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现代科技下的战争
16590600000019

第19章 特种战篇(3)

俄军首先通过秘密渠道获取了杜达耶夫无绳电话的电波频率,然后动用“伊尔—76”电子战飞机在车臣上空昼夜不停地飞行。只要杜达耶夫的无绳电话一启用,几秒钟后,飞机上的侦察设备就会根据预先知道的频率测出手机所在位置,从而引导导弹进行攻击。

当年4月21日以前,俄军进行了2次这样的攻击,遗憾的是,他每次通信都是在运动中进行,而且通话时间很短,导弹刚刚发射,杜达耶夫就关了机,几次打击都没取得成功。

4月21日夜,杜达耶夫接到了一位充当俄罗斯与车臣双方谈判中间人的电话,不知是疏忽大意还是过于自信,这一次的通话时间特别长。正在交谈之中,2枚导弹从天而降,将这个极端分裂分子送上了“黄泉”之路。

可见,在俄军除掉杜达耶夫的过程中,通信对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信”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名词。从远古时代的烽火狼烟、鸡毛传信,到近代、现代的电报、电话、信息网络等,通信在各个战场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有矛就有盾,有什么样的通信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对抗手段。正是因为如此,通信对抗也就应运而生。

通信对抗是最早出现的电子战形式。无论是1905年的日俄海战,还是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通信对抗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现在所说的通信对抗通常是指破坏、干扰对方的通信传输,同时又能够保证己方通信畅通的作战手段。它的内容主要包括通信侦察、通信干扰、通信电子防御等。

遮眼障目——雷达对抗电子战的战例

1982年5月25日,阿根廷的斯坦利雷达站发现英军的“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在马岛东北方约120海里处活动。阿根廷2架“超级军旗”飞机立即起飞攻击。当阿军飞机到达有效地域后,迅速向英军“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发射2枚“飞鱼”导弹。几个月前,“飞鱼”导弹曾取得将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击沉的耀眼战绩。

但是,这次“飞鱼”导弹失去了往日的光环,吃过苦头的英国人已针对“飞鱼”导弹的制导系统,研究出了对付它的办法,在“飞鱼”导弹袭来时,立即发射大量的箔条干扰火箭,形成了一道浓浓的由金属箔条组成的干扰云。对于突然出现的干扰云,“飞鱼”制导系统看“花眼”了,雷达这只“千里眼”竟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结果一枚“飞鱼”导弹偏离航向掉进了大海,另一枚则擦着“竞技神”号的船边飞过,自毁身亡。

“谢菲尔德”和“竞技神”号的不同命运,再一次证明了雷达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古人关于“千里眼”的幻想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由雷达把它变成了现实。然而,雷达的“千里眼”作用是靠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来实现的,雷达一开机就可以看到数百里以外的敌情,但同时也等于把自己的位置和发射频率告诉了敌人。这就是说,雷达有2个先天性的毛病,即容易被侦察和容易被干扰。

因此,自雷达诞生的那天起就开始了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千里眼”与“障眼术”的斗争。每当雷达有了新的发展,雷达对抗手段就会相应提高。在高科技战争中,只有将“矛”和“盾”的两个方面都充分运用和发挥出来,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随着军事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在战场上广泛应用,看得见、看得清的各种雷达对抗中的这种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的斗争,将日趋激烈,对抗的方式将更加多样,对抗的手段将更加高技术化,对抗的结果将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追光逐电——反辐射对抗电子战的战例

越南战争期间,越军的防空炮火在雷达的引导下使前来轰炸的美国空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巨大的损失使美军不得不想办法对付这种雷达。他们急急忙忙从本土运来了刚刚研制成功的“百舌鸟”反辐射导弹。

1965年3月2日凌晨,美军120架飞机从泰国基地秘密起飞,直扑越南军队重要的弹药库——邦村。越南防空部队像往常一样按部就班地打开雷达搜索目标,然而美军攻击机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续发射了10多枚“百舌鸟”导弹,导弹沿着越南军队雷达发射出的电磁波急速而下。剧烈的爆炸声中,越南军队的防空雷达被摧毁,防空阵地陷于瘫痪。紧随其后,美军轰炸机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邦村弹药库变成了一片火海。“百舌鸟”的爆炸,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新型武器——反辐射导弹的巨大威力。

反辐射导弹是一种以摧毁对方雷达为主要目的的战术导弹。这种导弹能够循着雷达辐射出的电磁波,“顺藤摸瓜”,直捣雷达,将其摧毁。上面这个战例中的“百舌鸟”导弹就是美国的第一代反辐射导弹。这种型号的导弹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到现在为止,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要说当今具有代表性的反辐射导弹,还算是美国的“哈姆”导弹。

