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理知识大观
16584200000016

第16章 海洋冰川大观(3)

随着大陆在原始地表上的出现,打破了原来地球上的平衡状态。此时地球内部有大量的岩浆喷出,足以引起太平洋原来地区的大规模陷落,首先导致了太平洋的产生。同时还导致原来太平洋的大陆向陷落中心倾斜,从而发生涌向太平洋中心的波浪运动,最终形成向洋弧形的构造系统。这样就使得原始大陆大幅度解体,进一步引起那些未被陆壳覆盖的原始地表的破裂。我们目前看到的岩浆物质沿破裂带上升,则与大洋中脊及一系列转换断层的形成有关。

阿尔卑斯山脉冰川

南阿尔卑斯山脉沿新西兰岛西侧形成一道高山屏障。最高点库克山,海拔3764米,是新西兰的最高峰。从峰顶向西通过海岸带到太平洋只有32千米,向东地势缓慢下降,越过坎特伯雷平原到海岸的距离为129千米。从塔斯曼海刮来的西风富含水气,湿润气流逆山而上,沿途普降大雪,补给冰川——最着名的三大冰川为:塔斯曼冰川、福克斯冰川和法兰士约瑟夫冰川。山脉西坡的冰川短而陡峻,像冰冻的瀑布翻滚而下,直达浓密的亚热带常绿雨林。冰川与雨林并存真是旷世奇观,两种反差极大的气候如此紧密相连的特色确实难得一见。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两者都是各有自己的伙伴,而不相混杂。山脉东坡,冰川的特征就大不一样。冰川上游陡峭而崎岖,形成冰裂隙网络的格局,旅行十分困难。往下,冰川流向低海拔地区,塔斯曼冰川几乎远达中部平原。

福克斯和法兰士约瑟夫冰川向西流,虽然近年来两者都在退缩,但后者仍长达11千米。两者都位于韦斯特兰国家公园内,相距仅24千米。国家公园面积为87.187公顷,包括高峰、雪场、冰川、森林、河流和湖泊。马锡逊湖拥有倒映在平静湖水中的三大主峰——库克峰、塔斯曼峰和拉佩鲁兹峰的着名景色。

能见到从库克峰流淌下来的塔斯曼冰川被描绘成至高无上的荣耀,并成为令人难忘的美景。塔斯曼冰川形成一条27千米长的狭窄冰舌,在有些地方拓宽至3千米宽,总面积为52平方千米。有些地方冰川厚达610米,是新西兰最大的冰川。这也是一条十分活跃的冰川,流速每天达51~64厘米。尽管冰川的流速较高,但它仍在逐渐退缩;冰川仅高出海平面762米,该地气温较高,融化和蒸发的速度大于其流速。

像许多其他大陆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西兰也经历了气候变迁。除了整个地球气候的自然变化外,在板块构造或大陆漂移的影响下,陆地不断地移动,并改变着纬度位置。5亿多年前,新西兰是古老的冈瓦纳泛大陆的一部分。

新西兰处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南极洲之间的东缘,当时大约位于北纬3度。在以后的2.5亿年间,冈瓦纳古陆向南漂移,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直抵南极附近,并经历了广泛的冰川作用。紧接着的1.2亿多年,冈瓦纳古陆持续移动,使新西兰重又向北移动到暖温带或亚热带地区,冰盖消失。大约就在此时,冈瓦纳古陆开始分裂成几个我们今天熟知的大陆,但是新西兰先向南漂移,仍然依附于南极大陆。

大约8000万年前,塔斯曼海开始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扩张。大约在2000万年后,扩张停止,先是澳大利亚,随后是新西兰,开始和南极大陆分离。当新西兰北移时,南极大陆向南移动至目前的位置。在最后一次冰期时,新西兰再次被冰川覆盖,直到大约一万年前,地球再次变暖。今天,新西兰冰川不断退缩,现代全球气候变暖的长期影响也可能使其完全融化。

爱琴海

爱琴海是地中海的一部分,位于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南北长610千米,东西宽300千米。爱琴海的东北部经达达尼尔海峡与马尔马拉海相连。

