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技未解之谜
16591400000009

第9章 文明遗迹篇(2)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国法西斯攻占了普希金城,将叶卡特林娜皇宫里的珍宝文物抢劫一空,琥珀屋也未能幸免。1945年,德国法西斯投降,但苏联人却未在德国找到琥珀屋。二战后,苏联与东德还专门成立了“寻找琥珀屋”的特别委员会,但迄今为止,近半个多世纪的搜寻竟毫无所获。

稀世珍宝琥珀屋究竟到哪里去了呢?对此,人们有着很多猜测:

第一种看法是琥珀屋已被销毁。

琥珀屋运到哥尼斯堡后,由罗德博士任馆长负责保护与研究琥珀屋,罗德的助手说,罗德博士指着施威林伯爵一间大房子里的一大堆箱子说,哥尼斯堡美术馆的所有展品都在这些箱子里。而这些箱子在苏军快攻进城时,被德国人放火烧毁了。

据说,后来去抢救时,“除了烧焦的木头之外,我们什么东西也没有找到。

整个城堡已烧成一片灰烬”。很可能,琥珀屋连同其他展品都被烧掉了。

第二种说法,琥珀屋已安全转移出哥尼斯堡,藏在一个地下室里。

罗德博士负责了琥珀屋的装运工作,他把大批博物馆的展品转移到了施威林的庄园,但却没有琥珀屋。罗德的儿子沃尔夫冈在苏军开始枪击守备哥尼斯堡的德军前沿阵地时,曾亲耳听到他父亲对他说:“琥珀屋已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很显然,罗德是重要知情者。二战后,苏联搜寻队的人还找过罗德,罗德答应帮忙寻找。有一天,罗德把苏联的搜寻人员巴尔索夫教授带到一个入口被堵死的地下室旁,悄悄地说里面有博物馆的展品。有人推测,那个地下室中可能就藏有琥珀屋。

第三种看法是琥珀屋被转移到德国的中部地区,藏在图林根。

据纳粹领袖里希·科赫供认,照希特勒之命,1945年1月,琥珀屋被运出哥尼斯堡,运往德国中部,琥珀屋被藏在图林根地区。

按照这一线索,前民主德国当局,曾派许多人对“图林根”地区的苏尔察到“波尔齐”之间的所有深谷、山洞、古堡进行搜索,结果均未发现琥珀屋的踪迹。

第四种看法,琥珀屋转运到伏尔普利豪森矿山的一条矿井里,但已被毁了。

1977年,德国原伏尔普利豪森区的纳粹领袖施密特回忆说:“1945年,一批来自哥尼斯堡的货物由火车运到伏尔普利豪森,这批货物有12只木箱,每个木箱长150厘米,宽80厘米,箱子用铅封口,并扎着铁箍。”当时是由施密特亲自提货,指派绝对可靠的党卫队员卸货的,这批木箱后来存放在矿井深处的一条岔道里。此种说法如果可信的话,也为时晚矣。因为1945年9月底,这些木箱都已经被炸毁了。

第五种看法,琥珀屋仍藏在哥尼斯堡的某个地方。

1945年1月底,苏军已切断哥尼斯堡对外的一切交通线,将其包围,根本不可能用火车、汽车将琥珀屋转运出去,只能就地隐藏。据说1945年1~2月间,负责隐藏琥珀屋的党卫队突击大队长乔治·林格尔,在临终前跟其子鲁道夫·林格尔说,琥珀屋以及部分琥珀藏品与部队档案,都藏在“斯仄因达姆”

的地下室里。但具体在什么地方却未告诉其子。从林格尔的笔记本中,发现了三条与“琥珀屋”转移相关的命令,即中央帝国安全局把转移“琥珀屋”命名为“绿色行动”,要求转移到指定地点后,按计划把入口伪装起来,并把附近建筑物夷为平地。

搜寻琥珀屋的工作已达半个世纪,仍一无所获。但人们不愿相信它的损毁,人们推测着,琥珀屋可能仍在某个地下室里静静地沉睡着,等待着被召回世间。

“死丘”毁灭之谜

摩亨佐·达罗是印度河流域最大的文明古城,位于今巴基斯坦信德省拉尔卡纳县境内,在当地方言中,摩亨佐·达罗的意思是“死亡之丘”。该城遗址于1922年被印度考古学家拉·杰·班纳吉等人首次发现,根据碳14测定,其存在年代为公元前2500-公元前1500年,虽然其历史比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略晚,但影响范围很大。在距摩亨佐·达罗城几百千米以外的北方,人们也发现了布局相同的城市和规格一致的造房用砖。

从遗址发掘来看,摩亨佐·达罗非常繁荣,占地8平方千米,分为西面的上城和东面的下城。上城居住着宗教祭司和城市首领,四周有城墙和壕沟,城墙上筑有许多了望楼,上城内建有高塔,带走廊的庭院,有柱子的厅以及举世闻名的摩亨佐·达罗大浴池。浴池面积达1063平方米,由烧砖砌成,地表和墙面均以石膏填缝,再盖上沥青,因而滴水不漏。浴场周围并列着单独的洗澡间,入口狭小,排水沟设计非常巧妙。

