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
16585200000023

第23章 耍聪明不如装糊涂,世界美在雾里看花(1)

人人都想做个精明人,认为那样为人处世不吃亏,其实他们想错了。人装糊涂胜过耍聪明,雾里看花世界会更美。所以,人在某些场合就必须放弃自己的明白,装装糊涂,这样更容易解决一些问题。

有些“精明”要不得,贵在“难得糊涂”

在生活或工作中,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明明白白的,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出于某种特别的考虑,说得含糊一点儿效果反而更好。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是一个潇洒落拓之人,在他的书扇上,经常篆着“难得糊涂”几个字。所谓“难得糊涂”实际上在有些人看来再简单不过了。正因为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却又不想把其中滋味细细咂摸,因为倘若解释了,更生烦恼,于是便装起糊涂,或说寻求解脱之术。

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直面我们的人生,有很多事我们不能太在意,太认真。特别涉及人情俗事,在这其中盘根虬结,犹如一棵老树之根,密密麻麻,令人望而生畏。太认真,不是扯着头发,就是动了筋脉,真是扯不断,理还乱。顺其自然,且顺其大意,不丧失原则和人格;或为了大家、为了自己的长远,哪怕暂时吃点苦,受点委屈,也值得。心中有数(树),就不是荒山。有时候,事情逼到了那个份上,就玩一次智慧,表面上给个“模糊数学”,让他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是“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是既可避免直接的人情上的“嘘寒问暖”,又能保持人格纯净的妙方。“难得糊涂”并不是真的糊涂,而是将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是出于某种原因,不便于直截了当,这种情况下就要采取一定的糊涂战术。

清朝的嘉庆皇帝,登位后要处理不少前朝遗留下来的问题,其中就有准备破格提拔几位大臣的问题。这几个大臣,曾为父王做过贡献,却被奸臣排挤、打击。但在皇朝之中,这样的事情可不是儿戏,群臣反应不一。

嘉庆拿不定主意,便问老臣纪昀。纪昀沉吟良久,说:“陛下,卑职从官数十年,承蒙先帝错爱,一直兢兢业业,从未有人敢以金钱贿赂我;写经著述,也不收厚礼,什么原因呢?这只是因为我不谋私枉法。但是,却不是没有例外,若是亲友有丧,要求老臣为之点主或作墓志铭,他们所馈赠的礼金,不论多少厚薄,老臣是从不拒绝的。”

嘉庆听完纪昀的话,先是费解,感觉摸不着头脑。自己品味,却又点头称许,于是下了决心去提拔这批官员。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纪昀以混话之词,提出自己的观点,建议皇上应该放下包袱,大胆去做。纪昀的话,看起来词不达意,但细究起来里面确实大有文章。既然为官清廉,为什么对亲友之丧事点主、作铭所得概不拒绝呢?这是因为秉承祖宗遗愿,无所顾忌之故也。皇帝破格提拔这些官员,本就是造福大清江山,维护社稷所需,不也是弘扬先帝的德化,还有什么顾忌的呢?这不正和纪昀的做人道理一样吗?嘉庆皇帝也不是笨蛋,哪能悟不出纪昀的话中话呢?

纪昀说话为何如此遮遮掩掩?原因是有很多的:虽然自己的主张是建议破格提拔这些官员,但不好说明,新皇上是什么个态度心里还没底,此意见是否被采纳,名义上都与自己无关,皇帝也好,其他人也好,抓不着把柄;嘉庆皇帝历来聪明,而且有好擅作主张的性格。如果不说,皇上会不高兴,认为自己不尊重他的问题。倘若说白了,恐有教导皇帝、教唆皇上的忌讳,反而会起副作用。不如用此模糊之法,让皇帝自己“悟”出道理来,既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又迎合了皇帝的秉性。

纪昀此举,看似圆滑,其实在勾心斗角的朝廷里面,真是一次一举两得的糊涂。

“难得糊涂”是一种境界,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慨叹之词。这个世界,原本就是有不公平的,从出生的时候就是注定了。长大了,知道的多了,难免会发出牢骚之气。世道不公,人事不公,待遇不公,要想铲除种种不公,自己一人之力难成事,可笑可叹。或自己无能,那就只好举起这面“糊涂主义”的旗帜,为自己遮盖起心中的不平。假如能像济公那样任人说他疯,笑他癫,乐得逍遥自在,照样酒肉穿肠过,照样嘻哈玩乐,“哪里有不平哪有我”,专捡达官显贵“开涮”,专替穷人、弱者寻公道,我行我素。这种癫狂,半醒半醉,亦醉亦醒,也不失为一种“糊涂”。所以当我们直面现实,冲和淡然的心态是很重要的,“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那就会进入一种超然的境界。

糊涂处世,聪明多被聪明误

充分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能力,面对问题冷静判断,量力而行,这才是聪明人应该做的。

谁都希望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绝大多数人也都希望能够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得到人们的认可。可是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聪明人几乎是没有的,而本不聪明却要自作聪明的人,却是随处可见,比比皆是。

