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铁血纵横——王牌武器
16590100000023

第23章 重型装甲战斗车(7)

目前所有新制造的M60A3坦克均装备了泰莱达因(Teledyne)公司研制的发动机热烟幕施放系统,改装车型亦然。该系统是把燃料喷射到排气管中生成热烟幕的。

M60A3TTS坦克从1988年开始改装哈隆(Halon)自动灭火系统,该系统能迅速扑灭乘员舱和动力舱内的火灾。两舱内共配置了7个自动报警传感器,可以探测舱内温度和火光,能自动启动灭火系统。

1985年7月美国陆军实弹试验了由三辆M60A1改装的装有反应式装甲的M60A3坦克。虽试验成功,但由于经费拮据,1988年决定放弃在该坦克上加装反应式装甲的计划。

(4)其他

该坦克安装了650A的油冷交流发电机,取代了原来的300A交流发电机。

1984年底美国陆军开始改装改进型发动机空气滤清器。

美国陆军曾在三辆M60A1坦克上改装了液气悬挂部件,虽然试验取得成功,坦克性能大有提高,但由于成本太高,仍决定保留原扭杆悬挂。

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分部已研制出一种扫雷滚轮,用于装备M60A1和M60A3,这种扫雷滚轮现已装备驻欧陆军。

在陆军基地改装车辆过程中,M60系列坦克均安装了一种M9推土铲,该铲与M728战斗工程车使用的相同。

3.M60A4坦克

该坦克是M60A1和M60A3的进一步改进型,用于装备国民警卫队。目前仅提出了改进方案,没有装备。

4.以色列M60系列坦克

以色列陆军约装备1000辆M60A1和M60A3坦克及小量M60装甲架桥车和M728战斗工程车。

它对该系统坦克所做的主要改进如下。

(1)安装BLAZER反应式装甲

大部分主战坦克安装了以色列拉斐尔军械发展公司(Rafael ArmamentDe鄄velopment Authority)研制的布拉泽(BLAZER)反应式装甲,该装甲由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制造。安装这种装甲后,坦克将增重1000kg,防护面积达10m2(包括炮塔顶部)。

反应式装甲块用螺栓固定在车体炮塔上,在受到小口径弹、炮弹破片等攻击时不会引爆,只对空心装药破甲弹起反作用,而一旦爆炸就不再有防护力,必须更换。

(2)低矮的车长指挥塔

大多数M60A1坦克车长指挥塔均改换成以色列制造的新的乌尔旦(Urdan)低矮车长指挥塔,塔上外装7.62mm机枪。

此外,在105mm火炮炮管上方安装了M2式12.7mm重机枪,用于训练或紧急战斗。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还为M60系列坦克研制了新的M111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一种特种弹。部分M60系列坦克还在炮塔两侧安装了烟幕弹发射器,也能装备与履带宽度相同的扫雷犁和RKM推土铲及RKM扫雷滚轮。

5.奥地利陆军的增强型M60A1坦克

1986年底,施泰尔·戴姆勒·普赫(Steyr—Daimler—Puch)公司按合同为奥地利陆军改进10辆M60A1坦克,改装新的发动机和火控系统。如果成功,预期会将剩下的110辆M60A1也加以改进,标准与该国现装备的50辆M60A3相当。

ERC轮式侦察车

国别:法国

名称:潘哈德ERC轮式侦察车

研制单位:潘哈德和勒瓦索尔机械制造公司

生产单位:潘哈德和勒瓦索尔机械制造公司

现状: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阿根廷(山猫90炮塔型12辆)、乍得(山猫90炮塔型4辆)、法国(ERC90F4标枪侦察车176辆)、加蓬(装备TTB190炮塔的ERC90F4标枪2型防空侦察车)、科特迪瓦(TS90炮塔型7辆)、墨西哥(山猫90炮塔型40辆)

概述

ERC系列装甲车是潘哈德(Panhard)公司投资专为出口而研制的,研制工作始于1975年,1977年第一次在萨托里军械展览会(Satory Exhibition of Mili鄄tary Equipment)上展出,翌年投产。1979年提供第一批生产型车。

1978年至1980年间法国陆军对ERC90F4标枪(Sagaie)侦察车进行了评定,1980年12月决定采用。1984年交付法国陆军第一批订货,截止1985年初已交付了40辆。1989年完成全部176辆ERC90F4标枪侦察车的订货。

结构特点

该系列装甲车为全焊接钢制车体,车底呈V型,增加了车辆的防地雷和越障能力。驾驶舱在车的前部,炮塔居中,动力舱在后部。

驾驶员位于车前部稍偏左,其舱盖的一部分带1个前视潜望镜,可叠放在前上甲板上,另一部分向上折起。夜间行驶时前视潜望镜可换为红外或微光潜望镜,舱盖两侧各有1个潜望镜。

