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鸟兽寻踪
16606400000009

第9章 鸟类趣味寻踪(2)

企鹅在逃避天敌时,常常跳出水面,每次跳出水面可在空中“滑翔”1米多。有时它们会跳上浮冰躲避天敌。鸟类学家的研究还揭示出一个有趣的事实,不会飞的企鹅跟最善飞的信天翁有共同的祖先,它们都有角质片构成的嘴,而大多数鸟类的嘴都是由完整的角质鞘构成的。经过世代的进化,企鹅变成鸟类中的“潜水艇”,而信天翁则变成了“滑翔机”。据化石记载,企鹅在始新世时种类繁多,当时,全球气候温暖,南极洲有茂密的森林,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随着气候逐渐变冷,企鹅的种类渐渐变少,有的已经绝迹。

如今,全世界生存的企鹅共有15种。其中,除了加拉帕戈斯企鹅生活在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及附近海域外,其他企鹅都分布在气候较寒冷的海滨。

在人们的印象中,企鹅似乎全部生活在寒冷异常的南极,而实际上,它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在亚南极水域的岛屿上繁殖,冬季在非洲南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美洲较寒冷的海域越冬。只有阿德利企鹅和帝企鹅栖息在南极本土,但阿德利企鹅在冬季也往北方迁移,在不封冻的土中寻找食物。

企鹅的耐寒本领在鸟类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所以它们常常作为冷的标志被画在冷藏车上,在炎热的夏季给人带来凉爽的联想,同时也使人们熟悉了它那憨态可掬的形象。企鹅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南极的象征,随着人类对南极日益深入的考察和开发,企鹅的秘密渐渐地被揭示出来。

别致的育儿方式

杜鹃在繁衍后代的时候不垒巢、不孵卵、不育雏,这些工作全由其他鸟来替它完成。春夏之交是雌杜鹃产卵时期,它便选定画眉、苇莺、云雀、鲣鸟等鸟的巢穴,利用自己的形状、羽色和猛禽鹰鹞相似的特点,从高远处疾飞而来,巢内的其他鸟以为天敌鹞鹰来犯,便仓皇出逃,杜鹃乘机便将卵产在这些鸟的巢内。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原因,杜鹃产的卵在大小、色泽、花纹方面和巢主产的卵相差甚微,因此不易被巢主发现。杜鹃的卵在巢内最先破壳成雏。

小杜鹃的背上有块敏感区域,有东西碰上,它便会本能地加以排挤,所以巢主的卵和破壳的雏鸟便被它推出巢外。这样,小杜鹃可以独自占用养父母采集来的食物了。小杜鹃慢慢长大了,老杜鹃一声呼唤,它便跟着远走高飞。

鸟类迁徙之谜

在肯尼亚大峡谷马革迪湖上的火烈鸟,不辞辛劳,飞越万重山关寻找它们特别喜爱的浅水滩上的咸性藻类,因为这是它们繁衍后代的唯一营养食物。

那些貌似纤细柔弱的昆虫也有惊人的迁徙本领。飞蝗是“举世闻名”的“马拉松”健将。它们可以一口气由非洲西部飞到英伦三岛,轻而易举地飞过八九百千米,最远可以达3600千米。在花丛中翩飞的蝴蝶是昆虫中的“洲际旅行家”。每年秋季,美洲北部的蝴蝶要迁到南方过冬。它们横渡波涛汹涌的大西洋,穿过亚速尔群岛,然后飞抵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行程5000千米。英纳克大蝴蝶,成群结队从美国西北部向南飞行,穿越西南部的得克萨斯州来到墨西哥中部。它们在2000米的高空任意飞翔,平均每小时可飞行十七八千米,如果加速飞行每小时可达90千米,即使飓风也阻挡不了它们。

鸟类飞行的“发动机”是胸肌。飞行时,双翼不只是单纯地上下扑动,还有向前推动的作用。许多鸟类靠着体内的生物钟,在感觉上随时探知太阳位置,因而总能以太阳位置确定方位,这就是所谓的依据“太阳罗盘”进行的导航。

鸟类的迁徙详解

鸟类的迁徙是指鸟类种群在夏天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所进行的一种大规模的、有规律的、广泛的和季节性的活动。这种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定期和定向并且常常集成大群进行。对此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淤鸟类是如何迁徙的和迁徙的原因是什么?于鸟类迁徙是怎样起源的?盂鸟类在迁徙过程中是如何进行定向的?近几年来,由于许多现代化的实验技术手段的应用,对鸟类迁徙行为以及定向导航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鸟类迁徙及其起因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鸟类都进行季节性迁徙。在古北区陆地繁殖的589种鸟类中有40%的种类、总共大约50亿只鸟,每年要飞到南方去越冬,这还不包括在本区迁徙的鸟类。在加拿大繁殖的雀形目鸟类有160种,其中有120种进行迁徙,占75%。

