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16588300000015

第15章 第14封书信:做傻的聪明人

“自作聪明的人是傻瓜,懂得装傻的人才是真聪明。如果把聪明视为可以捞到好处的标准,那我显然不是一个傻瓜。”

书信译文

October9,1890

亲爱的约翰:

明天,爸爸要回老家克利夫兰处理一些我们家族自己的事情。爸爸希望在此期间,你能代爸爸打理一些事务。但爸爸提醒你,在你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比较棘手或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情,这时你要多向科迪先生请教和咨询。

科迪先生是爸爸最得力的助手,他忠实真诚、直言不讳、尽职尽责,而且精明干练,总能帮爸爸做出明智的抉择,爸爸非常信任他,爸爸相信他一定会对你大有帮助,前提是你要尊重他。

儿子,爸爸知道你是以非常优异的成绩从布朗大学毕业的,并且你在经济学与社会学方面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是,你要明白,如果你的知识没有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那么你脑袋里的所有知识都是空中楼阁,你的妙语连珠都是纸上谈兵。而且,教科书上的知识,几乎都是那些学而不厌的知识匠人在象牙塔里编撰出来的,它难以帮你解决实际问题。

爸爸希望你能去除对知识、学问的依赖心理,这是你走上人生坦途的关键。

你需要知道,学问本身并没有什么用处,灵活的运用你所掌握的学问,才能发挥知识的无穷能量,要成为能够活用学问的人,你必须首先成为具有实行能力的人。

那么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从哪里来呢?其实它就潜藏在吃苦之中。我的经验告诉我,走过艰难之路——布满艰辛、不幸、失败和困难的道路,不仅会铸就我们坚强的性格,我们赖以成就大事的实行能力亦将应运而生。在苦难中向上攀爬的人,知道什么叫千方百计地去寻找方法、手段,让自己得救。处心积虑地去吃苦,是爸爸笃信的成功信条之一。

也许你会笑爸爸傻,有福不去享,却想着要吃苦,难道不是傻么?其实不然!没有不幸体验的人,反而不幸。很多事情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那些实现了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梦想的人们,有谁不是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吃苦所得到的,是将你的事业大厦建立在坚实的地面上,而不是流沙里。人要有远见,只有长时间的吃苦,才有长时间的收获。

你可能已经感觉到了,自你到爸爸身边工作以来,爸爸并没有给予你重担去挑。但这并不表明爸爸怀疑你的能力,爸爸只是希望你善于做小事而已。

要想做成大事,就要先从小事做起,如果一开始我就把你放在较高的位置上,那么你就无法体会一些普通职员的心情,也就不能真正做到知人善任;在这个世界上要活下去、要创造成就,你必须借助于人力,即别人力量,但你必须从做小事开始,才会了解当部属的心情,等你有一天走上更高的职位,你就知道如何让他们贡献出全部的工作热情了。

约翰,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头脑聪明:一种是活用自己的聪明人,例如艺术艺术家、学者、演员;一种是活用别人的聪明人,例如经营者、领导者。后一种人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抓住人心的能力。但很多领导者都是聪明的傻瓜,他们以为要抓住人心,就得依据由上而下的指挥方式。在爸爸看来,这非但不能得到领导力,反而会降低很多。要知道,每个人对自己受到轻视都非常敏感,被看矮一截会丧失干劲。这样的领导者只会使部属无能化。

一头猪好好被夸奖一番,它就能爬到树上去。善于驱使别人的经营者、领导者或大有作为的人,一向宽宏大量,他们懂得高看别人和赞美他人的艺术。这意味着他们要有感情的付出。而付出深厚的感情的领导者最终必赢得胜利,并获得部属更多敬重。

没有知识的人终无大用,但有知识的人很可能成为知识的奴隶。每个人都需要知道,一切的知识都会转化为先入为主的观念,结果是形成一边倒的保守心理,认为“我懂”、“我了解”、“社会本来就是这样”。有了“懂”的感觉,就会缺乏想要知道的兴趣,没有兴趣就将丧失前进的动力,等待他的也只剩下百无聊赖了。这就是因为不懂才成功的道理。

但是,受自尊心、荣誉感的支配,很多有知识的人对“不懂”总是难以启齿,好像向别人请教,表示自己不懂,是见不得人的事,甚至把无知当罪恶。这是自作聪明,这种人永远都不会理解那句伟大的格言——每一次说不懂的机会,都会成为我们人生的转折点。

自作聪明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而懂得装傻的人才是真聪明。如果把聪明视为可以捞到好处的标准,那我显然不是一个傻瓜。

