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黑翅土白蚁的巢穴。其蚁巢为地下巢,地面上不露蚁巢的痕迹。经过分飞脱翅,雌雄配对,钻人地下,建立新巢,成为新蚁巢的蚁后和蚁王。初建新巢是一个小室。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巢不断发展,几个月后出现菌圃。6~8月连降暴雨后,白蚁伞菌属真菌从位于浅土层的幼龄巢和菌圃腔长出地面。蚁巢由小到大,结构由简单到复杂。成熟蚁巢为大型而复杂的巢,主巢在地下60-90厘米深处,在周围几十米范围内还有几个至几十个的副巢(菌圃)。主巢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主副巢间由手指般粗的蚁路相连,越近主巢蚁路越粗。主巢温度通常处在25~28°C。巢群内的个体数量多达100万只。每年5~6月间在蚁巢附近出现成群的分群孔,分群孔为圆锥形凸起。在天气闷热或雷雨前后的傍晚,有翅成蚁分飞出巢。
(3)大白蚁的巢穴。蚁巢是由蚁群中的工蚁用沙子和黏土建成的。它们把沙子一粒一粒地垒起来,并用唾液和黏土混合而成的“灰浆”加以黏合,等干了以后,这种“混凝土”就会变得极其坚硬而结实。雨季的初期是这些大白蚁筑巢最频繁的时期。这些建筑很像城堡,形状各异,如圆锥形、圆柱形、金字塔形等。如果黏土短缺,雨水充沛,蚁塔呈圆顶形,其高度只有2米左右。如果下层土的黏土丰富,雨水较少,蚁塔呈锥形,可达9米高。
蚁塔的内部结构相当复杂,通常由一个主巢和3~5个副巢组成。巢内又分成许多小室,在主巢的中部,有蚁王和蚁后居住的“王宫”,还有羽化室、育儿室、仓库等,各室之间有通道相连。最奇妙的是蘑菇房,白蚁在这里培养蘑M,供蚁后和幼蚁食用,这些蘑菇只有在这里才能生长良好。蚁塔内还修建有一些垂直式空气调节管道:蚁塔顶有一个较粗的通气孔,然后分成许多细孔道,呈辐射状向下延伸,当抵达蚁塔的下部时,又合并成粗孔道,直通地下室。这种巧妙的通风设备大大增强了蚁塔内的空气流通,不但可以保证氧气的供应,而且还可起到降温的作用。巢内温度恒定在30C左右,相对湿度约为90°此外,蚁塔内还有许多弯弯曲曲的隧道,为了觅食,地下隧道可延伸至远离主巢100米的地方。
非洲大白蚁还能根据环境气候条件的变化,营造出结构有所不同的蚁塔。在炎热的灌木稀树干草原,蚁塔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外壁有许多呈脊状突出的构造物。脊状构造物增大了蚁塔的表面积,有利于散热,而蚁塔内部则有多个通风管道。到了晚上,巢外气温过低时,用填充物将通风管道堵住一部分,减少通风的强度,这样一来,热量散失就受到控制。反之,白天巢外气温过高时,将填充物移走,通风管道发挥最大的散热作用。在潮湿的走廊林,气候凉爽且稳定,非洲大白蚁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此处的蚁塔呈圆顶形,塔壁厚实,塔身外面没有突出的构造物。
蚂蚁巢
除某些种类的蚂蚁没有固定的巢穴外,蚂蚁通常营造永久性的蚁巢。蚁巢是蚂蚁哺育后代、抵御外部不良环境和天敌攻击的场所。
蚂蚁巢的类型可以分成土中巢型、蚁生植物巢型、木巢型和悬巢型。
土中巢型:在土中营巢的蚂蚁种类是最多的。土中蚁巢的结构变化很大。
有的巢极为简单,仅在地面有1处出口,土下仅分成3大部分,即废物堆放地、巢室及幼体哺育室。有的蚁巢结构复杂,设有主、副通道口,蚁巢内通道纵横交错,有多个巢室、幼体哺育室和蚁后室。有的在土表形成蚁丘,蚁丘的形状多种多样,如茅草堆形、火山口形、土堆形等。
