暖多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北非撒哈拉沙漠、南非高原西部雨量极少,属热带沙漠气候。其他广大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旱,多属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属热带雨林气候,西部属热带草原气候。

自然资源

非洲矿物资源丰富,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储量大。目前已知的石油、铜、金、金刚石、铝土矿、磷酸盐、铌和钴的储量在世界上均占有很大比重。石油主要分布在北非和大西洋沿岸各国,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尼日利亚是非洲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估计占世界总储量12%左右。铜主要分布在赞比亚与扎伊尔的沙巴区。非洲南部的黄金和金刚石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首位。金主要分布在南非、加纳、津巴布韦和扎伊尔,金刚石主要分布在扎伊尔、南非、博茨瓦纳、加纳、纳来比亚等地。此外还有锰、锑、铬、钒、铀、铂、锂、铁、锡、石棉等。森林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21%。

美洲地理

美洲概述

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且在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北濒北冰洋,南与南极洲隔德雷克海峡相望。由北美和南美两个大陆及其附近许多岛屿组成。巴拿马运河一般作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大陆从东向西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东部是久经侵蚀的山地和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西部为年轻的高峻山地,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汉科乌马山海拔7010米,是全洲最高点。山脉逼近海岸,沿海平原狭窄,东西部之间是广阔的大平原,北美中部大平原和亚马孙平原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平原。主要河流有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等。北美洲还有世界最大淡水湖群一五大湖。

地理区域

美洲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包括国家有阿根廷、巴哈马、伯利兹、美国、玻利维亚、巴西、巴巴多斯、加拿大、哥伦比亚、智利、哥斯达黎加、古巴、委内瑞拉、萨尔瓦多、厄瓜多尔、格林纳达、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海地、牙买加、圣卢西亚、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乌拉圭、巴拉圭、苏里南、多米尼加、多米尼克、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在政治地理上则把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统称为拉丁美洲,北美洲仅指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百慕大群岛。

自然气候

美洲跨有不同的气候带:北美大部分属亚寒带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有面积辽阔的针叶林和大草原;中美和南美北部主要属热带气候,有广大的热带雨林和热带稀树干草原。南美南部则属温带气候。

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