一直以来爸爸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当年一次装傻的经历。当时爸爸急需一万五千块钱,如何才能得到这笔钱呢?这让爸爸伤透了脑筋,即使是走路都在想这个问题。说来也巧了,正当爸爸满脑子闪动着借钱的念头时,有位银行家拦住了爸爸的去路,他在马车上低声问爸爸:“你需不需要五万块钱,洛克菲勒先生?”我交了好运吗?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在那一瞬间我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急切,爸爸看了看对方的脸,慢条斯理地告诉他:“是这样……你能给我二十四小时考虑一下吗?”结果,爸爸以最有利于我的条件与他达成了借款合同。

装傻带给你的好处很多很多。我所说的装傻,是指摆低姿态,变得谦虚,换句话说,就是瞒住你的聪明。

越是聪明的人越有装傻的必要,因为就像那句格言所说的——成熟的稻子,往往都会底下它那高贵的头。

儿子,有了爱好,然后才能做到轻巧。现在,就开始热爱装傻吧!

爸爸料想得到,在爸爸离开的日子里,让你独挡一面对你而言绝非易事,但这没有什么。“让我等等再说”,是我在经商中始终奉行的格言。爸爸做事总有一个习惯,在做决定之前,爸爸总会冷静地思考、判断,但爸爸一旦做出决定,就将义无反顾地执行到底。爸爸相信你也能行。

爱你的父亲

洛克菲勒的启发:明白什么是正真的聪明

洛克菲勒给儿子讲述了什么是“聪明”。“自作聪明的人是傻瓜,懂得装傻的人才是真聪明。”这种聪明观和东方人的“难得糊涂”有几分相似。在书信中,洛克菲勒是给儿子传授做人的智慧,他希望儿子明白:什么是正真的聪明。

谁都希望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绝大多数人也都希望能够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充分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能力,面对问题冷静判断,量力而行,这才是聪明人应该做的。如果你真的想表现得比其他人更聪明一些,那么你就应该对自己有一个自知之明,没有必要总是要向他人强调自己的聪明,更没有必要利用所有可利用的以及不可利用的机会向众人表现你的聪明。

大凡立身处世,是最需要聪明和智慧的,但聪明与智慧有时候却依赖糊涂才得以体现。从理论上讲,一个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聪明人。然而,顺着这个逻辑,我们会发现很多成功的人物并不绝顶聪明,相反,他们可能还曾是有些笨。有个统计数字显示,成功的人物中最多只有不超过10%的人智商超群,其余90%的智商绝对只是普通人水平。但是,他们成功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成功的人物更重视智慧。

生活中,聪明与智慧实在是两回事,聪明是一种先天的东西,总令人感到聪明人的光辉,但往往这种表面的光芒,不能令聪明人成功,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被认为聪明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而智慧就不同了,有智慧的人未必聪明,如寓言塞翁失马中的塞翁,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他们眼里看见的不是即时的利益,而是日后的好处,因为日后的大利,他们肯去吃眼前的苦。这样的人肯定不是聪明人,但他却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美国总统威尔逊小时候比较木讷,镇上很多人都喜欢和他开玩笑,或者戏弄他。一天,他的一个同学一手拿着一美元,一手拿着五美分,问小威尔逊会选择拿哪一个。

威尔逊回答:“我要五美分。”

“哈哈,他放着一美元不要,却要五美分。”同伴们哈哈大笑,四处传说着这个笑话。

许多人不信小威尔逊竟有这么傻,纷纷拿着钱来试。然而屡试不爽,每次小威尔逊都回答“我要五美分。”整个学校都传遍了这个笑话,每天都有人用同样的方法愚弄他,然后笑呵呵地走开。

终于,他的老师有一天忍不住了,当面询问小威尔逊:“难道你连一美元和五美分都分不清大小吗?”

“我当然知道。可是,我如果要了一美元的话,就没人愿意再来试了,我以后就连五美分也赚不到了。”

你看,威尔逊只是不愿把心思放在贪图小利的小聪明上,而只着眼于智慧。生活中,智慧和聪明就像主人和仆人的关系。主人没有仆人的协助不行,会显得非常笨拙狼狈,缺乏效率。但再聪明的仆人都还是仆人,他不可能是主人。仆人需要主人的方向,没有主人的仆人,等于失去了用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践去把聪明转变成智慧,在智慧的基础上行动,从而能够事半功倍。

糊涂智慧可以成就大事业,能经受时间考验;聪明只能带来一时的成功,总有机关算尽的时候。当然,聪明不是错,更不是罪,关键是要用好自己的聪明,把聪明转化为智慧。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人生锦上添花,而不会让它成为美丽的泡沫。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往往都表现很愚钝,身手很灵敏的人往往都表现的很笨拙。其实,这是一种境界。人生中适当的“傻”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