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行星大探秘
16591800000003

第3章 神秘的行星(2)

为了真正弄清“维纳斯”——金星的真面目,苏联从1961年先后发射了8颗探测器。1975年6月8日又发射了第9颗探测器“金星9号”。1975年10月22日,即发射后的第106天,着陆舱软着陆在金星表面,轨道舱则继续绕金星飞行,该轨道舱即成了航天史上第一颗人造金星卫星,它也是世界上第一颗人造行星卫星。由于金星大气十分稠密而且被电离了,原来拍摄的照片只能看到一片云,因此它又成了掀开“维纳斯”的面纱,拍摄“维纳斯”真正“脸庞”照片的航天器。

“金星9号”轨道舱,可对金星进行自行观测,又能作为无线电中继站,把着陆舱在金星表面拍摄的金星照片以及测得的风速、压力、温度、太阳辐射量、大气层密度及成分等数据及时转发给地球。“金星9号”的最大功绩在于帮助人类第一次弄清了一些金星之谜。

“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

麦哲伦是葡萄牙的航海者,16世纪20年代初,他率领船队完成了首次环绕地球的航行。

1989年5月5日,“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由美国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携上太空。它是美国11年来发射的第一个从事星际考察的探测器,也是从航天飞机上发射的第一个担负这种任务的探测器。

“麦哲伦”号探测器将在太空游弋15个月,行程约13亿千米,计划1990年8月飞入金星引力圈内,最后点燃火箭发动机,进入一条周期约为3小时的绕金星轨道。

“麦哲伦”号探测器的主要使命是:了解金星的地质情况,如表面构造、电特性等;研究火山和地壳构造以及形成金星表面特性的原因;了解金星的物理学特性,如密度分布和金星内部的力学特性等。

“麦哲伦”号探测器上采用了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对金星进行探测,并绘制金星图像。

1990年8月10日,“麦哲伦”号探测器顺利到达金星。8月16日,探测器上的合成孔径雷达开始对金星表面进行探测,虽然只获得金星表面的一小部分资料,但图像非常清晰,可以清楚地辨认出断层、火山熔岩流、火山口、高山、峡谷和陨石坑。“先驱者金星”号探测器发现金星上可能曾经有过水,“麦哲伦”号将要“看看”金星上是否有河床和海滩等。

在西方被称为女神维纳斯的金星,总被浓云密雾包围着,让“麦哲伦”号透过浓云密雾,早日揭开金星的面纱。

探索火星

火星是天空中一颗红色的星星,它的半径只有3395千米,是地球半径的0.53倍,相当于月球那么大。火星一直是颗神秘的星,关于火星的种种美好传说在社会上十分流行,甚至连最谨慎的科学家,都悄悄地谈论过下面的设想:

几万年前,人类文化还刚刚在地球上产生的时候,火星上已形成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他们运用先进的挖掘机械,在整个可耕区,建筑了完整的灌溉“运河”网。火星上存在着生命,这不仅是科普作家喜爱的一个题材,就是10年前,人们还普遍认为,火星上至少有植物存在。这一切,强烈地吸引着人们去探测火星的奥秘。

1894年,出身波士顿名门望族的天文学家洛韦尔开始以极大的热情,宣传火星是颗有生命星球的理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应。从1901年到1921年,有许多人声称他们曾接收到来自火星高级生命发来的电讯信号。1958年,苏联一位天文学家发表过惊人的推测:火星的两颗小卫星是由金属构成的,而且是中空的。他认为火星人发射这两颗卫星,是为了在火星文明被毁灭之前保留火星文明的精华,但这一推测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1987年,通过天文望远镜,一位天文学家声称发现了火星上存在一条很长的“运河”,一度使人们对火星上存在高级生命充满狂热。不过没多久,所谓的“运河”被证明只不过是火星上一条狭长的裂痕。随后,美国连续发射了“海盗-1”和“海盗-2”两个火星飞船登陆器,测知火星表面确实有一层薄薄的含少量氮的大气层,可是那里气压太低,使火星两极的水分很快蒸发,不可能有长期水体的存在。探测器中所携带的生命探测仪所做的三项试验,其中两项得到否定的结论,只有一项试验得出模棱两可的结果,表明火星是不存在生命的,按照人类的一贯思维,火星也不具备存在生命的条件,从而使火星上不存在生命几乎成了定论。

但是,近几年来,这个问题又再一次掀起波澜。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的科学家菲尔·克里斯坦森在该学会最近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火星上一个巨大的赤铁矿床使人们推测这颗星球上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水存在,因而可能形成生命。赤铁矿是一种氧化铁矿,其形成的方式多种多样,通常都有水的参与。

