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铁血纵横——王牌武器
16590100000003

第3章 摇世界名枪伊朗KH—2002突击步枪(2)

远在千里之外的莫斯科近郊,有家名叫“特西尼特奇马西”的普通公司,在这个怪异名字掩护之下的其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研究所。其正式名称是“中央精密机器制造研究所”。在苏联时代,该所专门承担为克格勃的特工人员研制开发并生产特种装备的任务。水下武器的研发就在此开始。

中央精密机器制造研究所指派设计师拉西米尔·V.西莫诺夫担任开发工作。西莫诺夫是开发SKS半自动步枪的著名设计师谢尔盖·西莫诺夫的堂兄弟,1935年出生在机枪制造之都———克布罗夫市,长大后进入德尔斯克工业技术大学学习,1955年毕业后从事了两年军事爆炸物的研究工作,1957年进入中央精密机器制造研究所。拉西米尔·V.西莫诺夫具备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由于成功开发了APS水下突击步枪这种独一无二的特种武器,西莫诺尔受到苏联政府的嘉奖,1983年被授予“苏联卓越发明家”称号和政府勋章。

军方最初要求开发蛙人部队执行水下警戒任务时使用的手枪,后来又要求研制威力更强的、用于水下突击的步枪。手枪构造相对简单,于1971年完成,型号为SPP—1;而构造复杂的APS水下突击步枪则又多花了一年时间。

APS水下突击步枪的基本设计以米哈依尔·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AKM突击步枪为蓝本,属于导气式工作原理,可以进行长短点射。

弹药的开发同时进行,APS与普通步枪一样使用装填火药的子弹,但经过特殊改进使之适于水下射击。在此期间,设计师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水下射击时,弹丸出膛后受到水的压力,动能集聚减少,迅速翻滚而失去威力。为此特别采取了长弹身、大弹重的设计。

APS水下突击步枪的原理

APS水下突击步枪的基本设计仿效AK47枪族,其外形与卡拉什尼科夫AK47/AKM系列近似,同样采用导气式原理,射击时产生的气体导入设于枪机上方的气体吸收装置,推动活塞使枪机后退,解除闭锁。闭锁采用枪机旋转方式,枪机左右设有闭锁环。

由于水下压力远远大于空气压力,因此水下射击时枪支各部分运动阻力很大,尤其是击发装置,为此采用了与AK47枪族完全不同的设计。卡拉什尼夫系列使用的内藏式旋转撞针在水下环境使用会由于阻力极大而造成击发力量不足。随着水深的增加,甚至会产生无法击发的问题。如果单纯加大撞针弹簧弹力和质量,不但为设计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且在陆地射击时又会由于击发力过大而损坏子弹底火。后来设计师引进了枪机击发原理,用质量大的枪机基座代替了撞针。

由于枪机基座本身质量大,因此无论水下还是陆上均可保证足够的击发冲击力。射击开始时,拉动枪闩将枪机置于后退位置,完成准备。扣动扳机后,枪机和枪机基座继续向前,带动枪机旋转完成闭锁。此时枪机基座仍继续前进,为枪机撞针提供击发力,撞针穿过枪机从前方冲出,击发子弹底火。为了适应这样的设计,APS水下突击步枪采用了机枪上常见的开放式枪机和全闭锁结构。

开放式枪机优点是击发装置质量大、击发稳定,缺点是射击时枪机的剧烈运动会影响射击精度。由于APS水下突击步枪本身有效射程短:空气中100m;水下状态时,水深5m处射程30m、20m处20m、40m处11m,所以采用开放式枪机对射击精度的影响不会很明显。

APS使用MPS水下专用弹药(一种不锈钢箭弹),由于该弹药轴向尺寸很长,一旦卡进枪管的来复线,将导致膛压迅速升高而带来危险,因此APS枪管最终采用了滑膛设计。为防止腐蚀并增强强度,枪管内壁进行了镀铬加工。

瞄准装置由固定后准星和立式前准星组成,射程固定。由于面临水下特殊环境,在陆地上射程也有限,该枪不装备瞄准镜等精确射击装置。另外,水中目标的移动也较缓慢(除非是条鲨鱼),而水下射击本身也难以完成精确瞄准,因此概略瞄准就足够了。

保险/射击转换开关在枪身左后方,由于尺寸较小,在水下和戴手套操作时不太方便。弹夹为宽大的扇面形状,以适应特殊弹丸的尺寸,为防止箭弹交叉造成供弹故障,塑料制弹夹内部有中央隔板。

