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这才是阿里巴巴
16577800000004

第4章 敢打敢拼的人——马云不可思议的传奇经历(3)

外经贸部在全国各地都有代表处,各个代表处把当地中小企业信息放在网上。因为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在互联网的开放环境下运行的,因而中小企业上网很踊跃,网站很快就盈利了。有了部长的大力支持和地方部门的强力推广,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而且,国富通和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站,都是在创建的当年就实现盈利的项目,纯利高达287万元。

此后,马云和他的团队又成功地推出了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站点。

另外,在中国政府站点中,外经贸部的网站不仅是国内部委中最早的一个,也是最优秀的政府站点之一,而且在1999年就被评为中国“政府上网工程”的推荐优秀站点。

最让马云感到自豪的是,他们做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中国政府首次组织的互联网上的大型电子商务实践。就在国富通成立的1998年7月,时任外经贸部部长的石广生在CIECC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在线商品采购基地——“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开幕式上指出,建立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方式的一大飞跃。他同时宣布: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永不落幕的交易会”。

南归,马云再回杭州

尽管公司经营得轰轰烈烈,但敏锐的马云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里不是我们的公司,只是政府的部门。而他的预感完全正确,无论是EDI还是国富通,都不是供他自由驰骋的平台。最初,在做外经贸部的官方网站时,EDI方面提出要建大内网。从这个方案一提出,马云就表示强烈反对,要求做互联网。就因为坚持把大内网扩展到互联网的想法,马云还和EDI的几个部门领导发生了一些争执。

争执的过程中,马云渐渐地明白了领导们的意思:请你是来给政府做事的,不是来当领导的,决策的问题是你一个编外人员说了就算的吗?

事实也是如此。尽管马云出任中心信息部经理,也算是EDI的中层领导,但他仅仅是个社会编外人员,在一些涉及利益的重大决定上,他不可能有太大的发言权,更没有一拍脑袋便“一口定乾坤”的决策权。

从双方在这个项目的分歧上不难看出,双方的冲突不是个体的小矛盾,而是一种文化的大撞击:马云想要实现的是互联网平台的核心价值——开放、共享,而机关的领导们则更希望凭借其强势的行政资源实现两个目标——垄断、控制;上升到企业文化的角度上说,马云想要的是自由,而政府机关里只有服从。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在处理问题的方式,还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上,马云都觉得他与那些政府官员们“缺少共同语言”。当然,也许领导们要的就是这种结果,就是要保持国家干部与这群编外人员之间的距离。如果仅仅是自己感到“不爽”倒也能忍,问题在于,他为那些和自己一起北上的伙伴们感到不平。

比如,刚刚带队挥师北上时,EDI方面曾承诺给他们的团队30%的股份,而成绩做出来之后(比如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和国富通给外经贸部创造的巨大盈利),当初承诺的这些股份在体制内根本无法真正得以落实。在很多场合,马云都提到了当时的“委屈”(其实更多是为伙伴们感到不平):“我们那时候就拿几千元一个月的工资,其他什么也没有。”

另外,除了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两个大项目之外,在马云的带领下,他们的团队又先后做了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网站。平心而论,即使以今天的水准来衡量,马云团队干的这些活儿都很漂亮,很出色。尤其是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作为中国政府首次组织的互联网上的大型电子商务实践,其第一年就实现了净利润287万元。但是,这些功劳与成就,绝不会记在马云团队的名下,因为他们都是无名小卒。

当初创建中国黄页的时候,尽管最终跟杭州电信弄得不欢而散,但是,在1996年之后的杭州城里,从普通百姓到政府高官,很少有人不晓得马云和中国黄页,马云团队也是当仁不让的互联网开创者。如今,在偌大的北京城里,谁认识马云?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又有多少人会把马云放在眼里?即便在各个办事部门里,又有多少人把这群杭州来的十几人当一回事呢?