火星上发现的这种粗粒赤铁矿在地球上可见于黄石国家公园这类火山地带。利用“环火星勘探者”卫星研究火星的科学家们说,这是火星地表以下有大规模热液系统活动的证据。

据悉,在火星上空绕轨道飞行的“环火星勘探者”卫星上安装的激光测高仪绘制了火星的地貌,并在1997年4月份发现了火星北极极冠及周围地形的新信息,包括与北非沙丘具有相似特征的沙丘原。这台测高仪还发现在火星极冠上空有高空云存在。前苏联公布的拍摄到的火星表面照片,使人们对火星产生了新的看法。这些照片清楚地表明火星上的一个区域内,存在大规模的、呈倒塌状的规则结构。宇航专家推测,这是一个巨大城市的遗迹,它表明至少若干年前火星上存在过高级智能生命,至于现在这些生命是否存在或者是这些生命为什么不存在的原因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研究。

火星上的运河

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道,如果承认火星上有运河,就等于承认火星上有智慧生命存在,这无疑是一个令人们感兴趣的问题。

最早指出火星上有运河的,是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阿帕雷利。他在1877年,利用火星近日点与地球会合的机会,用口径24厘米的望远镜观察火星,发现在火星的圆面上有些模糊不清的直线条,这些暗线把一个个暗斑连接起来。他经过继续观察又发现,有的暗线宽达120千米,长4800千米,纵横交错,形成覆盖火星大陆的网络,并发现有两条暗线相互平行,还有季节变化。他还将自己的发现绘制成图表,公诸于世。

开始,斯基阿帕雷利猜测这些暗线只是连接海湾的水道,并未说明这是人工开凿的运河。但到了19世纪80年代,他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把这些暗线说成是智慧生物开凿的运河,这个人就是美国的洛韦尔。

洛韦尔被斯基阿帕雷利的发现迷住了。为了观察火星,他自己出钱在亚利桑那州建了一个天文台。经过多年的观测,不但证实了斯基阿帕雷利的发现,还新发现了几百条新的河道,说火星表面像“蜘蛛网”一样。他还把自己的观测写成三本书:《火星》《火星及其运河》《火星——生命的住所》。他认为,因为火星表面空气非常稀薄而导致缺水,由冰雪组成的火星极冠到夏季开始融化,成为水源,火星上的水道,目的就是将极冠上的水引向干旱的热带地区,用以灌溉那里的田地。从这些水道看,都是到大陆的中央汇合在一起,显然是有目的地开凿的,其暗斑则是绿洲。

洛韦尔的理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很快风靡世界。但是,洛韦尔的理论并不是一边倒的,也在不断地受到挑战。比如美国的巴纳德就认为,火星上的暗线根本就不是直的,很不规则,并且是断开的,希腊的安东尼·阿迪通过自己的观测,支持了巴纳德的观点,认为把火星上的暗线条说成是运河,纯粹是眼睛的错觉,“属于想象力过于丰富的人”。

由于上述观点的出现,关于火星上的神话逐渐消沉下来,美国的“水手9号”探测器进一步证明了火星运河的存在是虚假的。不过,“水手9号”却有了意外的发现,那就是火星上有许多类似河床的地质构造,其位置与洛韦尔描绘的大相径庭。

有人把火星上的河床分成三类:经流河床、流出河床与侵蚀河床,与地球上的河床极为相似。他们分析,很久很久以前,火星上曾经有过温暖的气候,它的上空有大气层,有降水,保证了河流的存在。

火星上不可思议的山洪暴发

美国的一位科学家声称,通过分析火星上的呈阶梯状扇面的独特地貌,她认为火星上曾经发生过类似于地球上的山洪暴发。

在美国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的地球科学家埃林·克拉尔公布了她的这项最新发现。克拉尔称,火星上面有很多盆地,它们看起来很像是扇面,大约有十个扇面呈阶梯状,至于其原因,至今尚未有定论。

埃林·克拉尔说:“在地球上没有这样的阶梯状扇面,我们不得不自己模拟一个。”科学家们在房间大小的沙堆中间挖了一个坑,并模拟水流注入坑中时的场景。当水流过沟渠时,沉积物被侵蚀。水一步步注入盆地中,从而形成阶梯。

在进行了阶梯状扇面实验后,科学家们建造了一个沉积物流蚀模型,并使用卫星图像和火星轨道激光高度仪发回的数据研究火星上的扇面。通过对100千米内的盆地中扇面的研究,他们计算出了阶梯状扇面得以形成的条件。