1986年3—4月,美军宣称反恐怖主义,出动海、空军在地中海锡德拉湾和利比亚首都等地发动了代号为“草原烈火”和“黄金峡谷”的军事行动。3月24日晚上,地中海夜色中,2架A—7“海盗”式攻击机从美国第六舰队“莎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上腾空而起,直奔利比亚北部给美军造成最大威胁的利比亚地对空导弹基地锡德拉湾。在距离海岸110多千米的地方,美空军发射了“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哈姆”导弹沿着利比亚雷达发射出的电磁波急速而下。在剧烈的爆炸声中,利比亚防空雷达顷刻瓦解。

4月14日,美军又发动了“黄金峡谷”军事行动。晚7时36分,24架美军战术轰炸机长途飞越5200多千米,迂回向利比亚奔去。15日凌晨2时许,空袭开始,48枚“百舌鸟”和“哈姆”反辐射导弹呼啸而出,利比亚的防空雷达系统霎时损失大半,幸存的雷达只能关机。失去雷达引导的利比亚导弹就像失去了眼睛,无的放矢。而美军轰炸机则如同出入无人之境,狂轰滥炸,仅仅12分钟,使利比亚的防空系统全面瘫痪。

除了美国以外,西方一些国家,包括俄罗斯,它们都研制了不同型号、各种类型的反辐射导弹。俄罗斯的反辐射导弹射程可以达到上百千米。除了反辐射导弹之外,还有一种反辐射武器,叫反辐射无人机。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它的巡航时间很长,发射后可在空中停留数个小时。它在飞行过程当中或在某一空域盘旋过程当中,来截获敌人雷达信号,一旦截获到,就将其锁定,转为攻击。

由于反辐射武器的发展给没有抵御能力的雷达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使许多用雷达控制的武器也丧失了战斗力。反辐射武器通过实战使用,证明了它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装置,各个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这方面的装备。但是,反辐射武器也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难。正因为它的效率很高,也使其成为了众矢之的。

雷达现在有一种叫做反辐射的诱饵,它可以把反辐射导弹引导到某一位置上去,使雷达避免损失。那么,对于这样的目标,反辐射导弹也要采取一些新的措施,才能够达到它应有的性能。所以,这个矛与盾的不断推进是永无止境的。反辐射导弹也是一样,今后要继续往前发展。

电磁霹雳——光电对抗电子战的战例

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出动6架“F—15”和8架“F—16”战斗机,偷偷越过沙特阿拉伯和约旦领空,长途奔袭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郊20千米的核反应堆基地。飞抵目标后,领队长机首先发射2枚光电制导炸弹,导弹精确地穿透混凝土圆形屋顶后爆炸。飞机鱼贯俯冲,将炸弹扔进已炸开的缺口中。

仅仅2分钟,伊拉克历时5年、耗资4亿多美元建造的核反应堆顷刻化为废墟。

1991年1月17日,笼罩在海湾地区近半年的战争风云,终于揭开了面纱——“沙漠风暴行动”开始了。凌晨3时,2架美军“F—117A”轰炸机悄然飞抵巴格达上空,投下了海湾战争中的第一枚激光制导炸弹。这颗炸弹从巴格达通信中心大楼的通风孔进入大楼内部爆炸,整个大楼被摧毁。接着,另一枚激光制导炸弹也准确击中伊军防空司令部大楼。

激光制导炸弹是一种用激光束照射到目标上,然后利用目标对激光的反射,使炸弹跟踪到目标上面去进行轰炸的炸弹。因此,它的精度是非常高的。因为我们知道,激光光束的宽度不受整个距离影响,它的整个光束是控制在毫弧度级,在距离偏移量上是在1米之内。

光电对抗作为一个矛盾的双方,必然要对激光制导炸弹发展一种对抗措施。

光电对抗的实质就是破坏光电系统的正常工作。从光电系统的获取、干扰、破坏这个角度上说,它跟雷达(对抗)、通信(对抗)有共同的相似之处,但是它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精度更高,对抗要求的措施也就需要针对性更强。

烟幕是对付光电制导武器简易而有效的手段之一。因为光波穿透云雾和烟尘的能力比较差,如果在光电设备和目标之间有烟幕遮蔽,则光电设备的效能就会大大降低。烟幕可以采用制式器材施效,如烟幕弹、烟幕车等,也可以采用简便器材形式,如燃烧轮胎、燃油、喷放水蒸气等。烟幕的手段在海湾战争及科索沃战争中都有体现。

兵不血刃——网络对抗电子战的战例

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美国中情局获悉伊拉克从法国购买了供防空系统使用的新型打印机,准备通过约旦首都安曼偷运到巴格达,美方立即派特工在安曼机场用一块固化病毒芯片与打印机中的同类芯片调包。

美军在战略空袭发起前,以遥控手段激活病毒,使其从打印机窜入主机,造成伊拉克防空指挥系统程序错乱,操作失灵,致使整个防空系统中的预警和C4I系统瘫痪,为美军的空袭创造了有利的态势。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将网络战的手段运用于实战,也可以说是网络战的雏形。