蚁生植物巢型: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蚂蚁的巢穴,它们常在喜欢的植物上使用已有的空洞或缝隙营巢,如在果实或树枝内筑巢。
木巢型主要是指在伐桩、倒伏木段等材料中营建的蚁巢。
悬巢型:是指悬挂或依附在植物上部小枝条上的蚁巢,由蚂蚁经过复杂分工与合作建成的,主要有丝巢和泥巢等。丝巢非常坚固,不易破损。有一些种类用工蚁叼泥土上树,用泥土、叶片和工蚁唾液建造泥巢。
蜂巢
膜翅目的蜜蜂、切叶蜂、胡蜂和泥蜂等蜂类都会建造自己的巢穴。蜂巢的造型之奇特,结构之巧妙,真可谓巧夺天工。不同种类的蜂所营造的蜂巢在形状、大小、结构等方面有所不同。
1.蜜蜂巢
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一个正常蜜蜂群体由一只蜂王、几万只工蜂及繁殖期培育的数百只雄蜂组成,它们生活在同一巢内。蜂王又称母蜂,个体大,发育完善,专司生育产卵;雄蜂唯一的职能是与蜂王交配,繁殖后代,交配后即死去。工蜂个体较小,为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蜜蜂,没有生殖能力,它们的职能是负责采集花粉、花蜜、酿蜜、饲喂幼虫和蜂王,并承担筑巢、清洁蜂房、调节巢内温度、湿度以及抵御敌害等工作。
蜜蜂的蜂巢是蜜蜂繁衍生息、储存食料的场所,由工蜂泌蜡筑造而成。蜜蜂巢分为自然蜂巢和人工蜂巢。自然蜂巢是由数片至十数片与地面垂直、互相平行、彼此保持一定距离的巢脾构成。相邻两巢脾之间相隔7~10毫米,称为蜂路。每张巢脾由数千个巢房连接在一起组成。人工蜂巢的巢脾放置在特制的木箱内。各巢脾的大小基本相同,呈长方形,是由工蜂在人工巢基础上筑造而成。巢脾外有一个洒动的木框。
巢房可分为王台、工蜂房、雄蜂房、花粉房和蜂蜜房。培育蜂王用的巢房,称为王台,形状似下垂的花生,是蜂群在分蜂前临时修筑的,多在巢脾下部和边角上。其余的巢房均呈正六棱形的筒状,由房底、房壁构成。在巢脾上最多的是工蜂房,用于培育工蜂,封盖平坦。雄蜂房的形状及结构与工蜂房相同,只是略大、稍深,封盖拱起,用于培育雄蜂。花粉房用于储藏工蜂采集回来的花粉,但是,花粉从不装满整个花粉房,留下20.的空间。蜂蜜房用来酿造蜂蜜。在自然状态下,蜂王都在巢脾中、下部的巢房内产卵,所以蜂巢的中、下部是卵、幼虫、蛹所在区域,即子区,蜂巢上部及两外侧为食料区。
蜂赌是由工蜂第4~7腹节腹板上的4对赌腺分泌的。雄蜂和蜂王的蜡腺已退化。出生12~19天的工蜂发育出8个蜂赌腺体,这时称它们为蜡蜂,它们先借助带毛刷的后腿从赌腺体抓取蜡片,用嘴把蜡片咀嚼成蜡球。蜡球经过一只只工蜂传给专门负责筑蜂房的工蜂。建房工蜂用上颚将蜡球碾压成厚度仅0.073毫米的房壁。每一张标准的蜂脾大约有7500个六角形的巢房,巢房蜡片的总重量为40克,却能容纳2000克的蜂蜜。让数学家们惊叹的是形成每一个六角形底边的三个平面的锐角都是72°32",这就解决了立体几何学上的一个难题:如何用最少的赌让巢房能装下最多的蜜。所筑巢房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蜜蜂不愧为世上最高明的“建筑师”。蜂巢已成为建筑仿生学的重要依据,由于蜂巢结构具有材料重量轻、强度大、隔热、隔湿和隔音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飞机、火箭和建筑等的设计中。