研究者指出,形成这样的阶梯状扇面,只需要大约几十年,而不是像火星上发生的其他地形变化,动辄要上百万年。但这种阶梯状扇面的形成确实需要大量的水,并且这是一气呵成的。研究者克拉尔说,形成这种地貌所需的水量,大约相当于密西西比河10年水量或莱茵河100年的水量注入方圆160平方千米的盆地中。但从火星的图像来看,水的流经方式跟密西西比河毫无相似之处。我们认为水可能来自于地下,是地下水猛烈喷涌至地表而致。克拉尔说,有迹象表明,火星上的水可能来自于大气降水,但形成阶梯状扇面的水显然不是来自于这个。据早前公布的消息,在火星大气中还存在有少量的甲烷气体,而它们很可能是微生物活动的产物。科学家们认为,火星曾经也是一颗与地球一样富有生命力的行星,在其表面也曾分布有海洋、河流、活火山——其中也包括太阳系中最高的奥林匹斯火山。

克拉尔于2007年8月进入弗吉尼亚科技大学,她一直在致力于扇面地形的研究,经常深入极其干旱的地区,因为那里的环境与火星极为相似。火星只是克拉尔对行星表面研究的领域之一。她说,我们能看到行星地表运动中存在着很多相似的过程,这非常有趣。比如,在土卫六上似乎也有扇面地形,而土卫六与火星相比,其引力系数、岩石类型、地表大气等都不一样。对于地球来说,植被对地表的影响巨大,而在火星上,我们有更纯的环境,没有植被的影响,这使我们在研究它的地表形态变化时,少了一个变数。研究小组考虑到沉积物外形和颜色等诸多因素,最终认定造成这种地质状况的原因是液态水活动而非尘埃。如果是尘埃的话,沉积物会呈现黑色。由于火星表面温度低于0益,而且大气压偏低,水在那里会很快变成固态冰或气态的水蒸气,因此水无法在火星上长期以液态形式存在。但科学家提出了一种理论似乎也有道理,即液态水是从地下喷射出火星表面的。

美国其他的火星研究专家也认为,一些火星照片上的奇特地形很可能是以前洪水的遗迹。他们指出,曾几何时,曾有洪水猛烈冲刷过这片区域的岩石。

专家们同时提醒说,火星上即使现在也仍有水存在,不过它们均以冰的形式分布在火星两极和土壤之中。此前的研究显示,在火星南极地区存在着一座巨大的冰湖。如果其全部融化,那么整个火星表面将被厚达11米的水层所覆盖。

“火星快车”号以前传回的观测数据显示,火星南极地区冰湖的厚度达到了3.7千米。就成分来说,火星冰湖至少由90%以上凝结的水组成。根据初步的评估,火星北极区域蕴含的冰层数量丝毫不亚于南极地区。火星两极的巨大冰湖均隐藏在红色的沙土之下,最早是由美国的“奥德赛”探测器在2002年5月发现的。

火星生命之谜

火星是太阳系中的第4颗行星,也是我们地球的邻居。火星上有没有生命一直是科学家们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大多数科学家持否定态度——认为在火星上不可能存在生命,哪怕是极小的微生物,但有一些科学家坚持认为,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现象。

1976年7月20日在火星表面软着陆的美国“海盗1号”探测器,携带一台用来进行生物实验的仪器。这台仪器把一种化学药品注入火星表面9个地点的土壤中,然后检测土壤中有关的生命信号。如果土壤中存在着微生物,它们“吃掉”化学药品后,会释放气体。由于仪器的灵敏度很高,很容易测到这种气体。果然,这台仪器探测到了微生物的“打嗝”声,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火星上可能存在着生命。

为了进一步证实,又做了另一次实验:把每一份土壤加热到可能不会破坏化合物的温度,然后,再向每一份土壤注入同样的化学药品,实验结果没有气体产生,这说明微生物死亡了。

许多科学家对这些实验提出异议,但10多年来少数科学家仍然坚持认为火星上有生命,并一再建议美国宇航局再次向火星发射探测器,进一步探明火星上有无生命存在。他们认为,如果火星上确实存在生命,且发现火星和地球上的生命之间毫无联系,那就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就可以证实,生命曾不止一次产生过。

奇妙土星的极光

土星的极光一般为椭圆形,周期性地照亮极地。

人们认为这种极光与地球极光的形成很相似。2008年11月,美、英等国科学家利用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飞船上的红外设备,拍下了一种新型的土星极光。在45分钟的时间里,这种新的极光不断地变化,甚至会消失。这种极光极为神秘,不同于以往在土星或太阳系其他行星上见到的极光,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亮度很弱。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一位教授看到如此特别的极光,激动地说:“我们从未在别的地方观察到这样的极光。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像我们在木星或地球上看到的极光环,它覆盖了土星极地一块巨大的区域,而根据当前对土星极光形成的观点,这一区域应该是空的。所以,在这里发现极光真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科学家们认为,弄清这种极光的起源,将有助于人类深入了解土星。

探索土星之谜

1979年9月,一艘名叫“先驱者11号”的无人驾驶飞船,从土星环的边缘擦过,对土星进行了首次近距离考察,又传来了“土卫六”上可能有生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