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360°探索·世界之最
16584700000021

第21章 独一无二的天文地理之最(3)

非洲大陆与阿拉伯半岛开始分离在2千万年前的中新世,目前还在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继续扩张。红海两岸陡峭壁立,岸滨多珊瑚礁,天然良港较少。整个红海平均深度558米,最大深度2514米。红海受东西两侧热带沙漠夹峙,常年空气闷热,尘埃弥漫,明朗的天气较少。降水量少,蒸发量却很高,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海域之一。8月表层水温平均27~32益。

红海今名是从古希腊名演化而来的,意译即“红色的海洋”。此名称的来源,解释甚多。

其一,用海水的颜色来解释红海的名字。这种解释又分为三种观点:有的说红海里有许多色泽鲜艳的贝壳,因而使水色深红;有的认为红海近岸的浅海地带有大量黄红色的珊瑚沙,使得海水变红;还有的说红海是世界上温度最高的海,适宜生物的繁衍,所以表层海水中大量繁殖着一种红色海藻。使得海水略呈红色,因而得名红海。

其二,认为红海两岸岩石的色泽是红海得名的原因。远古时代,由于交通工具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人们只能驾船在近岸航行。当时人们发现红海两岸特别是非洲沿岸,是一片绵延不断的红黄色岩壁,这些红黄色岩壁将太阳光反射到海上,使海上也红光闪烁,红海因此而得名。

其三,将红海的得名与气候联系在一起。红海海面上常有来自非洲大沙漠的风,送来一股股炎热的气流和红黄色的尘雾,使天色变暗,海而呈暗红色,所以称为红海。

其四,古代西亚的许多民族用黑色表示北方,用红色表示南方,红海就是“南方的海”。

红海含盐度平均40%以上,是世界含盐度最高的海洋。为什么红海的盐度会如此之高呢?这主要是由它所处的地理环境所造成的。

其一,红海属印度洋的内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亚洲阿拉伯半岛之间,形状狭长,东部狭窄的曼德海峡同印度洋相连,西部为深度不大的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通。整个海区较为闭塞,不易同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水体进行交换。

其二,红海地处炎热干燥的沙漠地区,常年盛吹来自大陆的西北风,海面经常空气闷热,尘埃弥漫,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南部在250毫米以下,北部只有25毫米。降水量如此之小,而蒸发量大得惊人,每年蒸发的水层厚达几米,周围又很少有河流注入。再加上红海的海底是地球的地热出口处,海水温度高,加剧了海水的蒸发。

红海的海水不能与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水体进行交换,同时又降雨少,蒸发量大,因此红海就变成世界含盐度最高的海洋。

世界上最小的岛国

瑙鲁共和国,位于南纬0毅32忆,东经166毅55忆,即在美拉尼西亚的所罗门群岛东北方,是一个面积仅24平方千米的椭圆形珊瑚岛,现有人口近1万,主要是瑙鲁人(三大群岛的混血人种),还有部分欧洲人、华人和来自太平洋各岛的人。

瑙鲁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如果与大陆最小的国家相比,它仅比梵蒂冈(0.44平方千米)和摩纳哥(1.9平方千米)大些,它是世界第三小国。在海岛国家中,它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

瑙鲁岛地处热带,年平均降雨量约2000毫米,但无河流,因此岛上淡水奇缺,居民喝水都靠下雨时截留雨水,储存节约使用。原来瑙鲁岛沿岸四周的海里,长着许多珊瑚暗礁,稍大一些的船只,不能航行,也不能靠岸,因此交通困难。除了那段狭窄的可耕地外,岛上还有一块面积占全岛四分之三的丘陵地,它高出海面约30米。谁会相信,这块只生长些灌木的岗地,竟是世界上少有的大型磷酸盐矿藏。今天的瑙鲁人,就靠这座天赐的宝藏,过上了富裕生活。现在瑙鲁人的年平均收入,达到了世界最富有国家的年平均收入水平。