87式8mm小口径枪弹

早在1970年,我国中央军委常规兵器工业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要研制一种初速大、重量轻、杀伤威力大的步枪。根据这个指示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装备部于1971年3月在北京召开轻武器科研工作会,简称“713会议”。会议决定研制“我国”小口径弹/枪系统,并初步提出战术技术论证指标。

口径:6mm

初速:1000m/s

膛压:臆3200kg/cm2

有效射程:400m

威力:在600m以内杀伤和穿甲性能优于56式7.62mm普通弹;600m处能穿透3mm厚的A3钢板

精度:连发射击精度优于63式7.62mm自动步枪

结构简单,工艺性、经济性好,使用方便,适于我军作战特点

全枪质量:臆3.2kg

设计中要考虑配备特种弹(穿甲曳光弹、燃烧弹)问题

400m弹道高不大于0.4m

根据“713会议”提出的初步战术技术论证指标,确定了参加论证研制的单位,并在1971年开始进入军用小口径步枪论证阶段。此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无论是科研还是生产都搞群众运动。于是在各大军区和省军区的领导下组成8个会战组:浙江会战组、安徽会战组、江苏会战组、广州兰州军区会战组、北京军区会战组、沈阳军区会战组、重庆地区会战组(一组和二组)、973厂和942厂会战组。实施两个“三结合”:研究所、工厂、部队三结合;工人、知识分子、领导干部三结合。因此,我国军用小口径步枪的论证工作是轻武器科研有史以来参加人数最多、涉及单位最多、覆盖地区最广的一次大规模行动。参加口径、火药、枪械论证的单位有27个工厂、3个研究所、2所院校、1个训练基地和有关部队,参加人数100多人,论证工作历时8年,于1978年结束。

选择口径的主要原则是保证步枪的战术技术性能,即在400m和600m距离内具有足够的杀伤威力,保证自动步枪的连发射击精度,减轻武器系统质量和提高携弹量,同时也要考虑制造的工艺性。开始论证的口径有5种,即5.6mm、5.8mm、5.81mm、5.98mm和6mm。每种口径有多个方案,每种口径的方案又配多个方案的枪,火药和底火也是如此,有多种配方方案。由此可见工作量之大。四川会战组开始论证的口径是5.6mm和5.81mm。经过多次计算与试验,从基本性能和工艺性考虑认为5.81mm比5.6mm要好。浙江、东北、北京、安徽、湖南、江苏等会战组论证的口径是5.8mm、5.98mm和6mm。

197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自动步枪科研工作会,简称“7210会议”。会议总结了一年多来的科研工作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不重视理论分析、工作不严谨等。会议还明确指出: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为提高产品性能,设立若干专题进行技术攻关。新枪口径的选择由四川地区会战组负责;减小新枪抽壳阻力的研究由东北地区会战组负责;新枪弹最佳弹形的选择由940厂和华东工程学院(现在的南京理工大学)负责;新枪的膛线形状及导程的研究由930厂、376厂、9336厂和华东工程学院负责;新枪枪弹合理药室容积的选择由861厂、977厂负责;变化枪膛结构尺寸、降低膛压、提高初速的研究由972厂负责。

1974年4月,四川地区会战组提出“关于自动步枪口径的选择”案报告,初步认为5.81mm口径比较好(5.81口径中的81取自八一建军节之意)。1974年4月又召开科研工作会(简称“744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决定,放弃5.81mm口径的政治含义,继续进行5.8mm和6mm两种口径的论证。经过4年的努力工作,1978年口径试验论证结果表明,5.8mm和6mm两种口径的方案都能满足战术技术指标要求,但是各有所长。最终由总后军械部和五机部正式下文决定采用5.8mm口径为我国军用步枪制式口径。至此,历时7年多的口径论证工作全面结束,随后转入5.8mm口径枪弹和枪的方案论证及研制阶段。

在小口径枪弹论证的同时,十几个枪厂根据不同口径进行了多方案的小口径自动步枪设计。起初,5.8mm口径的自动步枪有5个方案,自动方式分别为导气管式(配有小活塞顶杆)、导气式、火帽后坐式、弹底间隙式和导气式(闭塞膨胀式)。6mm口径的自动步枪有4个方案,其中,有3个方案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1个方案为气体活塞式。到1974车,在浙江省丽水军分区驻972厂军代室的主持下,8个会战组所研制的小口径自动步枪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

由于弹和枪技术均不成熟,根本就不能试验,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只能服从上级的安排,于是只做了少量试验就告结束。