所有的委屈、痛苦与无奈,全在这一刻如暴雨般倾泻而出,忍辱负重的马云,已经压抑得太久太久了……

一个寒风凌厉的冬夜,北京外经贸部东郊潘家园。一贯有着顽童般纯真笑脸的马云召集了团队成员,说有事要宣布。在所有人都到齐了以后,马云一脸严肃地看着大家,以平时极为罕见的平和语调说了一句话:“我近来身体不太好,打算回杭州了。”话音一落,刚才还在叽叽喳喳的人们,同时张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有如见到外星人一般,直勾勾地凝视着他。

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听马云把话讲完。

马云继续说道:“现在,你们面临几个选择。第一,你们可以留在部里继续干,安心待在机关做事,外经贸部名头响,也有宿舍,在北京的收入也非常不错;第二,在互联网混了这么多年,你们都算是有经验的人了,也可以到雅虎(当时的雅虎中国公司已经成立),那是一家特别有钱的公司,工资也很高,每月几万块都有,我推荐,一定会录用你们的;第三,你们也可以去刚刚成立的新浪、搜狐,也是我推荐。大家仔细考虑一下。”

说完这些以后,马云不语了。下面听的人都是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一脸茫然。过了一会儿,孙彤宇问道:“我们在北京干得好好的,而且是为政府部门做事,干吗要再回去过那种苦不堪言的日子呢?”

马云理解大家的心情,也清楚他们的想法,所以,他也给大家留了一条“弃明投暗”之路:“当然,你们要是愿意跟我回家二次创业,也可以,但会很苦,非常辛苦。第一,你们每月将只有500元的工资;第二,未来公司的办公地点就在我家那150平方米里,而你们自己要租房子住,而且不能离我家太远,必须在离我家步行5分钟以内的范围内,不能打的上班;第三,至于将来具体要做什么,我自己还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要做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商人网站。到底是跟我一起回去还是留在北京,你们自己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做决定,我给你们3天的时间考虑。”

5分钟后,所有的人都做出了一致决定:一起回杭州,重新开始!那一刻,一向坚强的马云流泪了,他感到一股暖流在身上涌动。也就是那一刻,马云对自己说:朋友没有对不起我,我也永远不能做对不起朋友的事情!

我们回去,从头开始,从零开始,建一个我们这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公司。

在离开北京前的最后一个晚上,马云和这十几个年轻人聚在北京的一个小酒馆。那天晚上下着很大的雪,众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起抱头痛哭,最后唱起了《真心英雄》,唱完《真心英雄》就唱老歌,一首接一首,这群走南闯北的汉子们都回避着“离别”这个对他们来说太过沉重的词语。许多人都不记得那天晚上马云到底说了些什么,也不知道第二天开始将要面对怎样的生活,但是那个晚上,酒是热的,心是热的,歌是热的。大家就记得唱了一个晚上的《真心英雄》。许多年以后,这首歌伴随着阿里人度过了许多危难的时期,比如第一次互联网低潮,比如“非典”。只要阿里人一听到这首歌,每个人的心头都会掠过一幕幕的镜头,那首歌也许代表了阿里巴巴的一种精神。无论是谁,只要是阿里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只要一听到这首歌,心中就会立刻充满感动、充满希望。这是1999年,这是马云遭逢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失败。然而马云在失败面前从来不曾气馁。

无巧不成书,丁磊带着他的网易北上之日便是马云带着自己的队伍南归杭州之时。

阿里巴巴横空出世

马云团队在北京的14个月,并非完全失败。国富通网站当年创建,当年盈利是中国互联网早期绝无仅有的奇迹。抛开业绩不说,马云他们二次北上的收获依然重要。他们毕竟做的是外经贸部网站,毕竟是站在了当时中国外贸的制高点上,和世界对话,和互联网巨头们对话。

马云在这里亲身感受了国家宏观经济的脉搏,感受了世界互联网产业的脉搏。建在互联网上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一开通,各地中小企业反应热烈的场景不会不给马云留下深刻印象。

马云后来说:“我在外经贸部的工作经验使我了解了许多中小企业的需求,也教会我如何让互联网能用于世界和中国的中小企业,这的确对我帮助很大。”

谁也不能否认阿里巴巴是马云和他的团队的一个伟大的创新,阿里巴巴的B2B商业模式堪称是世界互联网上的第四种模式。但这个模式的影子从1995年马云在西雅图放到网上的海博社的网页上就可以找到,那不也是个贴上去的企业信息吗?这个模式的影子从后来的中国黄页的页面上也能找到,只不过中国黄页上的企业信息是收费的,而且主要是大企业的信息;这个模式的影子更能从北京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页面上找到,虽然也同样是收费产品,但那上面已经主要是中小企业的信息了。

1998年年底离开北京时,马云曾对大家说,回去做什么还不知道。其实那时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模式。