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以色列开始着手组建了自己的特种作战部队,它的兵力都是从陆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具有特殊技能的训练尖子,然后将这支新成立的部队命名为以色列第101部队。到了1954年,以色列考虑战争和应付国内突发事件、制止内乱的需要,决定将第101部队与伞兵旅合并,改为第202伞兵旅。该旅主要由旅部和4个营以及其他支援部队编成。1967年,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第202伞兵旅又改称第55伞兵旅。
1960年以后,以色列使用特种部队作战颇为频繁,由应急作战转为执行反恐怖任务。
目前,以色列的特种作战部队作为一个特殊的兵种,是一般任务部队的加强和补充,它在应付突发事件、敌后侦察、实施心理战、特工破坏、反恐怖等方面近年来发挥了重大作用。
海军岸防兵
海军岸防兵是海军中部署于沿海重要地段、岛屿,以火力进行海岸防御任务的兵种。通常由海岸导弹部队和海岸炮兵部队组成。编有独立团、营(连)等单位,分属于海军基地或水警区。有的国家设有岸防司令部,编有旅,能独立作战,也可协同其他兵种进行作战任务,主要装备飞航式近程岸舰战术导弹和大、中口径火炮。海军岸防兵具有弹药、物资储备充足,战斗力稳定、投入战斗迅速,导弹命中率高、火力强,能依托坚固防御工事,坚持持久作战等特点,是海军海岸防御的陆上骨干力量。基本任务是封锁海峡、航道,消灭敌方舰船,掩护近岸海区的己方交通线和舰船;支持海岸、岛屿守备部队作战,保卫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地段的安全。
早在公元前,一些濒海国家就有了岸防设施和兵力。14~15世纪,岸防兵随着配备岸防火炮的濒海要塞的出现而开始形成。
18世纪以后,许多国家先后将岸防兵列入海军序列。
19世纪,各军事强国的濒海岸段要地多筑有较为完善的防御火炮阵地,至20世纪初达到最盛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卫国战争中,海军岸防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导弹武器的使用,许多国家建立了海岸导弹部队。苏联海军把海岸导弹(火箭)炮兵作为一个兵种。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各国海军岸防部队称谓不一,规模装备差异较大。苏联称海岸导弹炮兵,共编8000余人,营为最大的编制单位,主要装备“沙道克”(SSC-1)式或“幼鲑”式岸舰导弹和203、152、130毫米火炮。越南海军编1个岸舰导弹旅。瑞典海军编5个海岸炮兵团(含若干导弹中队)。中东等地区的国家也编有海岸导弹部队。美、英、法等国家不设海军岸防兵,其海岸防御任务由海岸警备部队等担负。
中国的岸防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宋元时期,在沿海建城设防,防御海盗。
明朝,开始在沿海设有卫、所,并在海防要地修城筑堡,屯兵戍守。如戚继光、俞大猷统率步师和水师,抗击倭寇。嘉靖年间(1522~1566年),装备铜炮,“大弹发及七百步”。清初,建水师,造炮台,防守海口。道光年间(1821~1850年),海禁大开,海防益重。鸦片战争中,清军利用在虎门设立的炮台和设置的水中障碍阵地,抗击了英军战舰的进攻。此后,清朝在沿海要地构筑新式炮台130多座。“中华民国”时期,炮台几经整修,后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如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役,吴淞要塞阻日舰于黄浦江口达一月之久。
侦察机部队
侦察航空兵是以侦察机为基本装备,从空中获取情报的航空兵,有些国家称侦察机部队,是军事侦察的重要力量,由专业侦察飞行部队、其他航空兵侦察飞行分队和情报处理机构组成。一般隶属于空军,基本编制单位为联队或独立团。具有高速机动和远程侦察能力,主要用于对敌方战术、战役和战略纵深内的重要目标实施航空侦察,提供各军种、兵种作战需要的有关情报。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法、英、俄、德、意等国在陆军中组建飞机连、航空营或军事航空队,装备飞机、飞艇和气球,进行侦察和校正炮兵射击等任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侦察航空兵作为专门从事侦察的兵种正式形成,主要担负战术侦察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侦察机和机载侦察设备不断改进,侦察航空兵成为进行战术、战役和战略侦察任务的主要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侦察航空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新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苏侦察机数量一直占作战飞机总数的10%~15%。
20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编有规模不等的侦察航空兵,侦察航空兵的侦察装备不断改善,体制编制逐步改进,军事训练日益加强,现代条件下的实战侦察能力进一步提高。侦察航空兵实施侦察的主要方法是成像侦察、电子侦察和目视侦察。装备的侦察机,有专门设计的,有用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改装的,一些国家还在发展无人驾驶侦察机和侦察气球。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远程航空兵、方面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分别编有独立侦察航空兵团、大队或中队,装备米格-25P、图-95E等型侦察机。美国战略空军、战术空军司令部都编有侦察机联队,海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分别编有中队和营,装备的侦察机有SR-71、TR-1、RC-135等型。随着航空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军队对航空侦察要求的提高,侦察航空兵的发展重点是提高全天候机动能力、突防能力、综合侦察能力、情报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处理能力。
攻击机部队
强击航空兵是装备强击机,从低空、超低空攻击地面和水面目标,直接支持地面部队、海上舰艇编队作战的航空兵。美、英、德等国称攻击机部队,隶属于空军或海军。主要任务是支持地面部队进攻和防御作战,消灭和压制敌方战术、战役纵深内的导弹、炮兵阵地、集群坦克及有生力量,破坏敌方指挥机构和防御工事,破坏和封锁敌方交通运输;支持登陆部队登陆作战,协同地面部队消灭敌方登陆兵,协同海军编队突击敌方舰艇;支持空降作战,协同地面部队消灭敌方空降兵;参加争夺制空权,破坏敌方机场,消灭敌方机场上的飞机和人员,摧毁敌方雷达站;实施航空侦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于1917年在陆军组建专门进行强击行动的航空分队,随后,英、法等国也组建类似的分队。这些分队装备歼击机或轻型轰炸机,主要用于攻击对方前沿的有生力量。一战后期到二战前夕,一些国家生产了大量作战效能较好的强击机,并装备部队。苏联称强击机部队为冲击航空兵,并作为一个兵种,组建了5个大队,后又扩建为旅和师。德国组建了攻击机大队、联队和军团。
美国建有攻击机中队、联队,1938年,攻击机的数量已占作战飞机总数的20%。中国国民党军队在1936年组建一支有20架美制A-12型飞机的攻击机大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攻击机部队和苏联的冲击航空兵在数量、装备上都得到进一步发展(苏军1943年强击机数量占作战飞机总数的30%以上),成为直接支持地面部队作战的主要力量。担负的任务不仅是消灭和压制战场上对方的有生力量、技术兵器、防御工事,还有突击对方浅近纵深内的机场和交通运输目标。美国战术空军的攻击机部队因装备陈旧而被淘汰,以战斗轰炸机部队直接支持地面部队作战。
随着飞机性能的不断完善,许多飞机不但可以作为歼击机,也具有强击机的功能,如苏-27、苏-29、B-2等型,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机种——歼击强击机,这也代表了今后战斗机发展的趋势。
防空导弹部队
地空导弹兵是装备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进行防空作战任务的兵种或部队。
英、法、日等国称,俄罗斯称防空导弹兵。主要任务是保卫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军事要地、交通枢纽、军队集团以及其他重要目标,参加争夺制空权的斗争。
必要时,还可用于摧毁敌方地面、水面目标。通常与歼击航空兵、高射炮兵共同进行作战任务,也可单独进行防空作战。地空导弹兵在现代防空作战中,具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