2.蜂的巢
切叶蜂是膜翅目切叶蜂科切叶蜂的昆虫,为独栖性昆虫,筑巢由已交配的雌蜂完成。在自然界中,雌蜂利用比其身体稍大的天然孔洞、裂缝、空巢、昆虫的蛀洞、地穴等筑巢。雌蜂先将巢穴清理干净,然后开始采集叶片、筑巢、产卵。筑巢时,切叶蜂到其喜爱的植物(多为蔷薇科植物)上,用宽大的上颚在叶片上切下直径约为20毫米的圆形叶子碎片,带回巢穴后卷成筒状,并将其一端封闭,形成巢室。接着,切叶蜂开始采集花粉和花蜜,将它们混合成蜂粮,储于巢室内,并产下1粒卵,然后再切圆形叶子碎片,带回巢内,将巢室顶部封闭。第2个巢室直接筑于第1个巢室上,直至巢穴筑满巢室,最后用树脂、木块或泥土封闭巢口。切叶蜂的巢穴深度达100~200毫米,呈管状。人工饲养提供的单个巢穴叫巢管,每个巢管由4~12个或更多巢室组成。成年切叶蜂能活60天左右,可筑造35~40个巢室,产35~40粒问。
切叶蜂能为蜜蜂传粉的植物授粉,如苜蓿、白三叶草、红三叶草等多种豆科牧草。在欧美一些国家,苜蓿切叶蜂以商品化的方式,广泛应用于苜蓿种子的生产。但是,切叶蜂经常破坏玫瑰等植物,这是其有害的一面。
3.胡蜂巢
胡蜂俗称马蜂,隶属膜翅目胡蜂科。蜂群中有后蜂、工蜂和雄蜂。胡蜂的单母建群方式与蜜蜂不同,它是从一个生殖雌虫开始,雌虫亲自参与建巢、产卵和育幼工作,待第一批幼虫羽化为成虫后,它们便接替母亲,承担起蜂群内的全部工作,而母亲则专司产卵。雄蜂只在繁殖季节出现,它们与雌蜂交配后不久陆续死亡。
胡蜂巢主要建筑在树木枝干上、屋檐下、树洞里或房屋内。筑巢材料以木质纤维为主,如树木的外栓皮、朽木、枯叶等。胡蜂将筑巢材料咀嚼成纸浆状,并掺和一些胶质物,然后筑巢。由于获得的木质纤维来源不同,所造出来的巢房外壁呈现灰色或灰棕色等交错的斑纹。蜂巢外形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最大的蜂巢直径可达66厘米。蜂巢的营造先从蜂巢基部开始,自上而下地逐渐加大。蜂房的横断面为六角形。蜂房的深度和直径因胡蜂种类而异。蜂房口朝下,呈水平横向排列,构成育子层,层与层间有供活动和栖息的“蜂路”,且有数量不等的支柱支撑上、下育子层。蜂巢建好后,女王在每个蜂房内产下一粒受精卵。卵的基部有一丝质柄,起固定作用。无足小幼虫孵化出来后,每日以捕获来的昆虫或蜜糖喂食。幼虫老熟化蛹时,成蜂便用纸浆做盖子,将蜂房封闭。成虫羽化后,自己咬破纸盖而出。胡蜂每年重建蜂巢,但女王不在旧巢产卵育儿,而是以旧巢为基础,在其上另建新房。单个胡蜂巢内的育子层多达10个。成年胡蜂除了捕食昆虫和采集花蜜外,还可取食树液和腐烂过熟的果实。所有胡蜂类都会对人侵巢穴或接近巢穴的任何动物发起攻击,尤其是对移动着的目标攻击更为强烈。我国常见的种类有普通长脚胡蜂和黄长脚胡蜂。
4.泥蜂巢
泥蜂为膜翅目泥蜂总科的通称。全世界已知12000种左右。大多数种类为捕食性,成虫捕食节肢动物,包括昆虫、蜘蛛、蝎子等。泥蜂的社会性较弱,大多数为独栖性,少数种类以共同生活方式栖居,即若干雌蜂共用一个巢口及通道,每个雌蜂再单独构筑自己的巢室。泥蜂大多数在土中筑巢,有的用唾液与泥土混合成水泥状坚硬的巢,有些在地上的自然洞穴内或利用其他昆虫的旧巢,少数在树枝内或竹筒内筑巢。巢的结构、巢室的数量、人口处的形状因不同的属或种而异。
昆虫的“窝”
有些昆虫建造的巢穴比较小,构造简单,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窝”。有的“窝”是为后代准备的,或者便于雌虫孵卵和保护幼虫,另一些“窝”则成为群栖生活的场所。
蠼螋的“窝”
