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台风防范与自救
16581700000009

第9章 台风预防和监测(2)

各海岸电台的责任区海区范围是:大连的责任区海区范围为渤海海峡、渤海、黄海中部和黄海北部;上海的责任区海区范围为济州、长崎、鹿儿岛、渤海海峡、渤海、黄海南部、黄海中部、黄海北部、东海南部、东海北部、台湾海峡、台湾省北部、台湾省东部和琉球群岛;广州的责任区海区范围为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广东东部、广东西部、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北部湾、海南岛西部、曾母暗沙、巴士海峡、华列拉和头顿;香港的责任区海区范围为香港、广东、东沙、西沙、南沙、琉球、岘港、黄岩岛、民都洛、华列拉、北部湾、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台湾省东部等;基隆、花莲和高雄的责任区海区范围为:

台湾海峡、巴士海峡、东海海域和台湾省近海。

2.危险半圆与可航半圆

按热带气旋的移动方向,可以把热带气旋分成左、右两个半圆。在南半球,左半圆被称作危险半圆,右半圆被称作可航半圆;而在北半球,情况则恰恰相反,左半圆被称作可航半圆,右半圆被称作危险半圆。同时,南半球左前象限和北半球的右前象限也都被称为危险象限。

如果在缺乏气象台发布的热带气旋中心位置和移动方向等信息的情况下,船舶误入热带气旋区,这时,可以利用本船现场观测的风向和风速变化情况,判断出船舶处于哪个半圆,然后,就可以根据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航行法。如果船舶位于可航半圆,应以右舷船尾受风脱离,保持受风角30°—40°,如果船舶误入危险半圆,应使船首顶风全速逃离,保持风吹向右舷10°—45°,直到离开危险区域为止。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自然灾害风险指在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

为防范和减少灾害的发生,对灾害风险做充分的调查、分析与评估,了解特定地区、不同灾种的发生规律,掌握各种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对社会、经济、自然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各种损失。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包括很多方面,如灾情监测与识别、确定自然灾害分级和评定标准、灾害风险评价与对策、建立灾害信息系统和评估模式等。

1922年,中国大地还处于一片混乱时期,8月2日夜间,台风袭击了广东省汕头地区,引起特大风暴潮灾害,死亡7万余人,财产损失总额在千万元以上。(千万元是1922年的币值),据《潮州志》记载,台风使得山地动,潮汐骤至,暴雨倾盆,水深丈余,沿海地区许多乡村被卷入海浪……受灾严重,还有整个村庄所有人畜生命财产完全化为乌有……2005年9月11日在我国浙江省台州市遭遇1956年以来最强的台风“卡努”。受其影响,浙江北部、上海、江苏南部、安徽东部也都出现了暴雨和大暴雨。浙江省的温州、台州、宁波、金华等市局部造成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达549.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为225千公顷,房屋倒塌7468间,死亡14人,失踪9人。这与新中国成立前1922年登陆我国汕头地区的那次台风使7万多人丧生的悲惨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台风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相关部门以最快速度对防御第15号台风做出全面部署。

浙江、福建、上海等省市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防汛指挥部紧急启动防台预案,紧急转移受灾地区群众135万人,是历次防范台风灾害中转移人数最多的。并且及时发出通知,宣布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一天,尽一切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温州在乐清、永嘉、洞头等区发布红色预警信号。受台风“卡努”的影响,温州机场当天取消所有进出港航班,该市的船渡已全部停航。

台风还会引发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一系列的自然灾害。

狂风在陆上可直接摧毁不够坚固的建筑物,在海上可以掀起5米以上的巨浪,强烈台风中心附近还可能达到10多米的高度,往来船只会被卷入海底。

暴雨能够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疫病等灾害。洪水淹没田地庄稼、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损毁电力通信,使交通枢纽瘫痪等。

风暴潮是由于台风的狂风和极低气压的作用,在台风移向陆地时,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而形成的海洋灾害。强烈的风暴潮能掀起5—6米高的海浪,使海水水位上升。如果与天文大潮相遇,将产生高频率的潮位,会造成潮水漫溢,海堤溃决,以致淹没城镇和农田,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暴潮还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

台风预警和相关防护措施

台风的警报有何标准?根据编号热带气旋的强度和登陆时间、影响程度分为:消息、警报和紧急警报。

在预报责任区与编号热带气旋尚有一定的距离或者还没有受其影响时,可以根据需要发布“消息”,报道其进展情况;解除警报时也可用“消息”方式发布。

在未来的48小时之内,预计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会受到编号热带气旋的影响,或者在其登临时发布警报。

在未来的24小时之内,预计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会受其影响,或者在其登临时发布紧急警报。

为了减轻和防止突发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稳固经济的建设、社会的发展并平衡自然环境,2004年8月24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公布了《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并在9月开始实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被分为11类,分别为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大风、冰雹、雪灾、沙尘暴、雷雨大风、道路结冰。其中,台风预警信号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级。

《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中的大多数项目的标准是全国统一的,但是,由于西部和青藏高原地区有着较为脆弱的生态条件,造成灾害的雨量不同于东部地区、干旱地区。由于相对湿度较小,高温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也不同于相对湿度大的地区,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地区制定出不同于这个试行办法的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预警信号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在本责任区内统一发布。因此,以后有重大灾害性天气,如台风、寒潮等来临时,公众就可以迅速从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和位于城市显著位置的电子显示牌得到预警信息。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台风的预警信号内容。

1.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是指在未来24小时之内有受热带低压影响的可能,其风力平均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在这段时间内已经受到了热带低压的影响,风力平均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在这个时候,行人迎风行走感觉不便,电线有呼啸之声。