和上城相比,下城设置比较简陋,房檐低矮,布局也不规整,可能是市民、手工业者、商人以及其他劳动群众的居住之地。

此城具有相当明确的建设规划,总的来说,布局科学、合理,而且已经具备现代城市的某些特征。整座城市呈长方形,上下两城的街区,均由纵横街道隔成棋盘格状;其中,也有东西和南北走向的宽阔大道。居民住宅多为两层楼房,临街一面不开窗户,以避免灰尘和噪音。几乎每户都有浴室、便所以及与之相连的地下排水系统。此外,住宅大多于中心地方设置庭院,四周设居室。

给人的印象是,该城清洁美丽,居民生活安逸舒适。这座城市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文明水平。考古学家从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精美的陶器、青铜像以及各种印章、铜板等,还发现了2000多件有文字的遗物,包括500多个符号。目前,学者们正在加紧进行释读。

在古城发掘中,人们发现了许多人体骨架,从其摆放姿势来看,有人正沿街散步,有人正在家休息。灾难是突然降临的,几乎在同一时刻,全城4万~5万人全部死于来历不明的横祸,一座繁华发达的城市顷刻之间变成废墟。

然而对于“死丘”毁灭的原因,科学家们还是从不同的角度做了种种推测。

有些学者如R.L.雷克斯、S.威尔帕特等,从地质学和生态学的角度进行了解释,认为“死丘事件”可能是由于远古印度河床的改道、河水的泛滥、地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水灾,特大的洪水把位于河中央岛上的古城摧毁了,城内居民同时被洪水淹死了。

然而,有些学者并不赞同上述说法,认为如果真的是因为特大洪水的袭击,城内居民的尸体就会随着洪水漂流远去,城内不会保存如此大量的骷髅。考古学家在古城废墟里也没有发现遭受特大洪水袭击的任何证据。

有些学者猜测,可能是由于远古发生过一次急性传染疾病而造成全城居民的死亡。然而这一说法也有其漏洞,因为无论怎样严重的传染病,也不可能使全城的人几乎在同一天同一时刻全部死亡。从废墟骷髅的分布情况看,当时有些人似乎正在街上散步或在房屋里干活,并非患有疾病。古生物学家和医学家经过仔细研究,也否定了因疾病传播而导致死亡的说法。

于是,又有人提出了外族人大规模进攻,大批屠杀城内居民的说法。可是入侵者又是谁呢?有人曾提出可能是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然而事实上雅利安人入侵的年代比这座古城毁灭的年代晚得多,相隔几个世纪。因此,入侵说也因缺少证据而不能作为定论。

在对“死丘事件”的研究中,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奇特现象,即在城中发现了明显的爆炸留下的痕迹,爆炸中心的建筑物全部夷为平地,且破坏程度由近及远逐渐减弱,只有最边缘的建筑物得以幸存。科学工作者还在废墟的中央发现了一些散落的碎块,这是黏土和其他矿物烧结而成的。

罗马大学和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的实验证明:废墟当时的熔炼温度高达1400~1500益,这样的温度只有在”炼场的熔炉里或持续多日的森林大火的火源才能达到。然而岛上从未有过森林,因而只能推断大火源于一次大爆炸。

其实,印度历史上曾经流传过远古时发生过一次奇特大爆炸的传说,许多“耀眼的光芒”“无烟的大火”“紫白色的极光”“银色的云”“奇异的夕阳”

“黑夜中的白昼”等等描述都可佐证核爆炸是致使古城毁灭的真凶。

可是历史常识又告诉我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才发明和使用了第一颗原子弹,远在距今3600多年前,是绝不可能有原子弹的。

也有人认为,在宇宙射线和电场的作用下,大气层中会形成一种化学性能非常活泼的微粒,这些微粒在磁场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并变得越来越大,从而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球形——“物理化学构成物”,形成这种构成物的大气条件同时还能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积累多了便会发生猛烈的爆炸。

随着爆炸开始,其他黑色闪电迅速引爆,从而形成类似核爆炸中的链式反映,爆炸时的温度可高达1500益,足以把石头熔化。这个数字恰好与摩亨佐·达罗遗址中的发掘物相一致。

据推测,摩亨佐·达罗可能是先被有毒空气袭击,继之又被猛烈的爆炸彻底摧毁。而在古城的大爆炸中,至少有3000个半径达30厘米的黑色闪电和1000多个球状闪电参与,因而爆炸威力无比。

还有人认为,摩亨佐·达罗毁于外星“宇宙飞船”。英国学者捷文鲍尔特和意大利学者钦吉推测:3500万年前,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在印度上空游弋时,可能意外地发生了某种故障而引起爆炸,以致造成巨大灾难。然而外星人是否存在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故此证据不足。

对以上几种观点,现在还难以判断是非。

神秘的卡什库拉克洞穴

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它名声欠佳,历来孤寂。在这块土地上,在漆黑的洞穴中间的某个地方,卡什库拉克埋下了自己的秘密。