1968年1月30日,瑙鲁宣布独立。在独立的同时,付出800万英镑将磷矿开采权赎回,但仍交大英磷矿公司代为经营。1970年,瑙鲁成立了自己的磷矿公司。专门经营开采磷矿的工作,并在香港聘请采矿技术人员和工人。

最淡的海

世界海水平均含盐度为35%,而欧洲的波罗的海却远远不及,靠近外海的地方为20%,中部海域为6%~8%;而北部只有2%,几乎同淡水差不多。

波罗的海是欧洲北部内海,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德兰半岛和欧洲大陆之间,近于封闭。仅西部经厄勒海峡、卡特加特和斯卡格拉克海峡与北海相通。面积约42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86米,最大深度459米。

波罗的海及其周围区域从第三纪以后经历了陆地和水域的多次相互交替,在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后,冰川大量融化后形成。波罗的海的形状呈三岔形,向东伸入芬兰和爱沙尼亚、俄罗斯之间的称芬兰湾,向北伸入芬兰与瑞典之间的名波的尼亚湾,主体从北纬60毅向南到北纬54毅附近折向西,通过丹麦与瑞典间狭窄海峡连接北海。

海岸复杂多样,南部和东南部是低地,多平直的沙质海岸和渴湖海岸;北部则以高陡岩礁型海岸为主,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港外还散布着奇形怪状的小岛和暗礁。海底沉积物主要是沙、黏土和冰川软泥。

波罗的海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向大陆气候的过渡区,全年盛行西风,秋冬季节常常出现风暴。由于北大西洋暖流难以进入波罗的海,海水得不到调节,致使冬季气温比较低,而且南北差异较大,夏季气温不高,且南北差异很小。1月平均气温南部为-1.1益,北部降为-10.3益;7月平均气温南部和北部分别为17.5益和15.6益。海区表层水温也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8月西南海区水温为20益,中部为14~18益,东部芬兰湾为15~17益,而北部波的尼亚湾为9~13益;2~3月除南部水温在1~3益外,绝大部分海区都在0益以下,出现结冰现象。

北部波的尼亚湾和芬兰湾每年结冰期达3~6个月之久,冰层厚度平均65厘米,波的尼亚湾顶的大冰层有时厚达10多米,给海上运输造成困难。

波罗的海气候的另一特点是年降水量大于年蒸发量。北部海区年均降水量约500毫米,南部地区超过600毫米。个别海域可达1000毫米,而海区年均蒸发量只有350~400毫米。同时,海区周围又有大小250条河流注入大量淡水,结果大大淡化了海水的盐度,是世界海水含盐度最低的海。此外,由于形成的时间还不长,这里在冰河时期结束时还是一片被冰山淹没的汪洋,后来大水向北极退去,最低洼的谷地形成了现在的波罗的海,水质本来就比较好;大西洋和波罗的海的通道又浅又窄,阻碍了波罗的海与大西洋之间的海水交换,高盐度的海水不易进来。这些也是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海域内水量收入大于支出,使波罗的海水位高于北海,造成波罗的海盐度较小的海水从表层经过海峡流入北海,而北海盐度较大的海水从底层经海峡流入波罗的海,而且流出量大于流入量,以维持波罗的海水量的动态平衡。波罗的海潮汐为不正规的半日潮、不正规全日潮和正规全日潮,潮差变化不大,大约4~10厘米。

波罗的海是沿岸国家之间以及通往北海和北大西洋的重要水域,并通过白海——波罗的海运河与白海相通,通过列宁伏尔加河——波罗的海水路与伏尔加河相连。沿岸较大港口有圣彼得堡、斯德哥尔摩、罗斯托克、什切青和格但斯克。

领土最狭长的国家

世界上各国的领土轮廓差异很大,且最奇特的大概要算南美洲的智利了。

南美洲的智利,它像一支又瘦又长的毛笔,从北到南长达4270千米。如果把它放在中国地图中,就要从黑龙江省最北部一直伸到西沙群岛。而国土东西之间的宽度平均只有180千米,不过相当于上海到杭州的距离,仅为国土长度的1/24,堪称世界上领土最狭长的国家。