此时段要做好防风准备。其相应的防御措施有:对于有关媒体报道的热带低压最新消息要留意,并对有关的防风通知做好充分的准备;固定好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如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对于那些容易受热带低压影响的室外物品要妥善安置。

2.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是指在未来24小时之内有受热带风暴影响的可能,其风力平均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在这段时间内已经受到了热带风暴的影响,风力平均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在这个时候,行人行走时,阻力会非常大,小树枝可能被折断、房瓦可能被掀起。

此时段进入防风状态。

其相应的防御措施有:建议托儿所、幼儿园停止上课;停止露天集体活动,要迅速而有序地疏散人员;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应予以切断;船舶要迅速驶进安全的避风场所避风;通知水上或高空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地处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居民,要关紧门窗,躲避到安全的地方;工作人员应尽快撤离危险地带。同时,也要相应地做好蓝色预警信号的防御措施。

3.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是指在未来12小时之内有受强热带风暴影响的可能,其风力平均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在这段时间内已经受到了强热带风暴的影响,风力平均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在这个时候,树木可能被吹倒,出行会有很大的危险。

此时段进入紧急防风状态。其相应的防御措施有:建议中小学停止上课;不是迫不得已,居民不要随便出去,应该待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特别是小孩和老人;将室内的大型集会停止下来,及时有序地疏散在场人员;相关的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要密切地注视灾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必要时,要加班加点,落实好相关的应对措施;为避免出现船只搁浅、走锚和碰撞的情况,对港口的设施要进行一定的加固。同时,也要相应地做好黄色预警信号的防御措施。

4.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是指在未来6小时之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其风力平均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在这个时候,大树有被吹倒的可能。

此时段进入特别紧急防风状态。其相应的防御措施有:除了特殊的行业外,建议其他行业停止营业,学校也要停止上课;如果没有特别情况,民众都要尽量待在能够安全防风的地方;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要根据情况研讨出适应的抢险应急方案,并随时准备启动,当台风中心路过时,在一段时间之内,风力会有所减小或者静止下来,但是,此时也应该继续留守在原处避风,切忌慌张地返回,因为强风不久会重新吹袭;同时,也要相应地做好橙色预警信号的防御措施。

台风的预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台风的发生、发展和它的移动路径都已能被相当准确地预报出来。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天气图预报方法的基本知识。

一般人是无法看到天气图的,只有气象台的预报员才能看到。现代化通信技术发展迅猛,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气象传真机,运用它就可以接收天气图,就是气象传真图。利用气象传真机接收气象传真图,就像电视机一样能接收许多台,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分别进行选择。

世界各地的气象传真广播台被世界气象组织(WMO)划分成了印度洋、波斯湾、地中海、南太平洋、南大西洋、西北太平洋、东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东北大西洋和北大西洋北部10个区域。现在,西北太平洋上有7个气象传真广播台,即北京、上海、台北、东京、曼谷、关岛和哈巴罗夫斯克。

世界各国发布的气象传真图内容、种类很多,其中,适用于航海和海洋的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行业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接收。

台风监测专业机构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

美国联邦政府的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NationalO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是美国国家级的气象业务主管机构,具体由下属的图家天气局(NWS:NationalWeatherService)管理气象业务,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

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是国家天气局的业务单位,过去叫气象预报中心,类似于我国的中央气象台。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又下设一个行政中心和九个专业业务中心。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专业化分工细致、合作紧密,各部门的专业性非常强,为制作高水平的预报产品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与技术保障。

特别是设立热带预报中心/飓风预报中心,还设立风暴预报中心。

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JointTyphoonWarningCenter),原于1959年在关岛尼米兹山创立。因为1995年的基地关闭与重整(BaseRealignmentandClosure)法案,1999年1月1日迁往珍珠港。它是美国海军位于夏威夷珍珠港的海军太平洋气象及海洋中心的分部。该中心负责发布太平洋及印度洋海域的热带气旋的预报警报。JTWC支援美国国防部的所有分支,以及其他美国政府机构。该中心制作的数据,主要用途是为军用舰船及飞机的安全提供保障,并传送到位于世界各国的军事基地。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遵守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为热带气旋命名,划分台风与热带风暴的等级;唯一的例外是,该中心采用美国官方的标准,以一分钟时间测量持续风速,而没有采取世界气象组织所建议的十分钟标准。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全年持续监测、分析和预测热带气旋的形成、发展及动向,该中心的责任范围覆盖了全球九成热带气旋的活动范围。

该中心由32名美国空军及海军人员运作,并使用了数个卫星系统、探测器、雷达、地表及高空全面数据和大气模型去完成任务。在2000年前,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负责对西太平洋,风力达热带风暴及以上的热带气旋进行命名工作,但从2000年起,这项工作改由日本气象厅负责。

中国国家气象中心

我国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成立于1950年3月1日,是中国气象局的直属业务单位。其主要职责是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决策气象服务;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体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气象信息和预报服务;为专业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门气象服务;为全国气象台站提供气象预报技术和产品指导;履行有关国际气象义务。

我国的台风预报警报工作主要由该中心天气预报与环境气象室负责,主要开展对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热带气旋的预报警报工作。

中国气象局还有国家气候中心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分别承担台风气候预测和台风卫星监测任务。

世界气象组织

世界气象组织(WMO: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是促进世界各国气象业务往来和合作活动的政府间国际机构。它的前身国际气象组织成立于1873年,为非官方机构,它提出的世界气象组织公约(草案)于1950年3月23日得到30个国家签字承认并开始生效。1951年3月19日在巴黎召开第一次大会,即为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大会,同时国际气象组织解散。1950年12月与联合国联系,后来成为联合国体系内的直属独立组织机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