20世纪90年代末的科索沃战争,网络战手段有了新的发展,来自世界各地的网络黑客运用PING命令,向北约信息系统发送E—mail炸弹,输入“蠕虫”“梅莉莎”“疯牛”等各种病毒。美海军陆战队所有作战单元的电子邮件系统均受到计算机病毒破坏。

难以防范的E—mail炸弹攻击,迫使北约不得不频频进行计算机系统升级,改变通信线路,采取阻止“恶意”电子邮件的过滤器、关闭超文本传输协议等应急措施。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哈默将其称为全球“第一次网络战争”。

究竟什么是网络战呢?所谓的网络战就是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本的手段,在整个网络空间所进行的各类信息攻防行动的总称。现在,信息网络已经成为高技术战争的神经中枢,一旦信息网络遭到攻击,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就会降低甚至丧失。

我们所说的网络战,通常是包括网络攻击和网络防御2个部分。网络攻击就是我们所说的利用敌方信息系统自身存在的安全漏洞,或者说技术上的薄弱环节,通过网络的指令或者是专用的软件进入敌方的网络系统,或者是使用强电磁武器摧毁它的硬件设备。其通俗的说法叫“破网”。网络防御也叫“护网”,也就是一种竭力阻止外界网络入侵,保护自己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的一种安全措施。

世纪展望——网电一体电子战的战例

今天,方兴未艾的科学技术不仅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新的曙光和希望,也在军事斗争领域激起了新的波澜。电子战,这一集中体现现代高技术战争特点的作战形式,在经过百年发展之后,也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科索沃战争中,为夺取信息优势,北约首先夺取制电磁权,分别从高、中、低三个层次采取综合电子战行动:在高层,50多颗卫星,全天候、全时域为地面和空中提供情报和数据;在中层,动用电子预警飞机、电子侦察飞机、电子对抗飞机、通信对抗直升机等,每次空袭前,对作战区域实施全方位的电子干扰和压制;在低层,北约在科索沃周边部署了地面电子侦察站,撒开了电子侦察网,从而对南联盟通信枢纽、预警系统的技术与战术了如指掌。

在北约强大的电磁压制面前,南联盟在利用有限的条件进行电子对抗的同时,还另辟蹊径,在全球发动了对北约的网络攻击,曾使美国白宫网站一整天无法工作,“尼米兹”

号航空母舰的指挥控制系统被迫停止运行3个多小时。这使得占尽电磁优势的美国,在信息网络空间一度十分尴尬难堪,不得不采取各种应急措施。这也促使世界诸多军事强国进一步把制电磁权和制网络权一并作为竭力首先夺取的战略目标。

由此可见,在现代信息化战场上,单一武器、单一系统、单一领域的决胜作用已逐渐弱化,体系和领域之间的综合对抗能力成为制胜的关键,而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体系综合对抗和较量之中,只有取得电磁领域和网络领域2个优势,才能掌握现代战争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战与网络战的结合已成为战争规律自身的客观要求,“网电一体化”将成为未来高技术战争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不断融合的信息化时代,以往传统的通信、雷达自成体系的对抗形式已经成为历史。高技术条件下的“电子战”不仅涉及通信、雷达、光电、隐身、导航、制导等系统,而且遍及从空间、空中、地面、水面和水下,覆盖了从米波、微波、毫米波、红外和紫外的所有电磁频谱,涉及各军兵种和各个作战领域。电子战已经由以往单一设备、单项领域的对抗,发展为系统对系统、体系对体系的综合较量。

特别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网络战的出现和成功运用,传统的电子战概念已无法涵盖所有高技术“软”杀伤手段,从而导致了信息战概念的提出和信息战理论的发展,形成了以网络战与电子战为核心和支柱的信息战,进而实现了电子战向信息战的过渡和升华。

“软杀伤”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所谓“软杀伤”,是指采用光、电等高技术使敌军暂时丧失作战能力,使其枪械、车辆等武器装备失去作用或使罪犯暂时失去活动能力的一种非杀伤性武器。

一辆崭新的“福特”牌轿车正飞速行驶在加利福尼亚第6号高速公路上。

突然,坐在轿车后座的一名中年男子两眼露出凶光,从手提箱中拿出一支手枪,准备向聚精会神开车的司机扑去……当他刚刚准备动手时,汽车后座忽然膨胀起来,一时间,使这个中年男子紧紧地贴在后座上动弹不得。原来,司机在反光镜中看到这个男子欲图谋不轨,立即按下开关盘上的按钮,这会使一个装在汽车后座的空气袋充气膨胀,使坐在上面的人被膨胀起来的空气袋紧紧夹住,一动也不能动,从而制服暴徒的任何不轨行为。这就是最近美国正在研制的“软杀伤”兵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