该系列可装备标致(Peugeot)公司的6V军用汽油机,采用横置潘哈德变速箱,后接凸轮滑动闭锁差速器。各轮上均有伞齿轮。后轮伞齿轮的动力直接来自变速箱,中间轮伞齿轮的动力经半轴来自差速器,再传至前轮伞齿轮。前后轴有单个螺旋弹簧、同轴筒式减振器悬挂,中间轴有液气悬挂。公路上行驶时中间轮升起脱离地面,但仍被驱动而旋转。前轮转向,低压轮胎具泄气保用性能。

该系列水陆两用车有靠车轮推进和靠后部2个道蒂—默西埃(Dowty—Messi鄄er)公司喷水推进器推进的2种型号,两者都有1个供驾驶员用的前视透明窗,车轮上覆以空腔金属浮板。动力舱两侧的通气管也由水平位置转至垂直位置。

在水上散热器便成为水—水换热器。

该系列装甲车的炮塔均有通气孔和内部照明设备。可选择的设备有三防装置、地面导航系统、空调设备和60m长的钢索、3500kg吊载能力的前置绞盘。

山猫水陆两用侦察车

国别:联邦德国

名称:山猫水陆两用轮式侦察车

研制单位:戴姆勒—奔驰公司

生产单位:蒂森—亨舍尔公司

现状: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联邦德国

概述

联邦德国国防部于1964年确定了20世纪70年代军用车辆的要求,其中包括8伊8的水陆两用侦察车。1965年成立了联合开发局(Joint Project Office,JPO)从事70年代军用车辆的研制工作。

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公司未参加联合开发局,但已先行开始了同样车辆的研制工作。

联合开发局和戴姆勒—奔驰公司各研制了9辆8伊8水陆两用侦察车,并分别于1968年4月和12月交付特里尔实验基地(Trier Testing Ground)进行试验。经过两年的全面试验,于1971年联邦德国国防部决定采用奔驰公司的产品,并与蒂森—亨舍尔(Thyssen—Henschel)公司签订了生产408辆车价值3亿马克的合同。第一批产品于1975年5月完成,1975年9月交付联邦德国陆军。

1978年初停产。

联邦德国陆军称该车为山猫侦察车(Spaehpanzer Luchs),用于取代美制M41轻型坦克和霍奇基斯(Hotchkiss)SPZ11—2型侦察车。

结构特点

小猫侦察车为全焊接钢结构。驾驶舱在前部,炮塔居中央,动力舱后置。

车体和炮塔的正前面可防20mm弹丸侵彻。

驾驶员位于车内左前方,其舱盖前边有3个潜望镜,中间1个可换为被动夜视潜望镜。

炮塔为莱茵金属(Rheinmetall)公司的TS—7型,采用间隙装甲。车长位于左侧,炮长位于右侧,两者各有1个向后开启的舱盖,并各有1个用于20mm火炮瞄准的PERIZ—11A—1瞄准镜,他们共有12个观察镜。与主炮随动的探照灯可以红外方式使用。火控系统有1个方位指示器。

无线电操作员兼后驾驶员面向后,坐在炮塔后部,其单扇舱盖上有3个潜望镜,中间1个可换为被动式夜视潜望镜。

发动机靠右侧布置,可通过1个长方形舱盖与之接近。动力舱内安装有自动灭火器,包括发动机、传动装置、机油冷却器、空气滤清器和停车制动器的动力装置可整体装拆。动力舱、冷却系统和排气系统由气密的焊接板与战斗舱隔开。

该车采用4根带差速闭锁的载姆勒—奔驰刚性轴,由纵向杆支撑,各轮都带有垂直螺旋弹簧和液压减振器。分动器带差速闭锁装置。该车为8轮转向,但公路行驶时仅用前4轮转向。

该车为水陆两用,在水上靠车后部两侧的肖太尔(Schottel)可调螺旋桨推进,该螺旋桨由分动箱的功率分出装置所传递的动力驱动。入水前,液压操纵的车前防浪板竖起,战斗舱的2台排水泵和动力舱的1台排水泵同时打开。

1982年公司声称要为该车购置423套热成像夜视设备,其中1984年63套,1985年、1986年、1987年各120套。

该车的制式设备包括用于加热冷却液、发动机和传动装置润滑油及蓄电池的预热器。当车上的所有舱盖都关闭后,三防装置可用来通风。

该车装备了莱茵金属公司的MK20Rh202式20mm机关炮,系双向供弹,弹壳和弹链从炮塔右侧抛出。车长舱盖的滑动架上安装了1挺7.62mm高射机枪,炮塔两侧各有4具烟幕弹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