鸟类的迁徙往往是结成一定的队形,沿着一定的路线进行。迁徙的距离有近的,也有远的,从几千米到几万千米。迁徙最长的鸟类可要数北极燕鸥,长达1.8万千米。此鸟在北极地区繁殖,却要飞到南极海岸去越冬。在迁徙时,鸟类一般飞得不太高,只有几百米左右,仅有少数鸟类可飞越珠穆朗玛峰。迁徙时飞行速度为40~50千米/小时,连续飞行的时间可达40~70小时。许多鸟类在迁徙前必须储备足够的能量,这是为适应长距离的飞行。能量的储备方式主要是沉积脂肪。脂肪不仅为候鸟提供能量,而且脂肪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分也能为身体所利用。许多鸟类因储存脂肪而使体重大为增加,甚至成倍增加。例如北美的黑顶白颊林莺和欧洲的水蒲苇莺的体重一般为11克左右,但在迁徙前可达22克左右,所沉积的脂肪可供其飞行100个小时。

引起鸟类迁徙的原因很复杂。现在一般认为,鸟类的迁徙是对环境因素周期性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是候鸟迁徙的主要原因。由于气候的变化,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和热带的旱季,经常会出现食物的短缺,因而迫使鸟类种群中的一部分个体迁徙到其他食物丰盛的地区。这种行为最终被自然界选择的力量所固定下来,成为鸟类的一种本能。

迁徙给鸟类带来许多好处,主要表现在:(1)使鸟类始终生活在最合适的气候里,并有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有利于维持它们快速的代谢。

(2)迁徙还能为养育后代创造最合适的条件,因为养育后代需要大量的食物。

(3)在北方能最大量地孵卵,季节昼长,有丰富的昆虫,亲鸟能充分收集食物。

(4)在北方敌害较少,而且这一年度的脆弱幼鸟的出现不会促使敌害种群形成。

(5)迁徙能使活动空间大为扩展,有利于繁殖和争夺占区的行为。

(6)有利于自动平衡,能使鸟类避免因气候悬殊所带来的不便。

(7)迁徙提供了鸟类种群向新的分布区扩散以及加大了不同个体间接触和交配的机会,因而在进化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许多鸟类的迁徙是先天的和可学习的,哈里斯的换亲试验可证明这点。他将银鸥和小黑背鸥的卵进行了互换,并由此而得到了900只义亲所抚育的幼鸟。对这些幼鸟的环志结果表明:银鸥随其义亲迁飞到法国和西班牙,而小黑背鸥虽然其义亲留在英国越冬,他们仍然像其亲生父母那样迁飞到了在欧洲大陆上的越冬地。

鸟类的迁徙行为也是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由于环境不断变化,自然也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即使到了今天,迁徙的行为仍在这些鸟类中形成和消失。

例如野生的金丝雀从前是地中海地区的一种留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分布区已扩展到欧洲大陆波罗的海地区,现在在地中海地区这种鸟仍为留鸟,但在新的分布区内变成了一种候鸟。

鸟类迁徙的起源

关于鸟类迁徙的起源问题,目前有3种不同的观点:

(1)鸟类起源于南方,由于大陆板块自南向北漂移,许多鸟类被带到了北方,于是由它们返回南方老家的种种尝试便形成了鸟类迁徙的习性。

(2)鸟类起源于高纬度地区,第四纪冰川自北向南的入侵,迫使鸟类向南方迁徙,待到夏季冰川退却,使鸟类能定期地往返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从而形成了迁徙的行为。

(3)鸟类起源于南方的热带森林,种群的大量繁殖造成了对食物需求量的增加,因此生态压力使得某些鸟类在夏季向北方冰川退却的地方扩散,而当冰川来临时再回到南方越冬,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定期迁徙的行为。

相比较而言,第一种观点有些疑点。因为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明显的大陆板块移动早在鸟类出现以前就已完成。第2种观点和第3种观点都有一些证据。但第3种观点比较符合现代生态学思想,似乎更为合理一些。

鸟类的定向导航机制

迁徙最显著的特点是每一物种均有其固定的繁殖区和越冬区。为此,迁徙的鸟类必须知道它们所在的位置,它们所要飞往的地区和它们前往目的地的路线和方向,也就是说,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必须具有定向导航的能力。鸟类不仅具有定向导航的能力,并且是相当发达的。实验证明,许多鸟类(例如家燕、企鹅)次年春天可返回原巢繁殖。即使用飞机将迁徙鸟类运至远离迁徙路线的地区,释放数天后,仍可返回原栖息地。因而人们对于鸟类定向导航的现象,早就有所了解。然而对于导航定向机制的研究,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通过实验,人们相继提出了许多解释鸟类定向机制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训练和记忆

认为鸟类具有一种固有的由遗传所决定的方向感。这种方向感,随着幼鸟跟随亲鸟迁徙,不断地加强对迁徙路线的记忆。

二、视觉定向

依靠居留和迁徙途径的地形和景观如山脉、海岸、河流、森林和荒漠等作为标记,并不断地跟老鸟学会传统的迁徙路线。例如:将憨坚鸟人为地运往300余千米以外的地方放飞。这些鸟首先要努力找到其所熟悉的大西洋海岸线,而后迅速地飞回其原栖息地。虽然陆地特征对子夜间迁徙的鸟类可能并不十分重要,但仍有一些鸟类能根据陆地标志来确定位置和调整飞行的方向。

三、天体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