智利面积756626平方千米,占拉美总面积的3.6%,在拉美各国中居第八位。其中陆地面积756252.9平方千米,岛屿面积372.4千米;农业可耕地面积16560平方千米,畜牧业草地面积129300平方千米,林地面积84200平方千米,沙漠及不毛之地526566平方千米。

智利位于南纬17毅30忆和56毅32忆之间。地处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东与阿根廷接壤,共同边界长达4000千米;北与秘鲁和玻利维亚为邻,共同边界分别为172千米和800千米;西濒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海岸边长约1万千米,在太平洋上有众多岛屿,其中包括着名的“复活节岛”,距陆地3000多千米。山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80%。智利为太平洋多火山地带,境内火山众多,其中有55座活火山。智利地震十分频繁,包括首都圣地亚哥在内,每年发生上百次的中小级地震,历史上大地震也不少见。

智利还是世界上距南极洲最近的国家。

早期境内居住着阿劳干人、火地人等印第安民族。15~16世纪初属于印加帝国。1535年,西班牙殖民者从秘鲁侵入智利北部。1541年建立圣地亚哥城后,智利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并受其统治近300年。1810年9月18日,智利成立执政委员会,实行自治。1817年2月与阿根廷联军击败西班牙殖民军。1818年2月12日正式宣布独立,成立智利共和国。

人口1540.2万人(截至2001年底),男占49.6%,女占50.4%。1999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10%,智利从此步入人口老龄社会,预计到2025年老龄人比例将达到18%。城市人口占85%,农村人口15%;目前平均寿命74.9岁,其中男为71.98岁,女为77.93岁。全国平均人口密度20.35人/平方千米,是拉美国家中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智利居民多为印欧混血种人,占75%。其次为欧洲移民后裔,占20%。余为少数民族,主要有:马普切人,约51万人;阿夷马拉人,约9万人;其他民族,约1万人。

智利移居国外的侨民共计123万人,其中美国10万,西欧各国10万,阿根廷25万,巴西8万,其余国家70万人。智利不承认双重国籍(西班牙除外),智侨民在国外一旦加入其他国国籍,则意味着自动放弃智利国籍,并视之为外国人。1992年人口统计显示,旅智利外国人共11.5万,其中亚裔人口7000多人。

智利以生产铜和硝石闻名世界,被誉为“铜的王国”和“硝石之邦”。其铜矿之多,举世无匹。当地有个民间传说,对智利领土为什么这样狭长,矿产又如此丰富的原因作了解释。说的是上帝创造世界之后,还剩下最后也是最宝贵的一块泥土没有用掉,就把它从北到南抹在南美洲的西部,这就是今天的智利。铜的储量占世界总蕴藏量的1/3,为世界第一,产量和出口量也为世界第一。智利是世界上唯一生产天然硝石的国家。其他自然资源如铁、煤、金、铂、银、铝、锌、碘、石油、天然气等也有很大的储量。

智利森林覆盖面积达1564.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0.8%,盛产木质优良的温带林木,是拉美第一大林产品出口国。智利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漫长的海岸线,致力于开发其丰富的海洋资源,成为世界第五大产鱼国之一。

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

科学家对在德国戈瑟克附近发现的距今7000多年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和2002年发现的圆盘进行了深研究,最后科学家得出结论: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就已经进行了精确的天象观察并用之指导农业。

2003年8月份,考古学家第一次确认了这个“圆圈”的身份和年代。这座圆形建筑废墟是四个同心圆,一道土堤、一道沟渠和两圈一人高的木栅栏。他们有分别朝南、西南和朝北开的三道门。在冬至,站在圆圈中心的人将看到太阳从南门升起。

尽管航空调查发现了200多个类似的圆圈散布在欧洲各地,但是戈瑟克圆圈是其中20个已经发掘的遗迹里最古老的和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它的功能在今天仍是一目了然。尽管称它为德国的史前巨石柱(英国一座古太阳观测遗址),但它最起码早于巨石柱2000年,根据此地发现的陶瓷器碎片的直线纹路,这座天文台修建于公元前4900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