关于爱琴海名称的起源有各种解释:源于古爱琴城;源于一位名叫爱琴的亚马孙女王,她葬身于海中;源于忒修斯王子的父王爱琴斯,他误以为忒修斯死了,心碎地跳海自尽。

爱琴海是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文明的发祥地,之后又出现了以雅典和斯巴达等城邦为代表的希腊文明。爱琴海后来又陆续成为波斯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威尼斯共和国、塞尔柱突厥帝国、奥托曼帝国的领海。爱琴海是民主的发源地,也是地中海东部各种文明进行接触和交流的地方。

爱琴海海岸线非常曲折,港湾众多,共有2500个左右的岛屿。爱琴海的岛屿可以划分为七个群岛:色雷斯海群岛,东爱琴群岛,北部的斯波拉提群岛,基克拉泽斯群岛,萨罗尼克群岛(又称阿尔戈-萨罗尼克群岛),多德卡尼斯群岛和克里特岛。爱琴海的很多岛屿或岛链实际上是陆地上山脉的延伸。一条岛链延伸到了希奥岛,另一条经埃维厄岛延伸至萨摩斯岛,还有一条从伯罗奔尼撒半岛经克里特岛至罗德岛,正是这条岛链将爱琴海和地中海分开。许多岛屿具有良港,不过在古代,航行于爱琴海并不是很安全。许多岛屿是火山岛,有大理石和铁矿。克里特岛是海中最大的一个岛屿,面积8000多平方千米,东西狭长,是爱琴海南部的屏障。克里特岛上有大面积的肥沃耕地,但是其他岛屿就比较贫瘠了。爱琴海岛屿的大部分属于西岸的希腊,一小部分属于东岸的土耳其。爱琴海是地中海东部的一个大海湾,位于地中海东北部、希腊(Greece)和土耳其之间,也就是位于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爱琴海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海,所以爱琴海又有“多岛海”之称。南通地中海,东北经过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通黑海,南至克里特岛。

在气候类型方面:爱琴海属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盛行北风,但每年9月到次年5月有时刮温和的西南风。

地质地貌:爱琴海海域中岛屿众多、星罗棋布。海岸线曲折,有无数海湾、港口和避风小港。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积压碰撞的地带,为地壳不稳定区,多火山、地震。

重要数据:长611千米,宽299千米,面积21.4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570米,最深处在克里特岛东面,达3543米。

盐度洋流:因蒸发大于降水,海水盐度较高,为36译~39译,高于马尔马拉海和黑海,因而引起黑海中较淡的海水从表层通过海峡流入爱琴海,而爱琴海中盐度较大海水通过海峡下层流向黑海的海水交换形式。希腊半岛与埃维亚岛之间的海潮以凶猛多变闻名于世。表层海水夏温达24益,冬温达10益。在490米深处,温度波动在14~18益。从黑海流向爱琴海东北的大量低温水流,对爱琴海的水温产生一定影响。黑海水流含盐量少,降低爱琴海海水的咸度。

资源:海中缺少营养物,故而生物稀少。但海水清澈平静,温度很高,因之有大量鱼群从其他地区游来产卵。大部分岛屿多岩石,十分贫瘠。北部岛屿一般比南部岛屿树木繁茂。萨索斯岛附近有石油蕴藏。

战略地位:是黑海沿岸国家通往地中海以及大西洋、印度洋的必经水域,在航运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沿海主要港口有萨洛尼卡、比雷埃夫斯(希腊)和伊兹密尔(土耳其)。

世界之最:以上已经提过爱琴海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海。爱琴海的岛屿大部分属于西岸的希腊,小部分属于东岸的土耳其。海中最大的一个岛名叫克里特岛。

威德尔海

威德尔海(WeddellSea)是大西洋最南端的属海,深入南极大陆海岸,形成凹入的大海湾。中心点地理坐标大致为南纬73毅,西经45毅。南临南极半岛,东为科茨地,最南是广阔的菲尔希纳(Filchner)和龙尼(Ronne)冰棚前方的冰障。海域经常被厚冰覆盖,在初夏时节,中西部的海冰向北漂流,几乎到达南纬60毅。英国探险家和猎海豹者詹姆斯·威德尔(JamesWeddell)于1823年2月20日乘“珍妮号”帆船,从南奥克尼群岛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最远到达南纬74毅15忆,西经34毅17忆。1900年以发现者威德尔的名字命名该海域。