蠼螋隶属革翅目,全世界有1800种左右。蠼螋腹部的末端长有一对坚硬的尾铗,故称“耳夹子”虫。雄性尾铗大而弯,雌性尾铗短而直。蠼螋多为杂食或肉食种类,喜潮湿阴暗,主要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许多种类习惯夜行,并有趋光性。
雌虫有护卵育幼的特殊习性。雌雄婚配后,在地下挖个8~10厘米深的洞,或以地下的天然缝隙作为育儿室,并将洞壁修理得整整齐齐。临近产卵时,雌虫将雄虫赶出洞穴,然后,在洞里产下20~50粒卵。卵产完后,雌虫伏卧在卵堆上孵,必要时,还对卵进行清扫、整理和翻动,使卵免遭螨类、真菌和人侵者的侵袭。卵孵化后,雌虫还离开洞穴,为若虫觅食,继续日日夜夜地照料它们。直至若虫进人第2龄或第3龄,雌虫才让她的子女们离开巢穴,独立谋生。雌蠼螋寿命很长,可活200多天。如果没有雌虫的护理,蠼螋卵的孵化率极低,绝大部分的卵因真菌感染而不能孵化,或者被土中的螨类捕食。
蝼蛄的“窝”
蝼蛄隶属直翅目蝼蛄科,为中大型昆虫,其前足为开掘足,穴居地下生活,夜间在地表下钻隧道,咬食作物根部、发芽的种子和幼苗等。产卵前,雌性蝼蛄在隧道的末端开挖一个似高尔夫球大小的穴室,该穴室距地面10-30厘米,然后,将一定数量的卵产在穴室中。有些种类的雌性蝼蛄有照料卵和低龄若虫的习性。
屎壳郎的“窝”
当你漫步乡间小道或到牧区游览时,常可发现滚动着的粪球。仔细瞧瞧,原来是两只昆虫在搬运“宝贝”一充饥的粮食。这种灵巧滑稽的小昆虫就是通常所说的蜣螂或屎壳郎。
蜣螂隶属鞘翅目金龟甲科,全世界有4500种左右,包括粪金龟亚科的粪金龟族,蜉金龟亚科轻金龟族中的所有种类及金龟亚科中的绝大多数种类。蜣螂为全变态昆虫,成虫吸食粪便内的汁液,幼虫嚼食整个粪便。成虫一次能飞行几千米,有的白天飞行,有的则在黄昏和黎明时飞行。新鲜粪便所释放的气味引诱成虫进行长距离飞行。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蜣螂都会滚粪球。事实上,蜣螂的建巢和繁殖有3种类型,即隧道型、滚粪球型和栖居型。
足丝蚁的“窝”
纺足目昆虫俗称足丝蚁,但跟蚂蚁毫无关系。全世界已知3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南美洲北部和非洲中部种类最多。我国仅记载了6种。足丝蚁能用自己的前足来吐丝建巢,它们的前足第1跗节特别膨大,里面藏有约200个丝腺体。液体状的分泌物从丝腺体排出,在与空气接触后即成为丝。这种造丝的腺体在蜕皮时会周期性地更新。足丝蚁一生中要蜕几次皮,但足的造丝功能并不减退。
足丝蚁成虫和若虫均能泌丝结网建巢。它们在树皮裂缝或碎石间营造隧道式的丝质巢穴。隧道比虫体稍微宽一点,这样,
虫体上的感觉毛能与隧道壁保持接触。有的种类还将植物碎屑和粪便覆盖在巢穴上,起伪装的作用。足丝蚁在巢内生活和繁殖,很少离开巢穴。足丝蚁的足和翅异常灵活,后足的肌肉非常发达,能在巢穴内进退自如。有趣的是,后退时,足丝蚁的翅能折叠,转向盖在头部之上。雌、雄交配后,雄虫很快死去。雌虫可单独在隧道里产卵,独自抚育后代。足丝蚁有群居习性,一只或数只雌虫以及它们的后代可共享巢穴,并共同营造和扩建巢穴。
足丝蚁巢穴的用途:其一,巢穴为觅食提供了通道。巢穴扩大时,隧道被延伸至有新食物的地方。其二,巢穴具有保湿功能。其三,巢穴可作为足丝蚁的逃逸通道,一旦遇到危险,足丝蚁迅速躲藏到迷宫似的巢穴内。
叶蜂幼虫的“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