三国时期,杨修在曹操手下任主簿,起初曹操很重用他,杨修却处处耍小聪明。例如,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吃了一些,又盖好,并在盖上写了一个“合”字,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什么含义,杨修见了,就拿起匙子和大家分吃,并说:“这‘合’字是叫一人吃一口啊!”还有一次,建造相府,造好大门后曹操亲来察看了一下,没说话,只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杨修一见,就令工人把门改窄。别人问为什么,他说门中加个“活”字不是“阔”吗,丞相是嫌门太大了。这样一来,曹操就讨厌杨修每次都猜出自己的心意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进军定军山,他的大将黄忠杀死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曹操亲自率军到汉中和刘备决战,但战事不利,前进困难重重,撤退又怕被人耻笑。一天晚上,护军来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正在喝鸡汤,就顺便说了“鸡肋”,杨修听到以后,便不等上级命令,教随从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从而影响了军心。曹操知道以后,杨修还辩解说:“魏王传下的口令是‘鸡肋’,可鸡肋这东西,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正和我们现在的处境一样,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久驻无益,不如早归,所以才先准备起来,以免到时慌乱。”曹操一听,大怒道:“你小子怎敢造谣乱我军心!”于是喝令刀斧手,推出斩首,并把首级悬挂在辕门之外,警戒三军。

对于曹操斩杨修,一般人们会认为是曹操心眼小,借机杀人。其实关键是杨修聪明过头。世上有真聪明与假聪明之分。可惜的是有些人属于假聪明,却并不自知,其结果可想而知。杨修就是这样,经常不看场合,无视别人的好恶,只管卖弄自己的小聪明。结果越来越遭人讨厌和憎恨,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虽然曹操事后不久果真退了兵,但平心而论,杨修之死也确实罪有应得。试想两军对垒,是何等重大之事,怎么能根据一个口令,就卖弄自己的小聪明,随便行动呢?即使真的撤军,也要用正面的语言和行为来表达,不然会军心大乱。而军心是军队的命根。这是最起码的军事常识,但杨修违背了,岂不是自寻死路?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不难看到类似的情形。每个人都想表现得很聪明,但如果一个人老耍小聪明就成了一种愚蠢。在面对人生际遇时,切勿自作聪明,而要学学糊涂。

如果真的想表现得比其他人更聪明一些,那么就应该对自己有一个自知之明,没有必要总是要向他人强调自己的聪明,更没有必要利用所有可利用的以及不可利用的机会向众人表现自己的聪明。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糊涂可以成就大事业,能经受时间考验;聪明只能带来一时的成功,总有机关算尽的时候。

大凡立身处世,是最需要聪明和智慧的,但聪明与智慧有时候却依赖糊涂才得以体现。郑板桥说:“聪明有大小之分,糊涂有真假之分,所谓小聪明大糊涂是真糊涂假智慧。而大聪明小糊涂乃假糊涂真智慧。所谓做人难得糊涂,正是大智慧隐藏于难得的糊涂之中。”

从理论上讲,一个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聪明人。然而,顺着这个逻辑,我们会发现很多成功人士并不绝顶聪明,相反,他们可能还有些笨。有个统计数字显示,成功人士中最多只有不超过10%的人智商超群,其余90%的智商绝对只是普通人水平。但是,他们成功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成功人士更重视智慧。

生活中,聪明与智慧是两回事,聪明是一种先天的东西,总令人感到聪明人的光辉,但往往这种表面的光芒,不能令聪明人成功,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被认为聪明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而智慧就不同了,有智慧的人未必聪明,如寓言“塞翁失马”中的塞翁,“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他们眼里看见的不是即时的利益,而是日后的好处,因为日后的大利,他们肯去吃眼前的苦。这样的人肯定不是聪明人,但他们却是有智慧的人。

美国总统威尔逊小时候比较木讷,镇上很多人都喜欢和他开玩笑,或者戏弄他。一天,他的一个同学一手拿着1美元,一手拿着5美分,问小威尔逊会选择哪一个。

威尔逊回答:“我要5美分。”

“哈哈,他放着1美元不要,却要5美分。”同伴们哈哈大笑,四处传说着这个笑话。

许多人不信小威尔逊竟有这么傻,纷纷拿着钱来试。然而屡试不爽,每次小威尔逊都回答“我要5美分”。整个学校都传遍了这个笑话,每天都有人用同样的方法愚弄他,然后笑呵呵地走开。

终于,他的老师有一天忍不住了,当面询问小威尔逊:“难道你连1美元和5美分的大小都分不清吗?”

“我当然知道。可是,我如果要了1美元的话,就没人愿意再来试了,我以后就连5美分也赚不到了。”

你看,威尔逊只是不愿把心思放在贪图小利的小聪明上,而只着眼于智慧。生活中,智慧和聪明就像主人和仆人的关系。主人没有仆人的协助,会显得非常笨拙狼狈,缺乏效率。但再聪明的仆人都还是仆人,他不可能是主人。仆人需要主人的方向,没有主人的仆人,等于失去了用处。

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践去把聪明转变成智慧,在智慧的基础上行动,从而能够事半功倍。当然,聪明不是错,更不是罪,关键是要用好自己的聪明,把聪明转化为智慧。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人生锦上添花,而不会让它成为美丽的泡沫。

为人处世不要太精明

生活中,人们需要傻瓜精神。傻瓜精神是一种智慧的处世方法,有傻瓜精神的地方往往会发生奇迹。

一般说来,生活中精明人有精明的算计,傻瓜自然也有傻瓜的办法。

傻瓜对许多事是不过心的,缺乏精明人的一些算计和设想。不过,算计和设想虽是好事情,可好事情的另一面常常就是陷阱,就造成人的过失。而傻瓜缺乏那样的算计,就避免了那样的算计,更避免了那样的过失,也就无陷阱可言。傻瓜不会过分注意身边的潜在危险和可能要失去的东西,所以他们往往对事物并不主动出击,这样既不会使危险扩大,又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