到了1978年,正式决定“我国”小口径自动步枪采用5.8mm口径,于是在1978年11月15日开始正式启动我国第一代5.8mm小口径自动步枪的研制工作。此时,科研工作开始步入正轨,不再采用群众运动的办法搞科研,只集中几个有技术实力的单位进行5.8mm自动步枪和弹的研制。经过9年的艰苦奋斗,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枪和弹紧密配合采用多方案、多途径的技术攻关,到1987年,第一代小口径步枪完成设计定型,命名为QBZ87式5.8mm自动步枪。87式自动步枪少量试制并配发部队试用,但效果不理想,于是在1989年开始研制第一代5.8mm小口径班用枪族,并提出更高的战技指标要求。此项研制工作的成果就是95式班用枪族、QJY88通用机枪和QBU88式狙击步枪。

DBP87普通弹是5.8mm小口径枪弹中的主要弹种,主要配用于87式5.8mm自动步枪、5.8mm班用机枪,95式5.8mm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和各种变型枪;必要时也可配用于88式5.8mm通用机枪和88式5.8mm狙击步枪等步兵轻武器。DBP87普通弹与56式7.62mm普通弹相比有如下优点。

1.提高弹药基数

提高弹药基数的关键问题是减轻枪弹重量。DBP87普通弹质量仅为7.62mm普通弹重量的3/4,因此在同等负荷条件下,DBP87弹的携弹量比56式普通弹可增加约25%。对于7.62mm普通弹,以步枪一个基数200发、轻机枪一个基数1000发计,则5.8mm自动步枪的弹药基数将提高到250发,5.8mm轻机枪的弹药基数将增加到1250发。因此,采用DBP87普通弹可增加单兵弹药携带量,提高单兵火力的持续能力。另外,由于DBP87普通弹体积小、质量轻,使用同样的运输工具时,后勤运输量可比7.62mm普通弹成倍提高,有利于后勤供应。

2.减小后坐冲量,提高点射命中率

小口径弹药的另一个优点是后坐冲量小。一般口径越小,弹头越轻,武器的后坐冲量就越小。DBP87弹的后坐冲量与56式普通弹的后坐冲量相比约降低了30%。另外,由表中可以看出,DBP87弹R50值比56式普通弹R50值小1/3。弹药后坐冲量减小,使武器操作和使用容易,有利于提高点射命中率。

3.侵彻力和杀伤威力增大

众所周知,小口径枪弹具有独特的杀伤威力,其原因在于枪弹的侵彻力和杀伤威力,而这又主要取决于命中目标时弹头的飞行速度、弹头进入肌肉组织后的翻滚和(或)变形。弹头飞行速度越高,侵彻力越大。试验证明,DBP87弹在100m射击距离上对普通钢板的侵彻深度为8—10mm,而56式普通弹只能贯穿6—8mm厚的普通钢板;对30cm3的肥皂块进行模拟人体肌肉组织射击,56式普通弹出口比87式5.8mm枪弹小40%左右。所有这些都说明了DBP87弹比56式普通弹的侵彻力和杀伤威力大,致伤效果显著。另外,DBP87普通弹初速高达960m/s,所以其弹道低伸性好。如对人脑目标的直射距离,DBP87弹为400m,而56式普通弹为300m,这也提高了射击效果。

4.节省原材料

步/机枪弹在战时的需求量大,生产常以亿计,如果每发弹药节约1克金属,1亿发就可节约100吨;按每发节约1分钱计算,1亿发就可节约100万元。以DBP87弹与56式普通弹相比,1亿发可节约铜和铅各约500吨,节约发射药近150吨。同时,向战区输送以每台汽车载重量2.5吨计算,1亿发弹可少用车辆450台次。由此可见,以DBP87弹代替56式普通弹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DBP87弹综合性能优于其他小口径枪弹。下表为DBP875.8mm普通弹、1956年式7.62mm普通弹、北约SS1095.56mm步枪弹和俄罗斯7N65.45mm步枪弹性能的对比。

(1)DBP87弹在初速上高于SS109弹和7N6弹。增加弹头初速,能增大弹头的飞行距离,使弹道更加低伸;减少外界条件对弹头飞行的影响;增大弹头的杀伤力和对目标的贯穿能力。

(2)DBP87普通弹在直射距离上优于SS109弹和7N6弹。由上表中可看出,DBP87弹弹头重,枪口动能大,中远距离存速能力强。故配用DBP87弹的自动步枪和轻机枪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增加外弹道的直射距离,使其直射距离分别达到375m和680m,比SS109弹远25m。

直射距离大可使武器更能充分发挥其战斗性能,具体表现在:

淤对直射距离内的目标射击时,不变更表尺分划就可进行连续射击,提高了战斗射速。

于可以弥补测量距离的误差对命中的影响,提高射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