为了破译这个秘密,前苏联医学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和医学科学研究所的学者们已经做了多年的努力。

卡什库拉克洞穴是古代哈卡西人崇拜的偶像。这里有两种传说。一说是古代哈卡西人崇拜黑色的鬼王,另一说是他们崇拜男性生殖器偶像。毫无疑问,选择这个地方不是偶然的。古代的祭师们看来知道洞穴对人的心理状态的影响。

古代的哈卡西人把奉献给自己的神的祭器带到这里,祭品中也包括人。

到过卡什库拉克洞穴的人经常会讲些令人震惊的事情。在某一时刻,他们会无缘无故地感到惊慌失措。他们会扔下装备,不顾一切地全力奔跑,冲向洞口、冲向出口、冲向有亮光的地方。随后,清醒过来了,却怎么也不能解释到底出了什么事。来这儿的人,许多都是有资历的洞穴考察专家,比这复杂得多的洞穴,他们也见识过,而且不止一个。

站在洞穴的入口处,微微有点令人失望,在哈卡西亚,在库兹涅茨河阿拉陶山的支脉里,这种洞穴,如果说不是有几百个的话,少说也有几十个。洞口是个不大的陷坑,在岩石的露头中,它并不引人注目。

但是,一旦进入洞穴,人们就屏住了呼吸,脚步也小心翼翼起来,心脏猛烈地跳着。尽管温度很低,但探险者还是渐渐觉得热。稀溜溜的泥水在脚下“吧嗒吧嗒”地响着。要是踩空了,就会像走在结了冰的斜坡上似的,有一股什么力量拉着你向下滑。现在最要紧的是保持平衡。因此,在每挪一步之前,都要用手电筒把每1厘米的路面情况仔仔细细地照上一遍。四周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这儿那儿,不时可以见到一根根石笋,像熔炼成的蜡烛。据传说,卡什库拉克诸多谜一般的往事中,有一件就发生在这里。

事情发生在1985年。研究所研究员康斯坦丁·巴库林带着一批洞穴专家来考察,经过几小时工作后,依次向洞口走去。康斯坦丁是最后一个,他胸部戴着专用防护带,防护带上牢牢地系着绳子,正准备往上攀登。忽然,他感到一种凝重、专注的目光投在他身上,让他突然感到一阵发热。他产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逃跑,可是腿似乎僵硬了。他又感到不可思议的害怕,怕回头看背后发生的事。

似乎是在催眠状态之中,顺从了别人的意志一般,他转过了头。他看到了一位中年以上的萨满,双臂相距大约5米。那人穿的衣服飘动着,皮帽子上有角,眼睛熠熠发光,手势很稳重,但邀请的意思很明白:啊,走,跟我走……就这样,巴库林无意识地向深处走了几步,又好像摆脱了魔法似的拼命拉起那根绳子。这是他和上面的同伴联系的唯一纽带,是请求紧急救援的信号。

巴库林没有再下洞去。但过后很久,萨满还不止一次出现在他的梦境中,叫他跟自己走。在这以前,康斯坦丁从没经历过如此强烈的精神震撼。人们一向认为他是个严肃、沉着的人。后来,这位学者被调到了南极考察队工作。

对于卡什库拉克洞穴里诸多神秘事件,目前有三种解释。

一曰“幻觉说”。人在黑暗的地下,容易产生幻觉;而且洞穴内可能有特殊化学物质形成的混合气体,使人产生幻觉。该洞穴的神秘现象是幻觉的结果。

二曰“低频脉冲说”。人们在卡什库拉克洞穴中的恐惧心理和时间停滞的感觉,不能归于神经紧张,而在于某种外来干预。探险科学家们在该洞穴里设置了磁力仪,显示器上一会儿是一个数字,过几分钟变成另一个数字,这说明洞穴的电磁场是经常摆动的。

在众多信号中,有一个严格的低频脉冲出现,出现的时间不规则,而且有时是单波道,有时是一束,磁通量为1000毫微特斯拉。每当人们神经过敏、感到压抑和惊慌失措的时候,洞口栖息的蝙蝠、鸽子便在洞内乱飞,磁力仪显示这正是那奇异的电磁脉冲出现之时,因此,这低频脉冲必定影响了人和动物的生理与心理。

经研究得出结论:在卡什库拉克记录到的信号,和任何自然现象无关,具有这种振幅变化的频率脉冲,只能是人工装置发出的。然而,这个神秘的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位于冰封的洞穴深处,它的信号透过厚厚的岩层,径直飞入宇宙。这些信号又是发给谁呢?

三曰“全息照相说”。巴库林在洞内看到萨满的事不是独一无二的。新西伯利亚洞穴东部的一些年轻人也见过类似现象。在一所地下大厅里,他们和一个黑色的躯体意外遭遇,那躯体急忙躲进了岩缝。

人们有一种假设,认为在该洞穴内见到的幽灵般的“人”,实际上是全息照相。全息照相术,目前全世界都在研究。记忆能力不单单属于人,物体也可能具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这些物体能把从外部得到的信息复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