1956~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美国、阿根廷、英国等国在其南部、东南部海岸建立一系列科学观测基地。威德尔海的南部大陆棚,宽约480千米。大陆棚与大陆坡交界处,海深约500米。海域属极地气候,动物有企鹅、威德尔氏海豹、海燕等。全世界的大洋底部冷水有一半以上源出南极海域,其中大部分即产生于威德尔海。表层海流以顺时针方向运动,沿科茨地向西南流,再沿南极半岛北流,最后与西风漂流汇合。

魔海威德尔海的魔力首先在于它流冰的巨大威力。南极的夏天,在威德尔海北部,经常有大片大片的流冰群,这些流冰群像一座白色的城墙,首尾相接,连成一片,有时中间还漂浮着几座冰山。有的冰山高一两百米,方圆二三百平方千米,就像一个大冰原。这些流冰和冰山相互撞击、挤压,发出一阵阵惊天动地的隆隆响声,使人胆战心惊。船只在流冰群的缝隙中航行异常危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流冰挤撞损坏或者驶入“死胡同”,使航船永远留在这南极的冰海之中。

1914年,英国的探险船“英迪兰斯”号就被威德尔海的流冰所吞噬。

在威德尔的冰海中航行,风向对船只的安全至关重要。在刮南风时,流冰群向北散开,这时在流冰群之中就会出现一道道缝隙,船只就可以在缝隙中航行,如果一刮北风,流冰就会挤到一起把船只包围,这时船只即使不会被流冰撞沉,也无法离开这茫茫的冰海,至少要在威德尔海的大冰原中待上一年,直至第二年夏季到来时,才有可能冲出威德尔海而脱险。但是这种可能性是极小的,由于一年中食物和燃料有限,特别是威德尔海冬季暴风雪的肆虐,使绝大部分陷入困境的船只难以离开威德尔这个魔海,它们将永远“长眠”在南极的冰海之中。所以,在威德尔及南极其他海域,一直流传着“南风行船乐悠悠,一变北风逃外洋”的说法。直到今天,各国探险家们还恪守着这一信条,足见威德尔海的神威魔力。

在威德尔海,不仅流冰和狂风对人施加淫威,而且鲸群对探险家们也是一大威胁。夏季,在威德尔海碧蓝的海水中,鲸鱼成群结队,它们时常在流冰的缝隙中喷水嬉戏,别看它们悠闲自得,其实凶猛异常。特别是逆戟鲸,是一种能吞食冰面任何动物的可怕鲸鱼,有名的海上“屠夫”。当它发现冰面上有人或海豹等动物时,会突然从海中冲破冰面,伸出头来一口吞食掉。以那细长的尖嘴,贪婪地吞噬海豹和企鹅,其凶猛程度,令人毛骨悚然。正是逆戟鲸的存在,使得被困威德尔海的人难以生还。

绚丽多姿的极光和变化莫测的海市蜃楼,是威德尔海的又一魔力。船只在威德尔海中航行,就好像在梦幻的世界里飘游,它那瞬息万变的自然奇观,既使人感到神秘莫测,又令人魂惊胆丧。有时船只正在流冰缝隙中航行,突然流冰群周围出现陡峭的冰壁,好像船只被冰壁所围,挡住了去路,似乎陷入了绝境,使人惊慌失措。霎时,这冰壁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使船只转危为安。有的时候船只明明在水中航行,突然间好像开到冰山顶上,顿时,把船员们吓得一个个魂飞九霄。还有当晚霞映红海面的时候,眼前出现了金色的冰山,倒映在海面上,好像向船只砸来,给人带来一场虚惊。在威德尔海航行,大自然不时向人们显示它的魔力,戏弄着人们,使人始终处在惊恐不安之中。经查实,才知是大自然演出的一场闹剧。正是这一场场闹剧,不知将多少船只引入歧途,有的竟为躲避虚幻的冰山而与真正的冰山相撞,有的受虚景迷惑而陷入流冰包围的绝境之中。

威德尔海是一个冰冷的海,可怕的海,神奇莫测的海,也是世界上又一个变幻万千的魔海。

现代冰川

现代冰川有很多独特的景观,如冰蘑菇、冰塔林、冰桥、冰针、冰芽,还有迷人的冰川湖泊,阴森可怕的冰隧道,绚丽壮观的冰水喷泉和幽胜迷人的冰洞。它们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